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
目前九年级已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复习工作,迫在眉睫!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需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了解命题趋势,针对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复习。现就我们的复习简单说几点体会。
一.学习和研究《考试标准》
语文复习的全过程,可以说是透彻理解和全面落实《考试标准》的过程,把知识点从整体上重新梳理一下,在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并不断的归纳、领会、运用。同时,注意研究各地中考试题,拓宽学生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从点到面,从整体到局部地拓宽探究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二 注重基础,讲练结合。
课文,是教材编写者依据课标在众多文章中千淘万选而来,是我们学习的“例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的重要“工具”。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复习好这些课文。精雕细凿,深刻消化,使之化为培养语文素养的“养分”,以此为基础,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讲练结合,夯实复习内容。时间对于初三学生尤其宝贵,我们在复习中尽量做到精选习题,保证习题的数量和质量,不搞无谓的重复。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习题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收获的不只是关于一篇练习的体会,而是一种答题的方法和思想。
三.文言文字字落实,古诗首首过关
通过多次考试,我们发现文言文翻译仍是弱项,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没有字字落实的意识,关键词翻译不准,失分严重。我们应明确一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求学生作到字字落实,忠实原文,在确实无法直译时,才酌情采用意译手段。注意对重点课文的反复诵读与识记,重点词语反复训练。同时加大课外文言文的训练诵读与练习,这一点可穿插其中,课内与课外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关于古诗的复习,我们通常利用早自习讲解四-五首,包括文学常识、创作背景、名句赏析、写作借鉴,然后采用每节课前三分钟默写一首,人人过关。
四、加强作文训练
1.强化语言关,努力凸现文章的视觉效果
要求学生体现“六个一”:拟好一个题目、写好第一段、写一组排比句、引用一句名言名句、写一个好结尾,写一副好卷面。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好题目,好开头、好例子、好段落、好结尾,作文开头第一段、第二段考生就要把看家本领拿出来,让阅卷教师刚看就叫好。
2. 限时写作,加大考场作文训练力度
让学生在考试中写出好文章,因此要调动学生进入竞技状态,限时写作,注意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腹中成篇的思维活动。备考训练时,引导学生要耐住性子,不要心浮气躁,纠正没想好就写、边写边改的不良习惯。(作文速度,45分钟—50分钟必须写完作文,须达到650字以上,若时间不足,应教会学生学会结尾,力求结构完整。)
总之,在语文复习中,我们尽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在复习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