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西游记》
1.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A“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____________》
B“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__________》
(2)结合《西游记》选段,完成后文题目。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与他曰:“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他是谁?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2)他是孙悟空(孙行者)。唐僧写下贬书的原因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他滥杀无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朝花夕拾》《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并不难,按要求作答即可。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十四孝图》和《琐记》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后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乡间迎神赛会时无常的形象。( )
(2)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受如来佛祖的委托,让两个炼丹童子变化而成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 )
(3)《五猖会》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
【答案】(1)( × )
(2)( × )
(3)( √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第(1)题判断错误,《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第(2)题判断错误,“如来佛祖”应改为“菩萨”。第(3)句判断正确。
3.填空。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___________。作品富有生活情趣,我们可借此了解到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如《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的动因。
【答案】《旧事重提》 弃医从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阅读识记能力。对于“课标”推荐的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学生平时要认真地阅读。不仅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还要掌握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对于书中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解答】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作品富有生活情趣,我们可借此了解到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如《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4.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五猖会》 ③《无常》(任选两篇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根据自己对名著《朝花夕拾》的知识积累回答即可。
5.(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是一部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的小说集。( )
②《朝花夕拾》回忆了众多的人物,如善良热忱的阿长、质朴方正的寿镜吾、正直严谨的藤野、精通礼节的衍太太……这些形象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真挚的感情。( )
③《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这篇文章揭示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③√
(2)五猖会 批判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能力。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
6.你为初一学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①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②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③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五猖会》 C.《范爱农》
【答案】①A ②C ③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需在熟悉《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作答,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范爱农》;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五猖会》。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大圣三条如意棒,前遮后挡运机谋”以上四句写的是哪吒与孙悟空打斗时各显神威的情景。()
(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3)宝象国国王听信妖怪国丈的话,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孩的心做药引,后来又要唐僧的心作药引,孙悟空于是变成唐僧,被武士押上朝廷。()
【答案】(1)√
(2)√
(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要注意识记以下内容: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朝花夕拾》《西游记》等名著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1)正确;(2)正确;(3)是比丘国国王听信妖怪国丈的话,不是宝象国,所以错误。
8.仿照示例,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任选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示例: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阅读《五猖会》,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名著知识谈阅读体会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熟悉《朝花夕拾》的内容,再从其他篇目中任选一篇来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即可。示例: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9.关于名著《朝花夕拾》。
①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和理解,对的打“√”,错的打“×”
A.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活无常和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死无常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死无常“活泼而诙谐”,二是死无常形象奇特。( )
B.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 )
C.《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刻画了阿长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等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
D.《五猖会》记述儿时的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虽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但是当我背完之后,我兴奋地和工人们一起去看了五猖会。( )
②《猫·狗·鼠》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请简要概括文中“我”不喜欢猫的两个原因。
【答案】①A×B√C√D×
②a.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b.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的耳朵边尽嚷);c.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d.伤害了兔的儿女们。(写两点即可)
【解析】①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根据《朝花夕拾》可知,A项应为: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民间传说;D项应为:《五猖会》记述儿时的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后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BC项正确。故A×B√C√D×。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细读《猫·狗·鼠》》,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分析判断。“我”不喜欢猫的两个原因:a.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b.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的耳朵边尽嚷);c.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d.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任选两个即可)
10.《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朝花夕拾》里阿长的性格里有迷信、朴实、不拘小节等,没有马虎这一项。C项不是阿长的性格。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11.判断对错
(1)《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根据早年生活的回忆创作出的一部小说集。( )
(2)唐僧师徒四人行至朱紫国,国王兴道灭佛,僧人都被罚做苦工。悟空问讯得知,原来这个国家来了三个仙长,分别是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
【答案】 (1)x
(2)x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1)《朝花夕拾》是散文集。股错误。(2)应为唐僧师徒四人行至车迟国。故错误。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试题。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洗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________。
【答案】《五猖会》 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背书)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必读名著的相关知识把握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平时应注意对相关名著的知识积累,对其中的人物、情节、所表达的思想倾向要有所掌握。本题是对《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的相关知识的考查,考生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可正确解答。
13.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释道三家学说在《西游记》中都有所体现,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取经师徒,还是各路妖魔,都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
D.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的。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西游记》是“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只要认真阅读,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分析判断即可。ABC三项分析正确;D项分析错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大闹天宫时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的,并非“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的”。故选D。
14.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答案】猪八戒 孙悟空 沙和尚 唐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作答即可。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5.下面的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六回,读后回答问题。
……那菩萨早已看见行者来到,即命守山大神(A)去迎。那大神出林来,叫声:“孙悟空,那里去?”行者抬头喝道:“你这个(A)!我是你叫的悟空?当初不是老孙饶了你,你已此做了黑风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A)真个得了正果,在菩萨处镇守普陀,称为大神,是也亏了行者。他只得陪笑道:“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着我来迎你哩。”这行者就端肃尊诚,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
(1)守山大神(A),原是什么妖怪?他因之前做了什么坏事被菩萨收为珞珈山的守山大神?菩萨是怎样降伏这妖怪的?
(2)“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悟空此次参拜菩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答案】(1)熊罴怪(黑熊精黑风怪)窃取袈裟
悟空打死前来贺喜的道士,观音变为道士,劝熊精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精痛不可忍,熊精交回袈裟。观音在黑熊精头上戴上禁箍儿,黑熊精无法摆脱念咒时的疼痛,只好皈依佛门,当了观音珞珈山后的守门大神。
(2)请观世音医活人参果树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西游记》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
16.阅读选段,说说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铁扇公主)为嫂嫂? 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 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
一节选自《西游记·唐三藏受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答案】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前曾与牛魔王结拜为兄弟,称呼牛魔王大哥,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所以孙悟空叫她嫂嫂。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孙悟空在火云洞与之大战,请观音菩萨收红孩儿为善财童子。红孩儿就是铁扇公主的儿子,铁扇公主认为是孙悟空害得她母子不能时常相见,痛恨悟空,不肯借扇给他。(能按照原著内容写出正确答案,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题目涉及《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这一故事情节,需要联系前文情节来回答。因为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前曾与牛魔王结拜为兄弟,称呼牛魔王大哥,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所以孙悟空叫她嫂嫂。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孙悟空在火云洞与之大战,请观音菩萨收红孩儿为善财童子。红孩儿就是铁扇公主的儿子,铁扇公主认为是孙悟空害得她母子不能时常相见,痛恨悟空,不肯借扇给他。
1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连累了唐僧,被唐僧赶回花果山。
C.《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神魔世界,同时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前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试题。B项表述有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的情节主要在“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里面。故选B。
18.判断题,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毙国人”两个促使鲁迅先生思想转变(“学医救国”和“弃医从文”)的著名事件。( )
(2)《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记述了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的丑行。( )
(3)《西游记》中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第二次借到后又被牛魔王骗回去,第三次孙悟空变成一条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中,终于借到真的芭蕉扇。( )
【答案】(1)√ (2)√ (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本题可结合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相关情节判断即可。结合相关名著可以看出(1)(2)题表述正确;(3)题错误,应表述为:《西游记》中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第一次孙悟空变成一条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中,借到了假扇子;第二次借到后又被牛魔王骗回去;第三次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制服牛魔王,终于借到真的芭蕉扇。
1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行者道:“早间救了,前去不远,遇一座___________。我与等进去看看,那观主迎接。才叙话间,被他把毒药茶药倒我等。我幸不曾吃茶,使棒就打,他却说出盘丝洞化斋、濯垢泉洗澡之事,我就知那厮是怪。才举手相敌,只见那七个女子跑出,吐放丝绳,老孙亏有见识走了。我想你在此间为神,定知他的来历。是个甚么妖精,老实说来,免打!”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
唐僧师徒行至何处?那怪是个什么妖精?最后如何被制服?
(1)地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妖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服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花观
(2)蜈蚣精
(3)找到毗蓝婆,毗蓝婆用她儿子昴日星官的眼睛炼成的绣花针制服它,并带回紫云山千花洞看守门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本题可结合名著《西游记》相关情节回答即可。
20.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藤野先生是个没有民族偏见的人。( )(《朝花夕拾》)
(2)鲁迅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朝花夕拾》)
(3)孙悟空在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后,求师傅菩提祖师复活了仙树。( )(《西游记》)
【答案】(1)√
(2)×
(3)×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1)正确;(2)鲁迅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封建孝道故事是持批判态度的;(3)孙悟空是求观音菩萨复活了人参果树。
21.阅读《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回答文后问题。
孙行者在旁取事,但挨挨摸摸,行近妆台,把三个金铃轻轻拿过,慢慢移步,溜出宫门,径离洞府……妖王上前喝道:“好贱奴!怎么偷了我的金铃宝贝,在此胡弄!”叫:“拿来!拿来!”那门前虎将、熊师、豹头、彪帅、獭象、苍狼、乖獐、狡兔、长蛇、大蟒、猩猩,帅众妖一齐攒簇。那行者慌了手脚,丢了金铃,现出本像,掣出金箍如意棒,撒开解数,往前乱打。那妖王收了宝贝,传号令,教:“关了前门!”众妖听了,关门的关门,打仗的打仗。
“妖王”是谁?孙悟空最后变成什么脱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赛太岁,先变成的小妖进入洞内,刚要走,惊动那怪。又丢下金铃,变成苍蝇藏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结合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作答即可。
22.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在比丘国,唐僧师徒四人与三位国师斗法,分别比试了祈雨、坐禅、隔板猜物等,最后悟空施计让三位国师现了原形。 ( )(《西游记》)
(2)在罗切斯特和简·爱第一次举行婚礼时,有人出来指证,罗切斯特在府内还藏着一个疯妻,婚礼因此中断。 ( )(《简·爱》)
(3)“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冰心的这首小诗热情地歌颂了母爱。( ) (《繁星·春水》)
【答案】(1)(×)
(2)(√)
(3)(×)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西游记》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这里是(×),应是车迟国。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简·爱》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这里是(√)。
(3)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繁星·春水》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这里是(×),这首小诗感叹生命苦短,繁华无多。
2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朝花夕拾》) ( )
(2)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提到她。(《朝花夕拾》) ()
(3)白骨精为了吃唐僧,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来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精,逐走悟空。 (《西游记》) ()
【答案】(1)√ (2)√(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做此类题,需要用心读推荐的名著,对其作品中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要善于总结并熟记于心。本题中,需要对《西游记》和《朝花夕拾》相关内容了然于胸。
24.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
假行者最终被谁识破?结果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后被如来佛识破。悟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团聚。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内容的基本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外,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根据《西游记》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25.却说那呆子被一窝猴子捉住了,扛抬扯拉,把一件直裰子揪破。口里劳劳叨叨的,自家念诵道:“罢了,罢了,这一去有个打杀的情了。”不一时,到洞口。那大圣坐在石崖之上,骂道:“你这囊糠的夯货!你去便罢了,怎么骂我?”——《西游记》选段
上述选段中的“呆子”指的是谁?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该情节的前因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猪八戒;孙悟空被唐僧驱逐后,唐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只好到花果山向悟空求助。他谎称想念悟空,却被悟空识破,后来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从而激怒悟空,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识”,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对《西游记》的阅读可知,题目中所讲到的人物是猪八戒;该情节的前因后果是:孙悟空被唐僧驱逐后,唐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只好到花果山向悟空求助。他谎称想念悟空,却被悟空识破,后来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从而激怒悟空,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