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血染的母爱
有一对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2004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同时,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几次都无功而返,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很难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了过去。等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母亲割断了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白雪,直升机因此发现了目标。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丢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没有活动的力量了。________
②地位低下而渺小。________
③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了。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搜寻——________ 辛苦——________ 忙碌——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答案】 (1)体力不支;地位卑微;无功而返
(2)寻找;劳苦;劳碌
(3)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如:搜寻:到处寻找。根据其意思,搜寻的近义词可以是“寻求、寻觅、找出、找寻”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
故答案为:(1)体力不支、地位卑微、无功而返 (2)寻找、劳苦、劳碌 (3)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捐赠爱子器官,延续生命传奇
小阎靖3岁被诊断脑部恶情肿瘤,他的生命即将被带走。他伟大的父亲决定,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父亲的大手握住阎靖的小手,对他说:“儿子,我和你妈救不了你,现代的医学也救不了你,我想把你的器官捐赠给正等待拯救生命的人,你要是同意就点头,( )不愿意就摇头。”孩子处于昏迷状态,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 )小阎靖内心灵魂似乎听懂了爸爸的意思,两行热泪顺着瘦弱的脸颊滑落下来。
小阎靖临行前带着童真听完了妈妈最后一个故事,他走得那么安祥,只带走他枕边的小台灯,这只台灯将照亮他通往天堂的路。谁会把自己的灯借给你?谁的灯又能够温暖你?是小阎靖这盏灯,照亮了他人的生命。他的心脏在另一个身躯里鲜活跳动,他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躯里新陈代谢,他的肾脏在另一人身躯里循环,他的角膜带给他人光明……
小阎靖,( )你走了,可你的灵魂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你依然鲜活地活在人世间,在你短短生命里程中体味生命的延续,写满了生命、生命、生命、生命——更多生命的延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小阎靖对于捐赠自己的器官的态度是( )。
A. 不同意 B. 同意
(3)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小阎靖的遗体捐赠包括:________。
(4)小阎靖的爸爸为什么决定捐赠小阎靖的器官?
(5)读了短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如果;但;虽然
(2)B
(3)心脏、肝脏、肾脏、角膜
(4)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5)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处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②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但”;③处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但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谈自己的感想,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如果;但;虽然;⑵B;⑶心脏、肝脏、肾脏、角膜;⑷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⑸示例: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 (1)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生机勃勃;夏:热闹非凡;秋:丰硕诱人;冬:安静、纯洁。
【解析】【分析】(1)比喻句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 ,而拟人句是把 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
(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故答案为:(1)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2)季节
(3)春:生机勃勃;夏:热闹非凡;秋:丰硕诱人;冬:安静、纯洁。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节选)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选自《蝴蝶的一个吻触》,作家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大—________ 困难—________ 灵巧—________
(2)破折号的作用有: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④表示语音的延长;⑤表分项列举。画横线的句子中应该是________的用法。
(3)“鬼门关”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这里把狭小的通道比喻成“鬼门关”,表示________。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答案】 (1)狭小;轻易;笨拙
(2)①
(3)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进一步说明了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与“鬼门关”一词相互呼应
(4)我们不能强行干涉自然的法则,帝王蛾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能扬起帝王的翅膀。
【解析】【分析】(1)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文章中找出和它意思相同的词语。
(2)本题给出了破折号的作用,做题时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3)理解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句子的作用时要结合上下文。
(4)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故答案为:⑴狭小;轻易;笨拙;⑵①;⑶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进一步说明了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与“鬼门关”一词相互呼应;⑷我们不能强行干涉自然的法则,帝王蛾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能扬起帝王的翅膀。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反义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的破折号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作用也不相同,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感悟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 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C.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 “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为什么?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答案】 (1)只有;才;不仅;还
(2)比喻事情终于大白
(3)B
(4)“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只有……才……”;②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仅……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多读,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⑴只有;才;不仅;还;⑵比喻事情终于大白;⑶B;⑷“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⑸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 根据要求作文。
清晨,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地做着早餐。那一幕,母亲浓浓的爱意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接力赛场上,同学们奋力传递着接力棒。那一幕,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生活中,一定还有那样的一幕幕,包含着爱、理解、拼搏、信念……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
请以“那一幕触动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将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中间位置。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那一幕触动我心
太阳用它的爱,触动了花儿的心,让花儿快乐的成长,绽放艳丽的色彩;蓝天用她的爱,触动了鸟儿的心灵,让鸟儿怀着梦想长大,在空中展翅翱翔;海洋用她的爱,触动了鱼儿的心灵,让鱼儿怀着希望生活。,在大海中翱翔。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呢?我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转过身,扶在窗前,看着马路边上停靠的公交车,我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那是一个春天,我要上补习班,风很大,爸爸妈妈又正好没时间开车送我,我只好坐公交车去,上车后我随便找了一个座位坐下,嘴里满是对父母的抱怨:“这么糟糕的天气,爸爸妈妈竟然不送我,真是太没天理了。”我刚说完,看向窗外时,只听见一个阿姨在我后面小声嘟囔:“现在的小孩儿,真是太“憔悴”了,都被父母溺爱过了头。”谁呀?我又不认识她,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我朝她瞥了一眼。那个阿姨竟然声音有些大了起来说:“怎么了?难道我说的不对吗?”顿时公交车里有无数道灼热的目光投向我?我顿时羞红了脸,慌忙低下头去。心里满是对那个阿姨的恨。
我到站了,连忙站起来。没想到那个阿姨也站了起来,她也是从这站下车。门打开了,我回头白了她一眼,便冲出了车门,就在下车的那一瞬间,一辆蓝色的跑车一阵风似的向我疾驰而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汽车吓傻了,呆呆地站在那里,脑袋里一片空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突然,从我身后伸出一只手,抓住我的胳膊,向后拉。我只看到了一阵蓝色的风,我回头一看,竟然是那个阿姨!她一直抓着我的胳膊把我送向了马路对面,笑着离开了:“现在的小孩儿被惯的一点反应能力都没有了。”
望着阿姨远去的背影,我才感觉到胳膊火辣辣的疼。我现在才开始醒悟,我实在是被宠的无法无天,把父母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面对别人的“提醒”,竟然不感激,还埋怨别人,真是不应该。
这一幕,大概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这一幕,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审读导语,列举了母亲做早餐、同学传接力棒两个场景,提示同学选材方向,要是积极的素材,而“一定还有那样的一幕幕,包含着爱、理解、拼搏、信念……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则对写作的主题,“触动我心”的内容作了提示。审读题目,“那一幕”是词语,指一个画面,在写作时要能够充分的细致的描绘出某一个画面。“触动我心”是题眼,“触动”是打动的意思,指让“我”的心能够感动、感激、感慨、感谢等等,“我”了人称,是第一人称。体裁是记叙文。其次,思路。明确“那一幕”的具体所指,明确为什么“那一幕”能够触动我心。第一个在文章开头就交代清楚,并且要展现“那一幕”的特点,是温馨的、激烈的、令人震惊的等,抓住细节,细致描绘。第二个则是文章的重点,在记叙的过程中得以展现,能够触动心灵的是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的事情,可以从情感角度出发,选取展现父爱、母爱、长辈关爱的典型事件、典型细节,表现对我心灵的触动,可能之前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是持有相反观点。可以从社会现象角度出发,选取生活中看到的积极地事件来展现人的品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可以从自然出发,选取自然界的景物,由景生情,由景悟理,触动心灵。可以从历史、文学史角度出发,由历史事件产生一种思考,从而触动心灵。最后,主题。文章的主题是写自己心灵的变化,由不解到理解,由麻木到感动,由误解到感动等。
7.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左右。(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那一次我真惭愧
每当想起那件事儿,我的脸就红得像苹果。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是出奇地冷,凛冽的北风在外面呼呼地刮着,听着都让人害怕。地上都冻像铁块一样硬梆梆的。
早上第二节课后,该去冬季长跑了。我怕冷,也怕跑步,真不想去。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忽然一个念头蹦入我的脑海:前天,有个同学说自己肚子疼,老师不是没让她跑步吗?不如,我也试试这一招。
广播里响起了集合的音乐,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我坐在位置上,左手放在桌子上,右手捂着肚子,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
老师走过来,见我一副痛苦样子,便关切地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
“肚子疼。”我无力地点了点头。
“要不要打电话让你家长带你去医院拿点药吃?”
“不用了,今天早上刚吃过,还是有点儿疼。”“那你今天就别去跑步了,以免再受凉。”说完,老师走了出去。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功告成,不由一阵窃喜。
第二节语文课,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也异常活跃,一个个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回答,生怕老师看不到。平时,我也是个“积极分子”,一时竟忘了自己“生病”了,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答完了问题,不禁洋洋得意。老师不失时机地来了一段:“××同学思维敏捷、声音洪亮。更为难得的是她今天身体不舒服,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她学习!”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的脸蹭地就红了,火辣辣的,老师的表扬仿佛是一个巴掌正抽在我的脸上。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脸红到脖子根。因为惰性发作,我撒了谎,欺骗了所有人。而老师的关怀和表扬,同学们的问候和情谊,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那一次,我真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另一半由作者来补上。补什么呢?一般来说补你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最有教益的内容。生活中如“快乐”“激动”“惊讶”“后悔”“惭愧”“坚强”“勤奋”“执着”“自信”“勇敢”“豁达”“成熟”“谦虚”“善良”“骄傲”等都可以,这就是要求作者去写事。选取值得回忆的“那一次”。我真××是写自己的感受,应该是在这次事件中,我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或者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作文。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与“非”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8. 中加学校初一期中)写作
在多彩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滚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有书真好”,那里有无穷的知识;“有音乐真好”,那里是我们心灵的乐园;“有梦真好”,我们的人生有了寄托……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真情实感的记叙文;(2)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答案】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孤单的时候也不寂寞。
有你真好,失落的时候也不彷徨。
有你真好,要输的时候也不放弃。
一
“明月几时有”又是一年中秋节,月亮仍旧是那个月亮,可是在我们眼中它有点孤单。这是我在异乡求学的第一个中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终于体会到此句诗的滋味。
夜很深,我静静的躺在床上,脑中不断闪现着以往中秋的情景,爷爷,妈妈,姐姐…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由的抽噎了一下。
“别想那么多,在外就要学会,亲人不在身边,但至少还有我们这些同学在身边。”一个轻柔的声音突然在黑夜里回荡,是邻床的你,你也没睡,陪着我聊了很久,心中的结似乎就打开了。
这一夜的月亮不再寂寞,因为还有星星陪者它……
二
“xx,数学xxx分,物理xxx分…”望着记在草稿上的各科分数,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回想一下这几个月来我认真的学,早上第一个到 教室,晚上又是最后一个走的,可成绩怎么都不升反降了呢?我懊恼的捶了胸一下,心里想着“或许我真的不适合上学。”心刹那间阴沉了下来,我不由得将头埋入 了臂弯深处。
“别气馁,一次月考并不能代表什么。”一个舒心的声音在耳边想起,我抬起了头,看见了你关怀的笑容,你又语重心长的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下次再来,只要学了就一定会有进步……
寥寥几句,我觉得希望又回来了,我又抬起了头,沉下了心,投入学习中。
三
足球场上,下半场了,我们班对阵强队1:3落后,实力相差较大,我们都打算放弃了,跑动也没先前积极了。你愤怒的训斥到:“你们在做什么,在哨响前我们都还未输,要拼,拼到最后,我们才是最好的!”几句话仿佛给我们注了一支强心剂,我们比先前更积极了,拼抢也更激烈了,在终场前我方一粒点球罚读入后,比分被定格在4:4.我们胜利了,操场里回旋着我们疲惫的欢呼声……从此我明白了,什么事情在结束前都会有转变,因此我喜欢努力到最后一刻……
有你真好,让我懂得了很多。
有你真好,让我坚强了许多。
朋友,有你真好。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为“有 真好”,里面的关键词语就是要补充的词语,补充的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有影响的人或物,也就是在某人或某物的影响下,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有了改变。里面还有一个词语“真好”,也就是暗含一个时间跨度加大的时间段。要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等;也可以是跨越历史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如诗歌、书籍、玩具等。因为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所以应以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同时,还应穿插适当的对人物或景物的描写,最后一段宜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主旨,抒发感情。
【点睛】
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突破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9. 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 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 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文题,写一篇记叙文。②500字以上。③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
【答案】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拍过许许多多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点滴往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而每当看到那张照片,那段往事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
“夕阳的余晖撒满大地,十几个孩子正在吹气球,地上一张白色的画布上摆着书籍,有中小学生的工具书、杂志、漫画书、小说、作文辅导书、名著等等,阳光照射在孩子们身上和一排排书籍上,时间就定格在这一刻,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啊”。这张照片是我们班暑假进行卖书活动时拍摄的,那时我们为了推销书,采取了“买一送一”——“买书送气球”等“花样百出”的推销书籍的方法,同学们认真的神情和各种奇思妙想,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卖书前的那个下午,我们集中在一个同学家讨论卖书的方法。同学们纷纷出谋划策:“我们得先把书登记好,卖完好把钱给他!”“嗯,没错,我们每卖完一本书都得记录好。”“我们还要带手电筒!”“还得带零钱!”在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声中,我们终于商讨出了自认为相对完美的计划。登记好书后,我们当然要排演一遍啦!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将自己的同伴当作顾客,耐心地询问和解答,汗珠从脸颊滑落,一张张脸庞都红扑扑的,耀眼极了。
夜幕降临,同学们已将书铺好,陆陆续续的有人从我们身旁走过,可是大家都不敢大声喊,不敢去招揽顾客。这时一位叔叔走过来:“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我们连忙回应:“卖书!”我们热情的靠拢在他的身边,向他推荐书籍,就当我们以为第一笔生意就要完成的时候,那个叔叔却说:“不好意思啊,我没带钱!”我们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随即说道:“叔叔没关系,你可以明天来买,我们明天也在!”虽然第一笔生意没完成,但却大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我们开始不断地向来往的行人推荐书籍,从刚开始的胆怯、紧张到后来的大方、自然。随着书籍不断被卖出,钱也源源不断地流入我们的口袋,每一次售书都成功让我们露出开心不已的笑容。最有趣的是外组的同学向我们卖书,“这本书5块给你!”“2块!不卖算了”“3块!不能再低了!”最终以3块钱的价格成交,可是他们殊不知,那本3块钱的书被我们用10块的价格推销出去了。
最后分钱的时候,同学们都心满意足,虽然不多,但也来之不易。那张照片记录着我们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重现了我们一起努力奋斗的时光,即使时光不能倒流,我们也总会想起那张照片——那是属于我们的青葱岁月。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总会想起那张照片”。这是一个命题文。“那张照片”是过去的一张照片,所以作文内容要紧紧围绕照片中出现的人、物、场景而展开,照片是定格的瞬间,却能形成永远的记忆,定格画面中的人、景、物需要进行细节描写;其次,我们要写出为什么自己选择那张照片,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揭示出那张照片“总会想起”的原因,更要写出照片中的人和事对你产生的强烈的感情冲击,并能凸显出照片对于自己人生的意义、启示和思考。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应该重点勾勒出照片中的情景,如拍照时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细节以及特定的情境等。既要将背景体现到位,更要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可以立体成像,可以多角度透视,可以动态展示,可以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此外,还要给画面赋予斑斓的色彩,这样的照片才会真实再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结尾升华情感时,要写出真情实感,并能彰显思想深度。照片的背后,可以是真情的寄托,可以是人生意义的咀嚼,可以是生命价值的思考,可以是成长的启示,还可以是生活态度的改观等。
【点睛】
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