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 类 别 | 小学语文 | ||
课题名称 | 农村小学高年级创设语文情景提高学习兴趣的研究 | |||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的解读 | 创设语文情景:创设语文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学习兴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农村小学高年级创设语文情景提高学习兴趣的研究:我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掌握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 |||
课题 研究 的背 景及 意义 | 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课程的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怎样的课程设置就培养出怎样的人。而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新课程倡导我们进行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课题研究的意义: 21世纪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关系的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们看到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法革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注入”、“低效分析”,压抑儿童身心发展、阻碍儿童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弊端。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境,开展审美活动,给人以全人教育。情境教学将“育人以情”为中心和纽带,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的关系。 我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掌握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
目标 | 教师方面: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树立情境意识,拓宽空间,养成积累与反思的习惯,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语文课堂情境意识观念,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以人为本,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师指导有效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适合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 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让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作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能将已有生活经验化为文字、感受、理解来吸收知识,获取知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并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
课题 研究 的 内容 | 课题研究的内容: (1)运用于识字教学。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象字的构字特点;凭借情境丰富语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 (2)运用于阅读教学。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课文──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3)运用于作文教学。观察情境,提供源泉;进入情境,激发动机;拓宽情境,打开思路;范文引路,教给方法;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
课题 研究 过程 及 方法 | 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6.5-2016.7) 1.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有关理论知识。 2.确定《农村小学高年级创设语文情景提高学习兴趣的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6.7—2017.3)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语文情境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教学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17.3—2017.6)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观摩学习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案例研究法: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要记录课堂内发生的真实地故事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亲自实践、总结。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寻求更好地创设情境方法,解决课堂实际问题。 |
研究
的条
件及
预期
成果 | 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常年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平时能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有一定理论研究的水平,能确保课题按时保质量的完成。 2.研究者常年奋战在农村教学一线,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收集资料,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3.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调查表、论文、个案反思、叙事文章(教学心得)、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3.“农村小学高年级创设语文情景提高学习兴趣”的优秀课堂教学纪实。 4.撰写《农村小学高年级创设语文情景提高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
1.本表需由“个人课题”申报人认真仔细填写
2.本表的编号由市规划办填写,个人不必填写
3.类别是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如“小学语文”、“中学数学”等。4.表一表二分开装订,表一放于表二之上,各单位按学科汇总表顺序排列课题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