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30:54
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专题一、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
推荐度:
导读《记承天寺夜游》复习专题一、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专题

一、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二、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参: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三、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参:

8、①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四、2007年荆州市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参: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以上共8分

 五、(2011真题)临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6.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7.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8.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9.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六、2011丽水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选  文时  间
甲  文月景闲情
乙  文更定
㈡(8分)

20.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1.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

评分标准:第20题3分,每空1分。  第21题2分,每小题1分,第⑴题答“空明清丽”,第⑵题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题3分,每空1分。

七、山西(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2分)xī  ;  suì   8.(2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9.  (4分)①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专题一、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