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2.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培养内容及要求
1、自觉遵守计算机教室规定的习惯。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像其它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场室的要求。保护计算机设备;为了防尘要求带脚套进入同时进行电脑的覆盖;走路时看脚下注意线路;注意自己的小手卫生等计算机室规定。
2、要有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习惯。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地操作计算机,端正坐姿、正确开关机、文明操作。
3、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动手的能力。
4、要积极与人合作交流,学会共同研究探讨
四、主要措施
1、习惯培养日常化。在学生第一次到计算机室上课,就要向学生说明进入专用教室的规定,并从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就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求他们一下子都自觉遵守是比较困难的,在每节课上课时要反复提醒,反复纠正错误是不够的。
2、习惯培养故事化。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使学生在故事中明白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故事浅显易懂,内容丰富多彩。在让学生明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同时,我还告诉学生必须要克服哪些毛病,让他们心中有数,这样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
3、习惯培养具体化。根据计算机教室的特点使规定具体到每一个动作的说明与指导中,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不对。小椅子坐时要摆正,学生离开座位时,椅子要轻轻地放进桌子下;学生要用电脑时,先轻轻地打开开关;耳机放的位置怎么放也有明确的规定。
4、习惯培养互动化。加强学生的榜样性,从中使学生在思想上加深认识,加强了自我约束。
5、习惯培养科学化。把“广播教学”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调用学生课堂制作的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软环境”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巡视不断地肯定、表扬、赞赏那操作正确规范,作品精美,创作新颖的同学。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1、制订“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2、进行计算机教室学习习惯规定的制定
第二阶段:1、能够安计算机教室学习习惯进行课堂实践活动
2、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3、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动手的能力。
第三阶段:1、要积极与人合作交流,学会共同研究探讨
2、进行学习习惯“小能手”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