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JTGF801-2004);
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9、《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强制性要求》(渝交委〔2015〕79号);
10、《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渝交委〔2015〕81号);
11、重庆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JY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交一公局;
13、《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方案管理办法》;
14、我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5、我项目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调查掌握的有关资料。
1.2 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以设计图纸为依据,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整个工程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采取必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周围环境的破坏。
3、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做到机械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流水作业,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相结合原则。
4、强化质量管理,树立优良工程观念,创一流施工水平,创精品工程。
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效益的预期目标。
二、工程概况
2.1 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亚热带潮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夏热,风小湿大等性季风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季,冬天少见霜雪。
九龙坡区年气温为多年平均17.5℃、极端最高42.2℃(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3.7℃(1991年12月26日至28日);年降水量多年平均10.8mm、最大年1497.4mm(1956年)、最小年740.7mm(1958年),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04mm。年内降水分布极为不均,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8.4%以上,降水日数以10月最多,次为4~6月。风向主要为北东风,平均风力1.6~2.1级,最大达8级。云雾多,年平均为67.8d,最多可达148d。
江津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8.1℃,极端最高气温为42.4℃(1995.9.6),极端最低气温为-2.5℃(1975.12.5)。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mm,主要集中于每年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
2.2 地形地貌
本标段为构造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形态上可分为桌状丘、条状丘、浑圆状丘,丘陵的类型和形态,与构造、岩性和流水的切割密切相关,线路范围内地形起伏不大,沟谷一般发育,切割深度一般15~30m,坡角一般15~30°,地面高程355.0~430.0m,相对高差25-80m。
2.3 地质情况
斜坡区多基岩出露,或覆盖较薄第四系土层,沟谷底及平缓低洼地带分布少量厚1~5m第四系土层,下伏地层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自流井组、新田沟组、中统沙溪庙组,岩性为砂、泥岩、页岩,构造位于北碚向斜西翼、温塘峡背斜东翼,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44°,岩层倾角向温塘峡背斜核部逐渐变陡,发育两组裂隙,强风化层厚度1~3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
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位于斜坡区,排泄条件良好,地下水多贫乏。沿线其余段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路段区地震动峰值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4 工程简介
中交一公局重庆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扩能)JY1合同段边坡植草绿化防护方法共有4种,分别是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喷播植草防护、CF网植草防护、三维网植草防护。防护类型及段落统计如下表1所示:
表1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工程量统计表
序号 | 桩号 | 长度(m) | 部位 | 边坡高度(级) | 防护类型 | 备注 |
1 | K0+182~K0+660 | 478 | 左侧上边坡 | 三级 |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 | 一级坡面 |
2 | K0+182~K0+302 | 120 | 右侧上边坡 | 四级 |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 | 二、三级坡面 |
3 | K0+400~K0+590 | 190 | 左侧上边坡 | 二级 |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 | 二级坡面 |
4 | K4+594.524~K4+840 | 245 | 右侧上边坡 | 三级 |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 | 全坡面 |
5 | EK0+340~EK0+455 | 115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 | |
6 | EK0+000~EK0+270 | 270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 | |
7 | K0+330~K0+410 | 80.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 | K0+511.031~K0+660 | 149.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 | K1+910~K1+930 | 20.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0 | K2+085.694~K2+210 | 124.3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1 | K2+120.246~K2+142.868 | 22.6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2 | K2+286.028~K2+544.360 | 258.3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3 | ZK4+079.995~ZK4+114.660 | 34.7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4 | K4+587.740~K4+594.524 | 6.8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5 | K1+910~K1+997.060 | 87.1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6 | K1+930~K1+997.060 | 67.1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7 | K2+0.140~K2+085.694 | 21.6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8 | K2+142.868~K2+210 | 67.1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19 | K2+210~K2+286.028 | 76.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20 | AK0+209.866~AK0+249.846 | 4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1 | DK0+180~DK0+213.308 | 33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2 | DK0+155.613~DK0+211.603 | 56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3 | EK0+370~EK0+510 | 14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4 | EK0+508.236~EK0+628.285 | 120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5 | EK0+527.016~EK0+624.626 | 98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6 | K3+240.423~K3+303.785 | 63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7 | K3+726.907~K3+788.562 | 61.7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8 | CK0+129~CK0+210 | 81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29 | CK0+282~CK0+320 | 38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0 | CK0+282~CK0+440 | 158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1 | CK0+440~CK0+522.203 | 393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2 | CK0+560~CK0+924.870 | 365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3 | CK0+567.258~CK0+933.061 | 366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4 | CK1+020~CK1+139.058 | 119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5 | CK1+168.950~CK1+206.184 | 37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6 | CK1+357.553~CK1+552.579 | 195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7 | CK1+382.097~CK1+552.579 | 17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8 | DK0+350~DK0+417.5 | 68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39 | DK0+763.0~DK0+930 | 167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40 | DK0+766.443~DK1+086.215 | 32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1 | EK0+228.161~EK0+350 | 122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2 | EK1+000~EK1+122.761 | 123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3 | FK0+220~FK0+330 | 110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4 | GK0+105.480~GK0+202.583 | 97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5 | GK0+105.480~GK0+240 | 135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6 | GK0+237.835~GK0+3.499 | 152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7 | GK0+240~GK0+345.969 | 106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8 | HK0+148.784~HK0+178.772 | 3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49 | JK0+114.067~JK0+152 | 38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0 | JK0+239.871~JK0+324.1 | 84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1 | JK0+255.290~JK0+344.121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2 | JK0+324.1~JK0+344.121 | 2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3 | K0+660~K0+690 | 3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4 | K0+681.500~K0+900 | 219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5 | K1+040~K1+125 | 85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6 | K1+519~K1+588 | 69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7 | K1+519~K1+630 | 111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8 | K1+830~K1+910 | 8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59 | LK0+238.690~LK0+258.693 | 20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60 | MK0+000~MK0+045 | 45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61 | MK0+000~MK0+049.240 | 49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62 | RK93+277~RK93+382.012 | 105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63 | RK93+277~RK93+520.155 | 243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RK93+633.231~RK93+700 | 67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65 | RK93+0~RK93+723.625 | 84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66 | RK93+758.769~RK93+918.850 | 160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67 | RK93+860~RK93+996.372 | 136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68 | RK93+920.174~RK93+955.777 | 36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69 | RK93+960.238~RK94+100 | 140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0 | RK94+023.381~RK94+100 | 77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1 | RK95+350.984~RK95+614.462 | 263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2 | RK95+350~RK95+768.5 | 418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3 | RK95+809.565~RK96+244 | 434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4 | SK0+232.931~SK0+255.122 | 22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5 | SK0+559.243~SK0+637.869 | 79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6 | SK0+819.934~SK1+255.762 | 436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7 | SK1+119.624~SK1+257.473 | 138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8 | SK1+320.331~SK1+374.722 | 54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79 | SK1+324.3~SK1+374.722 | 50 | 左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80 | AK0+147~AK0+300 | 153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1 | BK0+080~BK0+126 | 46 | 右侧下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2 | CK0+522.920~CK0+567.258 | 44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3 | CK0+522.203~CK0+560 | 38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4 | GK0+202.583~GK0+237.835 | 35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5 | HK0+178.772~HK0+200 | 21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6 | JK0+152~JK0+255.290 | 103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7 | K1+710~K1+830 | 12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88 | LK0+079.548~LK0+258.693 | 179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LK0+125~LK0+238.690 | 114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0 | NK0+102.820~NK0+245 | 142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1 | RK93+723.625~RK93+758.769 | 35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2 | RK93+996.372~RK94+023.381 | 27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3 | RK95+768.5~RK96+244 | 475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4 | SK0+232.931~SK0+559.243 | 326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5 | SK0+340~SK0+400 | 6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6 | SK0+400~SK0+625.541 | 226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7 | SK0+1.651~SK0+954.794 | 63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8 | SK1+255.762~SK1+324.3 | 69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喷播植草护坡 | |
99 | K2+0.140~K2+120.246 | 56.1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100 | K4+860~K4+5 | 35.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1 | ZK4+587.740~ZK4+630 | 42.3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2 | AK0+269.834~AK0+414.834 | 145 | 右侧上边坡 | 二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3 | AK0+261.263~AK0+414.834 | 154 | 左侧上边坡 | 二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4 | BK0+077.404~BK0+357.590 | 280 | 右侧上边坡 | 二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5 | BK0+077.404~BK0+323 | 246 | 左侧上边坡 | 二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6 | CK0+032.073~CK0+159.350 | 127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7 | DK0+370+~DK0+405.346 | 35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8 | EK0+000~EK0+138.108 | 138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09 | K3+486~K3+1 | 155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0 | K3+586.076~K3+1 | 55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1 | AK0+261.263~AK0+414.834 | 154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2 | BK0+404.268~BK0+420 | 19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3 | BK0+399.971~BK0+440.490 | 41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4 | CK0+062.001~CK0+159.350 | 97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5 | DK0+353.050~DK0+405.346 | 52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6 | EK0+305~EK0+340 | 35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7 | EK0+157.623~EK0+287 | 129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8 | EK0+310~EK0+370 | 6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19 | EK0+455~EK0+494.274 | 39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120 | K0+000~K0+159.907 | 16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1 | K3+303.785~K3+397.234 | 93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2 | CK0+924.870~CK1+020 | 95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3 | CK1+119.173~CK1+357.553 | 238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4 | CK1+139.058~CK1+168.950 | 3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5 | CK1+206.184~CK1+382.097 | 176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6 | DK0+7.457~DK0+763.0 | 116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7 | GK0+345.969~GK0+392.857 | 47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8 | K1+610~K1+900 | 290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29 | MK0+049.240~MK0+0.467 | 40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0 | RK93+382.012~RK93+439.098 | 57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1 | RK93+440.591~RK93+499.386 | 59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2 | RK93+500.520~RK93+620 | 119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3 | RK93+520.155~RK93+633.231 | 113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4 | RK95+614.462~RK95+809.565 | 195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5 | SK0+637.869~SK0+819.934 | 182 | 左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6 | SK0+635.779~SK0+824.818 | 1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7 | SK0+963.585~SK1+119.624 | 156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8 | SK1+257.473~SK1+320.331 | 63 | 右侧上边坡 | 一级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 | |
139 | K0+302~K0+400 | 98 | 左侧上边坡 | 两级 | 三维网植草护坡 |
140 | K0+302~K0+400 | 98 | 左侧上边坡 | 二级 | 三维网植草护坡 | 二级坡面 |
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具体人数表如下所示。
表2 施工人员配置表
序号 | 工种 | 人数 | 主要工作内容 |
1 | 项目副经理 | 2人 | 负责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进度和全局指挥 |
2 | 管理人员 | 3人 | 负责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及协调工作 |
3 | 现场技术员 | 4人 | 负责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各个程序的报验及技术指导。 |
4 | 测量工程师 | 2人 | 负责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的放样和监控工作 |
5 | 专职安全员 | 2人 | 负责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现场安全维护工作 |
6 | 机械操作手 | 4人 | 负责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中机械的操作 |
7 | 喷草工 | 2人 | 负责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中喷草施工 |
8 | 辅助工 | 4人 | 负责边坡植草绿化护坡辅助施工 |
9 | 电工 | 1人 | 负责本项目现场施工用电 |
按照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对所有机械及设备进行检修及调试,并定时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待用状态。对工程中所用的各种计量设备送有关部门进行标定并取得合格证书。
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安排性能好的机械设备进场,并对进场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具体机械设备如下表所示。
表3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 机械设备 | 型号规格 | 数量 | 进场时间计划 |
1 | 挖掘机 | 小松300 | 1台 | 2016.8.10 |
2 | 自卸汽车 | 红岩金刚 | 2台 | 2016.8.10 |
3 | 喷播植草机 | HF-KA | 1台 | 2016.8.10 |
4 | 吊车 | QY25 | 1台 | 2016.8.10 |
5 | 发电机 | 150kw | 1台 | 2016.8.10 |
我标段沿线地形起伏不大、可利用地方道路较多,便道方案选择明确,主要是利用现有水泥道路,局部根据实际情况征用临时用地,设置加宽段,以满足施工需要。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便道基本情况介绍
序号 | 便道编号 | 桩号 | 备注 |
1 | 1#便道 | K0+000~K1+910 | 方便标头到沙堡互通段施工 |
2 | 2#、3#便道 | K1+910~K2+818.75 | 方便沙堡互通段施工 |
3 | 4#便道 | K3+157.25~K4+080 | 方便三界互通段施工 |
4 | 5#便道 | K4+080~K4+5 | 方便三界互通到隧道口段施工 |
本标段便道通顺,施工便利。施工场地需等红线用地征用后,即可进行相应的清表、排水等工作,边坡开挖刷坡完成后即可进行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现场施工时注意开挖一级防护一级,防护紧跟开挖进行。根据现场施工进度要求,对所有进场的原材料必须经过甲方、监理、施工三方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设备、构配件严禁用于工程,无检测报告不得施工。验收合格后,合理组织材料进场施工。
材料要求
1、喷播绿化的喷浆混合物中需加入如下的材料:草种、有机复合肥(N、 P、K)、土壤改良剂、 纤维(或纸浆)、着色剂、保水剂、粘合剂、水等。粘合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影响种子发芽,根据 边坡缓、陡情况而定,一般缓边坡用量较少。单独采用喷播植草的坡面,为保证效果,喷浆混合物 厚度应不小于 5 厘米。
2、种子:喷播应选用适应区域气候条件的、抗干旱、耐贫瘠草种。可在9~10 月份播冷季型草 种,次年 4~5 月份剪除冷季型草种,播暖季型草种,也可同时选用冷暖季草种,保证坡面全年常绿。 一般用量 35g/m2.草种中还要求加入适量的草花种子和灌木种籽。草种一般选择狗牙根(暖季)、 高羊茅(冷季)、多年生黑麦草(冷季)、百三叶(暖季)等;草花植物选用野菊花(花期 5-11 月, 花色黄色、白色)、二月兰(花期 2-6 月,花色紫色)、多花石竹(花期 5-9 月,多色,花色粉红为 主)、波斯菊(花期 6-8 月,花色白、粉红)、金鸡菊(花期 5-9 月,花黄色为主)紫花苜蓿(花期5-7 月,花色紫色)、旱金莲(花期 2-5 月,花色黄、红、白等)、虞美人(花期 5-8 月,花色红、黄、白等)、木春菊(花期 2-10 月,白色、粉色)等;灌木种子要求每平方米 3~4 株,选用火棘(花期3-5 月,白色,果期 8-11 月,红色)、黄荆(花期 4-6 月,花色紫色,)、多花木兰(花期 6-10 月, 花色紫色,)、紫穗槐(花期 5-10 月,花色紫色)、银合欢(花期 4-7 月,花色白,)、黄花决明(花 期 8-12 月,花色黄)、刺槐(花期 4-6 月,花色白)等,每个边坡点播 2~3 种灌木种籽。
3、坡面植物配比
(1)挖方边坡:为避免灌木生长过于茂密影响到高速公路视野及建筑限界,要求挖方一级边坡只喷草种和草花种子,不喷灌木。冷季型草种、暖季型草种、草花各三分之一。A、一级挖方边坡为保证视野开阔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景观效果,采用草与草花搭配的绿化方式。 种子一般用量22g/m2,草种搭配:多年生黑麦草(8克)+白三叶(8克),高羊茅(8克)+狗牙根(8克),以前者为主。秋冬季喷播的边坡,第二年4-5月分可根据暖季草种的坡面效果,选择重新喷播暖季草种以保证绿化效果。草花组合尽量涵盖全年,花色应有变化。组合一:草种(16克)+二月兰(3克)+野菊花(3克)组合二:草种(16克)+木春菊(3克)+多花石竹(3克)组合三:草种(16克)+旱金莲(3克)+金鸡菊(3克)组合四:草种(16克)+野花(4克),要求野花考虑季节及颜色变化。B、一级以上挖方边坡主要考虑后期以灌木覆盖坡面,采用草与灌木搭配的绿化方式。种子一般用量32g/m2草种搭配:多年生黑麦草(4克)+白三叶(4克),高羊茅(4克)+狗牙根(4克),以前者为主。秋冬季喷播的边坡,第二年4-5月分可根据暖季草种的坡面效果,选择重新喷播暖季草种以保证绿化效果。组合一:草种(8克)+黄荆(7克)+银合欢(10克)+紫穗槐(7克)组合二:草种(8克)+多花木兰(7克)+银合欢(7克)+火棘(10克)组合三:草种(8克)+黄花决明(10克)+刺槐(7克)+银合欢(7克)以上绿化组合草种应与一级边坡一致。
(2)填方边坡:填方边坡种子组合与一级以上挖方边坡一致,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绿化。在填方路肩外侧2米范围内,增加紫花苜蓿、波斯菊、金鸡菊、野花等花种,按4克/m2考虑。草种选择及配合可参考设计提出配比,也可根据现场实际自行决定,应有成功工点,并要求先作试验边坡,根据实验成果可调整各成分配比,以确保效果。
(3)点播或撒播:为保证坡面灌木数量,每个坡面需进行点播(挖方一级边坡除外),点播品种与喷播一致,点播成活后的灌木每100平米不少于25株,有条件的边坡可采用撒播草灌种子的形式进行绿化,野花组合建议采用撒播形式。
(4)材料加入顺序:先加入纤维、种子、肥料、水,待水加到2/3开始搅拌,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粘合剂,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溶液后再喷播。切忌先加入粘合剂和土壤改良剂再加水。
2.9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如下表所示。
表5 施工进度计划表
序号 | 工序名称 | 开始日期 | 结束日期 |
1 |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防护 | 2016.8.20 | 2017.7.2 |
3.1 喷播植草绿化防护
3.1.1 喷播植草护坡施工的工艺流程
喷播植草护坡施工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1 喷播植草护坡施工工艺流程图
3.1.2 喷播植草护坡施工的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
(1)审查设计图纸,熟悉有关资料。检查图纸是否齐全,图纸本身有无错误和矛盾,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能否一致,各工种之间搭接配合有否问题等。同时应熟悉有关设计数据,结构特点及土层、地质、水文、工期要求等资料。对所有的坐标和高程计算资料必须由不同技术人员单独计算后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2)草籽、树籽等原材料经试验室检验合格;
(3)根据本方案和施工图、标准、规范,对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为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均己进场,并运行良好。
(5)确定喷播施工用水取水点。
2、施工放样
路基挖、填成型后,开始边坡的修整,并对坡面进行夯实处理。在确保路基边坡坡度准确,坡面平整。理完成后,由测量队现场施工放样,放样前先行对放设的导线点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喷播植草防护施工的放样,以免造成因放样失误而引起的质量事故,放样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几何尺寸进行,分别在边坡坡脚、坡顶部适当位置定出四个点作为方向控制线,同时也是里程控制桩。
3、边坡覆土、拍实
将喷播植草防护坡面的杂物清除干净并在坡面上覆盖种植土并将其拍实、整平,喷播植草前先要对坡面进行充分潮润,潮润的要求是要使整个坡面都能被水充分浸湿,且表面无明水流出,以方便下一步基材混合物中种植草的生长,并辅以喷药,以抑制病虫害。
4、点播树籽
人工用小铲在坡面挖一小坑,埋入树籽并覆土,每个坡面选择2~3种树籽进行点播,相邻坡面树籽要求有变化,现场施工根据周边植物环境自行变换。点播乔木树籽时,应注意其距离路基边缘保持不小于5米的距离。如边坡太矮,可以不点播乔木种子。
5、喷播草籽
喷播草籽前应先对坡面洒水浸润边坡土体,选择生长高度低的草籽,便于树籽出苗后的成活。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剂、保水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喷播完后,可视情况撒少许土。
搅拌混合材料:在搅拌容器中加入纸浆、草种、复合肥料、色素等喷播材料,然后在加水。待水添加至容器2/3时搅拌,边搅拌边添加黏合剂,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溶液后再用喷播机将其均匀喷播于边坡上,在喷播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喷播效果,不足位置应补喷,喷播过的地方严谨踩踏。
图2 喷播植草护坡防护示意图
6、养护
喷播植草完成后应对基材混合物进行养护管理,覆盖无纺布(要求单位面积质量≥14g/m2)并及时洒水养护,直至植草成坪,具体办法如下:
(1)养护分前中后期养护,前期养护60天,以喷灌水为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种子发 芽和快速生长覆盖;中期靠自然雨水养护,若遇旱,每月喷1、2次水;后期养护每月喷水2次,并追施氮肥,促苗转青。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喷药,防止蔓延;
(2)灌木发芽时,应注意控制草的高度,以防止灌木幼苗生长被草抑制;
(3)于某些灌木种子种皮较硬,种子发芽慢,为提高种子出苗率,确保绿化效果,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可采用机械摩擦法,少量种子可用浓硫酸浸泡十分钟, 洗去酸液,凉干播种。
(4)在草灌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期间进行浇水及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确保植物顺利生长;
(5)定期清除杂草。
(6)后期如果边坡需补灌木时,应采用袋苗补种以保证成活率。
3.2 CF网喷播植草绿化防护
3.2.1 CF网喷播植草护坡施工工艺流程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3 挂CF网喷播植草绿化护坡施工工艺流程图
3.2.2 CF网喷播植草护坡施工的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
(1)审查设计图纸,熟悉有关资料。检查图纸是否齐全,图纸本身有无错误和矛盾,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能否一致,各工种之间搭接配合有否问题等。同时应熟悉有关设计数据,结构特点及土层、地质、水文、工期要求等资料。对所有的坐标和高程计算资料必须由不同技术人员单独计算后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2)CF网、基材等原材料经试验室检验合格;
(3)根据本方案和施工图、标准、规范,对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为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均己进场,并运行良好。
2、清理、平整坡面
坡面处理:根据边坡陂率和基础高程等数据定点挂线,淸刷浮土、渣石等杂物,填补坑槽夯实,使坡面平整、顺直、圆滑、平整且稳定,不得有松石、危石,边坡开挖凸出或凹进均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进行坡面处理。每隔20cm沿坡面横向拉槽,槽深约8~15cm。人工将坡面补平顺,根据坡面的干湿情况,用水将坡面浇湿,浇水量以土壤不出现浮土和粉尘土为宜,以保证喷混植草的施工质量,并辅以喷药,以抑制野草生长。
3、施工放样
现场清理完成后,由测量队现场施工放样,放样前先行对放设的导线点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挂CF网植草防护施工的放样,以免造成因放样失误而引起的质量事故,分别在边坡坡脚、坡顶部适当位置定出四个点作为方向控制线,同时也是里程控制桩。
4、铺CF网
将稻草切成5-10cm长拌合在种植土中,人工将坡面补平顺;对于直接挂CF网的边坡,要求覆3cm厚的土壤于平整好的坡面上,根据坡面的干湿情况,用水将坡面浇湿,浇水量以土壤不出现浮土和粉尘土为宜。坡面覆土后要求起伏小于5cm/2m2。
CF网网垫应沿坡面自上而下铺挂至坡底,整平并用锚钉固定网垫,锚钉交错排列,竖向间距100cm,横向间距70cm,间距应根据坡比、坡高、坡面起伏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CF网紧贴于坡面上,要求固定牢靠,CF网应平顺。坡脚CF网埋入平台填土内,坡顶必须采用埋压沟固定CF网,并确保地表水不会沿坡顶浸入坡体填土内造成CF网和填土剥离、失稳。铺设第二幅CF网时,与已铺好的第一幅CF网搭接10~15cm,搭接处用锚钉固定。CF网处治范围周边应将CF网卷边5~15cm,用锚钉压边,使CF网与周边构造物接触密合。CF网全部铺通、固定平整后,CF网上直接喷射厚度5cm的有机基材,基材喷射完成后,用喷播机将含有草种的营养泥均匀地喷播于有机基材上,然后点播灌木种子。
图4 CF网植草护坡防护断面图
5、直播基材
细粒土土壤颗粒小于CF网网孔,喷射或人工覆设泥浆由细粒土调制,其稠度由现场试验确定,以便于覆设为宜,可加入稻草段拌合将按照配合比要求配置出的基材均匀的平铺在坡面上,厚度为5cm,不得有漏铺、少铺现象。
6、液压喷播
将符合要求的草种、纤维、土壤改良剂与复合肥、水等溶于喷播机内经过机械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采用高压泵将混合液高速均匀喷射到坡面上。喷射施工时,应自上而下对坡面进行喷射,并尽可能保证喷出口与坡面垂直,距离保持在0.8~1m。并保持喷附面薄厚均匀,应做到经常对基材厚度进行有效管理。
7、养护
喷播植草完成后应对基材混合物进行养护管理,覆盖无纺布(要求单位面积质量≥14g/m2)并及时洒水养护,直至植草成坪,具体办法如下:
(1)养护分前中后期养护,前期养护60天,以喷灌水为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种子发 芽和快速生长覆盖;中期靠自然雨水养护,若遇旱,每月喷1、2次水;后期养护每月喷水2次,并追施氮肥,促苗转青。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喷药,防止蔓延;
(2)灌木发芽时,应注意控制草的高度,以防止灌木幼苗生长被草抑制;
(3)于某些灌木种子种皮较硬,种子发芽慢,为提高种子出苗率,确保绿化效果,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可采用机械摩擦法,少量种子可用浓硫酸浸泡十分钟, 洗去酸液,凉干播种。
(4)在草灌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期间进行浇水及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确保植物顺利生长;
(5)定期清除杂草。
(6)后期如果边坡需补灌木时,应采用袋苗补种以保证成活率。
3.2.3 验收要求
表6 挂CF网喷播植草质量检验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CF 网 | CF 椰纤维网为密织网,厚度≥7mm,网径 3.6cm×3.6cm,质量≥46kg/100m2,空格 面积≥65m2/100m2,干、湿抗拉强度应≥ 59/54lbs 和 38/40lbs,干、湿伸长率≤ 38/29%和 33/30%,柔韧性 19920×16790 | 施工前称量、直尺量 |
2 | CF 网铺设、搭 接、固定 | 铺设平顺,搭接满足设计要求,坡脚、坡 顶、坡面、平台处埋压、固定牢靠 | 每 20m 检查一个断面 |
3 | 坡面 覆 土泥 找平 | 平均厚≥设计厚,最小厚≥3cm,无锚钉、 CF 网外露现象,表面平整 | 每 20m 检查一个断面,每 3m 检查一点,用直尺确 定厚度 |
4 | 直喷 5cm 有机基材 | ①基材应无流失、无剥离、无收缩裂缝②喷射厚度满足图纸规定,允许偏差±5%设计厚度③团粒化度>60%④有效持水量>35%⑤PH 值 6.5~7.0⑥有机质含量>1.5% | ①随机抽取 1m×1m 范围检验②每段边坡随机抽取两处3m×1m 范围测试 10 个点③按 GB7847-87 测定④按 GB7835-87 测定 ⑤按 GB7859-87 测定 |
(1)坡面人工清理后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覆土泥找平,并使CF网铺设后与坡表土壤的 贴附紧密,避免悬空,造成吊气死苗和悬空区垮塌,导致护坡失效。坡面覆土泥可根据坡面 实际情况采用人工方式,为加快施工进度,也可采用机械方式进行,其工程费用含入坡面绿 化综合单价之中。
(2)坡面有渗水的地方应适当设置导水管(软式透水管)引排地下水至坡外。
(3)坡面绿化工程应由专业绿化施工队伍施工,施工单位应具备足够施工机械、技术人员及成功的施工经验。
(4)CF 网在坡顶处须采用埋压沟固定,埋压沟一般宽 20cm、深 30cm,并确保坡口线和截水沟间不形成积水凼。坡脚处 CF 网应埋入平台填土内。
(5)施工单位自行选择适合沿线气候特点的草灌木种配合比,要求种子发芽快、生命力强、抗病性强、根系发达、枯黄期短。
(6)喷播时混合料要拌合均匀,养护时要注意坡面的湿度,直至植草成坪。
3.3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绿化防护
3.3.1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施工工艺流程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施工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5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3.3.2 挂铁丝网喷基材植草防护施工具体步骤
1、施工准备
(1)用全站仪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
(2)砼配合比试配己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批准;
(3)砂、水泥、铁丝网、种植土和锚杆钢筋等原材料经试验室检验合格;
(4)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
(5)为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均己进场,并运行良好。
2、清理、平整坡面
坡面处理:清理、整平至设计坡面,一般采用水力冲洗法,清除坡面浮石、浮土等,使其有利于基材 和岩石表面的紧密结合,对于表面光滑较硬坡面,进行开间距15-20cm水平沟处理,减少雨水冲刷;对边坡进行修整,嵌补坡面凹槽、坑洼,确保坡面平顺、无杂物,坡率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喷混植草,草灌植草的施工质量。
3、施工放样
按照设计要求并参照路基设计图集重庆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JY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首先,分别在边坡坡脚、坡顶部适当位置定出四个点作为方向控制线,同时也是里程控制桩。先用钢卷尺丈量定出每体段格子梁四角点的锚孔,然后拉线丈量出中间各点的锚孔。孔位在坡面上纵横误差不得超过+200mm。在定锚杆位置过程中用水平线和斜线随时校正锚孔位置。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才可允许施工队开钻。
4、锚杆钻孔
锚孔孔位放好后,用定型脚手架钢管搭设满足钻孔机械设备荷载、冲击力、振动力及操作人员荷载等承载力的稳固工作平台,根据坡面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
锚杆采用风钻打孔,钻孔时要求与坡面成70~90度,锚杆为C20螺纹钢筋,锚杆采用50mm钻孔,孔位偏差不大于5cm。
锚杆钻孔施工完成后进行清孔,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和积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清孔严禁采用高压水冲洗。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立即向设计院报请地质核查,由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方案。
锚杆钻孔完成后质检员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现场进行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锚杆安装
锚杆为C20螺纹钢筋(带螺纹),长度为2m,锚杆按井字型布设,间距2m×2m,锚杆端部采用对焊接连接螺杆,粘结材料为30号水泥砂浆,端头采用螺母固定螺杆外径25mm。为使砂浆锚杆及时提供锚固力,可用早强水泥调制早强砂浆作为粘结材料,或制成速凝水泥砂浆药卷使用,但锚杆的抗拔力及锚头固定应满足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要求,锚杆检验参见原土建技术规范,可参照 隧道锚杆制作,严禁用绑扎、焊接等固定来代替锚头螺母固。锚杆安装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6 锚杆安装示意图
锚杆钢筋加工均在钢筋加工厂内集中制作,用平板拖车通过便道运至施工现场使用。待锚杆钻孔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开始安装锚杆。
锚杆作业条件
(1)熟悉桥梁设计图纸,明确各工序做法。
(2)进场钢筋按图纸要求悉数进场,且已试验合格。
钢筋加工
(1)根据图纸设计要求,钢筋工长应熟悉图纸进行钢筋抽样,抽样完毕后,方可交付钢筋工下料。
(2)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而且质检员应不定期抽查后台下料长度与钢筋工长料单长度比较,误差大于规范要求的应重新制作。
(3)成品堆放应标明所用部位、长度、规格。
(4)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满足设计要求。
6、注浆
采用注浆机注浆,锚杆孔内注浆为一次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实际注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的注浆量,或以锚具排气孔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如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注浆压力不低于0.5MPa。注浆材料选用M30水泥砂浆,水泥使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做好注浆记录。
锚杆的抗拔力实验注浆施工完成28天后,用锚杆拉拔仪进行拉拔力试验,设计要求拉拔力≥125KN,拉拔力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图7 锚杆注浆示意图
7、挂铁丝网
铁丝网采用幅宽2.0m的机编双纽结六边形镀锌铁丝网,铁丝网直径2.4mm,幅边铁丝直径2.6mm,铁丝网网目规格为8cm×10cm,铁丝网用锚杆固定,铁丝网必须张拉紧,两幅网搭接时,两网片之间间隔30cm用Φ2.6铁丝绑扎牢固,搭接宽度必须达到10cm以上。铁丝网安装时应安装相应厚度的垫块,以保证网与坡面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将铁丝网沿坡面顺势铺下,铺设时应拉紧网,铺平整顺后,用长锚杆及短锚杆将网从上至下固定,固定时,应根据需要在锚杆中采用不同厚度的砼垫圈,以使铁丝网与坡面的距离保持5-7cm。长锚杆与短锚杆交错排列,横向及纵向间距为1.5m。在坡顶处,铁丝网应伸出坡顶20cm,且置于坡顶截水沟的浆砌石之下,或挖沟埋压固定。在坡脚,也应有20cm的铁丝网埋置于平台填土中。铁丝网挂设时用砼垫圈调节,使网距坡面5-7cm)铁丝网挂设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8 铁丝网示意图
8、喷播基材混合物
(1)有机基材建议配合比,可按下述配方配比(m3):
种植土 1300Kg,有机肥0.5Kg,油饼1Kg,腐殖材料①糠壳20Kg,②泥团土 15 Kg,粘结剂2Kg(禁止使用水泥),保水剂2Kg。
(2)坡面潮湿
喷播基材混合物前先要对挂铁丝网坡面进行充分潮润,潮润的要求是要使整个坡面都能被水充分浸湿,且表面无明水流出,以方便下一步基材混合物中种植草的生长。
2、基材混合物喷播
利用喷射机将混合均匀的有机基材喷于坡面,喷射应尽可能从正面进行,凹凸部分及死角部分要喷射充分,喷射厚度设计为不小于10cm,喷播时要均匀连续,其中铁丝网之上要保证有3-5cm 的基材。根据边坡岩性,可酌情调整喷射厚度,以保证有机基材能提供供草生长的足够营养与水分。基材喷射完成后,用喷播机将含有草种的营养泥均匀地喷播于有机基材上(为避免灌木生长过于茂密影响到高速公路视野及建筑限界,要求挖方一级边坡只喷草种和草花种子,不喷灌木)。
9、养护
喷播植草完成后应对基材混合物进行养护管理,覆盖无纺布(要求单位面积质量≥14g/m2)并及时洒水养护,直至植草成坪,具体办法如下:
(1)养护分前中后期养护,前期养护60天,以喷灌水为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种子发 芽和快速生长覆盖;中期靠自然雨水养护,若遇旱,每月喷1、2次水;后期养护每月喷水2次,并追施氮肥,促苗转青。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喷药,防止蔓延;
(2)灌木发芽时,应注意控制草的高度,以防止灌木幼苗生长被草抑制;
(3)于某些灌木种子种皮较硬,种子发芽慢,为提高种子出苗率,确保绿化效果,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可采用机械摩擦法,少量种子可用浓硫酸浸泡十分钟, 洗去酸液,凉干播种。
(4)在草灌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期间进行浇水及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确保植物顺利生长;
(5)定期清除杂草。
(6)后期如果边坡需补灌木时,应采用袋苗补种以保证成活率。
3.3.3 验收要求
表7 挂CF网喷播植草质量检验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锚杆材料 | 符合设计要求,端头为螺母固 定方式 | 参见原土建技术规范 |
锚杆抗拔力(kN) | 长度小于 1m 锚杆抗拔力均值≥35kN,长度大于 1m 锚杆抗 拔力均值≥50kN,最小抗拔力≥0.9 设计抗拔力 | 按锚杆数 5‰,且不少于 3 根作拔 力试验。不同类型、不同质地单元 均应抽取不少于 3 根作拔力试验 | |
2 | 有机基材喷射 | ①基材应无流失、无剥离、无 收缩裂缝②喷射厚度满足图纸规定,允 许偏差±5%设计厚度③团粒化度>60%④有效持水量>35%⑤PH 值 6.5~7.0 | ①随机抽取 1m×1m 范围检验②每段边坡随机抽取两处 3m×1m范围测试 10 个点③按 GB7847-87 测定④按 GB7835-87 测定⑤按 GB7859-87 测定 |
3 | 铁丝网 | 热镀锌机编铁丝网,镀层重量≥110g/m2,防锈年限达 8-10 年,铁丝直径不小于 2.2mm, 网孔为 5cm×5cm 左右 | GB/T343-1994GB/T15393-94相关要求检验 用尺量,每 20m 抽查 5 处 |
1、绿化施工单位应为专业的绿化施工队伍,所选用有机基材生产厂家宜具有 ISO9001 质量认证,并 且该产品有成功的试验工点。在施工过程中,产品供应商应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产品供应 商及施工单位要确保边坡绿化效果达 6-7 年。
2、由于长锚杆兼有固坡及挂网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布置长短锚杆时应根据坡面的具体情况,在预先 不能清除的危石处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处应适当加密或加长长锚杆的数量,而在坡面平整,岩体稳 定处可用短锚杆代替长锚杆,间距可适当调整3.选择适宜于当地气候条件、根系发达、生命力强、能在短期内覆盖坡面,且为多年生的草种,同时混播适量的树籽及草花种籽,以求立体绿化。
4、由于基材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供草生长的基质,因而它除了要能保证草吸收水分的供给,含有草生 长所需的养分外,在其配料时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使其结构适宜于草树的生长,且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透气性,其 PH 值应保持在植物最适生长发育的范围内;并由有相关成功经验 的绿化公司来施工。
5、基材中不得使用水泥作为粘结剂。
6、喷射有机基材和喷播草种时均应拌合均匀,养护时要保证坡面湿度,直至植草成坪。
3.4 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防护
3.4.1 挂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施工工艺流程
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9 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护坡施工工艺流程图
3.4.2 挂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施工的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
(1)审查设计图纸,熟悉有关资料。检查图纸是否齐全,图纸本身有无错误和矛盾,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能否一致,各工种之间搭接配合有否问题等。同时应熟悉有关设计数据,结构特点及土层、地质、水文、工期要求等资料。对所有的坐标和高程计算资料必须由不同技术人员单独计算后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2)三维网、基材等原材料经试验室检验合格;
(3)根据本方案和施工图、标准、规范,对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为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均己进场,并运行良好。
2、清理、平整坡面
坡面处理:根据边坡陂率和基础高程等数据定点挂线,淸刷浮土、渣石等杂物,填补坑槽夯实,使坡面平整、顺直、圆滑、平整且稳定,不得有松石、危石,边坡开挖凸出或凹进均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进行坡面处理。将稻草切成5~10cm长拌合在种植土中,人工将坡面补平顺,对于直接挂三维网的边坡,要求培不少于15cm厚的耕植土于坡面上,平整好的坡面根据坡面的干湿情况,用水将坡面浇湿,浇水量以土壤不出现浮土和粉尘土为宜(或喷播泥浆),坡面覆土后要求起伏小于5cm/2m2,以保证喷混植草的施工质量,并辅以喷药,以抑制野草生长。
3、施工放样
现场清理完成后,由测量队现场施工放样,放样前先行对放设的导线点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挂三维网植草防护施工的放样,以免造成因放样失误而引起的质量事故,分别在边坡坡脚、坡顶部适当位置定出四个点作为方向控制线,同时也是里程控制桩。
4、铺三维网
三维网垫沿坡面从上而下铺挂,整平,用木钉(或 U 形钉)固定网垫,木钉(或 U 形钉) 交错排列,竖向间距 50cm,横向间距 70cm,间距应根据坡比、坡高进行调整,以确保网垫 紧贴于坡面上,要求固定牢靠,不鼓包,不翘起,三维网平顺。坡脚三维网埋于填土内,坡顶必须采用埋压沟固定三维网,并确保地表水不会沿坡顶浸入坡体填土内造成三维网和填土剥离、失稳。5.铺设第二幅三维网时,与已铺好的第一幅三维网搭接 10~15cm,搭接处用木钉(或 U 形钉)固定。三维网处治范围周边应将三维网卷边 5~15cm,用木钉(或 U 形钉)压边,使三维网与周边构造物接触密合。网垫全部铺通、固定平整后,三维网上必须覆泥,以覆盖网包并确保覆土和网下填土形 成一整体,防止表面形成空壳。覆泥方式为:采用泥浆泵喷射(或人工倾倒)种植土添加 营养泥调制成的泥浆,边喷射(倾倒)边人工擀压,使泥浆完全覆盖三维网。施工中应严 格控制营养泥的稠度,过稀则喷后易流失,且失水收缩开裂,过干则不易擀入网包内。
图10 三维网植草护坡防护断面图
5、液压喷播
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剂、保水剂和水的混合物均 匀喷洒在坡面上,喷射施工时,应自上而下对坡面进行喷射,并尽可能保证喷出口与坡面垂直,距离保持在0.8~1m。并保持喷附面薄厚均匀,应做到经常对基材厚度进行有效管理。喷播完后,可视情况撒少许土,以覆盖网包为宜
7、养护
喷播植草完成后应对基材混合物进行养护管理,覆盖无纺布(要求单位面积质量≥14g/m2)并及时洒水养护,直至植草成坪,具体办法如下:
(1)养护分前中后期养护,前期养护60天,以喷灌水为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种子发 芽和快速生长覆盖;中期靠自然雨水养护,若遇旱,每月喷1、2次水;后期养护每月喷水2次,并追施氮肥,促苗转青。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喷药,防止蔓延;
(2)灌木发芽时,应注意控制草的高度,以防止灌木幼苗生长被草抑制;
(3)于某些灌木种子种皮较硬,种子发芽慢,为提高种子出苗率,确保绿化效果,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可采用机械摩擦法,少量种子可用浓硫酸浸泡十分钟, 洗去酸液,凉干播种。
(4)在草灌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期间进行浇水及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确保植物顺利生长;
(5)定期清除杂草。
(6)后期如果边坡需补灌木时,应采用袋苗补种以保证成活率。
3.4.3 验收要求
表8 三维植被网技术参数表
型号 | 单位面积 质量(g/m2) | 纵向抗拉 强度(KN/m) | 横向抗拉 强度(KN/m) | 厚度(mm) | 焊点 | 颜色 |
EM3 型 | ≥260 | ≥1.4 | ≥1.4 | ≥12 | 牢固 | 黑色或绿化 |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三维网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表8.2.1项目、频次检验 |
2 | 三维网铺设、搭接、固定 | 铺设平顺,搭接满足设计要求,坡脚、坡顶、坡面、平台处埋压、固定牢靠 | 每 20m 检查一个断面 |
3 | 坡面、三维网 覆土 | 平均厚≥设计厚,最小厚≥3cm,无 U形钉、三维网外露现象,表面平整 | 每 20m 检查一个断面,每3m 检查一点,用直尺确定 厚度 |
1、三维网网包上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覆泥,并使覆土和网下土体融为一体,以使其与坡表土壤的贴附更紧密,避免悬空,造成吊气死苗和悬空区垮塌,导致护坡失效。
2、铺设三维植被网的坡面应尽量平整,以确保网与坡面的紧密结合,以免部分地方出现空鼓现象而导致草种无法着床,成坪后的坡面出现“斑秃”。
3、坡面有渗水的地方应适当设置导水管(软式透水管)引排地下水至坡外。
4、坡面绿化工程应由专业绿化施工队伍施工,施工单位应具备足够施工机械、技术人员及 成功的施工经验。
5、三维网在坡顶处必须采用埋压沟固定,埋压沟一般宽20cm、深30cm,并确保坡口线和截水沟间不形成积水凼。坡脚处三维网埋入平台填土内。
6、施工单位自行选择适合沿线气候特点的草种配合比,要求草种生命力强、抗病性强、根系发达、枯黄期短。
7、喷播时混合料要拌合均匀,养护时要注意坡面的湿度,直至植草成坪。
3.5 边坡脚手架搭设
边坡脚手架可参照下图设置:
图11 边坡脚手架搭设图
四、质量保证措施
4.1 质量目标
总体质量目标
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100%;
分部工程优良率达到97%以上;
单位工程优良率大于96%;
竣工验收质量评定90分以上;
杜绝质量事故发生,通过教育培训基本消除质量通病。
4.2 组织保证
质量是工程的重点,质量管理由项目部经理部带头管理,成立质量小组,由项目经理姜晓博为组长,副经理黄超、郭雄兵、总工熊成宇为副组长,设专职质检工程师,组员由质检组,技术方案组,实验组,测量组及内业资料组组成。领导小组及成员见下图。
图12 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图
4.3 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质量创优目标,建立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所示。
图13 质量保证体系
4.4 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自检频率,做好四个质量自检系统,即:施工工序自检系统、施工材料自检系统、测量自检系统和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制度。
(2)实行逐级技术交底制度,确保交底到每个工人手上。
(3)施工原材料抽检制度。所有施工原材料进场,应由试验抽检合格,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能进场。
(4)实行质检工程师质量否决权制度和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工程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对工程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制度,以完善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
(5)项目经理部内部严格执行质量奖罚制度,以加强员工的责任心。
(6)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体职工质量意识
(7)材料控制
①基材
基材严格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并且按照规定的配合比严格配置各种材料。
②草种
选用优质的草籽,自然生长率在96%以上。
③锚杆、铁丝网、三维网、CF网等材料进场时必须提供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进场后要按相关要求取样检测,检测合格并出具正式报告书后方可正式用于工程实体施工。
4.5质量检查人员和自检制度
1、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为副组长领导质检部和工程部建立质量检查小组对边坡植草绿化护坡的施工进行定期检查和日常检查。
(1)定期检查
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定期组织进行边坡植草绿化护坡工程施工质量检查。检查内容有施工质量情况,技术资料,验标,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通病、安全文明施工等。有针对性地检查工程质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整改,做好记录。
(2)日常检查
质检部及各班组专兼职质量检查人员对日常的施工质量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并按要求做好有关记录。检查范围:工序检查;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按规定检验试验情况;相关记录是否齐全和其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检查。
2,建立自检制度
(1)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现场生产作业严格贯彻国家或部颁施工规范标准,按照施工现场已经批准的施工工艺细则合理组织施工。
(2)边坡植草绿化护坡施工工序必须做到井然有序,每道工序在施工完成后均由班组质检员进行自检,并对分项工程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以达到标准要求。
(3)计量员应保证各种仪器设备按规定要求及时检定。
(4)各道工序的检验签认,必须按照“工序流程卡”进行,对自检不合格的半成品或缺陷部位未修复合格的,不得流入下道工序;对违反操作规程,质量低劣者,必须责令其改正或返工;对造成质量事故者应及时上报,不得隐瞒和袒护。
五、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5.1 安全目标
死亡率:0
重伤率:0
负伤率低于12%;
交通甲方责任事故为0;
机动车违章率10%以下;
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为0;
防火、消防符合项目所在地方规定;
职业健康保护措施到位,施工期间无新增职业病人。
5.2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安全保证组织机构;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见下图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所示。
图14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图
5.3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组织,制订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形成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15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
5.4 安全保证措施
1、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设置专职安全员,各作业组设兼职安全员,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自下而上形成安全保证体系。
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合格方能上岗作业,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3、在施工现场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警告牌、指示牌、安全标语)。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和上岗证,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应区分,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专职安全员应佩戴袖标(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
4、机械操作时应有专人指挥,防止机械伤害。
6、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并应遵守相应“操作规程”。
7、边坡植草绿化防护施工时,应在工作面四周设置钢管栏杆并挂防护网围挡,防止路基上滚落石头等杂物伤人。钢管规格为Φ42*3.5mm,钢管高2m,埋入地下0.5m,竖杆间距为2m,上横杆距地面1.5m,下横杆距地面0.2m,所有钢管均用红白油漆相间涂刷,相同颜色间隔20cm。防护网与钢管固定牢固,并悬挂警示标志。
8、机械作业安全措施
(1)施工机械要派专人指挥进行施工。施工前施工员(工班长)要认真进行安全交底。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不得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
(2)机械刷坡时,施工机械的各类防护装置要齐全,由专人操作。
(3)高边及松软地带进行作业时,要防止设备倾覆。作业前应由专人对地表及该处地质进行查看,查看坡体有无滑移及坍塌迹象。作业过程中有专人进行坡体变化观察。
六、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6.1 环保施工目标
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0次;
施工噪声、扬尘、污水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标准;
保护土地资源,节约临时用地,工程竣工复耕复垦率达到地方满意。
6.2 环境保护体系
成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保证领导小组”,并配备3名专门负责实施的技术人员,从组织上保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目标实现。环境保护体系图详见下图所示。
图16 环境保护体系图
6.3 环境保护措施
(1)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人体损害均较大。为了降低噪音污染,应尽量避免夜间作业,采用噪音较小的设备。
(2)防止水污染措施
施工营地生活废水就近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对于含沙量大且浑浊的施工生产废水,采用沉砂池处理后再排放,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
(3)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及油料管理
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自然沟渠中,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施工营地设置集中垃圾收集地,设专人管理,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定期填埋,严禁就地焚烧。对营地生活垃圾(包括施工废弃物)集中装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场处理。
油和废油的管理:施工机械维修、油料存放地面应硬化,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所有油罐要有明显的标志,在不使用时要密封;严禁随意倾倒含油废水,应集中处理。
七、文明施工措施
7.1 文明目标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做到外界向业主“零”投诉目标,争创“标准化文明工地”。
7.2文明施工体系框图
建立文明施工体系框图如下。
图17 文明施工体系框图
7.3 管理措施
(1)建立岗位责任制,签订文明施工责任书,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到实处。
(2)做好施工安全、法纪和文明教育,增强文明施工意识。
(3)在施工现场设置标志标牌,做到标牌齐全醒目。
(4)施工场所统一规划,各种材料分类摆放整齐
(5)加强职工的思想品德教育,举止文明,与周边居民关系融洽、友好相处。
(6)做好文明施工宣传工作,并建立文明施工制度,经常检查文明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4 文明施工措施
文明施工是进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为把本合同段工程建成一条环境优美的公路,我项目部的目标是:在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施工后最大限度的恢复,项目部在施工中尽量最大限度维护原来的地貌地形,保持原来的生态环境,在施工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施工管理:
1、在施工现场设置工程概况牌、文明施工管理牌、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等工程标牌,工程标牌设置在醒目位置上,载明项目名称、规模、开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量、安全监督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联系电话等。
2、严格遵守当地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卫生员,负责及时清扫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卫生间、除“四害”、保证工地食堂的清洁卫生;门窗设置纱门窗,炊事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现场办公室和员工宿舍整洁卫生、通风良好。卫生间保持清洁并建立卫生值日制度。
3、施工现场内材料、施工器具码放整齐、美观,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砂石禁止混堆,要界线分明;钢筋按品种、型号、规格进行标识并分别堆放且有防锈措施;其他设备材料按现场平面图布置进行存放并适当标识。场区内施工机械不作业时,停放整洁并对周围无不良影响。
4、加强职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与周边居民关系融洽、友好相处,在施工现场行为举止文明礼貌,对不文明人员,一经发现,立即令其撤离施工现场。
5、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要系安全绳,不得光脚、穿拖鞋上岗作业,严格正确使用工作鞋、绝缘鞋、绝缘手套、绝缘工具;严禁抛掷、下掉材料、工具、废杂物等。由经理部专职安全员负责巡视检查,对不遵守安全施工的人员按照相应制度进行处罚,严重违反或屡教不改者清出施工现场。
6、施工现场合理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和警示牌,特别是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都有针对性地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
7、工地设置职工活动室、职工宿舍、办公室、食堂、浴室、卫生间、门卫室等,职工活动室、职工宿舍和施工现场用围墙分开,严格区分生活区、生产区域。
8、进出门通道畅通,平坦、整洁、无散落物,有回车余地,大门坚固,车辆进出大门有冲洗、清扫设施,做到净车出场。
八、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8.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重庆地区雨水充沛,多集中在5~9月份。因此要考虑雨季施工的防护措施。
进入雨季时,我项目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得气象预报,以便合理地安排和指导施工。同时建立雨季值班制度,设专人负责每日气象预报工作,做好记录。有暴雨或大雨天气时,及时通知现场值班领导,安排防护措施。
8.1.1雨季施工管理措施
(1)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制定防汛计划和紧急情况处理措施,除包括工程本身外,还应包括现场、生活区及周边居民小区的安全。
(2)雨期来临前,领导小组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制定雨期施工计划,并组织施工班组对本标段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对方案中各项措施进行落实、实施,检查施工中存在的隐患。所需材料要在雨期来临前落实到位。
(3)项目经理部设专职的值班人员,保证昼夜有人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同时要设天气预报员,负责收听和发布天气情况。
(4)做好施工人员的雨期施工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临时设施、临电、机械设备、排水情况等。
(5)检查施工现场及生产生活区的排水设施,疏通各种排水渠道,清理雨水排水口,保证雨天排水通畅。
8.1.1雨季施工现场措施
(1)场地排水:施工现场排水路线应畅通无阻,清理现场障碍物,道路两旁严禁堆放物品,保持现场道路畅通。
(2)施工现场及生产基地的工棚、仓库、等在雨期前进行全面检查,保证不积水、不漏雨。
(3)在雨期到来前,做好外用设备的防雷装置,安全员在雨期前要对避雷装置作一次全面检查,确保防雷。
(4)加强天气预报工作,防止暴雨突然袭击,合理安排每日的工作。
(5)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的主要负责人兼职安全员,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6)建立电工值班制度,非电工不得随意接电,电工应随时检查电路情况,及时排除隐患。严禁电缆、电线落地,必须用木架架空。严禁使用破损等不合格电缆、电线,并设专人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7)施工现场配置足够的雨衣、雨靴和塑料薄膜等防雨防水用具。
(8)在雨天或可能降雨时,应尽量避免边坡喷播施工。
(9)在边坡绿化喷播施工时或施工后几个小时内如有降雨,应立即采用土工布进行蒙蔽防护,以免刚喷的草籽或种植土被雨水冲走。
8.1.1雨季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现场的设备操作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的防雨、防潮、防淹等措施。
(2)变压器等要采取防雷措施,用电和机械设备要按照相应规定做好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并经常检查和测试可靠性,保证接地电阻一般应不大于4欧姆,防雷接地电阻一般应不大于10欧姆。
(3)雨施前,对现场所有动力及照明线路、供配电电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线路老化、安装不良、瓷瓶裂纹以及跑漏电现象,必须及时修理和更换,严禁迁就使用。
(4)各种电器动力设备,雨施前必须进行绝缘、接地、接零保护的遥测(用接地摇表),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动力设备的接地线(16mm2麻皮铜线)不得与避雷地线在一起。
(5)下雨天禁止起重机安装作业。
8.2夏季高温期的施工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生产环境气温超过35℃或热辐射强度超过1.5J/cm2·min,或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80%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高温天气多集中于4-9月。因此,夏季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高温施工措施。
高温施工具体措施:
1、对施工工人加强体格检查,对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不得从事高温施工。
2、合理安排劳动时间,调整作息时间,采取早晚干活、中午延长休息等办法。
3、组织落实小换班制度,控制施工人员连续作业时间。
4、实行工间休息制度。
5、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医务室,及时处理施工人员中暑或其他意外情况。
6、现场施工定时给绿化坡面喷水,保证坡面湿润。同时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洒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