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风险分析 | 事故类型和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 事故类型:危险化学品导致中毒、窒息、着火、爆炸;仓库内甲基肼、醋酸甲酯等桶装液体,罐区内罐装可燃物料。如发生泄漏事故,遇明火,可发生火灾事故;如处置不及时或者处置不当,极易引发发生火灾事故,可造成现场操作人员烧伤,烧伤严重者,可能存在危及生命的危险;发生爆炸事故,可造成现场操作人员或者应急救援人员伤亡; 危险程度:高; 影响范围:可对仓库设施和罐区周边生产车间及设备造成重大损毁。 | ||
事故发生区域 | 仓库以及分管罐区 | |||
事故发生岗位 | 现场作业人员 | |||
事故征兆 | 现场有异味、物料泄漏、报警器报警等 | |||
事故发生季节 | 无季节性 | |||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 泄漏事故可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窒息、灼烫、停产、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等次生、衍生事故 | |||
应急组织与职责 | 组长:生产部经理 副组长:生产部分管仓库副经理 成员:安全员、仓库保管员、装卸队成员 | |||
应急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救援工作,组织实施自救行动。 2、负责对员工的日常专业教育、培训。 3、负责疏散引导和安全防护救护工作。 4、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 ||||
应急小组成员职责: 1、组长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工作,负责,事故和营救方案的制定工作。 2、各成员根据分工进行抢险、自救和避灾。负责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现场通讯联络及对外联系,负责现场救援及医疗救护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和运输工作等。 | ||||
应急处置 | 发现异常 | 仓库管理人员、罐区管理人员或公司内第一发现人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及其它异常情况时,汇报安全员 | 仓管员、罐区管理员或第一发现人 | |
现场确认、报告 | 安全员与装卸工佩戴好防护用品前往确认。 | 安全员 | ||
现场确认后,向生产部经理汇报 | 安全员 | |||
切断泄漏源 | 一、罐装物料泄漏 打料过程,管路阀门、法兰若发生泄漏,立即停止打料,人员戴好手套、防毒口罩等,现场查看确认泄露点,待管路不再泄漏后,更换阀门、法兰垫。 二、桶装物料泄漏 人员戴好手套、防毒口罩等,现场查看确认泄露的物料桶,将桶转移并用消防沙或水冲洗。 | 安全员 | ||
若发现罐区罐装料现场危险化学品泄漏量较大,危险度高,则可经请示后,采取临时停工处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减少事故损失。 | 生产部经理 | |||
报警 | 应急处置人员立即启动现场应急处置程序,进行现场处置,现场人员向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车间主任报告。 | 安全员 | ||
若事故扩大无法有效控制,组长或现场人员可立即向消防部门(119)、卫生急救(120)报警,请求外部救援力量支援。 | 安全员 | |||
应急程序启动 | 通知所有操作人员现场集合,按照应急程序进行处置。 桶装料泄漏部门内部做响应处理。 罐区出现泄漏时启动公司级泄漏专项预案,由生产部经理负责启动并通知指挥部。 | 安全员 | ||
人员抢救 | 按照公司泄漏专项预案执行 | 抢险救灾组长 | ||
人员疏散与警戒 | 按照公司泄漏专项预案执行 | 警戒保卫组长 | ||
泄漏物的封堵与回收 | 按照公司泄漏专项预案执行 | 环境监测组长 | ||
接应救援 | 按照公司泄漏专项预案执行 | 通信联络组长 | ||
堵漏 | 按照公司泄漏专项预案执行 | 抢险救灾组长 |
注意事项 |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 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故区域时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及救援器材。 2) 参加救援的人员一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佩戴呼吸器或其他防毒器具。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二次伤害。 (2)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发生事故,及时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严禁车辆通行和禁止一切火源,如禁止开关泄漏区电源。抢险时应注意观察周边情况,防止对伤员的二次伤害和对救援人员的伤害。 2)灭火时要在上风方向,同时注意自身安全。 3)对泄漏部位修补时要进行检查确认,一般采用铜制或木质工具轻巧的方法,检查人需佩戴呼吸器或其他防毒器具。 4)如果堵漏工作需要停气方可进行,应急抢险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堵漏方案。 5)安全警戒组要对泄漏区域周围做可燃气含量分析,当可燃气体含量超过报警仪一级报警时,需进行人员疏散,安全戒严。 6)作业不允许穿钉子鞋,携带火种、打火机等引火物品。 7)人员疏散应根据风向标指示,撤离至上风口的紧急集合点,并清点人数。 8)人员报警时使用电话不允许在易燃易爆区域使用。 (3)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切忌盲目进入现场,防止二次伤害。 2)切勿返回现场内取回贵重物品。 (4)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 1)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根据全公司的应急救援能力评估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急救援人员应撤出事故现场,等待专业救援力量。 2)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5)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险情排除后,应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防止遗漏,再次造成事故。同时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6)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事故现场应当开辟应急抢险人员和车辆出入的专用通道和安全通道。进入现场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不得携带火机、电话等。 2)设立人员疏散区。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时,应当果断迅速的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机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危险波及的范围和区域。 3)清理事故现场。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已经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阻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 4)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演练,以保证现场处置人员能及时、准确处置事故,人员在配戴防护用品应首先对防护用品可进行检查,以保证防护设施安全使用。 5)若事故进一步扩大,现场处置人员无法有效控制,应立即撤离并疏散周边人员至安全区域,杜绝一切点火源,并将事故情况上报区应急管理局、消防队,以便及时救援。 | |||
联系方式 | 本公司24小时应急联系电话0XXX-XXXXXXX 外部应急救援联系电话火警:119、匪警:110、医疗急救: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