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测 报 告
NO: XXXXXXXX
工 程 名 称:
委 托 单 位:
检 测 方 法: 标准贯入试验
报 告 日 期:
某某建 设 工 程 质 量 检 测 有 限 公 司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标准贯入试验检测报告
MMJC-6127C
委托
单位 | 名称 | 委托编号 | |||
地址 | 检测日期 | ||||
工程名称 | 工程地点 | ||||
设计单位 | 监理单位 | ||||
勘察单位 | 施工单位 | ||||
地基处理方法 | 检测深度 | ||||
处理面积/ 处理数量 | 检测数量 | ||||
见证单位 | 见 证 人 (见证号) | ||||
检测方法 | 标准贯入试验检测 | 检测内容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
检测依据 |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 ||||
检测结论 | 试验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如下: 土层自上而下:①粉质粘土:399kPa;②淤泥质粉质粘土:121kPa。 (以下空白) | ||||
备 注 | / |
批准: | 审核: | 校核: | 项目负责: |
一、工程及地质概况
根据《xx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
1、填土:灰黄色,稍湿,松散,厚度约0.4~4.8m。
2、中砂:灰黄色,饱和,稍密,厚度约0.85~5.6m。
3、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灰白色,可塑~硬塑状,厚度约0.9~23.8m。
4、全风化花岗岩:灰黄、灰白色,硬塑状,岩芯呈砂土状,风化裂隙极发育。土石工程分级为Ⅲ级。厚度约0.5~28.35m。
5、强风化花岗岩(砂土状):灰黄、灰白色,岩芯呈砂土状,致密,散体结构,风化裂隙发育。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厚度约2.4~14.4m。
6、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灰黄、灰白色,坚硬状,岩芯呈碎屑、碎块状,块状结构,风化裂隙发育。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
7、中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块状结构,岩芯成柱、短柱状,裂隙尚发育,岩石坚硬程度为较坚硬,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62.0M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Ⅴ~Ⅵ级,未揭穿。
表1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和设计计算参数
土 层 | 重度 ( kN/m3) | 直剪快剪 | 压缩 模量 Es1-2(MPa) | 承载力 特征值 fak (kPa) | |
粘聚力c (kPa) | 内摩擦角φ (º) | ||||
填土 | |||||
中砂 | |||||
残积砂质粘性土 | |||||
全风化花岗岩 | |||||
强风化花岗岩(砂土状) | |||||
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 | |||||
中风化花岗岩 |
对XXX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进行标贯试验,确认其地基土强夯之后的承载力增长情况。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该场地完成标贯试验6个点。
三、检测原理及仪器
标准贯入试验(SPT)是一种特殊的动力触探试验,是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它适用于砂土、粉土、一般黏性土等。标准贯入试验的指标N值定义为:用质量为(63.5±0.5)kg的穿心锤,以(76±2)cm的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位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
现场试验设备为XY-1钻机,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落锤重63.5±0.5kg,落距76±2cm,钻杆直径42mm,采用对开管贯入器,贯入器长度大于500mm,外径51mm,内径35mm,设备编号HSJC-134D-2。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记录,绘制N值(或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N')随深度H变化的曲线。依据N值在深度上的变化,对各土层的N值进行统计,参照一些经验关系可确定所测土层的承载力。
四、检测成果分析
1、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实测值划分砂土密实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表4.3.4-2 砂土密实度分类
表2 砂土密实度分类
标准贯入锤击数 | 密实度 | 标准贯入锤击数 | 密实度 |
N≤10 10< N≤15 | 松散 稍密 | 15< N≤30 N>30 | 中密 密实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考虑到过去的许多工程特性指标是与经杆长修正的N值建立的经验关系,给出了钻杆长度校正系数表,锤击数按下式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式中 N'——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
N——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α——触探杆长度修正系数,按下表确定。
表3 标准贯入试验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
杆长(m)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5 | 30 |
α | 1.00 | 0.92 | 0.86 | 0.81 | 0.77 | 0.73 | 0.70 | 0.70 | 0.68 |
根据不同深度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标贯入锤击数代表值。同一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标准值Nk,根据各检测孔的同一土层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按以下计算方法确定:
指标平均值按下式计算:
指标的标准差σf按下式计算:
指标的变异系数δ按下式计算:
以上式中:
φi—岩土参数的实测值;
φm—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σf—岩土参数的标准差;
n—岩土指标的统计数量;
δ—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
同一土层或同一深度范围的试验数据的标准值φk按下列方法确定:
以上式中:
φk—岩土参数的实测值;
—统计修正系数;
4.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修正值击数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对应关系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JGJ340-2015)击数-特征值对应关系(表8.4.9-2):
表4 重型动力触探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N63.5(击数)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一般粘性土 | 120 | 150 | 180 | 210 | 240 | 265 | 290 | 320 | 350 | 375 | 400 | 425 | 450 | 475 | 500 |
中砂、粗砂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360 | 400 | 440 | 480 | 520 | 560 | 600 | 0 |
粉砂、细砂 | - | 75 | 100 | 125 | 150 | 175 | 200 | 225 | 250 | - | - | - | - | - | - |
表5 检测结果汇总表
编号 | 岩土名称 | 贯入深度(m) | 击数(击) | 杆长(m) | 标贯击数 修正值(击) | 取土样位置 (m) |
ZK1 | 粉质粘土 | 1.60 | 21 | 3 | 21.0 | 1.20~1.40 |
淤泥质粉质粘土 | 3.05 | 7 | 4.2 | 6.8 | 2.60~2.80 | |
中砂 | 4.75 | 8 | 6.1 | 7.3 | 4.60~4.90 | |
ZK2 | 粉质粘土 | 1.60 | 26 | 3 | 26.0 | 1.20~1.40 |
淤泥质粉质粘土 | 3.05 | 6 | 4.2 | 5.8 | 2.60~2.80 | |
中砂 | 4.50 | 8 | 6.1 | 7.3 | 4.60~4.90 | |
ZK3 | 粉质粘土 | 1.60 | 22 | 3 | 22.0 | 1.20~1.40 |
淤泥质粉质粘土 | 2.95 | 8 | 4.2 | 7.7 | 2.60~2.80 | |
中砂 | 4.60 | 11 | 6.1 | 10.1 | 4.60~4.90 | |
ZK4 | 粉质粘土 | 1.60 | 25 | 3 | 25.0 | 1.20~1.40 |
淤泥质粉质粘土 | 2.95 | 6 | 4.2 | 5.8 | 2.60~2.80 | |
中砂 | 4.60 | 19 | 6.1 | 17.4 | 4.60~4.90 | |
ZK5 | 粉质粘土 | 1.60 | 15 | 3 | 15.0 | 1.20~1.40 |
淤泥质粉质粘土 | 2.85 | 7 | 4.2 | 6.8 | 2.60~2.80 | |
中砂 | 4.70 | 16 | 6.1 | 14.7 | 4.60~4.90 |
表6 检测结果汇总表
土层名称 | 统计个数(个) | 平均值(击)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修正系数 | 标准值(击)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