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题
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主要依据分配系数差异、溶解度差异、酸碱度差异、分子量差异、极性差异等,根据上述差异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 、
、 、 等。
2.溶剂提取法中溶剂的选择主要依据 溶剂的极性 , 被分离成份的性质 , 共存的其它成分的性质 。三方面来考虑。
3. 对于大分子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多糖等常用 凝胶 色谱进行分离,除去中药水提取液中的无机盐小分子杂质,宜采用 透析 方法。
4.常用的沉淀法有 试剂沉淀法 、 酸碱沉淀法 和 铅盐沉淀法 等。
5.天然药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 极性 有关,溶剂可分为 水 、 亲水性有机溶剂 和 亲脂性有机溶剂 三种。
6.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有: 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 和 升华法 。
7.化合物的极性常以 介电常数 表示。其一般规律是: 介电常数大,极性大 , 介电常数小,极性弱 ;
, 。
8.溶剂提取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操作方法有:浸渍法 、渗漉法 、 煎煮法 、 连续回流提取法 和 回流提取法 等。
9.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 分配系数 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化合物的 分配系数 差异越 大 ,分离效果越 好 。
10.乙醇沉淀法加入的乙醇含量达 80% 以上时,可使 淀粉 、 蛋白质 、 粘液质 和 树胶 等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11.铅盐沉淀法常选用的沉淀试剂是 和 ;前者可沉淀 ,后者可沉淀 。
12.吸附色谱法常选用的吸附剂有 .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硅藻土等
13.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 氢键吸附 ,适用于分离 酚类,羧酸类,醌类等化合物。
第二章 糖和苷
三、填空题:
1.Molisch反应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用于鉴别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苷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使水解后的苷元立即进入_________中,从而获得原始苷元,该法称为________。
3.苷类又称 ,是糖与糖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 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四、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
A B C D
酸催化水解的难→易程度: > > >
理由:
五、完成下列反应
1. 某苷经箱守法甲基化(CH3I,NaH,DMSO)及甲醇解(CH3OH,HCl)得到如下产物,根据产物推测原苷的结构,并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全部过程。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三、填空题
1.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 荧光,在 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
2.香豆素及其苷在 条件下,能与盐酸羟胺作用生成 。 在酸性条件下,再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生成为 色配合物,此性质可用于鉴别或分离。
3.游离香豆素及其苷分子中具有 结构,在 中可水解开环,加 又环合成难溶于水的 而沉淀析出。此性质可用于香豆素及其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和提取分离。
4.香豆素是一类具有__________母核的化合物。它们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
5.按香豆素基本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的补骨脂内酯为___________类结构。
6.木脂素的基本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类型。
7.香豆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尤其在___________科、___________科中特别多,在植物体内大多数的香豆素C7-位有___________。常见的含香豆素的中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常见含木脂素的中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香豆素常用提取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秦皮中具有抗菌作用的香豆素化合物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__________荧光,在___________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
12.单环氧木脂素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13.含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红外光谱上在___________处有特征吸收峰;鉴别此类基团的显色试剂常用___________。
14.五味子中的木质素基本结构属于___________型,常见的成分是 、 、 等。
15.小分子的香豆素有_ ,能随水蒸汽蒸出,并能具有升华性。
16.一香豆素单糖苷经1H-NMR测试其端基氢质子的δ为5.53ppm(J=8Hz), 经酸水解得葡萄糖,其苷键端基的构型为 。
四、鉴别题
1.用化学方法鉴别6,7-二羟基香豆素和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
2. 与
A B
3.
A B C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三、填空题
1.1-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应有 个峰,两峰频率之差在 范围中。
2.新鲜大黄中含有 、 类较多,但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可被氧化成为 。
3. 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 、 、 、 四种类型。
4.中药虎杖中的醌属于 醌类,紫草素属于 醌类,丹参醌类属于
醌类。
5.根据分子中羟基分布的状况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
6.从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常将药材先用一定浓度的硫酸加热,目的是 。
7.分离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常用柱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为 ,最先洗脱下来的是 。
8.羟基蒽醌衍生物在紫外光谱上共有五个吸收谱带,第Ⅰ峰波长为 nm,第Ⅱ峰波长为 nm,第Ⅲ峰波长为 nm,第Ⅳ峰波长为 nm,
第五峰为 nm以上。蒽醌的紫外光谱中第Ⅱ、Ⅳ峰是由结构中 部分引起的,第Ⅴ、Ⅲ峰是由 部分引起的。
9.在分子量为208的蒽醌质谱中除了出现m/z208的分子离子峰外,还有m/z180及m/z152的强峰,两峰分别是 和 。
10.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溶于5%NaH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基团;可溶于5%Na2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基团;可溶于5%NaOH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基团。
11.鉴别羟基蒽酮类常用的试剂是 。
12.常见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的中药材,除大黄外,还有 、 、 、 、 等。蒽醌类的主要生物活性有 、 、 等。
13.蒽醌结构中羟基的数量和位置不同,与醋酸镁反应的结果也不同,一般具有
结构,产生蓝~蓝紫色;具有 结构,产生红~紫红色; 的结构,产生橙红~红色。
14.天然蒽醌类的基本母核是 。根据其氧化还原以及聚合情况不同,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15.羟基蒽醌苷及苷元,因具有 基, 可溶于 溶液中,加酸酸化又可重新沉淀析出,这一性质常用于提取分离。
16.大黄中主要游离蒽醌类化合物有 、 、 、 、
。
17.蒽醌母核上具有β-OH,则第Ⅲ峰吸收强度lgε值一般在 以上。
18.无色亚甲蓝试验主要用于鉴别醌中的 和 类成分。
19.苯醌及萘醌的化合物在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时,可在 条件下,与
试剂反应,生成蓝绿色或蓝紫色。
20.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排列是含 >含 >含 。
四、鉴别题
1. 与 与
A B C
2. 与
A B
3.
a b c d e
六、设计提取分离流程
1.某中药主要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三种成分的氧苷试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鉴定药材中含有该类成分?
(2)试设计从该中药中提取、分离三种苷元的流程
2.某中药中含有下列成分,试提取并分离出其中的蒽醌类成分
(1) (2) (3)
(4)树胶 (5)蛋白质 (6)淀粉 (7)氨基酸
3.中药虎杖中含有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D-葡萄糖苷、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葡萄糖苷等成分,试设计从虎杖中提取分离游离蒽醌的流程。
4.中药萱草根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决明蒽醌、决明蒽醌甲醚、β-谷甾醇等成分,试设计提取分离流程。
决明蒽醌 决明蒽醌甲醚
表7-11 决明子中的蒽醌成分
化合物 | R1 | R2 | R3 | |
姜决明子素 | -OH | -H | -H | |
决明素 | -OH | -OCH3 | -OCH3 | |
甲基钝叶决明素 | -OCH3 | -OCH3 | -OCH3 | |
橙黄决明素 | -OH | -OCH3 | -OH |
(一)某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1626cm-1、1674cm-1两处出现吸收峰,此化合物应属于下列哪种?并简要分析说明。
A B C
(二)天然药物黄花中得到一蒽醌化合物:为黄色结晶,mp.243~244℃,分子式为C16H12O6(M+300)。溶于5%氢氧化钠水溶液呈深红色,不溶于水,可溶于5%碳酸钠水溶液。与α-萘酚-浓硫酸不发生反应。主要光谱峰特征为:
IR:3320cm-1 1655cm-1 1634cm-1
1HNMR:δppm:3.76(3H,单峰)、4.55(2H,单峰)、7.22(1H,双峰,J=8Hz)、7.75(1H,双峰,J=8 Hz)、7.61(1H,多重峰)、7.8(1H,单峰)
试写出化学反应或光谱数据的归属,并确定结构。
1.5%氢氧化钠水溶液呈深红色:示有
2.α-萘酚-浓硫酸阴性:示有
3.可溶于5%碳酸钠水溶液:示有 ,
4.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示有
5.IR:1655cm-1 1634cm-1:示有
6.1HNMR,3.76(3H,单峰):示有
7.在4.55(2H,单峰)示有
8.1HNMR7.22(1H,双峰,J=8Hz)、7.75(1H,双峰,J=8Hz)、7.61(1H,多重峰),另一个7.8(1H,单峰):示有 个 芳氢
9.该化合物结构式是: 。
A B C
(三)天然药物黄花中得到一蒽醌化合物:为黄色结晶,mp243~244℃,分子式为C16H12O6(M+300)。溶于5%氢氧化钠水溶液呈深红色,不溶于水,可溶于5%碳酸钠水溶液。与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与α-萘酚-浓硫酸不发生反应。主要光谱峰特征为:
IR:3320cm-1 1655cm-1 1634cm-1
1HNMR:δppm:3.76(3H,单峰)、4.55(2H,单峰)、7.22(1H,双峰,J=8HZ)、7.75(1H,双峰,J=8HZ)、7.61(1H,多重峰)、7.8(1H,单峰)
试分析其结构式。
(四)从某中药中提取分离出一橙色针状结晶,mp.195~196℃,分子式为C15H10O4,与2%NaOH溶液反应呈红色,与0.5%醋酸镁试液反应呈樱红色。光谱数据如下:
UVλmaxnm(logε):432(4.08),356(4.07),279(4.01),258(4.33),225(4.37)
IRcm-1:3100,1675,1621
1H-NMR(CDCl3)δ: 2.47(3H,brs)
试写出化学反应或光谱数据的归属,并确定该化合物结构
A B C
1.化学反应:
化合物与碱反应变红: ,醋酸镁反应成红色: ,
2.紫外光谱:
225nm峰: ,
279nm峰,logε值4.01<4.1: ,
432nm峰: ,
3.IR光谱:
3100cm-1: ;1675cm-1: ;
1621 cm-1: 。
4.1H-NMR(CDCl3)δ: 2.47(3H,brs): 。
综上所述,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三、填空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_______。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______相互联结,具有______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色原酮部分是无色的,但当__________ ,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而表现出颜色,一般黄酮及其苷显____;查耳酮显____;而二氢黄酮不组成____,故不显色。
3.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____及____的数目和位置有关。如果在7或4/位上引入____能促使电子转移和重排,使颜色____。花色素及其苷的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pH____显红色,pH____显紫色,pH____显蓝色。
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溶剂中;分子中羟基数目多则____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则____降低而____增加。因分子中含有____,故都溶于碱性溶液中。
5.黄酮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故显一定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________大于_________大于______大于____,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黄酮7,4/上有羟基,因处于____对位,在_______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C5位羟基,因与C4羰基形成______,故酸性最弱。
6.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还原后显____色;____和____不呈色。____试剂反应是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试剂,反应后呈____色,可用于与其它黄酮类区别。
7.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具有____或____时,都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有色____或____,可用于鉴定。
8.锆-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____和____羟基黄酮,加入2%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均可生成____锆配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后,____颜色渐褪去,而____仍呈原色。
9.黄酮类化合物常存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等组织中。多以______形式存在,而木部组织中则多为____存在。
10.黄酮类化合物常用提取方法有_______法,______法。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若原料为叶或种子时,可用石油醚处理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脂溶性杂质。也可在浓缩的提取液中加多倍量的浓醇,除去____,____等水溶性杂质。
11.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有_________法,________法和_________法。
12.聚酰胺色谱法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____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______ 形成________ 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度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__,以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大小。常用____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先后流出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黄芩根中分离出黄酮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具有____作用。黄芩素分子中具有______的结构,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成____化合物而变绿色。因此在保存、炮制、提取时应注意防止______和______。
14.芸香苷又称____,是____和____缩合的双糖苷。在冷水中溶解度为____,沸水为____,冷醇为____,热醇为____。因此可利用芸香苷在冷水和沸水中溶解度的差别进行精制。
15.实验中提取芸香苷时,加0.4%硼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花色素亲水性强于其它黄酮,是因为分子呈________形式存在,二氢黄酮的水溶性强于黄酮类是因为其分子呈_______型,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所以水溶度稍大。
四、鉴别题
1.
①
与
(A)(B)
2.
与
(A) (B)
3.
与
(A) (B)
4.
A B C
五、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以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洗脱先后顺序
A B C
理由:
2.下列化合物水溶性强→弱顺序: > >
A B C
理由:
3.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50%乙醇液洗脱先→后顺序: > >
A B C
理由:
4.用乙醇为溶剂提取金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后,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20%、50%、70%、9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指出用上述方法分离四种化合物的洗脱 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槲皮素 山奈酚 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洗脱先后顺序: > >
理由:
5.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A B C
洗脱先后顺序: > >
理由:
7.根据下列流程,指出划线部分的作用,并回答相关问题
槐花粗粉
加约6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下
加入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30分钟,
趁热抽滤,反复2次
水提取液 药渣
在60~70ºC下,用浓盐酸调pH4~5,搅拌,静置放冷,
滤过,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ºC干燥。
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结晶
(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与依据是什么?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
(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如果pH>1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如果pH<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5)以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的依据?提取芸香苷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七、解析结构
1.从某中药中分离一化合物,分子式C15H10O5,Mg—HCl反应(+),ZrCl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褪色,氯化锶反应(—),四氢硼钠反应(—)。根据提供的化学反应结果及波谱数据,推测相应的信息和化合物的结构:
(1)UV(λmax nm):
MeOH 267 296sh 336
(2)1H—NMR(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溶剂为CCl4 ,TMS内标
δ(ppm)6.18 (1H , d , J=2.5Hz )
6.38 (1H , s)
6.50 (1H , d , J=2.5Hz )
6.68 (2H , d , J=9.0 Hz )
7.56 (2H , d , J=9.0Hz )
化合物结构式可能是( )
第六章 萜类与挥发油
三、填空题
1.低分子量和含功能基少的萜类,常温下多呈 态,具有 性,能随水蒸气蒸馏。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功能基的增多,化合物 性增大,沸点也相应 。
2.青蒿素是过 倍半萜,系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 有效成分。
3.卓酚酮类是一类芳香单萜,其酚羟基由于邻位羰基的存在,酸性 于一般酚羟基、______于羧基。
4.萜类是一类有天然烃类化合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分子聚合而成,符
合 通式。
5.挥发油是存在于_______中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_________。
6. 萜类的主要分类法是根据分子中包含 单位数目进行分类。二萜由 个碳组成。
7.某些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固体成分,此固体习称为 。如薄荷醇也称_________。
8.含有醛基的挥发油成分可以用 反应给以分离,含有醇类成分的挥发油成分可以用 法与其它成分分离。
9.环烯醚萜类多以苷类形式存在,水解生成的苷元为 结构,遇氨基酸或者与皮肤接触可以发生颜色变化。
10.奥类成分多存在于 高沸点部分,呈兰、紫色,不但溶于石油醚,还可溶于强酸(60~65%硫酸)。
四、鉴别题
1. 与
2. 与
A B
3. 与
a b
五、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某挥发油中含以下几中成分,如采用硅胶薄层检识,以醋酸乙酯-石油醚展层,试写出各成分Rf大→小排列顺序: > > > >
A B C D E
理由:
2.含2.0%AgNO3处理的硅胶柱层析,以苯:无水乙醚(5:1)洗脱下列两组化合物的洗脱先→后顺序为 > >
A B C
理由:
3.含20%AgNO3处理的硅胶柱层析,以苯:无水乙醚(5:1)洗脱下列两组化合物的洗脱先后顺序为 > >
a b c
理由:
六、完成下列反应
1.
2.
八、提取分离题
1.槲皮素(A)、多糖(B)、皂甙(C)、芦丁(D)、挥发油(E),若采用下列流程进行分离,试将(1)各成分填入适宜的括号内,(2)并指出划线部分的目的。
药材粉末
水蒸气蒸馏
蒸馏液 水煎液 药渣
( ) 浓缩,加4倍量乙醇、过滤
沉淀 滤液
( ) 回收乙醇,通过聚酰胺柱分别用水,
含水乙醇梯度洗脱
水洗液 稀醇洗脱液 较浓醇洗脱液
水饱和 ( ) ( )
正丁醇萃取
水层 正丁醇层
( )
2.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上述化合物的苷元结构类型并给苷元碳原子标号
(2)若使化合物C只水解28位糖而不水解3位糖应采用哪种水解方法?
(3)比较上述5种化合物在硅胶柱层析时,以氯仿-甲醇-水(65:35:5)洗脱,指出洗脱出柱的先后顺序
(4)归属化合物D的C3 、C12 、C25 、C28的13C-NMR信号
15.4 ppm( ), 78.9 ppm( ), 122.8 ppm( ),180.2ppm( )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三、填空题
1.按皂苷元的化学结构可以将皂苷分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它们的苷元含碳原子数分别是____个和______个。
2. 皂苷产生溶血作用的原因,是皂苷能与_________结合生成如溶性分子_________。
3.三萜皂苷的分离常采用_________柱色谱,常用_________为支持剂。
4.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纯化水提取液中的人参皂苷时,首先用水洗脱,被水洗下来的是_________ 等,再用50%乙醇洗脱,洗脱液中含有_________。
5.有些皂苷的水溶液有溶血作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测得甘草流浸膏的溶血指数为1:400,已知纯甘草皂苷的溶血指数为1:4000,甘草浸膏中甘草皂苷的含量为_________。
四、鉴别题
1.三萜皂苷(A)与甾体皂苷(B)
五、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中国药典以人参皂苷Re、Rb1、Rg1为对照品,进行人参及含人参中成药中的皂苷的硅胶TLC鉴定,其展开条件是:氯仿-甲醇-水(65:35:10),于4~10℃条件下置12小时分取下层作为展开剂。
Rf大小顺序是: > >
原因:
2.比较上述5种化合物在硅胶分配柱层析时,以氯仿-甲醇-水(65:35:5)洗脱,指出洗脱出柱的先→后顺序 > > > >
理由:
七、解析结构
1.从某植物中分离得到一种成分(A),用5Mol氨水、2%H2SO4分别水解得到苷元为齐墩果酸,收率55%,水解液中能检出D-Glucose及D-半乳糖,其克分子比为1∶1。试回答下列问题:
齐墩果酸
C原子 | 游离糖13C-NMR | A中糖13C-NMR | 1H-NMR | |
葡 萄 糖 | 1' | 96.7 | 95.60 | 5.18, (1H,d,J=7.9Hz) 3.96~4.05 (6H,m), |
2' | 75.1 | 73.79 | ||
3' | 76.7 | 78. | ||
4' | 70.6 | 71.07 | ||
5' | 76.8 | 78.92 | ||
6' | 61.7 | 62.19 | ||
半 乳 糖 | 1″ | 97.3 | 103.06 | 4.88, (1H,d,J=7.5Hz) 3.~4.00 (6H,m), |
2″ | 72.9 | 71.45 | ||
3″ | 73.8 | 73..90 | ||
4″ | 69.7 | 70.27 | ||
5″ | 76.0 | 76.31 | ||
6″ | 62.0 | 61.86 |
15.44 ppm(C25 ),78.16 ppm( C3 ), 122.82 ppm(C12),143.2ppm(C13),176.78ppm ( C28 )
(2)根据化合物A的糖部分1H-NMR(C5D5N,TMS),13C-NMR(C5D5N,TMS)光谱数据,指出两个糖的构型以及与苷元的连接位置。
两个糖构型是:β构型
葡萄糖连接于C28位
半乳糖连接于C3位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三、填空题
1.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是从 叶子中提取的,它的商品名是 。经过 解可以进一步获得临床上应用的狄高辛。
2.甾体皂苷除了本身的药用价值外,其苷元可以作为 原料。
四、鉴别题
1.三萜皂苷(A)与甾体皂苷(B)
2.螺甾烷醇型皂苷(A)与呋甾烷醇型皂苷(B)
3.
与
A B
4.
A B C
5.
与
A B
6.
A B
7.(光谱法)
与
a b
8.(光谱法)
9.用化学方法、UV光谱和IR光谱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与
洋地黄毒苷元 海葱苷元
五、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硅胶薄层层析,以氯仿-甲醇(85∶5)展开,海可皂苷元(A)、替告皂苷元(B)、洛可皂苷元(C)的Rf值大小顺序: > >
原因:
A B C
2.比较题下列化合物的Rf值大小顺序
吸附剂:Ⅲ级中性氧化铝(小于160号筛孔),展开剂:氯仿—甲醇(99∶1)
Rf值大小顺序: > > > >
名称 R R1 |
黄夹次苷甲 CHO H 黄夹次苷乙 CH3 H 黄夹次苷丙 CH2OH H 黄夹次苷丁 COOH H 单乙酰黄夹次苷乙 CH3 COCH3 |
理由:
3.比较题下列化合物在温和酸水解条件下的易难程度,并说明理由。
易→难: > >
与与
A B C
六、完成下列反应
1.写出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A在下列条件下的水解产物:
(1)0.02mol/HCl回流30分钟
(2)5%的盐酸回流3小时
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A
2.写出K-毒毛旋花子苷在下列条件下水解的主要产物:
(1)β-D-葡萄糖苷酶(37℃,水浸24小时)
(2)毒毛旋花子双糖酶(37℃,水浸24小时)
K-毒毛旋花子苷
八、提取分离题
1. 闭鞘姜根鲜材
甲醇回流
甲醇液
减压回收甲醇
浓缩物
D-101大孔树脂,以水、甲醇洗脱
水 80%甲醇 甲醇
减压回收甲醇
粗提物
硅胶C.C 以CHCl3,CHCl3-MeOH,
CHCl3- MeOH-H2O 梯度洗脱
CHCl3 (8:2)洗脱部分 (7:3)洗脱部分 (8:2:0.1)洗脱部分 (7:3:0.3)洗脱部分
浓缩 浓缩 浓缩 浓缩
甲醇重结晶 甲醇重结晶 硅胶C.C MPLC.CC
(7:3) 洗脱 (65:35:5) 洗脱
未鉴定
A = 胡萝卜苷(β-谷甾醇-β-葡萄吡喃苷)
B =纤细皂苷 R=
C =薯蓣皂苷 R=
B、C、D D = 薯蓣次皂苷 R=
E = 原纤细皂苷 R=
从闭鞘姜根鲜材分离系列皂苷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该流程中提取方法是:
(2)纯化方法是:
(3)分离各皂苷的方法是:
(4)
比较各成分的极性大小顺序,并将其填入相应的位置。
2.从华东葶苈子中分离出下列三种成分,请在以下流程中的 内填上适当的成分,并解释划线部分的操作目的。
葶苈子
石油醚脱脂
脱脂葶苈子
①加等量水,37℃放置5天,而后用甲醇浸
提到kedde反应为阴性
甲醇提取液
50℃减压浓缩
浓缩液
②加碱式醋酸铅,过滤
沉淀 滤液
调pH6,用乙醚;CHCl3;
CHCl3:EtOH(2∶1)依次提取
CHCl3提取液
上Al2O3柱, 用CHCl3;CHCl3∶EtOH洗脱
CHCl3 洗脱液 CHCl3:EtOH(98∶2) 洗脱液 CHCl3:EtOH(98∶4) 洗脱液
回收溶剂 回收溶剂
+
③溶于MeOH,加少量
HCl及Girard T,
放8小时, 加水, CHCl3提取
水层 CHCl3 提取液
加H+, CHCl3提取
CHCl3提取液
1加等量水,37℃放置5天,是为了:
用甲醇浸提到kedde反应为阴性,
②加碱式醋酸铅,过滤,是为了:
③溶于MeOH,加少量HCl及Girard T,是为了:
九、解析结构
1.下列化合物测得光谱数据分别是:λmax:在218nm(logε4.3),IR(KBr)1758 cm-1;第二组光谱数据分别是:λmax:295nm(logε3.8),IR(KBr) 1722cm-1 指出该两组光谱数据所对应的此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A B C
第九章 生物碱
三、填空题
1.生物碱的碱性由来是 ,其碱性强弱以 表示, 大,碱性 。
2.生物碱的氮原子周围引入吸电子基团如 、 等,使生物碱碱性 ,如山莨菪碱的碱性 于莨菪碱。
3.从碱水中分离季铵碱除了用正丁醇萃取外,还可以将碱水调到弱酸性,采用 法 分离。
4.混合生物碱溶于氯仿,依次用不同pH的酸液由高到低依次萃取,所得生物碱的碱度由 到 。
5.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如果以氨水润湿药材,再用有机溶剂氯仿提取,可将 生物碱类提取出来。如果以稀乙酸溶液润湿药材,再用有机溶剂氯仿提取,可将
留在原料中。
四、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碱性的强弱碱性的强→弱程度: > >
A B C
理由:
2.下列生物碱碱性强弱顺序: > > >
A B C
理由:
3.下列化合物碱性强→弱顺序: > >
A B C
理由:
4.比较下列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顺序: > >
A B C
理由:
5.比较下列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顺序: > >
a b c
理由:
6.比较下列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顺序: >
a b
理由:
7.比较下列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顺序: > > >
理由:
五、设计提取分离流程
1.某植物药含有下列季铵碱、叔胺碱、酚性叔胺碱及水溶性、脂溶性杂质,试设计提取分离三种生物碱的试验流程。
2.某植物药中含有下列A、B、C三种生物碱及水溶性、脂溶性杂质,(1)写出检识生物碱的试剂组成、现象及注意事项。(2)试设计提取与分离三种生物碱的实验流程。
A B C
3.某药材的乙醇提取浓缩物中含有小檗碱、四氢巴马汀、小檗胺三种生物碱及水溶性杂质、脂溶性杂质,设计提取分离各类成分试验流程。
小檗碱 四氢巴马汀 小檗胺
酸水(2%H2SO4、2%酒石酸等)
溶解、滤过
总生物碱
酸水滤液
CHCl3萃取(或苯等萃取)
酸水层
CHCl3层
( )
氨水调pH9~10
CHCl3萃取
碱水层
CHCl3层
2%NaOH萃取
正丁醇萃取
CHCl3层
( )
正丁醇层
( )
水层
( )
碱水层
NH4Cl/CHCl3
CHCl3层
( )
六、问答题
1.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的实验流程如下,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
(1)写出小檗碱的分子结构式。
(2)指出划线部分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①用0.5%H2SO提取
②超声处理30min
③盐酸调pH2
④加6%食盐
2.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一叶萩叶
0.3% H2SO4充分湿润,放置30min后装渗漉筒,继续用0.3%的H2SO4水,渗漉
酸水渗漉液
药渣(X)
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柱,以4-5m/min的流速进行交换,待酸水液全部交换完毕后,将树脂倾入烧杯中,纯化水冲至澄明,抽滤,室温风干。
流出液
风干后的树脂
NH4OH碱化,闷置20min后,挥发散多余的NH3,置沙氏提取器中,用(30-60℃)石油醚回流洗脱至碘化铋钾试剂呈阴性。
树脂(回收)
石油醚(一叶萩碱)
(1)写出以离子交换树脂法纯化生物碱酸水提取液的原理
(2)酸水渗漉时渗漉液的pH变化情况如何?
(3)划线部分的目的:
3. 某豆科植物的种子,经过石油醚充分脱脂后的乙醇提取液浓缩液中主要含有A、B、C、D四种成分以及水溶性杂质,将该提取液点样在pH缓冲纸色谱上,以水饱和的氯仿展开显色后,将每个成分的斑点连成线结果如下图。
前沿
CHCl3
原点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A、B、C、D分别属于哪一类成分?
A B C D
⑵比较A、B的pKa大小顺序
p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