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C2-1 | 编号 | ||||||
工程名称 | 车库顶板 | 交底时间 | |||||
施工单位 | 秦皇岛金洋建设集团 | 分项工程名称 | 混凝土工程 | ||||
交底提要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1 施工前做好试块的留置计划和制作准备工作。 1.2进行测量放线,测出浇筑部位结构标高控制点,并用胶布标示在钢筋上,用以控制浇筑高度; 1.3采用汽车泵送砼,汽车泵的架设地点要准备好; 1.4 准备好施工工具:如插入式振捣棒,铁锹、抹子、胶皮手套、5米卷尺、小白线等; 1.5 检查工具所用的电源是否接通,机械工具是否运转正常; 1.6 需要浇筑砼的作业面清理干净,没有各种包装盒,碎石头,锯末子等影响结构的垃圾; 1.7 钢筋和模板已验收通过并且合格,水电预埋均已做好,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批准。 二、操作工艺 2.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运输→板墙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由于本次浇筑车库顶板施工面过大,泵车的站位及浇筑顺序做如下说明: 1)、泵车首先站在东侧(临34#),先浇筑临土侧板墙,在泵车的有效旋转半径内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浇筑。 2)、泵车站在西侧时(36#-37#之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浇筑。 (注:在泵车的换位过程中,要考虑到砼的初凝时间,处理好接茬处。) 2.2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2.2.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2.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 |||||||
审核人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 |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 编号 | ||||||
工程名称 | 交底时间 | ||||||
施工单位 | 分项工程名称 | 混凝土工程 | |||||
交底提要 | |||||||
交底内容: 2.2.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2.2.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2.2.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2.3 车库板墙的浇筑: 2.3.1车库板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2.3.2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2.3.3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2.3.4 待板墙的砼浇筑完成之后就可连续浇筑梁、板的混凝土了。 2.4 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梁板浇筑混凝土面必须严格控制板面标高,平整度通长拉线(10米)误差控制在±10㎜。 2.4.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 |||||||
审核人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 |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 编号 | ||||||
工程名称 | 交底时间 | ||||||
施工单位 | 分项工程名称 | 混凝土工程 | |||||
交底提要 | |||||||
交底内容: 2.4.2和板连成整体的梁,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楼 板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 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2.4.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2.4.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2.5 砼的养护: 浇筑完毕后,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三、成品保护 3.1 施工中,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和支撑上搭设脚手板,以保证模板牢固、不变形。 3.2 要保证钢筋马凳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3.3 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棱角和表面不受损伤时,方可拆模。 3.4 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5 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3.6 不得任意拆除模板的螺栓及连接件,以保证模板的外形尺寸准确。 3.7 混凝土浇筑、振捣至最后完工时,要保持甩出钢筋的位置正确。 | |||||||
审核人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 |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 编号 | ||||||
工程名称 | 交底时间 | ||||||
施工单位 | 分项工程名称 | 混凝土工程 | |||||
交底提要 | |||||||
交底内容: 四、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4.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4.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4.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4.4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4.5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4.6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 尺寸。 4.7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塌落度不符合要求。造成这类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水灰比影响最大;第二是石子的级配差,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第三是搅拌时间过短或过长等。 五、安全管理措施: 5.1进入施工操作现场要戴安全帽。 5.2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 5.3 混凝土运送罐车每次出场应清理下料斗,防止混凝土遗洒。 5.4 汽车泵的停放位置应平坦坚硬,保证汽车泵的稳定性。 5.5 施工机械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服从安全要求。 5.6 机械不得带病运转,运转中发现不正常时,应先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5.7施工用电的设备、电缆线、导线、漏电保护器等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 |||||||
审核人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 |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