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填空题
1.计算16×(300-45÷9)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书店卖出科技书138本,是故事书的2倍,两种书共卖( )本。
3.
(1)从正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
(2)从正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
4.根据4×6=24、72-24=48、48÷3=16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
5.(25×15)×4=(25×4)×15是应用了( )律和( )律。
6.计算+75+25时,可运用加法( )律,先算( )+( ),再与相加。
7.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180-30÷5( )(180-30)÷5 703-75+25( )703-(75+25)
98×25( )100×25-2×25 1600÷80÷5( )1600÷80×5
8.如果☆×△=45,那么(☆×104)×△=( );
如果☆×△=60,那么(☆×4)×(△×5)=( )。
9.0.706读作( ),十七点零九零七写作( )。
10.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
11.一个数由3个1和5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12.85.85读作:( ) 二十点零七写作:( )
0.305读作:( ) 一点零九写作:( )
13.在括号里填上“>”“<”或“=”。
6.02( )6.20 3.60( )3.600 7.5699( )7.570
14.3.02、3.20、30.2、3.0002、3.020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是( ),相等的两个数是( )和( )。
15.在( )里填上“>”“<”或“=”。
5.02( )5.20 45.00( )4.500 ( )
0.86( )0.819 0.075( )0.1 ( )
16.4.9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49;( )缩小到原来的是0.96。
17.把4.68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再把所得的数缩小到它的是( )。
18.7.8米=( )米( )分米 30米=( )千米
3吨50千克=( )吨 0.75=( )
8.4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9.在括号里填上“>”“<”“=”。
75.6×10( )756 6千米50米( )6.5千米
0.5÷100( )0.05×10
2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20千克=( )吨 0.87平方米=( )平方分米
5米20厘米=( )米 67.01km=( )km( )m
21.由9个一,8个百分之一和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这个数读作( )。
22.把6301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精确到亿位是( )。
23.将一根19米长的钢管截成三根长为整米数的小钢管,再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这三根小钢管中最长的一根最多是( )米。
24.如图,一共有( )个三角形。
25.在长为3厘米、5厘米、9厘米和12厘米的4根铁丝中,选择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26.如图的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是( )度。它是( )三角形。
2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按角分,这是一个( )三角形。
2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8厘米,另一条边长是3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29.三角形中,,,( ),这是一个( )三角形。
30.在一个三角形中,∠1=110°,∠2+∠3=( )°,它是一个( )三角形。
31.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它的一个底角是( )°;按角分,它是( )三角形。
32.如图,一张三角形纸被撕去了一个角,撕去的这个角的度数是( ),原来的这个三角形是一个( )角三角形。
33.一捆电线长10m,第一次用去3.29m,第二次用去4.58m,一共用去( )m。
34.比10少1.2的数是( );3.65比( )多1.5。
35.找规律填数。
(1)2.6,3,3.4,3.8,( ),( )。
(2)8.927,8.922,8.917,8.912,( ),( )。
36.笑笑原来有12.57元,她用9.37元买了一支圆珠笔,妈妈又给她8.6元。笑笑现在有( )元。
37.如图,请你利用图形的平移,知道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2。
38.按要求填空。
(1)②号五角星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得到①号五角星。
(2)③号五角星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得到④号五角星。
39.某校四年级同学参加体育项目情况如图。
(1)喜欢( )项目的人最多,有( )人。
(2)喜欢( )项目的女生最多,比该项目的男生多( )人。
(3)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跑步的多( )人。
40.学校的器乐队和合唱队各有63人,舞蹈队和排舞队共有166人,那么平均每个队有( )人。
41.小明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2分,英语95分,那么小明这三门功课的平均分是( )分。
42.笼子里有一些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6个头,从下面数,有100条腿。那么,鸡有( )只;兔有( )只。
43.48名同学去划船,一共坐满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大船有( )条。
44.鸡兔同笼,有8个头,20条腿。鸡有( )只,兔有( )只。
参
1. 除 减 乘
【分析】
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
计算16×(300-45÷9)时,应先算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7
【分析】
根据题意,已知卖出科技书138本,是故事书的2倍,那么卖出的故事书有(138÷2)本,所以这两种书共卖出(138+138÷2)本。
【详解】
138+138÷2
=138+69
=207(本)
所以两种书共卖207本。
【点睛】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据此求出故事书的本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C E A、B D F D
【解析】
【分析】
(1)从正面看到的是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形,左边和中间有2层;
从上面看到的是后面有3个,前面有1个;
从左边侧面看到的是2个小正方形,紧挨着1个小正方形;从右边侧面看到的是1个小正方形,紧挨着2个小正方形。
(2)从正面看到的是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形,中间有2层;
从上面看到的有3排,最后1排靠右有1个,中间有3个,前面靠左边有1个;
从左边侧面和右侧面都看到的是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中间有2个,据此解答。
【详解】
(1)从正面看是(C),从上面看是(E),从侧面看是(A、B)。
(2)从正面看是(D),从上面看是(F),从侧面看是(D)。
【点睛】
熟练掌握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几何体并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72-4×6)÷3=16
【解析】
【分析】
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这3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然后算减法,最后算除法,注意使用小括号。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知道,第一步算4×6的积;第二步算72减去这个积,所以72减在4×6的左边,应该写成72-4×6;第三步算第二步得到的差48除以3,要想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只有72-4×6使用小括号,所以综合算式是(72-4×6)÷3=16。
【点睛】
会使用小括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乘法交换 乘法结合
【解析】
【分析】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第三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
(25×15)×4=(25×4)×15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点睛】
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结合 75 25
【解析】
【分析】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详解】
+75+25
=+(75+25)
=+100
=1
计算+75+25时,可运用加法结合律,先算75+25,再与相加。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7. > > = <
【解析】
【分析】
第一小题,180-30÷5=174,(180-30)÷5=30,所以,180-30÷5>(180-30)÷5;
第二小题,根据整数减法性质可知,703-(75+25)=703-75-25,所以,703-75+25>703-(75+25);
第三小题,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98×25=100×25-2×25;
第四小题,根据整数除法性质可知,1600÷80÷5=1600÷(80×5),所以1600÷80÷5<1600÷80×5。
【详解】
180-30÷5>(180-30)÷5
703-75+25>703-(75+25)
98×25=100×25-2×25
1600÷80÷5<1600÷80×5
【点睛】
解答此题时,先计算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到达即可。
8. 4680 1200
【解析】
【分析】
将括号拆开,然后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特点进行计算即可。
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详解】
(☆×104)×△
=☆×104×△
=☆×△×104
=45×104
=4680
(☆×4)×(△×5)
=☆×4×△×5
=(☆×△)×(4×5)
=60×20
=1200
【点睛】
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零点七零六 17.0907
【解析】
【分析】
(1)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2)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写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详解】
0.706读作:零点七零六
十七点零九零七写作:17.0907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读写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 0.5
【解析】
【分析】
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色的是其中的5份,即十分之五;用小数表示就是0.5,据此解答。
【详解】
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0.5)。
【点睛】
熟练掌握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3.05 三点零五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然后,顺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由此写出这个数;
然后根据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读出该数即可。
【详解】
一个数由3个1和5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3.05,读作三点零五。
【点睛】
这是一道综合题,既考查了小数的组成,又考查小数的读写,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 八十五点八五 20.07 零点三零五 1.09
【解析】
【分析】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做“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做“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据此读出这些小数。
小数的写法是: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去写,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据此写出这些小数。
【详解】
85.85读作:八十五点八五 二十点零七写作:20.07
0.305读作:零点三零五 一点零九写作:1.09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读小数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写小数时,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
13. < = <
【解析】
【分析】
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详解】
6.02<6.20 3.60=3.600 7.5699<7.570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30.2 3.02 3.020
【解析】
【分析】
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此题依此比较即可。
【详解】
30.2>3.20>3.02=3.020>3.0002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 > = > < >
【解析】
【分析】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若是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字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字也相同的,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单位不一致时,要先将单位统一再比较。
【详解】
5.02<5.20 45.00>4.500 900g=0.9kg
0.86>0.819 0.075<0.1 0.402m2>40dm2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10 9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
【详解】
4.9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49;96缩小到原来的是0.96。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4680 右 三##3 46.8
【解析】
【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详解】
把4.68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4680,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把所得的数缩小到它的是46.8。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7 8 0.03 3.05 75 8 40
【解析】
【分析】
(1)7米不变,将小数部分0.8米乘进率10,换算为8分米;
(2)低级单位米化为高级单位千米,除以进率1000;
(3)将50千克除以进率1000,换算为0.05吨,再加上3吨;
(4)高级单位平方米化为低级单位平方分米,乘进率100;
(5)8平方米不变,将小数部分0.4平方米乘进率100,换算为40平方分米。
【详解】
7.8米=7米8分米
30米=0.03千米
3吨50千克=3.05吨
0.75=75
8.4平方米=8平方米40平方分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关键是记住单位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19. = < <
【解析】
【分析】
(1)75.6乘10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结果等于756;
(2)将6千米50米换算为千米,50米除以进率1000化为0.05千米,再加上6千米等于6.05千米,最后和6.5千米比较大小即可;
(3)分别计算出0.5÷100与0.05×10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
(1)算出75.6×10的结果为756,所以75.6×10=756;
(2)6千米50米=6.05千米,所以6千米50米<6.5千米;
(3)0.5÷100=0.005,0.05×10=0.5,所以0.5÷100<0.05×1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点的移动,以及长度单位千米和米的换算。
20. 3.02 87 5.2 67 10
【解析】
【分析】
(1)1000千克=1吨,因此用3020÷1000;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此用0.87×100;
(3)100厘米=1米,依此先将20厘米化成米后再填空;
(4)67.01km=67km+0.01km,1km=1000m,依此将0.01km化成m即可。
【详解】
(1)3020÷1000=3.02,即3020千克=3.02吨;
(2)0.87×100=87,即0.87平方米=87平方分米;
(3)20厘米=0.2米,即5米20厘米=5.2米;
(4)0.01k=10m,即67.01km=67km10m。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9.085 9.09 九点零八五
【解析】
【分析】
9个一在个位写9,8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8,5个千分之一在千分位上写5,十分位写0占位;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5向百分位进一。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数字。
【详解】
由9个一,8个百分之一和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9.085,9.085≈9.09,精确到百分位是9.09,这个数读作九点零八五。
【点睛】
本题关键是理解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四舍五入法。
22. 6.301亿 6亿
【解析】
【分析】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在数的后面带上“亿”字,然后再把十分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详解】
6301000000=6.301亿
6.301亿≈6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整数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23.9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最长边也必须小于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19÷2=9(米)……1(米)
则这三根小钢管中最长的一根最多是9米,不能超过9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灵活运用。
24.15
【解析】
【分析】
图中单独的三角形有5个,由两个单独的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由三个单独的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3个,由四个单独的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由五个单独的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则一共有5+4+3+2+1个三角形。
【详解】
5+4+3+2+1=15(个)
则一共有15个三角形。
【点睛】
数三角形个数时,要按照顺序数,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25.26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5<9<12,则3厘米、5厘米和9厘米或者3厘米、5厘米、12厘米的三根铁丝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3+9=12,则3厘米、9厘米、12厘米的三根铁丝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5+9>12,则5厘米、9厘米和12厘米这三根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
由分析得:
选择5厘米、9厘米和12厘米这三根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
5+9+12=26(厘米)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6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及应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给出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时,用较短的两条线段长度和与第三条线段长度比较大小。
26. 70 等腰##锐角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因此用180°减去40°后,再减去70°即可,再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即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详解】
180°-40°=140°
140°-70°=70°
即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也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应熟练掌握。
27. 70 锐角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2个底角相等,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减去顶角的度数,再除以2即可算出底角的度数;此时可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的几种类型判断即可。
【详解】
(180°-40°)÷2
=140°÷2
=70°
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度数分别为40°、70°、7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点睛】
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以及三角形的分类。
28.19
【解析】
【分析】
根据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度是8厘米,底边长3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因为3+3<8,所以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度是8厘米,底边长3厘米。
8+8+3
=16+3
=19(厘米)
【点睛】
关键是先判断出三角形的两条腰的长度,问题即可得解。
29. 锐角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知,用180°分别减去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即可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最大角的度数,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即可。
【详解】
∠C=180°-75°-28°=77°
77°>75°>28°
所以,三角形中,,,77°,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点睛】
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 70 钝角
【解析】
【分析】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是180°,所以用180°-∠1,即可求出∠2+∠3=70°;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由此得解。
【详解】
∠2+∠3=180°-110°=70°
所以∠2+∠3=70°,它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分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 65 锐角
【解析】
【分析】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180°减顶角的度数等于两个底角的度数和,再除以2即等于一个底角的度数,再根据三个角的度数确定三角形的类型。
【详解】
(180°-50°)÷2
=130°÷2
=65°
它的一个底角是65°;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它是锐角三角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内角和及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的掌握。
32. 71° 锐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用内角和减去图中已知的两个内角,就是撕去的内角的度数;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据此解答。
【详解】
180°-(63°+46°)
=180°-109°
=71°
46°<63°<71°<90°
原来的这个三角形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点睛】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33.7.87
【解析】
【分析】
将第一次用去电线长度加上第二次用去电线长度,求出一共用去电线长度。
【详解】
3.29+4.58=7.87(m)
则一共用去7.87m。
【点睛】
本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后,根据小数加法计算方法仔细计算即可。
34. 8.8 2.1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根据小数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求比10少1.2的数,即10减去1.2,问3.65比什么数多1.5,即用3.65减去1.5即可。
【详解】
10-1.2=8.8
3.65-1.5=2.15
所以比10少1.2的数是8.8;3.65比2.15多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小数的加减法,解答时注意正确列出算式,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5. 4.2 4.6 8.907 8.902
【解析】
【分析】
(1)3-2.6=0.4;3.4-3=0.4;3.8-3.4=0.4;因此每相邻两个小数之间相差0.4,依此计算出后面两个数即可;
(2)8.927-8.922=0.005;8.922-8.917=0.005;8.917-8.912=0.005,因此每相邻两个小数之间相差0.005,依此计算出后面两个数即可;
【详解】
(1)3.8+0.4=4.2;
4.2+0.4=4.6
(2)8.912-0.005=8.907
8.907-0.005=8.902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数字排列的规律,应先找出前面几个数字之间的规律再填空。
36.11.8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先用笑笑原来有的钱减去买了一支圆珠笔用去的钱后,再加妈妈又给她的钱即可,依次计算并填空。
【详解】
12.57-9.37=3.2(元)
3.2+8.6=11.8(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先计算出买了一支圆珠笔剩下的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7.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知,可以把左边小正方形右上角的阴影部分移到右边小正方形的右上角,也就是求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即可解答。
【详解】
8×8=(cm²)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移的方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8. 右 6 上 3 右 3 下 3
【解析】
【分析】
(1)根据2号图形原来的位置,找准关键点,利用平移的特点,写出图形平移的过程即可。
(2)根据3号图形原来的位置,找准关键点,利用平移的特点,写出图形平移的过程完成填空即可。
【详解】
根据平移的特征可知:
(1)②号五角星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上平移3格得到①号五角星。
(2)③号五角星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④号五角星。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关键利用平移的特征做题。
39.(1) 乒乓球 40
(2) 跳舞 10
(3)10
【解析】
【分析】
(1)先分别计算出每个项目的男、女生总数,然后进行比较并填空即可;
(2)哪一个项目中女生的条状最高,则喜欢这个项目的女生人数最多,计算该项目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用减法计算;
(3)用喜欢足球的人数减去喜欢跑步的人数即可。
(1)
乒乓球:25+15=40(人)
足球:20+5=25(人)
跑步:10+5=15(人)
跳舞:10+20=30(人)
40人>30人>25人>15人,即喜欢乒乓球项目的人最多,有40人。
(2)
跳舞项目女生的条状最高,则喜欢跳舞项目的女生最多;
20-10=10(人),即喜欢跳舞的女生比喜欢跳舞的的男生多10人。
(3)
25-15=10(人)
【点睛】
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0.73
【解析】
【分析】
用乐器队的人数加上合唱队的人数,再加上舞蹈队和排舞队的总人数,求出四个队的学生总人数。再除以4,即可求出平均每个队的人数。
【详解】
(63+63+166)÷4
=292÷4
=73(人)
那么平均每个队有73人。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总数量及其对应的份数。
41.93
【解析】
【分析】
先用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乘2得到语文和数学的总分,再加上英语的分数得到三科的总分,用三科的总分除以3即可得到三门课的平均成绩。
【详解】
(92×2+95)÷3
=(184+95)÷3
=279÷3
=93(分)
则小明三门课的平均成绩为93分。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关键要将总数求出来。
42. 22 14
【解析】
【分析】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36×2=72只脚,这样就多出100-72=28个脚;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个脚,也就是有28÷2=14只兔;进而求得鸡的只数。
【详解】
兔:(100-36×2)÷(4-2)
=28÷2
=14(只)
鸡:36-14=22(只)
【点睛】
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43.4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假设都是坐的大船,那么应该是6×10=60(人),但是坐满的人数只有48人,其中差了60-48=12(人),这12人是因为我们把小船的4人看成了6人,每条船多加了2人,故用12÷2就可以求出小船的数量,进而求出大船的数量。
【详解】
假设10条船都是大船。
小船:(6×10-48)÷(6-4)
=12÷2
=6(条)
大船:10-6=4(条)
则大船有4条,小船有6条。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44. 6 2
【解析】
【分析】
假设8只全都是鸡,则应该有腿8×2=16(条),比实际少20-16=4(条),又因为每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2(条)腿,则兔子有:4÷2=2(只),用8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
【详解】
假设全是鸡,则兔有:
(20-8×2)÷(4-2)
=4÷2
=2(只)
鸡有:8-2=6(只)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