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17 孔子拜师 | 1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 ||||||
教学方法 | 谈话法、读议法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蓍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或图片、自制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 | ||||||
课时 | 1课时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情境导入。 |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的吗?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想? 4、板书课题。 | 1、听谈话。 2、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根据所了解的内容谈感想。 4、看板书,读课题。 |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 1、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内合作读课文,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倾听评议。 4、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 |||||
三、研读感悟。 | 1、感悟孔子的品行。 (1)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 2、感悟老子的品行。 (1)从这句话你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 (2)“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 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 | 1、感悟孔子的品行。 (1)思考问题。 (2)在文中标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3)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2、谈老子。 (1)“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 |||||
四、拓展延伸 | 及时鼓励。 |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 |||||
五、板书设施 | 17 孔子拜师 师(老子) 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总觉……不够 日夜兼程(勤奋) (真诚)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谦虚、永不满足) 尊敬师长 无私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17 孔子拜师 | 2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戾、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懂得为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戾、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
教学方法 |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法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有关老子的资料。 学生准备:“我心中的孔子”或“我心中的老子”的汇报资料。 | |||||
课时 | 1课时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复习引入。 | 1、导入: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教师可适当介绍老子其人) 2、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自由畅谈孔子、老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 ||||
二、朗读感悟。 | 1、巡视。 2、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引读。 4、评价,指导,点评。 | 1、自由练读。 2、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3、跟读。 4、分小组演一演。推荐小组表演。 | ||||
三、读书汇报。 | 指导,提出要求。 | 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听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 | ||||
四、学习生字。 | 1、指导学生认读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正音,交流记字方法。 2、指导学生交流:你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地记住了生字? (1)引导学生用字组词。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 1、自读生字后同桌检查识字情况;正音。 2、交流方法。 (1)指名用生字组词。 (2)正确书写生字。 | ||||
五、拓展延伸 | 1、引导: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你知道哪些传统文化教育的瑰宝。 2、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传统文化。 3、激趣:为了更多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 1、听老师讲解,思考。 2、自由发言,在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3、自由分组:根据自己授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明确责任,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 ||||
六、板书设计 | 17 孔子拜师 勤奋勇当先 真诚 谦虚 永不满足 无私 尊敬师长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18 盘古开天地 | 3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2、随文识字,会写生字词。 3、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1、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2、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 |||||
教学方法 | 谈话法、读议法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
课时 | 1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情境导入,质疑课题 | 1、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2、质疑揭题。 揭示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揭题: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 | 1、观看课件。 2、默读中心句,质疑。 围绕中心句质疑。 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 ||||
二、初读感知,随文识字。 | 1、提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对好的方法予以鼓励。 3、出示生字,请学生组词。 4、指导学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2、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3、巩固识字,做游戏。 4、有感情地齐读,说说相关词语的意思,相互解疑。 | ||||
三、研读感情。 | 1、设问: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相机引导体会: 学习第2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第4自然段,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会。 | 1、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重点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重点研读4自然段,体会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 ||||
四、想象感悟 | 1、带领学生走进“浮想联翩”。 2、带领学生走进“展示台”。 选出你最爱读的句子,背一背,记住它。 3、评价学生的复述情况。 4、示范、评价,总结。 | 1、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 3、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 ||||
五、拓展延伸 | 让学生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并请他们提提意见。 | ||||
板书设计 | 18 盘古开天地 天(战胜困难) 混沌 劈 创造美丽的宇宙 地(牺牲自己)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18 盘古开天地 | 4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3、会写14个生字。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 |||||
教学方法 |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法 | |||||
课前准备 | 生字卡片 | |||||
课时 | 1课时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回顾课文。 |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 1、默读,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 2、勾画出中心句,理解。 | ||||
二、复述故事。 | 1、设问:读了这篇神话故事,你想用自己的话的讲一讲吗? 2、引导学生掌握复述的顺序。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导同桌交流,相互评议。 5、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 1、听老师谈话。 2、理出复述的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对课文进行复述。 3、自由练习复述课文。 4、同桌检查。 5、指名展示,共同评议。 | ||||
三、练讲故事,大胆展示。 | 1、引导学生自读或自讲自己搜集的神话故事,做好讲故事的准备工作。 2、指导组内讲评故事。 3、参与学生讲故事,相机点评。 4、颁发“故事大王”并小结。 | 1、朗读故事,做好讲故事的准备工作。 2、讨论评选方法;小组准备演讲故事。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接受奖项,并发表获奖感言。 | ||||
四、指导写字 |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2、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 3、指导学生书写字词,积累重叠词。 | 1、注意左右结构三种类型的字,注意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2、看教师写,自己仿写。 3、写字,抄词,小组比较,评议。 | ||||
六、板书设计 | 18 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后——天地分开后——盘古倒下后 复述:按顺序、抓情节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19 赵州桥 | 5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会认、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3、初步认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初步认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 ||||||
教学方法 |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法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桥的资料。 | ||||||
课时 | 1课时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导入新课。 | 1、通过课外的搜集,你知道了桥有哪些类型? 2、今天我们将认识一座屹立了1300多年仍然壮观的石拱桥——赵州桥。 3、板书课题,提醒“州”的写法。 | 1、汇报自己的搜集成果:木板桥、石桥、立交桥…… 2、齐读课题。 3、读课题,注意“州”的写法。 |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巡视学生学习生字情况,个别辅导。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设问: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交流时抓住每个自然的中心句。 5、从文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 1、自由朗读课文。 2、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桌互读互查。 3、读课文,思考。 4、交流,学习抓中心句理解段意。 5、从文中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交流,质疑角疑。 | |||||
三、学习生字。 |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指导学生筛选难记的生字,重点突破,交流学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用生字扩词。 | 1、用“青蛙跳”的方式认读生字。 2、默看生字,选出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记住,再交流学法。 3、说说词语的意思,用生字组词。 | |||||
四、拓展延伸。 | 设问:除了文中介绍的赵州桥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赵州桥的资料呢? | 查阅交流关于赵州桥的资料。 | |||||
板书设计 | 19赵州桥 距今1300年 赵州桥 雄伟 宝贵遗产 坚固、美观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19 赵州桥 | 6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 |||||
教学方法 |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法 | |||||
课前准备 | 教师:有关赵州桥的挂图、投影。 学生: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把赵州桥与一般的桥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赵州桥设计的科学性和工艺的高超。 | |||||
课时 | 1课时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填空,回顾课文。 | 1、让学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赵州桥是一座 的 桥。 赵州桥不但 ,而且 。 赵州桥既 ,又 。 赵州桥是我国的 。 2、用投影仪将上述两部分内容的位置交换一下,让学生再读一读,想一想:意思变化了没有? | 1、自由读课文,填空。 2、意思没有变,说明“既……又……”里的两部分内容不分先后,先说明哪一部分内容都可以。 | ||||
二、讲读课文。 | 1、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请大家读一读第3小节的第1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2、请大家读一读这一节,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板书“图案”,提问:有几种图案? 4、这里有不懂的地方吗?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5、课件呈现面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 6、请学生看这一段话,提问:“精美的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7、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中间的分号是什么意思? 8、小结提问:这一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1、这句话在这里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要说桥的另一个特点“美观”。 2、默读,找出“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一句,明确整节内容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3、有3种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抓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的刻着双龙戏珠。 4、提问,如: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抵着”是什么意思? 5、看图,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6、默读: “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这里的冒号是起了提出下文的作用,即冒号后面的内容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7、明确这里的分号表示并列列举的意思。 8、思考,回答:是按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的。 | ||||
三、拓展延伸。 | 1、你能想象出赵州桥上还有哪些精美的图案吗? 2、指导学生背诵。 | 1、思考——小组讨论——完成课堂小练笔。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诵。 | ||||
六、板书设计 |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悠久 雄伟 坚固 美观鲜活 1300多年 长、宽 没有桥墩 图案精美 宝贵遗产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7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 ||||||
教学方法 | 谈话法、读议法 | ||||||
课前准备 | 教师:有关挂图,《清明上河图》的光盘。 学生: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 ||||||
课时 | 1课时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谈话引入。 | 1、导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家家——张择端。他很有名的一幅画是什么呢?(指名说,板书课题) 2、让学生齐读课题,紧扣课文题目质疑,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 | 1、听谈话,思考。 2、读课题,质疑。 |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提问:课文是怎样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4、组织交流: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你还有什么疑问? | 1、自读课文。 2、分段读课文。 3、思考问题。 4、相互交流各自查找的资料。 | |||||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2、提问:课文是怎么具体介绍这幅画的呢?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交流感悟,学习第2-4小节。 (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体会句子情感。 (2)引导朗读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 1、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的体会。 2、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3、默读第2-5自然段,对照图画,看看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4、自由谈感受。 5、交流感悟,学习第2-4自然段。 (1)通过读句子,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句子情感。 (2)读第3自然段,重点看图,读文,想象补充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3)读第4自然段,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 |||||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 1、激情:欣赏了这样一幅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祖国文化的喜爱。(教师写一首小诗与学生共勉) | 1、抒发情感,运用语言:在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2、进行小练笔(小诗、语段等)如:历经沧桑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振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绝!中华文化真叫绝! | |||||
五、总结性学习。 | 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评价朗读。 | 小组讨论——个性化解答。 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 |||||
六、拓展延伸 | 参与学生的活动,指导,点评。 |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 |||||
六、板书设计 |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800多年 人物 街市 保存完整 500多个 热闹 传神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语文园地五 | 8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的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1、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在活动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
教学方法 |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法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设计活动方案,准备奖品“闪光的金钥匙”。 | ||||||
课时 | 1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创设口语交流情境。 | 1、引导学生设计活动主题。 2、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 规则:每小组一名“发言人”,先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信息,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 1、自发设计活动主题:“闪光的金钥匙”。 2、明确活动的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汇报。 了解规则。 | |||||
二、民主推荐发言人。 | 1、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问。 2、巡视,参与评选。 3、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 1、组内交流,全组同学充分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 2、组内评选,推出“发言人”。 3、小组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 |||||
三、成果发布。 | 1、指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组织学生点评。 2、表扬发言出色的学生。 | 1、依次进行“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2、根据发言情况表现进行评估。 | |||||
四、总结,颁奖。 | 1、邀请获奖者上台。 2、引导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3、邀请全班同学为获奖者“摄影”。 | 1、获奖者依次登台领奖。 2、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3、获奖者集体“合影留念”。 | |||||
五、拓展性学习 | 选出出色的作品全班展示。 | 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办一份小报。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语文园地五 | 9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 ||||||
教学方法 | 讨论、交流结合法 | ||||||
课前准备 | |||||||
课时 | 2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再现生活。 | 1、话题引入。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 1、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 |||||
二、描述生活。 | 1、倾听,评价。 2、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必要时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 3、指导整理。 |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2、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写成一篇习作。 | |||||
三、回味生活。 | 1、指导学生小组内互批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2、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问题,适当指导。 | 1、小组内相互阅读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主动参与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 |||||
四、创造生活。 | 1、提问:你想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谁? 2、带领学生评选出优秀作文,形成作文集,在全班轮流阅读。 | 1、把自己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
学科 | 课型 | 教学内容 | 课题 | 总课时 | 备课人 | |
语文 | 新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 语文园地五 | 10 | 李倩 | |
学习目标 | 1、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12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2、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生字。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初步了解12生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 |||||
教学方法 |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结合法 | |||||
课前准备 | ||||||
课时 | 3 | |||||
导学过程 | 导案 | 学案 | 个性化授课 | |||
课前预习 | ||||||
一、学习“我的发现” | 1、组织学生自读“我的发现”。 2、组织学生同桌交流;巡视,倾听学生发言。 3、点评总结:每组词语中的加点字分别是一组反义词。 4、教师评价。 5、组织学生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背诵,组织学生背;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背;指导学生全班背。 6、教师评价。 | 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加点词语的特点。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 4、齐读所有所成语。 5、背诵成语:自己背;4人小组抽背;全班齐背。 6、说说自己在课外积累的其它含反义词的成语。 | ||||
二、学习“日积月累” | 1、引导学生学习“读读背背”。 组织学生自读“读读背背”。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背诵属相的名称,评价。 2、“读读认认” 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引导。 鼓励学生举一反三。 评价。 组织讨论并巡视,评价。 | 1、学习“读读背背”。 看图认识12生肖:注意读准字音。 背诵各种不同属相的名称,可以自己背,可以4人小组背,可以男女生比赛背,也可以全班齐背。 2、“读读认认”。 默读“读读认认”;发现每一组汉字的规律。 汇报自己的发现。 分别给每一个字组词。 用自己最喜欢的词语造句。 在4人小组中讨论,分别给“高”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 ||||
三、展示台。 | 1、组织课堂展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巡视并参与讨论。 3、引导总结。 | 1、展示自己搜集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物品。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搜集的物品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 3、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