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八年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29:24
文档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黑龙江省)(53N附近)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4N附近)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省)(约135E)⑷、最西:的帕米尔高原。(新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黑龙江省)(53N附近)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4N附近)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省)(约135E)⑷、最西:的帕米尔高原。(新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黑龙江省)(53N附近)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4N附近)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省)(约135E)

⑷、最西:的帕米尔高原。()(约73E)

3、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均采用北京时间。

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⑴、四个近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海峡(福建省和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岛、海南岛、崇明岛。

5、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陆上邻国(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1、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特点:将(云南省)腾冲和(黑龙江省)黑河,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占8%,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4、民族风情:如:少数民族乐器:

①长鼓(朝鲜族)  ②两面鼓(傣族) ③马头琴(蒙古族)  ④合欢萧(壮族)

⑤冬不拉(哈萨克族)   ⑥神鼓(藏族) ⑦鹰笛(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

 ⑧芦笙(苗族、侗族) 

节日: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云南傣族——泼水节 中华民族——端午节等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

阶梯

名称分布范围平均

海拔

主要地形举例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2000—1000米

高原、盆地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3、主要山脉: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东侧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南侧 
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

高原特点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被称为“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形

山间盆地、河谷平原、溶洞、石林
⑵、四大盆地:

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有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陆地最低处,有着名的火焰山

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因受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成都平原有 “天府之国”之称。

⑶、三大平原:

平原海拔
东北平原200米以下

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50米以下

第二大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50米以下

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是着名的“鱼米之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识记: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线))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⑶、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温度带≥10℃积温

作物熟制主要作物
寒温带<16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冬小麦等
热带>8000℃

一年三熟水稻、热带作物等
⑷、降水:①、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从时间分配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③、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干湿地区分布地区天然植被
湿润地区东北山地、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
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草原
干旱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荒漠草原、荒漠
⑸、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球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北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2、季风气候显着

⑴、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①、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季风区内降水多(东部地区)。

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季风区内降水少(西北地区)。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⑵、南、北方雨季情况

①、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原因:夏季风的进退而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造成的。)

②、东部雨季推移的规律:4月开始,雨季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如:夏季风与雨带的“失常”,就会造成旱涝灾害;如:南旱北涝或北旱南涝现象的发生。

3、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1)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2)梅雨:夏初,江淮地区经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又有“霉雨”之名)

(3)台风: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危害: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爆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好处: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4)沙尘暴:原因: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①植被比较稀少,②沙质土壤较多,③寒潮大风天气频繁,在气候比较干燥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4、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大的一种气候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1、外流区为主。

2、外流河及外流区:

⑴、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外流区。

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夏季风盛行,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形成枯水期。

⑶、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①、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长江、珠江)

②、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黄河、海河)

⑷、长江——我国最大的河流;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3、内流河及内流区:

⑴、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内流区。

⑵、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小,河流出现断流现象,所以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我国有天然湖泊20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东部平原是我国淡水湖泊相对集中的地区,青藏高原是咸水湖泊相对集中的地区。

主要湖泊(两大湖泊):

⑴、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巴颜喀拉山

5、长江:

⑴、发源于唐古拉山,源头——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最终注入东海。

⑵、流经了,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

⑶、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⑹、水能资源: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源头——宜昌、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⑺、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九曲回肠”——荆江河段),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6、黄河:

⑴、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曲,全长5500千米(我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⑵、流经了,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共9个省区。

⑶、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⑷、主要支流: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

①、上游:河口以上(水能资源丰富,实行梯级开发。如: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等)。

②、中游:河口到旧孟津(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③、下游:旧孟津以下(“地上河”是主要特色)。

⑹、黄河“地上河”的成因:黄河中游,流经植被稀少、黄土疏松的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黄河的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地上河)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北方以煤、铁、石油等矿产为主,而南方则以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我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目前,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首位。

⑴、主要油田:

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东和河南之间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⑵、主要煤矿:

黑龙江省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内蒙古
鸡西、

鹤岗

开滦鞍山、本溪大同、阳

泉、西山

淮北、

淮南

平顶山六盘水攀枝花霍林河
⑶、主要铁矿:

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海南省
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大冶马鞍山攀枝花石碌
注:辽宁省、四川省、河北省三个省的铁矿最大。
⑷、有色金属分布: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湖南锡矿山
甘肃金昌湖南水口山铅、锌
山东招远贵州铜仁
江西德兴广西苹果
江西大余云南个旧
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草地面积最大)。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⑶、草地:北方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如: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1、河流水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其中农业耗水量最大。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解决问题: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最大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1、我国着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

⑴、秦岭—淮河的走向:秦岭—东西向,淮河—由南向东注入长江—黄海。

⑵、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陕、豫、皖、苏等。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

>0℃

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mm

>800mm

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
2、四大区域:

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⑵、四大区域划分图:

第二节、四大区域

1、我国四大区域地理的差异:

地区

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范围秦岭淮河以北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面积、人口比重20%,人口40%1/4,人口55%25%,人口1%30%,人口4%
地形

特征

高原、平原西高东低,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高原高原、盆地
气候

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温带性气候,干旱是主要特征

主要

河流

黄河、海河、

黑龙江、松花江

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湟水

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

主要

矿产

石油、煤、铁(最大的能源基地)

有色金属、铁、

水能

钾盐(柴达木盆地)、太阳能(拉萨)石油、天然气、水能

石油、煤、有色金属
主要

农业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渭河平原

四川盆地、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绿洲
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主要

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花生水稻、棉花、

甘蔗、油菜

青稞、小麦、豌豆小麦、棉花、瓜果
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主要

环境问题

黑土流失、水土流失、旱涝、盐碱化旱、涝严重沙化、草地退化沙化、干旱、草地退化
2、需要识记:

(1)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

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2)青藏地区: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3)西北地区: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补充:我国四大工程

(1)南水北调:长江流域      西北、华北地区

(2)西电东送:黄河、长江、珠江水电       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轮南      上海

(4)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  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广义的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我国农业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又是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等。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1.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牧区、牧区、青海牧区、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2.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牧区——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基地(综合型,北方最大)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型,全国最大)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中第一能源。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的克拉玛依油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以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比较集中。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发展的有利条件:靠近矿产基地,靠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如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就是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的。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汽车工业与产地:上海大众,上海别克,一汽大众(吉林),一汽奥迪(吉林),红旗(吉林长春),天津夏利,神龙富康(武汉),东风(湖北十堰、襄樊)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

丝纺织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以苏杭最出名。

7、高技术产业

⑴、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⑵、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⑶、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⑷、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为中心,以上海为中心,以深圳为中心,以西安—杨凌为中心。

三、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1、现代运输方式的种类、特点及其运输方输的选择

⑴、现代运办方式: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分析。

2、公路运输

⑴、特点: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是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

⑵、识记: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干线的起止点。

⑶、公路的编号。(国道)首都放射线第一位数是“1”、南北纵线第一位数是“2”、东西横线第一位数是“3”。

3、铁路运输: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⑴、识记: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横:A京包-包兰线、B陇海-兰新线、C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纵: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④太焦—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⑵、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4、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⑴、沿海航线:①、北方航线: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方航线:以广州、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湛江、海口等。

5、航空运输

⑴、特点:速度快、舒适、安全,价格昂贵。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等。

6、交通方式的合理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空运;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公路(短程)、铁路(远程);③大宗笨重货物——铁路、水运(依据两地的位置及交通线路);④液体、气体——管道

第二部分  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一、“祖国心脏”——北京市

1、位置: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边缘,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地区

2、地形地势:东南部以平原为主,西北部以山地为主,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特点: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4、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

5、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人类文化遗止、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八达岭长城等。

6、环境问题:①、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天气严重(沙尘主要来源于内蒙古高原)、谈水资源匮乏等。

②、人文环境问题: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污染严重、住房紧张等。

二、“东方明珠”——上海市

1、位置:地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毗邻,北界长江入海口。

2、发展的有利条件:上海市地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为上海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腾飞。

三、“辽海重地”——辽宁省

1、位置: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南抱渤海,东濒黄海

2、矿产地:

铁矿:鞍山铁矿、本溪铁矿    煤矿:阜新煤矿、抚顺煤矿    石油:辽河油田

3、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①工业开发早,基础好;②丰富的能源资源;③丰富的矿产资源;④便利的交通运输;⑤广阔的消费市场。

4、城市:鞍山市是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有“钢都”之称;沈阳市的重型机床和飞机制造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东南侨乡”——福建省

1、位置:北邻浙江,西临江西,南界广东,东望,东濒海峡(东海)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

3、河流与城市的分布特点:闽江—福州,木兰溪—莆田,晋江—泉州,九龙江—漳州,城市分布特点是沿海沿河。

4、旅游资源:

景点:武夷山—南平,鼓浪屿—厦门,湄洲岛—莆田;戏曲:闽剧、梨园戏、莆仙戏、泉漳木偶戏;工艺品:寿山石雕、脱胎漆器

5、侨乡优势:福建省与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之间的商贸和文化交往日益增多,促进了本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6、交通:横南铁路、鹰厦铁路、324国道

7、农产品出口基地:闽南三角地区。

五、“祖国宝岛”——省

1、位置和范围:东滨太平洋,北临东海,西濒海峡,南邻南海,由岛、澎湖列岛、等200多个岛屿组成。

2、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97%,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3、地形:岛内1/3为平原,2/3为山地。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的山峰是玉山,海拔3952米,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最大的平原是台南平原。

4、气候: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

5、经济发展特色:“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进口工业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工业制成品。

6、主要城市、①、台北——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②、高雄——最大港口,重工业基地、最大的工业区。

③、台南市——最早兴起的城市,重要食品工业基地。着名古迹赤嵌楼在此。

六、“岭南热土”——广东省

1、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北倚南岭,南临南海,毗邻港澳;北回归线穿过广东省南部,所以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只有三季,没有冬季。

2、珠江是东江、西江、北江的合称,在广州注入南海。珠江水系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系,水量仅次于长江,河口地区冲积形成珠江三角洲。

3、支柱产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各省之首位。

4、全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海陆兼备,交通发达;是祖国的南大门,对外贸易重要口岸;靠近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大,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丰富的旅游资源。

5、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光热充足,降雨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集。

6、城市: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深圳、珠海和汕头是经济特区。

七、“繁华都会”——特别行政区

1、位于珠江口东侧,与深圳相邻,由岛、九龙、新界组成。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3、经济支柱:对外贸易。

4、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京九与京广线和内地相连。

5、旅游业发达,被称为“购物天堂”。

6、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设立了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制度。

八、“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1、位置和范围:位于珠江口西侧,与珠海市相邻。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是我国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省区。

2、经济支柱:、旅游、工业、建筑业等。被誉为“海上花园”

3、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制度。

九、海南省

1、位于我国最南端,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是我国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主要包括海南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面积3.4万平方千米。

2、地形:中间是山地,四周是低平的平原、台地。河流从山上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入南海。

3、气候:领土全部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4、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如、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腰果、剑麻、槟榔等。

5、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五指山、天涯海角等。

十、“天山南北”——维吾尔自治区

1、地形轮廓特征:“三山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和领土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所在的省区

2、气候特征:温带性气候                  气候干旱,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

深居内陆,距海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小,降水少

                                              晴天少,光照特别强烈,瓜果特别甜

3、绿洲农业:绿洲是本区的主要农业区,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边缘,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和瓜果。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哈密瓜、吐鲁番葡萄更是闻名全国。

十一、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1、区内高等植物1.8万种,占全国植物种类总数的一半以上——“植物王国”、野生动物之多堪称全国之首。

2、主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如: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泼水节等。

3、导致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变化的因素是地形、地势因素。

十二、“古朴秦川”——陕西省

1、地形:陕北高原,渭河平原,秦岭,汉江谷地,大巴山脉,高原、山地与平原相间分布。

2、渭河平原农业生产条件: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适中,河渠纵横,灌溉便利,号称“八百里秦川”。

3、城市分布特点:宝鸡、咸阳、西安位于渭河平原上,且在陇海线上。

4、旅游资源:秦陵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延安、西岳华山

十三、“天府之国”——四川省

1、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2、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

3、主要交通方式:河运(长江及其支流岷江、嘉陵江等)、铁路(宝成线、成昆线)

4、旅游景点:九寨沟,黄龙寺,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

5、城市:成都、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宜宾(川酒工业基地)

第三部分  走向世界的中国

1、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2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却比较少。

2、5个经济特区: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省;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3、长江上、中、下游产业带的核心:重庆、武汉、上海。近20多年来,我国吸引外资总额仅次于美国;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6位;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文档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黑龙江省)(53N附近)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4N附近)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省)(约135E)⑷、最西:的帕米尔高原。(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