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由来:在小学实习的时候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养蚕,而且每个人都对养蚕有浓厚的兴趣,课间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养的蚕拿出来一起观察讨论,场面十分热闹,但他们对于怎样养蚕以及养蚕的历史都不太了解,课本上也没有这些知识,所以设计一个以养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能力目标:
·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奉献;
·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目标:
·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 了解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
· 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奉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2、 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丝业文明而自豪。
3、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方式
信息的收集;观察法;讨论法;成果交流;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上网查询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奉献,请教家长或长辈关于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物质准备:相机,电脑,蚕卵,桑树,相应的养蚕的工具和记录的工具。
活动过程
收集资料
远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把一种野生的蚕驯化成家蚕,并开始利用蚕丝了。三千多年前,开始人工养蚕。考古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的用玉石雕刻的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这说明在当时养蚕在生产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养蚕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蚕种从出库之日起,在温度为21-29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约11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蚕蚁。
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桑叶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桑叶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蚕蚁会自动爬到桑叶上进食。蚕从孵化出壳到上山结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分为5龄〕。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
蚕适合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摄氏度左右。一条蚕一生所吃的桑叶在25克左右。如喂养40条蚕,只需1千克桑叶。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会有些桑叶浪费,这样需要的桑叶就会多一些。
蚕经过五龄后就要停止吃桑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也叫上山结茧〕。农村一般使用稻草扎成的草山或松树枝条作为蚕山。作为宠物喂养的蚕,可用一个纸盒子分成许多小格来代替。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二、我们来养蚕,给蚕宝宝记日记
1、 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2、 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3、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今天你发现了什么?蚕有多少厘米,颜色是什么样的?
〔通过记日记,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得到增强,〕
附: 养蚕观察记录表
养蚕数目 | 养蚕天数 | 蚕所属阶段 | 蚕的大小〔厘米〕 | 蚕的颜色 |
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的问题,和新的发现,如为什么吃同样的桑叶,处于同样的环境,同一时间出生的蚕大小却不一样?吃桑叶的蚕和吃人工饲料的蚕,哪一个长得更好些?等等,发现了一些问题之后,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活动总结
1、各小组展示自己在养蚕的过程中的图片、图画等特色资料
2、交流活动中的问题和收获
3、整理各类资料,开展小组汇报活动
4、制作一份主题小报,展示在团队的观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