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38:59
文档

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

建筑・实践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田燕Ξ姚时章(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武汉430070)摘要:在我国教育新形势下,新一轮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已陆续展开,针对以往大学校园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重视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改善校园环境,创建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职能,又能为行为主体(人)提供舒适、安全、优美、宜人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关键词:大学;交往空间;层次性;行为需要[中图分类号]TU202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478(2
推荐度:
导读建筑・实践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田燕Ξ姚时章(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武汉430070)摘要:在我国教育新形势下,新一轮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已陆续展开,针对以往大学校园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重视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改善校园环境,创建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职能,又能为行为主体(人)提供舒适、安全、优美、宜人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关键词:大学;交往空间;层次性;行为需要[中图分类号]TU202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478(2
建筑・实 践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

○田 燕Ξ 姚时章 (武汉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建筑系,武汉 430070)

  摘 要:在我国教育新形势下,新一轮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已陆续展开,针对以往大学校园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重视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改善校园环境,创建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职能,又能为行为主体(人)提供舒适、安全、优美、宜人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关键词:大学;交往空间;层次性;行为需要

[中图分类号]TU202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478(2001)022*******

  小沙里宁说过:“大学是属于我们的时代,而庙宇、教堂则是中世纪的产物。大学就象我们时代文化沙漠中的绿洲,校园里有美好的步行区、林荫道,而别处都没有。这就说明只有校园才存在着永恒的建筑学。在新校园内,我们有条件把它建成20世纪最美的环境,既协调统一又有秩序。”

如今已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各大高校合并的完成,新一轮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已陆续展开。对于地理规模和人口规模日趋庞大的大学来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为师生提供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和途径,是其基本职能。但社会的进步同样带来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正处于人生定型期、可塑性很强的大学生,他们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成长,校园环境必是影响其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根据其行为需求和心理特点来创造多层次、多内容的交往空间,是完善校园环境规划、使其更具合理性、更富人情味的重要手段。

  一、校园交往空间现状分析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大学校园鲜见活动中心,后来为适应师生逐渐增长的对集体活动的需求,不少大学改建了食堂、礼堂作为活动中心,有的大学则在校园内见缝插针地建了活动中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师生在课余或周末的文娱、体育活动,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细部设计,在具体使用中存在若干弊端:

1.交往空间缺乏层次感。

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的交往空间,往往无视集体行为与个人行为的相对性。虽然校园中集体行为环境是主要的,但在集体活动的大空间内没有适当考虑个人或少数人单独行为的可能性,没有兼顾个人与集体的行为规律,使交往空间缺乏必要的层次性。如在一个绿化广场上,只简单地通过花坛、水池划分几个区域,广阔的地域仿佛只为了集会使用。又如一些活动中心的设计,从室外进入室内,有的直接进入一个大交谊厅,缺乏必要的过渡空间以供少数人停留;有的设计虽然象征性地设置一个门厅,但空间局促,使人的心理感觉不舒适或有被监视感。

2.没有较好满足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行为需要。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中指出人类的行为需求的五个层次为生理、安全、社交、尊敬和自我成就。在校园中活动的主体是教职工和学生,其低层次的需求反映在校园中即对学习、生活空间的需求(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等),这些一般较易满足。而满足第三、第四个层次的行为需求是我们在校园内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的目的。现代大学要求建立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学生间、师生间能

  2001年6月

第2卷第2期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J ianzhu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

V o l.2

Jun.2001

Ξ[收稿日期]2001205216

 [作者简介]田 燕(19752),女,湖北人,武汉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建筑系在职硕士研究性。

V o l

.2 N o .2建筑・实 践

在课外自由交往、平等交谈。而在不少校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虽然考虑了这种行为的需要性和在该环境中教师(或学生)产生何种行为的事实,却忽略了此环境对个人的行为是否合理和舒适。由于对交往群体人数的多寡、空间的尺度感、领域感研究甚少,使营造的交往空间难以符合人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

3.交往空间的灵活度较低。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其发生带有随机性。当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时,往往会就近寻找方便的场所,如果离设计者指定的交往空间较远时,他们可能会利用走廊、楼梯间、路边等场所进行短暂交谈。而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交往空间总是中规中矩的一个场所,似乎人在需要交往时就会聚在这里。事实上,在校园里我们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站在走廊尽头、坐在狭窄的台阶上交谈。若对可能发生交往的场所进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人们的交往行为则会舒适得多。

  二、创造多层次交往空间应注意的要素大学校园作为整体,其环境规划应包含许多方面,而交往空间的设计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却涉及到诸如道路交通、绿化体系、建筑群和单体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在校园中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必须统筹规划与细部推敲齐头并重,注意多方面的要素。

1.交往空间的等级体系。

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安排其等级体系。交往空间可分为外部交往空间和内部交往空间。其中外部交往空间主要指校园内的

各类广场、绿地、步行道、联系走廊、庭院等用地;内部交往空间主要指建筑体内的门厅、走廊、活动室等。若要严格划分交往空间的等级体系则大可不必,设计者只需在规划设计中系统安排大小不一、围合性不同的空间,分析此空间与彼空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以及使用该空间的模糊性与时段性。如图所示校园交往空间层次关系图(图1)。

・包含关系:外部交往空间在地理意义上包含了内部交往空间,而无论外部还是内部交往空间,都有各自的层次关系,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交往需求。

图1 校园交往空间层次关系图

    1—

—一级外部交往空间(如广场、绿地)   

2—

—二级外部交往空间(如庭院、联系走廊)   I 1——一级内部交往空间(如门厅、楼梯间)   I 2——二级内部交往空间(如活动室、宿舍)

・并列关系: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指在整个校

园里会有相同等级的外部或内部交往空间;第二,指内部交往空间的某个等级会大体等同于外部交往空间的某个等级,因为它们服务的对象、人数、行为方式可能相同,而只有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不同。

・模糊性:校园内的交往空间很少只具有单一的功能。例如走廊、楼梯间、门厅,其主要功能是交通空间,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在此停留的可能性较大,故在设计时考虑在此交往的舒适性、合理性,则可称之为交往空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指明一个场所的哪一块是交往空间。除了专门的活动室,其它的交往空间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时段性:交往空间的使用往往具有时段性。比如周一至周五的上午时段,有课的师生较多,室外的交往空间使用频率较低,室内交往空间在课间被利用较多;到了下午和晚上,在外面活动的人则明显增多。另外,季节变迁也引起某些交往空间的被重视或被废弃。炎热夏日或寒冷冬季,几乎无人愿在开敞广场上停留,有时人们愿在阳光下停留,有时人们又宁愿躲在走道里。所以有些交往空间的形成也是阶段性的。这也要求设计者要考虑交往空间的使用频率,若使用频率过低,则要适当引入其他功能,避免空间的浪费。

2.辨证地对待行为的集体性和单独性。

“如果缺少适合个人的环境,集体环境就没有意义,如果没有个人生活的地方,到处是集体,这个

4

4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卷第2期

的二个方面。具体到交往空间的设计,则是无论空

间大小,都要兼顾个人与集体的行为规律。例如校

园内的中心广场,公共性、集聚性较强,但也要适当

通过花坛、台阶、树木、矮墙等围合成私密性强一些

的小空间,以供两三人能安静地在此聚集。换言之,

在营造交往空间时,不能粗略地考虑人们在这里产

生什么行为的事实,而要进一步研究这个环境对集

体、对个人是否都合理和舒适。

3.重视人体尺度感和领域归属感。

我们经常发现,许多设计实例在实施后,往往

事与愿违,原来设置为中心集聚地的地方并不能吸引多少人的逗留,而在边角地带却集聚着更多的人。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的图书馆前的院落,虽然不是校园建筑群的构图中心,但由于图书馆服务的周到,四周围廊上设施的齐全(包括饮食、商店和书摊),建筑外环境的舒适,且尺度宜人,自然地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中心。相反,有的大学在地位突出的主楼前做了大面积的广场、庭院,却吸引不了学生,主要是这片庭院与其他行为环境之间联系松散,尺度过大,人们在此没有一种归属感,造成环境对行为对象(

以学生为主)无论在集体行为方面还是个人行为方面都缺少吸引力,结果成了老人锻炼、儿童嬉戏的场所。因而,交往空间的设计更应注重对行为心理的深入分析,并注意花坛的高度、树木花草的季节搭配、不同场所的开敞性或封闭性等,才能营造尺度宜人、能给人归属感的校园环境。

  三

国内外高校校园交往空间例析

不少国内外高校校园规划都比较重视交往空

间的营造,将各种交往空间连成网络,以街道或庭

院的形式构成活动中心,形成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为青年人提供各种交往的物质空间和环境,使校园

充满生气,富于活力。

中正大学()精心布置人口广场,将一个大

空间划分为让人亲近的小型交往空间(图2)。

图2 中正大学()入口广场

筑波大学(日本)会馆外通过台阶的变化分流

人群,使人在此随意聚散、自由交往(图3)。

逢甲大学()的忠勤楼在建筑的室内营造

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图4)。

图3 筑波大学(日本)会馆外                 图4 逢甲大学()忠勤楼室内

  建筑师Robert Geddes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学

生公寓中设置了一系列的公共环境,提供了满足不

同人数不同功能活动与交往的各种空间(图5)。在

建筑室内营造了三个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最小的

交往单元是可供2~6个学生在走廊活动的空间;

其次是在每层楼的转角处设一个大起居室,可容纳

该层的半数学生活动;第三个层次是设在两栋男女

公寓之间的公共活动室,可容纳三个楼层的学生。

① (台)王锦堂:《从都市规划方看校园规划》)。

54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卷第2期 

V o l

.2 N o .2建筑・实 践

在大空间里又设有小凹室,以形成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的活动空间。在建筑群及室外空间也规划了五个层次的交往空间,分别是:公共食堂;中心庭院及人口;宿舍入口处;后庭院;公共室外空间。建筑内

外的这八种层次的交往空间里不同人群各得其所,

不同内容交往的需求得到满足。而这个富于层次的建筑群又处于校园这个最大层次的大环境中

图5 美国特拉华大学学生公寓8种交往层次交往空间规划

参考文献:

[1]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龚锦,曾坚.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M ].天津: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 沈国尧.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理论探讨[J ].建筑学报,

1991(3)1

[4] 张菁,刘颖曦.浅析学生公寓中的交往空间[J ].南方

建筑,2000(2)1

[5] 郑明仁.整合式大学校园规划之研究[D ]:上海:同济

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博士论文,19981

Genera l Survey of the L evels of Con tact Space i n a Un iversity

T I AN Yan   YAO Sh i -zhan

(Faculty of Arch itecture ,W uhan Sc ience and Technology Un iversity ,W uhan ,430070)

  Abstract :Facing the p rob lem s of the ou t 2of 2date p lann ing ,the au tho rs th ink it is i m po rtan t to p ay

atten ti on to the levels of con tact sp ace in a un iversity .T h rough creating vari ou s levels of con tact sp ace ,p eop le can no t on ly en j oy the gracefu l environm en t ,bu t also m ake con tact w ith m o re p eop le .

Key words :un iversity ;con tact sp ace ;levels ;behavi o r needs

(责任编辑:罗 章)

6

4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卷第2期

文档

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

建筑・实践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田燕Ξ姚时章(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武汉430070)摘要:在我国教育新形势下,新一轮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已陆续展开,针对以往大学校园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重视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改善校园环境,创建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职能,又能为行为主体(人)提供舒适、安全、优美、宜人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关键词:大学;交往空间;层次性;行为需要[中图分类号]TU202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478(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