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型 | 课 时 | 计划内容 |
单元课 | 1 | 1.建构单元体系,使学生对本单元有初步认识。 2.导学,为学生学时课的学习教给方法,指出方向。 |
学时课 | 7 | 9.《古诗三首》2课时 10.《纸的发明》2课时 11.《赵州桥》2课时 12.《一副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
整合课 | 6---7课时 |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记月累 |
学 科 | 语文 | 单 元 | 3单元 | 备课者 | |||
课 型 | 单元课 | 课 题 | 想象 | 执教者 | |||
学习 要点 | 1.认识37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 ||||||
学习 目标 | 1.认识37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 ||||||
探究 问题 |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 ||||||
应用 作业 | 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程。 | ||||||
文化 阅读 | 同步拓展阅读 | ||||||
学习 重难点 | 重点:目标1、2、4 难点:目标3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
活动一:单元概览 1.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哪些内容?请生说一说,再说说你是怎么了解到的? 活动二:感受传统文化 1.你觉得哪篇课文让你最感兴趣?感兴趣的的地方在有哪些?读一读相关段落,说一说理由 2.自学:寻找、练读、思考感兴趣的理由 3.小组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4.全班汇报 活动三:其他传统文化 1.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同学交流一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字词检测 | 1.谈话引入 1.出示PPT: 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歌有哪些?说一说。 2、整体感知 活动一:单元概览 1.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哪些内容?请生说一说,再说说你是怎么了解到的? ——看目录和33-45页的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活动二:感受传统文化 1.你觉得哪篇课文让你最感兴趣?感兴趣的的地方在有哪些?读一读相关段落,说一说理由 2.自学:寻找、练读、思考感兴趣的理由 3.小组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4.全班汇报 活动三:其他传统文化 1.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同学交流一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三、字词检测 1.说一说线上教学中本单元你读错或写错的有哪些字词,提醒大家(同桌提醒) 2.抽生提醒,师板书 3.学生工整美观的抄写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后记 |
学 科 | 语文 | 单 元 | 第三单元 | 备课者 | |||
课 型 | 学时课 | 课 题 | 古诗三首 | 执教者及时间 | |||
学习 要点 |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 ||||||
学习 目标 |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3.三首诗分别写的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4.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5.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 ||||||
探究 问题 |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这些节日有哪些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 ||||||
应用 作业 | 作业练习:1、书写汉字 2、同步练习册 3、同步扩展阅读 | ||||||
实践应用:了解重阳节的风俗文化 | |||||||
文化 阅读 | 同步拓展阅读P46—52 | ||||||
学习 重难点 | 1.结合古诗,了解诗意 2.背诵并默写古诗 3.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情感。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说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的什么传统节日,除了这两首传统节日的诗,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传统节日的诗? 二、诵读古诗,解疑释难: (一)读正确,读出节奏 1.让我们来读读,课件出示古诗 ①自由读。 ②齐读。 ③师范读 ④找同学上去划出节奏。 ⑤大家齐读。
三、大致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你从饮屠苏中感受到了什么?这种快乐、美好的愿望谁来读读? ①指生读。 ②男女生分组读。 ③齐读 四、拓展延伸: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①找学生读。 ②齐读。 2. 你能把这份安静而祥和的氛围读出来吗?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收集几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并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试着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 教师活动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1.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乞巧》,找生读,并说说描写的什么传统节日?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生齐读《元日》。 2.解诗题。 3.课件介绍诗人
三、诵读古诗,解疑释难: (一)读正确,读出节奏 1.找自认为读的好的来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从诗中找出描写的画面? 2.找同学来说诗中画面。 (二)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找生说,老师补充。) 2.放完鞭炮他们接着要干什么?为什么? 3.人们希望春风送来的是什么?哪个字体现?(暖) 4.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5.人们在贴桃符时都会想些什么呢?找生谈感受 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让我们再来一起诵读吧!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收集几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并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试着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 ||||||
一、导入 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 2.你了解清明节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去理解古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那么本诗学习完了,请同学们自由消化古诗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三、 反复朗读,体会画面 2、学生练读; 3、点名尝试朗读; 4、尝试用手中的笔画一幅清明烟雨图。 四、背诵古诗;(小组内成员赛背、点名背诵、集体评议。) 2、尝试默写古诗; 3、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一、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吧! 4.板书课题; 5.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图画逐句理解诗意。 教师点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2.同学们,听完他们读完之后,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中行人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3.再次朗读古诗,读完后谈谈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为什么诗人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5.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路上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消愁的期望而振作起来的情感。) 三、感情升华,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已经跟随杜牧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加以朗读背诵,好好的去想象领会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吧! | ||||||
一、学生书空“忆”,跟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把握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范写生字。 3.再读:读出节奏,击掌感受节奏。 4.走近“重阳节” 5.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请同学们结合资料想象一下,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6.古诗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 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当时在做什么呢? 默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这两句诗的意思。 7.同桌合作说诗意。 8.8.再读古诗,读出理解。 9.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学生做好笔记:结合注释,查阅资料,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 三、多形式朗读积累,读中悟诗。 1.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四、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 一、对话“节日”,导入课题 1.师生对诗:《元日》、《清明》。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2.补全课题:指导“忆”的写法,释题(提取信息), 3.读题(注意停顿)。 4.板书“九月九日”,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却有着不一样的心情。 二、、借助资料,体会诗情 1.走近“王维” 2.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3.结合生活经验,想象诗人的心情 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4.小结体会古诗情感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发挥丰富想象,了解写作背景,反复感情朗读……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四、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 配乐齐诵诗文。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请选择一个节日,与同学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并尝试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 ||||||
板书 设计 | 清明 雨纷纷————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 ||||||
教学 后记 |
学 科 | 语文 | 单 元 | 第三单元 | 备课者 | |||
课 型 | 学时课 | 课 题 | 纸的发明 | 执教者及时间 | |||
学习 要点 |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多音字“累、切、便、鲜”;听写词语。 2.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明白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4.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了解祖国传统文化。 5.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准确的动词描写剪纸的过程。 | ||||||
学习 目标 |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多音字“累、切、便、鲜”;听写词语。 2.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明白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4.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了解祖国传统文化。 5.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准确的动词描写剪纸的过程。 | ||||||
探究 问题 | 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 ||||||
应用 作业 | 作业练习:1、书写汉字 2、同步练习册 3、同步扩展练习 | ||||||
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展示活动成果。 | |||||||
文化 阅读 | 同步拓展阅读P53---56 | ||||||
学习 重难点 | 1.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明白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准确的动词描写剪纸的过程。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
一、导入 1.齐读课题,书空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文本 理清演变脉络 1.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完成图表。 3、对比阅读 了解传承原因 1.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2-4自然段,想想纸的发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材料 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材料 特点 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四、说中思练 细述造纸过程 1.我们一起来看看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出示句子 2.自由读一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3.学一学 4.说一说 用上“先……再……然后……最后……” 等表示顺序的词说一说自己做的一件事。 六、延伸拓读 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还有独特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课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做过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成果。 | 一、以疑为主 激发学文期待 同学们,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作业本都是用纸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纸的发明过程的文章——《纸的发明》。 二、初读文本 理清演变脉络 1.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完成图表。 三、对比阅读 了解传承原因 1.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2-4自然段,想想纸的发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材料 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材料 特点 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四、说中思练 细述造纸过程 1.我们一起来看看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出示句子 2.自由读一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3.学一学 4.说一说 用上“先……再……然后……最后……” 等表示顺序的词说一说自己做的一件事。 五、教师小结 写一件事情,想要有条理,往往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串联句子。比如先、再、然后、最后等。这样的词语一般成组出现,串联的句子先后顺序不能随意变动。
六、延伸拓读 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还有独特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课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做过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成果。 | ||||||
板书 设计 | 纸的发明 按顺序 用动词 | ||||||
教学 后记 |
学 科 | 语文 | 单 元 | 第三单元 | 备课者 | |||
课 型 | 学时课 | 课 题 | 赵州桥 | 执教者及时间 | |||
学习 要点 | 1.能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听写词语及多音字。 2.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做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 ||||||
学习 目标 | 1.能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听写词语及多音字。 2.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做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 ||||||
探究 问题 | 怎样介绍事物,比如都江堰水利工程。 | ||||||
应用 作业 | 作业练习:1、书写汉字 2、同步练习册 3、语文同步扩展阅读 | ||||||
文化 阅读 | 同步拓展阅读P60--- | ||||||
学习 重难点 | 1.初步感知课文条理性强、用语精确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读课题,书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①交流理解。 ②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以上词语的句子读两遍。 3.指读课文。 4.指导写字。线上教学的易错字 三、自学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这六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再读前两句,思考: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3)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3)小组交流: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 练习用“既……又……”说话。 (4)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5)教师小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这段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说桥“坚固”是哪一段?这一段说桥怎样: 过渡句。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 4.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5.(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 (2)怎样理解“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 6.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 七、总结、扩展。 1.现在有很多人到河北省赵县去旅游,目的就是为了一睹赵州桥的风采。假如你是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利用课余时间,把赵州桥介绍个你的家长。 2.跳出文本,寻找“宝贵” 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能从很多途径去获得它们的知识,你会从哪儿去了解更多的历史遗产呢?让我们去找找它们,读懂它们,相信你也会同今天学的《赵州桥》一样,了解他们的独特之处、宝贵之处的。比如都江堰。 |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①交流理解。 ②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以上词语的句子读两遍。 3.指读课文。 4.指导写字。线上教学的易错字 三、自学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这六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再读前两句,思考: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3)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3)小组交流: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 练习用“既……又……”说话。 (4)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5)教师小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这段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说桥“坚固”是哪一段?这一段说桥怎样: 过渡句。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 4.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5.(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 (2)怎样理解“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 6.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 七、总结、扩展。 1.现在有很多人到河北省赵县去旅游,目的就是为了一睹赵州桥的风采。假如你是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利用课余时间,把赵州桥介绍个你的家长。 2.跳出文本,寻找“宝贵” 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能从很多途径去获得它们的知识,你会从哪儿去了解更多的历史遗产呢?让我们去找找它们,读懂它们,相信你也会同今天学的《赵州桥》一样,了解他们的独特之处、宝贵之处的。比如都江堰。 | ||||||
板书 设计 | 赵州桥 雄伟 坚固 智慧 才干 美观 | ||||||
教学 后记 |
学 科 | 语文 | 单 元 | 第三单元 | 备课者 | |||
课 型 | 学时课 | 课 题 |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 执教者及时间 | |||
学习 要点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自读自悟,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
学习 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自读自悟,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
探究 问题 |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化? | ||||||
应用 作业 | 作业练习:1.书写汉字 2.同步练习册 3.同步扩展阅读 | ||||||
文化 阅读 | 同步拓展阅读P67--71 | ||||||
学习 重难点 | 1.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自读自悟,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关注和热爱传统文化。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画过什么?古往今来,爱画画的人有很多,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白发苍苍的老翁。各种各样的画作,琳琅满目。但能称得上“名扬中外”的作品是很少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幅真正名扬中外的画!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 教师指导读音。 (2)检察一组同学的认读情况。 (3)再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三、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一)1.听老师朗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描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内容?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3.学生汇报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二)齐读课文,并了解以下内容。 作者及其作画年代: 画面内容: 历史: 地位: 现状: 过渡,提问: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使它名扬中外呢? 四、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课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展示中国其它的十大传世名画) |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画过什么?古往今来,爱画画的人有很多,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白发苍苍的老翁。各种各样的画作,琳琅满目。但能称得上“名扬中外”的作品是很少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幅真正名扬中外的画!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 教师指导读音。 (4)检察一组同学的认读情况。 (5)再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三、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一)1.听老师朗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描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内容?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3.学生汇报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二)齐读课文,并了解以下内容。 作者及其作画年代: 画面内容: 历史: 地位: 现状: 过渡,提问: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使它名扬中外呢? 四、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课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展示中国其它的十大传世名画) | ||||||
板书 设计 |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百年的历史 人物众多,行业各异 街市热闹非凡 人物形态各异 (传神、古都风貌) 有意思的桥北头景象 | ||||||
教学 后记 |
学 科 | 语文 | 单 元 | 第三单元 | 备课者 | ||||
课 型 | 学时课 | 课 题 | 综合实践活动 | 执教者及时间 | ||||
学习 要点 |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都有哪些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小组展示收获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 |||||||
学习 目标 |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都有哪些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小组展示收获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 |||||||
探究 问题 |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哪写习俗?你最喜欢哪一个习俗?你家是怎么过的? | |||||||
应用 作业 |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 |||||||
文化 阅读 | 同步拓展阅读 | |||||||
学习 重难点 | 1.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小组展示收获成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
一、童谣导入激趣
二 、节日时间我知道 1. 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为七个小组,有清明、元宵等小组。 (1)老师黑板上出示的节日卡牌如果按照时间排序正确吗?指生排序。 (2)这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分别是在一年中的什么时间呢? 小结归总。 2.了解农历。 三、传统节日我了解 1.明确了节日的时间,当节日到来时,你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呢?请小组合作交流。 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说说你们是如何过节的,当时有什么感受。 用“在________节时,我们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 2. 是啊,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怎样过节,其实也就是节日的习俗,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看,每个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全班汇报、交流。 3.闯关活动。 (1)看图片,猜节日。 点击课件,背景音乐响起。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但是热闹的节日也离不开美味的食物,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没有,请说出图片中出示的食物和哪个节日有关。 (2)通过以上的学习,可见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每一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记忆,希望同学们能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这些文化习俗。
| 一、童谣导入激趣 1.播放儿歌《小孩小孩你别馋》,激趣。 同学们,进入新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来听一首伴随了几代人的经典童谣,好吗?仔细听听,童谣里唱到了哪些节日。 这段时间,我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课下资料的搜集积累,我们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希望通过本次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能对我国的一些主要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读课题,强调“传统”。 二、节日时间我知道 1. 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为七个小组,有清明、元宵等小组。 (1)老师黑板上出示的节日卡牌如果按照时间排序正确吗?指生排序。 (2)这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分别是在一年中的什么时间呢? 小结归总。 2.了解农历。 三、传统节日我了解 1.明确了节日的时间,当节日到来时,你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呢?请小组合作交流。 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说说你们是如何过节的,当时有什么感受。 用“在________节时,我们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 2. 是啊,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怎样过节,其实也就是节日的习俗,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看,每个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全班汇报、交流。 3.闯关活动。 (1)看图片,猜节日。 点击课件,背景音乐响起。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但是热闹的节日也离不开美味的食物,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没有,请说出图片中出示的食物和哪个节日有关。 (2)通过以上的学习,可见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每一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记忆,希望同学们能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这些文化习俗。 五、激励延伸升情感 同学们,从各小组的汇报展示看,我们前期收集资料做得真充分,小组合作策划得也很完美!不论是哪一种传统节日,其实无一不寄托着我们祖先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饱含了他们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 |||||||
板书 设计 |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乞巧节 中秋节 重阳节 | |||||||
教学 后记 |
学 科 | 语文 | 单 元 | 第三单元 | 备课者 | |||
课 型 | 整合课 | 课 题 | 语文园地三 | 执教者及时间 | |||
学习 要点 | 1.通过生活中的公交站牌,店名识字,感受汉字在生活中普遍性。 2.积累动词,学会口头表达传统艺术作品制作的过程。 3.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将这段话写具体写生动,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 ||||||
学习 目标 | 1.通过生活中的公交站牌,店名识字,感受汉字在生活中普遍性。 2.积累动词,学会口头表达传统艺术作品制作的过程。 3.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将这段话写具体写生动,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 ||||||
探究 问题 | 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将这段话写具体写生动,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 ||||||
应用 作业 | 作业练习:1.读园地三 2.同步扩展练习 | ||||||
实践应用: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将这段话写具体写生动,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 |||||||
文化 阅读 | 同步拓展阅读 | ||||||
学习 重难点 | 1.动词的运用口头表达作品的制作过程。仿写围绕一句话的意思将这段话写具体写生动。 2.口头表达作品制作的过程动词运用是否准确表达是否连贯。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比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欣赏了建筑史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赵州桥;领略了北宋汴梁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场景,《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一场传统文化之旅,继续感受传统文化他那迷人的魅力! 二、激发兴趣 新授内容 1.出示PPT 一张公交站牌图,观察公交站牌,从公交站牌上,你读到了哪些信息呢?上面的生字是不是都认识呢? 2.开火车读站名,并给予适当的点评 区分“废”与“费” 识字 贸 了解字形的演变过程,以及它的含义。 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我们乘坐的公交车很快就来到了传统文化风情园,是的,导游小芳也欢迎大家的到来。(播放音频) 3.跟随着导游小芳的脚步我们进园看看有哪些商店吧! 出示商店名称,请学生读并且猜想可能都是卖什么的?(继续识字) 4.观看视频,思考老爷爷在吹糖人的过程中手上有哪些动作,到时候看完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 5.请学生交流回答(及时点评动词的作用,抓住一两个动词说得好的小朋友表扬) 6.老师再给几个动词,再看一次视频,这一次看完视频要求学生能按照顺序讲一讲制作过程。 先同桌互相交流,再请学生回答。 7.教师总结:告诉小朋友们,加上首先,接着,然后,又,最后这样的词语可以让你的表达更通顺。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请学生来表达吹糖人制作过程,并完成作业纸上的填空。 8.扩展传统民间手工艺作品,了解传统民间手工艺其他种类。(播放导游小芳的音频) 过渡语:逛好之后,咱们可以坐下来看看园内的风景,有的人在干什么。 9.回忆学过的课文,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这句话写具体的方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出示图片,在学习纸上学生仿写,再让学生交流修改。 过渡语:旅行即将结束,我们进店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纪念品,买一些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吧! 10.认识文房四宝,雅人四好 11.连一连的方式认识花中君子,请学生交流,你喜欢其中的哪一种植物呢? 像这样的还有很多,比如中医四诊、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开门七件事等等。 3、导游小芳来总结这次传统文化之旅(播放音频)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值得小朋友们细细品味! |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比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欣赏了建筑史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赵州桥;领略了北宋汴梁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场景,《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一场传统文化之旅,继续感受传统文化他那迷人的魅力! 二、激发兴趣 新授内容 1.出示PPT 一张公交站牌图,观察公交站牌,从公交站牌上,你读到了哪些信息呢?上面的生字是不是都认识呢? 2.开火车读站名,并给予适当的点评 区分“废”与“费” 识字 贸 了解字形的演变过程,以及它的含义。 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我们乘坐的公交车很快就来到了传统文化风情园,是的,导游小芳也欢迎大家的到来。(播放音频) 3.跟随着导游小芳的脚步我们进园看看有哪些商店吧! 出示商店名称,请学生读并且猜想可能都是卖什么的?(继续识字) 4.观看视频,思考老爷爷在吹糖人的过程中手上有哪些动作,到时候看完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 5.请学生交流回答(及时点评动词的作用,抓住一两个动词说得好的小朋友表扬) 6.老师再给几个动词,再看一次视频,这一次看完视频要求学生能按照顺序讲一讲制作过程。 先同桌互相交流,再请学生回答。 7.教师总结:告诉小朋友们,加上首先,接着,然后,又,最后这样的词语可以让你的表达更通顺。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请学生来表达吹糖人制作过程,并完成作业纸上的填空。 8.扩展传统民间手工艺作品,了解传统民间手工艺其他种类。(播放导游小芳的音频) 过渡语:逛好之后,咱们可以坐下来看看园内的风景,有的人在干什么。 9.回忆学过的课文,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这句话写具体的方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出示图片,在学习纸上学生仿写,再让学生交流修改。 过渡语:旅行即将结束,我们进店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纪念品,买一些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吧! 10.认识文房四宝,雅人四好 11.连一连的方式认识花中君子,请学生交流,你喜欢其中的哪一种植物呢? 像这样的还有很多,比如中医四诊、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开门七件事等等。 4、导游小芳来总结这次传统文化之旅(播放音频)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值得小朋友们细细品味! | ||||||
板书 设计 | 识字加油站 生活中识字 语句段运用 写具体 写生动 | ||||||
教学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