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
3、二次代谢及二次代谢产物:二次代谢产物:由植物体产生的、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一 、 选 择 题 ( 选 择 一 个 确 切 的 答 案 )
1、波 相 色 谱 分 离 效 果 好 的 一 个 主 要 原 因 是 :
A、压 力 高 B、吸 附 剂 的 颗 粒 小
C、流 速 快 D、有 自 动 记 录
2、 蛋 白 质 等 高 分 子 化 合 物 在 水 中 形 成 :
A、真 溶 液 B、胶 体 溶 液 C、悬 浊 液 D、乳 状 液
3、 纸 上 分 配 色 谱 , 固 定 相 是 :
A、纤 维 素 B、滤 纸 所 含 的 水
C、展 开 剂 中 极 性 较 大 的 溶 剂 D、醇 羟 基
4、 利 用 溶 剂 较 少 提 取 有 效 成 分 较 完 全 的 方 法 是 :
A、连 续 回 流 法 B、加 热 回 流 法
C、透 析 法 D、浸 渍 法
5、 某 化 合 物 用 氧 仿 在 缓 冲 纸 层 桥 上 展 开 , 其 Rf 值 随 PH 增 大 而 减 小 这 说 明 它 可 能 是
A、酸 性 化 合 物 B、碱 性 化 合 物
C、中 性 化 合 物 D、两 性 化 合 物
6、 离 子 交 换 色 谱 法 , 适 用 于 下 列 ( ) 类 化 合 物 的 分 离
A、萜 类 B、生 物 碱 C、淀 粉 D、甾 体 类
7、碱 性 氧 化 铝 色 谱 通 常 用 于 ( ) 的 分 离 , 硅 胶 色 谱 一 般 不 适 合 于 分 离 ( )
A、香 豆 素 类 化 合 物 B、生 物 碱 类 化 合 物
C、酸 性 化 合 物 D、酯 类 化 合 物
二 、 判 断 题
1、 不 同 的 甾 醇 混 合 , 熔 点 往 往 下 降 特 别 多
2、 苦 味 素 就 是 植 物 中 一 类 味 苦 的 成 分 。
3、 天 然 的 甾 醇 都 有 光 学 活 性 。
4、 两 个 化 合 物 的 混 合 熔 点 一 定 低 于 这 两 个 化 合 物 本 身 各 自 的 熔 点 。
5、 糖 、 蛋 白 质 、 脂 质 、 核 酸 等 为 植 物 机 体 生 命 活 动 不 可 缺 少 的 物 质 , 因 此 称 之 为 一 次 代 谢 产 物 。
6、利 用 13C-NMR 的 门 控 去 偶 谱 , 可 以 测 定 13C-1H 的 偶 合 数 。
7、凝 胶 色 谱 的 原 理 是 根 据 被 分 离 分 子 含 有 羟 基 数 目 的 不 同 . 达 到 分 离 , 而 不 是 根 据 分 子 量 的 差 别 。
三 、 用 适 当 的 物 理 化 学 方 法 区 别 下 列 化 合 物
用 聚 酰 胺 柱 层 分 离 下 述 化 合 物 , 以 稀 甲 醇 — 甲 醇 洗 脱 , 其 出 柱 先 后 顺 序 为 ( ) → ( ) → ( ) → ( )
四 、 填 空
某 植 物 水 提 液 含 中 性 、 酸 性 、 碱 性 、 两 性 化 合 物 若 干 。通 过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能 基 本 分 离 :
五 、 回 答 问 题
1、 将 下 列 溶 剂 按 亲 水 性 的 强 弱 顺 序 排 列 :
乙 醇 、 环 己 烷 、 丙 酮 、 氯 仿 、 乙 醚 、 乙 酸 乙 酯
2、 将 下 列 溶 剂 以 沸 点 高 低 顺 序 排 列 :
甲 醇 、 丙 酮 、 乙 酸 乙 酯 、 乙 酸 、 正 丁 醇 、 甲 苯 、 苯 、 吡啶 、 氯 仿 、 乙 醚 、 二 氯 甲 烷 、 正 戊 醇
3、 请 将 下 列 溶 剂 在 聚 酰 胺 柱 上 的 洗 脱 能 力 由 弱 到 强 进 行 排 序
A、水 B、甲 醇 C、氢 氧 化 钠 水 溶 液 D、甲 酸 胺
4、 分 离 天 然 产 物 常 用 的 吸 附 剂 有 哪 些 , 各 有 何 特 点 ?
六 、 解 释 下 列 名 词
二次代谢产物 、 HPLC 、 DCCC 、 FAB-MS 、 HR-MS
第二章 苷 类
一 、 选 择 题
1、 属于碳苷的是 ( )
2、 下 列 对 吡 喃 糖 苷 最 容 易 被 酸 水 解 的 是 ( )
A、七 碳 糖 苷 B、五 碳 糖 苷 C、六 碳 糖 苷 D、甲 基 五 碳 糖 苷
3、 采 用 Smith 降 解 C— 苷 时 哪 些 糖 构 成 的 苷 降 解 产 物 是 丙 三 醇
A、葡 萄 糖 B、甘 露 糖 C、半 乳 糖 D、鼠 李 糖
4、 然 产 物 中 , 不 同 的 糖 和 苷 元 所 形 成 的 苷 中 , 最 难 水 解 的 苷 是 ( )
A、糖 醛 酸 苷 B、氨 基 糖 苷
C、羟 基 糖 苷 D、2,6—二 去 氧 糖 苷
5、用 0.02—0.05N 盐 酸 水 解 时 , 下 列 苷 中 最 易 水 解 的 是 ( )
A、2—去 氧 糖 苷 B、6—去 氧 糖 苷
C、葡 萄 糖 苷 D、葡 萄 糖 醛 酸 苷
6、 羟 基 化 合 物 与 苯 甲 醛 或 丙 酮 等 形 成 的 缩 合 物 在 下 列 条 件 下 稳 定 ( )
A、碱 性 B、酸 性 C、中 性 D、酸 碱 性 中 均 稳 定
7、 Smith 裂 解 法 所 使 用 的 试 剂 是 ( )
A、NaIO4 B、NaBH4C、均 是 D、均 不 是
二 、 填 空 题
1、 某 苷 类 化 合 物 中 糖 部 分 为 一 双 糖, 1 — 6 相 连 。 用 过 碘 酸 氧 化 , 应 消 耗 ( ) 克 分 子 过 碘 酸 。
2、苷 类 的 酶 水 解 具 有 ( ) 性 , 是 缓 和 的 水 解 反 应 。
3、凡 水 解 后 能 生 成 ( ) 和 ( ) 化 合 物 的 物 质 , 都 称 为 苷 类 如 芸 香 苷 加 酸 水 解 生 成 ( ) 、 ( ) 和 ( ) 。
4、 Molish 反 应 的 试 剂 是 ( ) 用 于 鉴 别 ( ) , 反 应 现 象 是 ( ) 。
三 、 简 述 下 列 各 题
1、 解 释 下 列 名 词 含 义 :
苷 、苷元 、苷键 、原生苷 、次生苷 、低聚精 、多聚糖、苷化位移
2、 什 么 是 苷 类 化 合 物 ? 该 类 化 合 物 有 哪 些 共 性 ?
第一章 苯丙素酚类
一、丙素酚类化合物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这类成分包括哪些类型?各举一例说明。
二、如何鉴别苯丙烯和苯丙酸类化合物?苯丙烯的顺反异构又有哪些鉴别方法?
三、香豆精类化合物结构有何特点?共分几类?各举例说明。
四、香豆精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其内酯环的水解如何进行?水解的难易程度及产物的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香豆素内酯环的水解反应有哪些应用价值?如何进行?
六、香豆精有哪些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七、香豆精的紫外和红外光谱有何特征?(母核而言)
八、香豆精母核上1H和13C NMR 有何规律?苯的溶剂效应和Eu(fod)3试剂在测定香豆精结构中有何意义?
九、香豆素质谱裂解有何规律?如何识别其分子离子峰以及亚稳离子峰?它们对结构推测分别有何意义?
一十、什么是木酯素,结构上有何特点?共分哪些类型?其分类依据是什么?
一十一、木酯素通常如何提取分离?要特别注意哪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一十二、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属结构类型,并根据其结构式推导其主要理化性质?
(1)大茴香醚 (2)绿原酸 (3)七叶内酯
(4)花椒内酯 (5)补骨酯内酯 (6)海里色素
(7)罗汉松酯素 (8)五味子素 (9)芝麻林酯素
(10)l-鬼臼毒素 (11)水飞蓟素 (12)拉帕酚A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错的划“X”)
1、蒽酚或蒽酮常存在于新鲜植物中。( )
2、通常, 在1H—NMR中萘醌苯环的α质子较β质子位于高场。( )
二、填空题
1、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类型有__, __, __, __。
2、具有升华性的天然产物有__, ______。
3、游离羟基蒽醌常用的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 ________。
4、游离蒽醌质谱中的主要碎片为_____, _____。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下列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醋酸—丙二酸途径的是( )。
A、甾体皂苷B、三萜皂苷C、生物碱类D、蒽醒类
2、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 常用( )试剂。
A、无色亚甲蓝B、5%盐酸水溶液
C、5%NaOH水溶液D、甲醛
四、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A B C
2、
五、分析比较:
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 )>( )>( )。
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 )>( )>( )>( )>( )。
六、提取分离
从某一植物的根中利用PH梯度萃取法, 分离得到A、B、C、D及β—谷甾醇五种化学成分。请在下面的分离流程图的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化合物代码。
R1 | R2 | R3 | R4 | |
A | OH | H | COOH | OH |
B | OH | H | CH3 | OH |
C | OCH3 | OH | CH3 | OH |
D | OCH3 | OCH3 | CH3 | OH |
E | β-sitosterol |
1、什么是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主要类型?其分类依据是什么?试举出6~8种黄酮类化 合物的基本结构。
2、指出下列化合物属于何种黄酮类型?
3、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有何规律?该性质在提取分离中有何意义?试分析下列化合物酸性大小的顺序
4、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主要的显色反应?如何用这些显色反应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黄酮与双氢黄酮 (2)双氢黄酮与查耳酮
(3)黄酮与异黄酮 (4)5-羟基黄酮与6,7-二羟基黄酮
5、试述黄酮类化合物可供选择的提取分离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6、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有哪些方法?各自依据什么原理?试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7、聚酰胺层析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制是什么?有哪些规律?
8、洗脱剂一定时,下列化合物在不同层析中洗脱顺序如何?
(1)硅酸柱(CHCl3:MeOH 9:1洗脱)
(2)聚酰胺柱(用乙醇洗脱)
(2)葡聚糖凝胶柱(用甲醇洗脱)
9、述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的特点,以及各种常用诊断试剂的主要诊断意义。
10 、 判 断 理 ( 正 确 的 在 括 号 内 划 “ √ ” 厂 铝 的 划 “ X” )
1、 多 数 黄 酮 苷 元 具 有 旋 光 活 性 , 而 黄 酮 苷 则 无 。 ( )
2、 所 有 的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都 不 能 用 氧 化 铝 色 谱 分 离 。 ( )
3、 纸 层 析 分 离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 以 8% 乙 酸 水 溶 液 展 开 时 ,苷 元 的Rf值 大 于 昔 的 Rf 值 . ( )
4、 黄 酮 化 合 物 , 存 在 3,7—二 羟 基 , UV 光 谱 :
( 1 ) 其 甲 醇 溶 液 中 加 入 NaOMe 时 ,仅 峰 带 I 位 移 ,强 度 不 减 . ( )
( 2 ) 其 甲 醇 溶 液 中 加 入 NaOAc 时 , 峰 带 II 红 移 5—20 nm . ( )
二 、 选 择 题 ( 将 正 确 答 案 的 代 号 填 在 题 中 的 括 号 内 )
1、 聚 酰 胺 对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发 生 最 强 吸 附 作 用 时 , 应 在 ( ) 中 .
A、95% 乙 醇 B、15% 乙 醇 C、水 D、酸 水 E、甲 酰 胺苷 元 的 苷 化 位 移 规 律 是 ( ) .
2、 黄 酮 苷 元 糖 苷 化 后 , 苷 元 的 苷 化 位 移 规 律 是 ( )
A、a-C 向 低 场 位 移 B、a-C 向 高 场 位 移
C、邻 位 碳 不 发 生 位 移
3、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的 紫 外 光 谱 , MeOH 中 加 入 NaOMe 诊 断 试 剂 峰 带 I 向 红 移 动 40— 60nm , 强 度 不 变 或 增 强 说 明 ( ) .
A、无 4—OH B、有 3—OH
C、有 4—OH , 无 3—OH D、有 4—O H 和 3—O H
4、 聚 酰 胺 色 谱 的 原 理 是 ( ) 。
A、分 配 B、氢 键 缔 合 C、分 子 筛 D、离 子 交 换
11、 填 空
1、 确 定 黄 酮 化 合 物 具 有 5— 0H 的 方 法 有 ——————— , ———————— , ———————————————— 。
2、 某 黄 酮 苷 乙 酰 化 后 , 测 定 其 氢 谱 , 化 学 位 移 在 1.8—2.1处 示 有 12 个 质 子 , 2.3 、 2.5 处 有 1 8 个 质 子 , 说 明 该 化 合 物 有__个 酚 羟 基 和 __个 糖 .
3、 已知 一 黄 酮 B 环 只 有 4'— 取 代 , 取 代 基 可 能 为—OH 或 —OMe . 如 何 判 断 是 4'—O H , 还 是 4'—OMe , 写 出 三 种 方 法 判 断 。
四 、 用 化 学 方 法 区 别 下 列 化 合 物 :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名词解释
1. 生源的异戊二烯定则: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mewalonic acid pathway)衍生的一类化合物,通式为 (C5H8 )n 。
2、挥发油: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
3、萜: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统称为萜类。
二、填空题
1、萜类生源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单元是(甲戊二酸)
2、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的分离,常采用(NaHSO3法)和(Girard法)
3、某些挥发油在低温的条件下,可析出固体成分,俗称脑。
4.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出的二萜成分,具有(抗白血病和抗肿瘤)活性。
5.青蒿素是从(黄花蒿)植物中提取的倍半萜化合物,具有(抗疟)活性。
6.甜菊苷在甜菊中的含量为(6%),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
7.龙脑的生物活性有(有发汗、兴奋、镇痉、驱虫和腐蚀等作用)。
8.银杏内酯是从银杏(根皮及叶中)中提取出的二萜成分是治疗(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
9.薄荷醇的生物活性有(镇痛、止痒、和局麻,亦有防腐、杀菌作用)。
10.雷公藤内酯为(三环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癌)生物活性。
11.卓酚酮类化合物的酸性介于(酚类与羧酸)之间。
三、试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对化合物
1、
用5%溴的氯仿溶液
2、
用NaHCO3
四、提取与分离
试设计分离含羰基挥发油的方法。
解答;
五、选择题
(一)、单选题
1、青蒿素属于(B)化合物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二倍半萜
2、检适挥发油中各成分的薄层显色剂有(B)
A、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 B、香草醛-浓硫酸
C、2,4-二硝基苯肼试剂 D、高锰酸钾试剂
3、挥发油中醇类的分离,常用下列何种试剂(D)
A、NaHSO4 法 B、Na2CO3
C、Girard试剂和NaHSO4 法 D、邻苯二甲酸酐
4、合成青蒿素的衍生物,主要是解决了在(A)中溶解度问题,使其发挥治疗作用。
A.水和油 B.乙醇
C.乙醚 D.酸或碱
5、穿心莲内酯从结构上看属于(C)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四环三萜
6、倬酚酮类化合物是属于(B)的一种变形结构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
A、单环单萜 B、双环单萜
C、倍半萜 D、二萜
(二)、多选题
1、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包括(ABCD)
A、芳香族 B、单萜及含氧化合物
C、脂肪族 D、倍半萜及奥类
2、关于四环三萜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C)
A、主要分羊毛甾烷型和达玛烷型
B、C17侧链为戊酸
C、C10位上有一个甲基
D、C8,C14各有一个甲基取代
六、判断题
2、(对)四萜类化合物多指胡萝卜烯类色素。
第七章生物碱
习 题
一 、 比 较 下 列 N 原 子 的 碱 性
二 、 比 较 碱 性 大 小
l 、
2、
三 、 用 适 当 的 物 理 化 学 方 法 区 别 下 列 化 合 物
四 、 选 择
1、 生 物 碱 沉 淀 反 应 宜 在 ( ) 中 进 行
A、酸 性 水 溶 液 B、95 % 乙 醇 溶 液
C、氯 仿 D、碱 性 水 溶 液
2、 用 雷 氏 铵 盐 溶 液 沉 淀 生 物 碱 时 , 最 佳 条 件 是 ( )
A、pH - Pka = 2 B、Pka - PH = 2 C、PH = Pka
3、 由 C、H、N 三 种 元 素 组 成 的 小 分 子 生 物 碱 多 数 为 ( )
A、气 态 B、液 态 C、固 态 D、结 晶
第七章 皂甙
一、是非判断:
1.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分为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达玛烷型和羽扇豆烷型四种类型。错,无达玛烷型
2.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分为羊毛脂烷型、达玛烷型、羽扇豆烷型、葫芦烷型。
错,无羽扇豆烷型
3.甾体皂苷分螺甾烷醇类、异螺甾烷醇类、呋甾烷醇类、变形螺甾烷醇类四种类型。
对
4.甾体皂苷元螺缩酮结构IR光谱中有A、B、C、D四个特征吸收,25s型B带>C带。
对
5、皂苷的极性小,难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易溶于亲脂性的有机溶剂。
错、
二、解释下列概念
1.单糖链皂苷和双糖链皂苷
解答:由一个糖链和皂苷元分子中羟基缩合成的皂苷称为单糖链皂苷。由二个糖链和皂苷元分子中羟基缩合成的皂苷称为单糖链皂苷。
三、提取与分离
2.写出分离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工艺流程。
四、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利用铅盐法分离皂苷,中性醋酸铅可沉淀(B)
A、中性皂苷 B、酸性皂苷 C、甾体皂苷 D、中性和酸性皂苷
2、将皂苷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其反应结果为(D)
A、氯仿层有绿色荧光,浓硫酸层为红色
B、加热至60,硫酸层为红色
C、氯仿和硫酸的界面产生紫色环
D、氯仿层呈现红色或兰色,浓硫酸层有绿色荧光
3、皂苷在下列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最大的溶剂是(D)
A、乙醚 B、丙酮 C、氯仿 D、丁醇
4、关于齐墩果烷型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
A、为五环三萜类
B、C10上有一个甲基
C、C8、C14位各有一甲基
D、C19、C20位各有一甲基
(二)、多选题
1、关于四环三萜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C)
A、主要分羊毛甾烷型和达玛烷型
B、C17侧链为戊酸
C、C10位上有一个甲基
D、C8,C14各有一个甲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