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着力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36:41
文档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着力点

2020年第1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引导工作机制。”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导向性,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更广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在很大程度上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挑
推荐度:
导读2020年第1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引导工作机制。”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导向性,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更广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在很大程度上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挑
2020年第1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引导工作机制。”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导向性,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更广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在很大程度上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要在网络风险预判、思想共识凝聚、网络舆情处置、网络阵地建设、网络引导等方面着力,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一是风险预判力。互联网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其自身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网络的社会动员能力越来越强,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传导器和放大器。当前,大部分意识形态事件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一些不法利益诉求者恶意炒作民生热点问题,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炮制各类有害信息,散布各种错误思潮观点,通过各种形式挑起意识形态领域事件,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加剧。总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并专门对意识形态风险做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为此,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风险意识,时刻绷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总体国家安妙根弦不放松,始統持意识形态无小事的警惕心和警觉性,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隐蔽性、复杂化保持清醒认识,不能因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而丧失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要领导干部要提高见微知著能力,在提高前瞻性和预测力上下功夫,对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的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确保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潜在性、苗头性的风险有防范的先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行动,努力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及时发现研判处置各类严重误导网民、抹黑党史国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信息以及一些打着学术研究幌子的不当言论,对传播虚假信息和散布谣言进行重点打击,帮助网民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二是思想凝聚力。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积极、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网络阵地,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搞乱人心,不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必须以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为目标,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

H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政干部论坛

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共识、人心和力量,让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在信息生产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新技术新应用提升优质内容生产效率,通过理念、形式、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提升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要加强网上文化传播,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批驳网上不良文化并重,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上宣传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正面引导,聚焦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既有象征意义又有内涵价值的传统文化主题,围绕节日习俗、文化内涵、家国情怀等主题,以网络新媒体形式进行产品策划和集中呈现,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要转变话语体系,将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政治话语和理论话语转化成网民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和网言网语,探索运用算法推荐开展微定向传播,提高正能量传播的精准度,更好发挥其引领人、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的积极作用,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文化基础。

三是舆情处置力。网络舆情进入门槛低、参与群体庞大、传播过程复杂,具有分散性、爆发性、互动性和偏差性,传播效果呈放大效应。舆情产生聚焦时就可以向转化,是网络意识形态事件的重要诱因。网络舆情突发初期,各种信息爆料会不断出现在场,如果此时官方权威声音缺位或失声,舆情将进入传播扩散的高危期。一些地方对敏感舆情不敢作正面回应,对突发舆情不善作科学引导,甚至屡屡引发次生舆情,酿成网络意识形态事件。要抢占先机,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回应,主动发布权威可靠的官方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通过梯次发布信息打击谣言,确保真实声音、权威信息不被边缘化,同时为网民提供多角度的报道和资讯优势,把掌握信息资源和信息沟通的过程变成逐渐占据引导主导地位的过程,提高网民对部门处置突发事件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准确把握网上舆情“起源、跟进、延伸、放大”的演化机理、形成机制和传播链条,全面分析“谁在谈论我、主要是哪些观点、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做”等重要内容,准确定位舆情演化过程中“网民的关注点、信息渴求点和心理共鸣点”,真正把网上网下的舆情风险点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线上问题线下解决的原则,建立协调联动的舆情处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及时发声、回应关切、选准渠道、把握节奏、媒体互动”的工作方法,既要防止酿成网上风波,又不要躲闪回避。

四是阵地建设力。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意识形态传播媒介的争夺。随着网络新技术新运用新平台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和获取越来越,快捷,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在掌握话语权上占据主动。要通过互联网这个阵地扩大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使意识形态工作更憨效性、增强渗透性,不断提高网络阵地特别是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推动媒体融合向深度发展,建好用好移动传播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占据网络传播制高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提高他们的导向意识、把关能力和专业水平,使网络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和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五是引导力。网络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形成了“双向的去中心化交流模式',一旦出现任何社会热点,就有海量的碎片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对其进行度解读,一些网民言过其实、夸大事实甚至制造谣言、恶意诋毁,以此来煽动网民情绪,一些民间鱼龙混杂,不断超越法律与道德的底线,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后果,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因此,净化网络场,除了必要的网络监管措施外,引导必不可少,而且亟需迅速壮大,提升能力。要明确引导重点,网民的热点难点在哪里,网上评论引导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抓好重大主题、热点问题、焦点舆情的引导评论,批驳错误言论,澄清事实,做好解疑释惑。要注重方式方法,注意引导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坚持对内对外一体化引导、网上网下同步2020年第1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引导、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联动引导,聚焦传播源头和传播渠道两个关键环节,强化引导成效。要充分调动、激发情感因素的动员作用,通过议题设置和语态创新给网民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找到与网民契合的情感连结点,实现情感共鸣。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网络听、惠民生、解民忧,争取最大共识。

六是国际传播力。只有下大力气提高国际传播力能力建设,实现我国在海内外话语权的重大突破,才能在世界范围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有力应对我国走近世界舞台面临的各种遏制和渗透,有力应对在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方面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要加强建立与国外各类网站和新媒体的传播合作机制,用好海外文化阵地,开辟传播平台,拓展传播渠道,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传播体系。运用全媒体多样化传播形式、移动化智能化融媒体技术、分众化互动式推送方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的宣传,加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的推介,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要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和表述,使传播内容得到更多海外受众所认同。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结合我国重大外交、国内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创作更多符合海民口味、能够深入人心的产品,并在海外社交媒体进行差异化、精准化推送,让外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优秀传统,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聚焦国际社会关心的中国热点问题,做好选题策划和议题设置,深入分析梳理,批驳各种针对我国的无端质疑和不实攻击,增进理解,消除偏见,凝聚共识。

七是组织领导力。各级和党员干部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党宣传工作条例》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绷紧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这根弦,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守好网络空间主阵地。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当战士不当绅士,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不断提升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旗帜鲜明支持正确言论,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辞。要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研究,注重规律探寻、统筹协调、系统治理,坚持管防并举、综合施策,把住重点关口,抓好重点环节,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在资源力量上加强统筹调配,培养一支既懂意识形态工作又具备网络素质的新型人才队伍。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考核,以考核促落实,实现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作者单位河南省互联网舆情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黄梅)

文档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着力点

2020年第1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引导工作机制。”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导向性,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更广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在很大程度上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