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LW10B-252型六氟化硫断路器检修周期、标准项目、检修工艺,技术标准及试验项目。
1.2 本规程适用于河南叶县蓝光环保电厂生产现场用LW10B-252型六氟化硫断路器的检修。
2 断路器技术参数(见表1)。
表 1 LW10B-252型六氟化硫断路器技术参数
序号 | 名 称 | 单 位 | 数 据 |
1 | 额定电压 | kV | 252 |
2 | 额定电流 | A | 3 150 |
3 | 额定频率 | HZ | 50 |
4 |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 kA | 50 |
5 | 额定失步开断电流 | kA | 12.5 |
6 | 近区故障开断电流(L90/L75) | kA | 45/37.5 |
7 | 额定线路充电开合电流(有效值) | A | 160 |
8 |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 kA | 50 |
9 |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 s | 3 |
10 |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 kA | 125 |
11 |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 | kA | 125 |
12 | 额定操作顺序 | 分-0.3s-合分-180s-合分 | |
13 | 分闸速度 | m/s | 9±1 |
14 | 合闸速度 | m/s | 4.6±0.5 |
15 | 分闸时间 | ms | ≤32 |
16 | 开断时间 | 周波 | 2.5 |
17 | 合闸时间 | ms | ≤100 |
18 | 分闸同期性 | ms | ≤3 |
19 | 合闸同期性 | ms | ≤5 |
20 | 储压器预充氮气压力(15℃) | MPa | 15±0.5 |
21 | 额定油压 | MPa | 26±0.5 |
22 | 额定SF6气压(20℃) | MPa | 0.6 |
23 | SF6气体年漏气率 | % | ≤1 |
24 | SF6气体重量 | Kg/台 | 27 |
25 | SF6气体含水量 | ppmv | ≤150 |
26 | 每台断路器重量 | Kg | 1800×3 |
27 | 保温加热器电源 | V | AC220 |
28 | 动触头总行程 | mm | 200±1 |
29 | 主触头开距 | mm | 158±4 |
30 | 弧触头超程 | mm | 47±4 |
31 | 触头电寿命(50KA) | 次 | 26 | |
32 | 断路器机械寿命 | 次 | 3000 | |
33 | 弧触头磨损量 | mm | ≤10 | |
34 | 主回路电阻 | μΩ | ≤45 | |
35 | 额定绝缘水平 | 工频耐压1min(有效值) | kV | 断口间460 |
极对地395 | ||||
雷电冲击耐压1.2/50/μs | kV | 断口间1050 | ||
极对地950 | ||||
SF6气体零表压5min工频耐压(有效值) | kV | 断口间220 | ||
极对地220 |
a.分闸速度:触头刚分点至分闸后90mm行程段的平均速度;
b.合闸速度:触头刚合点至合闸前40mm行程段的平均速度。
3 断路器的检修周期及检修项目:
3.1 检修周期
3.1.1 A级检修正常情况下12年解体检修一次、5年不解体检修一次。
3.1.2 C级检修每年1次。
3.1.3 特殊情况下的检修。
3.1.3.1 满容量开断短路电流已达26次。
3.1.3.2 机械操作次数达3 000次。
3.1.3.3 存在有严重缺陷影响安全运行时。
3.2 检修项目
3.2.1 A级解体检修项目(解体检修一般情况应返厂检修)
3.2.1.1 SF6气体回收及处理(断路器外形图见图1a、b)。
3.2.1.2 灭弧室(见图2)的解体、检修。
3.2.1.3 上下节支柱的解体、检修。
3.2.1.4 操作机构的解体、检修。
3.2.1.5 操作机构的组装与调试。
3.2.1.6 断路器检修后的组装与调试。
3.2.1.7 检修前后的电气及机械特性试验。 1.上节支柱瓷套 2.分子筛筐 3.绝缘拉杆 3.2.2 A级不解体检修项目 4.隔环 5.导向盘 6.导向套 7.下节支柱瓷套
3.2.2.1 SF6气体微水测量(必要时进行)。 8.支柱下法兰 9.密封座 10.拉杆 11.充气接头
图1a 支柱
1.上接线板 2.灭弧室瓷套 3.静触头 4.动触头 1.静触头接线座 2.触头支座 3.分子筛 4.弧触头座
5.下接线板 6.绝缘拉杆 7.机构箱 8.密度继电器 5.静弧触头 6.触座 7.触指 8.触指弹簧 9.均压罩
图1b LW10B-252型单极剖面 10.喷管 11.压环 12.动弧触头 13.护套 14.逆止阀
15.滑动触指 16.触指弹簧 17.触座 18.压气缸 19.动触头
20.接头 21.缸体 22.拉杆 23.导向板 24.瓷套装配
图2 灭弧室
3.2.2.2 检漏(必要时进行)。
3.2.2.3 断路器的外观检查及清扫。
3.2.2.4 断路器的SF6气体压力检查。
3.2.2.5 液压机构的检查,包括清洗油箱和更换液压油。
3.2.2.6 压力断路器及压力表的校验。
3.2.2.7 接触电阻测量。
3.2.2.8 分、合闸时间和速度的测量与调整。
3.2.2.9 行程、超行程、三相不同期性的测量与调整。
3.2.2.10辅助回路,控制回路检修及绝缘电阻测量。
3.2.2.11密度继电器的检查与校验。
3.2.3 C级检修项目
3.2.3.1 断路器外观检查与清扫。
3.2.3.2 SF6气体压力检查。
3.2.3.3 液压机构的检查与清扫。
3.2.3.4 接触电阻测量。
3.2.3.5 辅助回路、控制回路检修及绝缘电阻测量。
4 断路器A级检修
4.1 A级检修前的准备及检查
4.1.1 了解断路器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
4.1.2 检修前认真学习本规程,每个工作人员都应掌握检修项目、内容和质量标准。
4.1.3 准备好检修用的工具、仪器、材料及备品备件。
4.1.4 准备好专用工作服、防毒面具及其它防护用品(见附录A)。
4.1.5 准备好有关资料、记录表格、记录本。
4.2 A级检修前的外部检查及试验
4.2.1 检查SF6气体压力。
4.2.2 定量检测。
4.2.3 测量SF6气体微水含量。
4.2.4 做好各组件标记。
4.2.5 进行电动分、合闸操作,检查动作情况,测量断路器的机械特性。
4.3 解体前的气体回收及处理(见附录B)
4.4 断路器的解体及检修
4.4.1 分解断路器出线、支柱、灭弧室瓷套等,注意在拆卸过程中,将瓷套表面采取防护措施,以防碰伤。
4.4.2检查瓷瓶无烧伤放电痕迹,轻微烧伤用砂布研磨,损坏严重时应更换。
4.4.3 灭弧室解体,用刷子及吸尘器清除灭弧室中的粉尘并用丙酮及布擦洗干净。
4.4.4 检查各部件损伤情况,若动、静触头装配各部件完好,主触头接触电阻合格,可直接进行清洗,否则应进一步分解。
用专用工具分解并检查动触头、静触头及灭弧触头等,应无磨损、烧伤、变形,磨损严重时应更换,有轻微烧伤时可用油石或细砂布研磨,烧伤严重时需更换。
4.4.5 用酒精彻底清洗灭弧室内的各部位。
4.4.6 用细砂布研磨触座滑动触指,触指及灭弧室电接触表面,对表面上的金属颗粒可用油石打光。
4.4.7 将各部件拆卸后的密封圈、垫圈应全部更换新件。
4.4.8 更换吸附剂
将更换下来的吸附剂,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新吸附剂在300 ℃~500 ℃烘干4 h后装配,装配应迅速并及时与本体封闭抽真空。
4.5 断路器的组装
断路器各部件的组装按拆卸时的相反顺序进行。
4.6 断路器与操作机构的连接及操作试验
4.6.1 断路器与操作机构的连接(见图3)
本体起吊到机构箱顶部以后(本体A、B、C相序与机构A、B、C相对应),缓慢下落,让支柱拉杆从机构箱顶部的中心孔穿入,最后使支柱充气接头(19)处于联接座(6)的中心孔缺口处,待支柱下法兰(1)进入联接座上面的止口后拧紧支柱下法兰与机构箱顶部的连接螺栓,拧紧支柱拉杆下边的法兰(12)与工作缸活塞杆上边的对接下法兰(13)之间的连接螺钉,把带动辅助断路器的滑环焊装(7)夹在两法兰中间;用M6X 60螺钉及16×2.4○型密封圈(19)将充气接头与气管焊装(18)连接。
4.6.2 断路器充SF6气体(见附录C)。
4.6.3 液压系统注油与排气(见附录D)。
4.6.4 将断路器慢分、慢合各2次,检查内部无异常时,进行各部数据的测量与调整。
注:慢合——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把液压系统的压力放至零表压,用手向上推动操纵杆至合闸位置,然后用手力泵和电机打压,断路器就慢合。 1法兰 2 连接螺栓 3弹簧垫圈 4垫圈
慢分——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把液压系统的压力放至零表压,用手向 5 ○型密封圈 6联接座 7 滑环 8 联接
下拉操纵杆至分闸位置,然后用手力泵和电机打压,断路器就慢分。 螺栓 9 弹簧垫圈 10 垫圈 11 螺母
4.7 检查、测量与调整 12 法兰 13对接下法兰 14螺栓 15垫圈4.7.1 触头行程和超行程、触头开距测量。 16 螺母 17密度继电器 18气管焊装
用断路器慢分、慢合的方法测量动触头行程:200 mm±1 mm, 19 ○型密封圈 20 自封接头
触头开距:158 mm±4 mm,弧触头超行程47±4mm。行程不符合 图3 断路器本体与机构箱的连接
要求时,调整断路器 (超行程=断路器总行程—合闸时到刚合点的行程)。
注: a. 测量超行程应从分闸位置开始,通过慢合测量。
b. 超行程小于37mm时,应对灭弧室进行检修并更换零部件。
4.7.2 检查和调整液压系统主要特性。
4.7.2.1 液压系统的压力值应与下表相符,否则可以转动压力断路器的阀针使之达到表中要求。(见表2)
4.7.2.2 预压力测量方法
机构处于零表压时,用油泵或手力泵打压,开始时油压上升迅速,当压力升到某一值时,上升速度突然减缓,该值即为贮压器的预压力;对应于15℃时预压力应为15±0.5MPa,如发
现该值低于13MPa时,应查明氮气泄漏原因并予以修理或更换,以免影响断路器的动作特性。
4.7.2.3 液压系统处于零表压时,历时24h应无渗漏现象;油压为26MPa时,液压系统分别处
于分闸和合闸位置、历时12h,压力降不应大于1.0MPa。测此压力降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由于存在温度变化、渗漏或安全阀泄压的可能,系统工作时每天补压3—5次属正常。
4.7.3 测量水分(方法见附录E)
气体中水分含量应不大于150ppmv。
4.7.4 检漏(方法见附录F)
SF6年漏气率不大于1%,各点漏气率应符合其要求。
4.7.5 测量主回路电阻
灭弧室处于合闸位置,通以100A直流电流,在其进出线接线板两端(不包括接线板的接触
电阻)测得的电压降不应大于4.5mV,即断路器的主回路电阻不大于45μΩ。
4.7.6 控制回路工频耐压
表2 液压系统各动作特性油压值
序号 | 项 目 | 规定值MPa |
1 | 贮压器预充氮气压力(15℃)① | 15±0.5 |
2 | 额定油压 | 26.0±0.5 |
3 | 油泵启动油压P1 | 25.0±0.5↓② |
4 | 油泵停止油压P2 | 26.0±0.5↑ |
5 | 安全阀开启油压 | 28.0+2 0↑ |
6 | 安全阀关闭油压 | ≥26.0↓ |
7 | 重合闸闭锁油压P3 | 23.5±0.5↓ |
8 | 重合闸闭锁解除油压 | ≤25.0↑ |
9 | 合闸闭锁油压P4 | 21.5±0.5↑ |
10 | 合闸闭锁解除油压 | ≤23.5↑ |
11 | 分闸闭锁油压P5 | 19.5±0.5↑ |
12 | 分闸闭锁解除油压 | ≤21.5↑ |
Pt=P(15℃)+0.075 (t℃—15℃)
② ↑ 表示压力上升时测量, ↓表示压力下降时测量。
断路器的电气控制回路中,导电部分与底座之间、不同导电回路之间、同一导电回路的各分断触头之间工频耐压2kV 1min,不应发生闪络或击穿,其中电动机绕组、继电器线圈应能承受工频1kV 1min耐压。
4.7.7 检查断路器电气控制线路
4.7.7.1 断路器合、分操作一次,计数器PC1应计数一次;油泵电机启动一次,计数器PC2应计数一次。
4.7.7.2 用高压放油阀把机构油压放至低于电机启动压力值,然后关闭高压放油阀,电机应启动并能给出打压信号,打压结束,信号解除;如果不关闭高压放油阀,则油泵电机不会停止,时间继电器在油泵电机打压超过2~2.5min时,应能自动切除电机电源,并给出打压超时信号。
4.7.7.3 关闭电机电源,用高压放油阀缓慢放压,当压力放至重合闸闭锁值、合闸闭锁值、分闸闭锁值时,应能分别给出闭锁信号;然后关闭高压放油阀并启动电机打压,当油压升至分闸闭锁解除值、合闸闭锁解除值、重合闸闭锁解除值时,闭锁信号应相继解除。
4.7.8 分合闸速度、时间和同期性的测量(见图4)
可采用电阻测速法,也可用光电测速法。GDCS—10B型光电测速器方法如下:
4.7.8.1 测速装置的固定:如图4所示,用两只M10×30的螺钉及相应的平垫圈、弹簧垫圈把静支架(3)固定在联接座上,把固定上下连接法兰(2)的4只M14螺钉松开两只,然后把动支架(6)放在上下连接法兰(2)的上边,用松开的两只螺钉把(6)与(2)固定在一起,测速杆(5)下边穿过光电转换传感器(4)的中间方孔,上边通过动支架(6)的中间槽固定好,光电转换传感器上边有四个接线柱,标有OUT的两只接示波器,标有INT的两只接3V直流电源。
4.7.8.2 注意事项:在固定测速装置的过程中,机构的油压应放至零表压,固定好后应先用手
力泵或点动电机打压,使断路器慢分、慢合两次,测速杆不能有卡滞、别劲现象,断路器分到底时,测速杆不能碰到φ18的高压;
4.7.8.3 液压机构经充分排气后打压至额定油压,在额定SF6气压、额定操作电压下,对断路器进行单分、单合操作各二次,分-0.35-合分操作二次,由示波图读出时间参数及速度,其值应符合表3规定。(见表3)
5 断路器的试验与验收
5.1 断路器试验
表3
分闸时间(ms) | ≤32 | |
合闸时间(ms) | ≤100 | |
合-分时间(ms) | 出厂时 | 35≤t≤60 |
运行时 | 60±5 | |
分闸同期性(ms) | ≤3 | |
合闸同期性(ms) | ≤5 | |
分闸速度(m/s) | 9.0±1.0 | |
合闸速度(m/s) | 4.6±0.5 |
5.1.1 电动操作断路器分合闸动作正常。
5.1.2 以85%~110%Ue进行合闸操作能可靠合闸。
5.1.3 以65~120%Ue进行分闸操作断路器应可靠分闸。以30%Ue操作断路器分闸应可靠拒动。
5.1.4 主回路工频耐压:460 kV 1 min 。
5.1.5 二次回路、电机绝缘电阻500VMΩ表测量大于1 MΩ。
5.2 断路器的验收
5.2.1 由检修负责人提交断路器检修技术记录,汇报检修情况发现及处理的缺陷、更换的另部件、遗留问题等。
5.2.2 一切检查完毕后,由运行人员进行电动操作试验,动作正常,由验收负责人作出质量评价及签字。
6 断路器C级检修项目与标准
6.1 全面清扫检查断路器各部位。
6.2 各转动、传动部分加润滑油。
6.3 必要时进行SF6气体的微水测量。
6.4 检查SF6气体压力应正常,必要时进行检漏及补充气体。
6.5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压力断路器闭锁位置。
6.6 控制回路清扫检查,各部接线应连接紧固良好,无松动脱落。
6.7 检查电动机绕组绝缘、直流电阻、转速、轴承应正常,必要时进行解体检修。
6.8 电动操作断路器分、合闸试验正常可靠。
附 录 A
SF6电气设备试验检修人员安全防护暂行规定
A.1 总则
SF6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气体绝缘与灭弧介质,日益广泛地应用在电气设备中,SF6气体无毒、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但是在生产SF6气体时会伴随有多种有毒气体产生,并会混入产品中。SF6在电气设备中经电晕、火花、放电及高电压、大电流、电弧的作用,还会产生许多有毒的具有腐蚀性气体及固体分解产物(粉未),不仅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性能,而且危及设备运行、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工作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
A.1.2 本规程适用于SF6电气设备运行、检修及气体分析人员对有毒气体及有害粉尘等的安全防护。
A.1.3 对SF6电气设备运行检修及气体分析人员,采取的其它安全防护措施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A.2 SF6新气的安全使用
A.2.1 SF6新气是无毒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SF6气体中尚有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因此在使用SF6新气时,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A.2.2 厂家提供的SF6气体应具有制造厂家名称、气体净重、灌装日期、批号及质量检验单,否则不准使用。
A.2.3 设备充装SF6气体时,要开启通风系统,并尽量避免和减少SF6气体泄漏到工作区。
A.2.4 操作SF6气体时,在用检漏仪作现场泄漏检测,工作区空气中SF6气体含量不得超过100 PPm。
A.2.5 从SF6钢瓶中引出气体时,必须用减压阀降压。
A.2.6 避免装有SF6气体的钢瓶靠近热源或受阳光暴晒。
A.2.7 SF6气瓶内压力降到0.1 MPa不准再连续引出气体。
A.2.8 用完气的钢瓶应关紧阀门戴上瓶帽,防止剩余气体泄漏。
A.3 设备运行中安全防护措施。
A.3.1 工作人员进入设备安装室前,应先通风20 min,并用检漏仪检测室内SF6气体含量。
A.3.2 不准随意进入设备安装室。
A.3.3 定期监测设备内的水分,分析其含量,如发现其含量超过允许值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气体净化处理,更换吸附剂,更换SF6气体,设备解体检修等对策。
A.3.4 欲回收利用的SF6气体,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标准后可使用,准备排放的废气,事前需作净化处理。
A.3.5 气体采样操作及处理一般渗漏时,要在通风的条件下,戴防毒面具工作。
A.4 设备解体时的安全防护。
A.4.1 设备解体前,必须对设备内的SF6气体进行全面分析,测定根据有毒气体含量,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解体工作(方案)由总工程师或安全生产管理部,审批后执行。
A.4.2 用回收净化装置净化SF6,气体净化后,设备抽真空绝对压力达到132 Pa,用高纯氮气冲洗3次,充气冲洗压力为0.1 MPa。
A.4.3 检修人员穿戴防毒服及防毒面具,设备封盖打开后,应暂时撤离现场30 min。
A.4.4 检修人员戴带有粉尘过滤器与吸附剂的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和防护手套,将吸附剂取出,用吸尘器和毛刷清除粉尘,用汽油或丙酮清洗金属和绝缘零部件。
A.4.5 将清出的吸附剂金属粉末等废物放入20% NaOH水溶液中浸泡12 h后深埋。
A.4.6 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吸入粉末和沾上粉尘,严禁吸烟。工作后应该立即洗手,在工作时要注意不使脸部特别是眼睛接触这些东西。在工作时建议戴上眼镜,以避免因意外原因使眼睛接触这些东西。
A.4.7 工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防毒用具清洗干净,检修人员要洗澡。
A.5 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与使用。
A.5.1 设备运行检修人员,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有工作手套,工作鞋,密闭式工作服,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
A.5.2 安全防护用品,设专人保管并负责监督检查,保证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防护用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阴凉的专用柜中。
A.5.3 运行检修人员要进行专业安全防护教育及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训练。
A.5.4 工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进行工作时,要有专门监护人员在现场进行监护,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附录B
SF6气体的回收及处理
B.1 气体的回收
B.1.1 联接管路(利用充气装置见附图1a、b)
把机构箱侧面上的密度继电器外罩取下,打开密度继电器的端盖,用管子把充气装置的阀门2与密度继电器的接头连好,阀门4与真空泵相连、阀门5与气瓶(氮气瓶或SF6气瓶)相连、阀门6与麦氏真空计相连。
B.1.2 回收废气
充气装置阀门1、6关闭。阀门2、4、5打开,开启真空泵回收废气。
当断路器气室内的压力降到零表压以后,要继续把里边的气体抽空,在抽气过程中,应采用活性氧化铝或者分子筛过滤器来保护泵。
B.2 固体分解物的处理
B.2.1 如果断路器气室打开以后,出现有灰尘粉末沉积物,可用一个吸尘器来清除,该吸尘器不可另作他用。收集来的这些固体分解物应委托给专门处理有害产物的公司进行处理。如果没有这种公司,可把这些分解物深埋地下。由于这种分解物数量很少而且需要进行这种处理的情况又极少出现,因此,可以将它们单独储存在密封良好的钢罐内然后一起处理。
B.2.2 注意事项:
a. 在回收气体及处理固体分解物的时候,操作人员应穿上工作衣帽,带上有过滤器
的面具进行保护,回收装置启动后人员应远离气流及排气地区,直至SF6消失。如果 上述操作是在室内进行的,应使室内通风良好。所有的尘埃被收集以后,保护衣具可以脱去,手和脸部要仔细冲洗,然后才可以重新开始工作,而不用特别小心。
b. 当有大量的SF6气体泄漏时(尤其是电弧作用过的SF6),一般人员都应该撤到嗅不到刺激性气味的地方,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呼吸防毒面具,并穿戴好保护工作服。泄漏止住以后或事故现场处理以后,只要大气中的SF6消失即可重新开始工作。无需特别小心。
附录C
SF6断路器的充补气
C.1 充补气前的准备
C.1.1 准备好足够气体的SF6气瓶。
C.1.2 充补气前应对气瓶中的SF6气体进行含水量测试,超过标准不准使用。
C.1.3 利用高纯氮气冲洗,干燥已连接好的减压阀,连接管道及接头。
C.1.4 将校验好的温、湿度计放置在被充气设备附近,以确定其环境温度、湿度。
C.1.5 根据现场实际温度和温度—压力曲线查出断路器在充气时的额定压力实际值(见附图2)
C.2 充补气工作(见附图1a、b)
a 管路示意图 b 原理图
附图1 充气装置
C.2.1 在不经抽真空而直接充气的情况下,其充气方法为:
C.2.1.1 把机构箱侧面上的密度继电器外罩取下,打开密度继电器的端盖。
C.2.1.2 关闭充气装置的阀门1、4、6,打开阀门2、5,阀门5与SF6气瓶之间用胶皮管连好,缓慢打开气瓶阀门,用力顶开阀门2上所连的胶皮管另一端的自封接头,使专用充气装置及管路中的空气排出而充满SF6气体,然后关闭气瓶阀门,把该自封接头与密度继电器的接头对接,用M6螺栓固定好后再打开气瓶阀门充气至额定压力,关闭气瓶阀门,去掉自封接头,密度继电器的接头用端盖封好,并用外罩把密度继电器罩上。
C.2.2 抽真空充气的方法为:
C.2.2.1 先把密度继电器的外罩、端盖去掉,用管子把充气装置的阀门2与密度继电器的接头连好,阀门4与真空泵相连、阀门5与气瓶(氮气瓶或SF6气瓶)相连、阀门6与麦氏真空计相连。
C.2.2.2 抽真空:充气装置阀门1、5、6关闭。阀门2、4打开,开启真空泵抽真空。中途需观测真空度时,把阀门6打开,从麦氏真空计上读出真空度,若需继续抽真空时,把阀门6关闭,直到规定的真空度。打开阀门5,抽5—10min,使气瓶与专用充气装置之间的连接管也处于真空状态,先关闭阀门4,后关闭真空泵,然后缓慢打开气瓶本身的阀门充气,由气压表3监测充入气体的压力值。
C.2.2.3 注意事项:
a.在抽真空过程中,人员必须密切注意真空泵的运转情况,严禁中途停电、停泵,以免真空泵中的真空油倒吸入断路器中造成严重后果,如遇停电,应立即关闭阀门4和2。
b.充气时应缓慢充,使液态气体充分汽化后进入气隔,这样气隔中的SF6气体压力(或氮气压力)就是真实压力。同时,压缩的SF6气体(或氮气)从瓶中流出汽化过程中需吸收外界大量热量,使充气管路、接头和充气装置温度骤然下降,表面结霜,胶皮管变硬。因此充气时不宜太快。
C.2.3 充气压力的确定
技术条件中给出的SF6气体压力值为20℃时的值,当充气时的环境温度不是20℃时,充气压力要根据环境温度加以校正。
C.2.3.1 如果选用指针式密度控制器,无论在何种环境温度下其指示值都表示20℃时的气压 值,可不加校正;
C.2.3.2 如果选用不带指示的密度继电器,充气压力值需要通过充气装置上的压力表来观测, 该压力表的示值为当时气温下的气体压力值,所以,充气压力应根据附图2所示的SF6气体状态参数曲线及当时气温来确定。(见附图2)
附图2 SF6气体压力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附录D
液压系统注油与排气
D.1 注油
液压机构处于分闸位置,拧掉油气分离器,加油至油标最高油位以上,严禁打压,静置1h以上,使油气分离。
D.2 排气(见附图3)
断路器现场试验前,必须对液压系统进行排气,以排除混入液压油内部的气体,保证断路器机械特性的稳定性。
D.2.1 将工作缸上部排气接头的螺堵拧掉,把排气工具拧入排气接头中,顶开逆止阀,透明塑料管的另一端放入油箱中,然后启动电机打压,排气时间不少于5min,直到管中无可见气泡及无油流间断为止。
D.2.2 退出排气工具, 慢合,使液压系统处于合闸位置,重复“D.2.1”排气过程。
D.2.3 退出排气工具,拧紧螺堵,分闸,打压至额定压力,通过高压放油阀进行两次高压状态下排气,直到压力为零。
D.2.4 合闸,打压至额定压力,通过高压放油阀进行排气,至压力为零。
D.2.5 以上排气程序完成后,方可正式做操作试验。若断路器同期值不稳定,可重复以上排气程序,不得在排气不充分的情况下测量。
注:在排气过程中如需操作,一定要退出排气工具,拧紧螺堵,防止气体进入液压系统中。
附图3 液压系统排气示意图
附录E
水分处理及测量方法
当测得水分含量超标,必须进行水分处理;经解体大修后充SF6气体前也须进行水分处理,待充入SF6气体后再进行水分测量,以便使断路器内部SF6气体中水分含量符合技术条件规定。
E.1 水分处理
E.1.1 断路器水分处理主要使用抽真空和充高纯氮清洗的方法。
抽真空时间一般需2-3小时,使真空度达133.3Pa至少维持2小时以上,抽真空时间越长,真空度越高,则对降低气体水分含量越有利。
抽真空时,本体必须带上密度继电器一起进行。
E.1.2 抽真空的方法及步骤
E.1.2.1 先把密度继电器的外罩、端盖去掉,用管子把充气装置的阀门2与密度继电器的接头连好,阀门4与真空泵相连、阀门5与气瓶(氮气瓶或SF6气瓶)相连、阀门6与麦氏真空计相连。
E.1.2.2 抽真空:充气装置阀门1、5、6关闭。阀门2、4打开,开启真空泵抽真空。中途需观测真空度时,把阀门6打开,从麦氏真空计上读出真空度,若需继续抽真空时,把阀门6关闭,直到规定的真空度。打开阀门5,抽5—10min,使气瓶与专用充气装置之间的连接管也处于真空状态,先关闭阀门4,后关闭真空泵。
E.1.3 用高纯氮干燥
在抽真空后充SF6气体前先充0.5MPa的高纯氮进行干燥,停留12小时以上放掉氮气(放掉氮气前应检查氮气的水分含量,其值应远小于150ppmv),然后再抽一次真空,充SF6气体至额定压力(由于测水分时要消耗掉一部分SF6气体,因此充气时要略高于额定压力),用下述方法测水分含量,若水分超标,可重复E.1.2及E.1.3的过程,直至合格为止。
E.1.4 真空泵和麦氏真空计的正确使用
E.1.4.1 使用隔膜式真空泵时,在断路器本体处于负压的情况下,必须先关闭被抽管路阀门,后切断电源停泵,防止泵中真空油倒吸入本体中,因此,在抽真空时,真空泵不得随意停电。
E.1.4.2 在抽真空过程中,用麦氏真空计来检查本体的真空度,仅在测量时,按规定使用方法
打开与真空计相连的管路的阀门,其余时间应关闭该阀门,以防止水银抽到本体中。
E.2 水分测量
E.2.1 SF6气体中水分含量是通过水分仪来确定的,水分仪的使用方法见水分仪说明书。
E.2.2 测量时的要求
E.2.2.1 测量前检查本体内SF6气体为额定压力。测量时间选择在充完SF6气体24小时后进行。E.2.2.2 为使测量准确,严禁在雨湿天气进行。
E.2.2.3 测量系统包括水份仪和一套管路、减压阀、气管和阀门等辅助装置,在取样前必须用高纯氮预先干燥,使其本身干燥。
E.2.2.4 测量系统必须密封可靠,为防止外界水份的渗入,管路宜采用不锈钢管或塑料管,避免用胶皮管。
附录F
SF6气体现场检漏方法
断路器充入额定压力的SF6气体之后,需要对断路器本体进行密封性能检查即检漏。现场检漏一般使用挂瓶定量检漏的方法。
F.1 准备工作
F.1.1 充气后卸去定量检漏孔上的螺堵,24小时后方可检查。
F.1.2 清除联接座、拉杆及检漏孔表面油脂。
F.1.3 检查SF6气体压力为额定压力。
F.1.4 被测点周围环境不得有SF6气体,如有需吹拂掉。
F.2 挂瓶定量检漏
现场定量检漏是采用在双道密封圈之间的检漏孔中收集泄漏出来的SF6气体的方法进行的,即挂瓶检漏。LWl0B-252型断路器检漏孔分布情况(见附图4)及每点允许漏气率(见附表1),挂瓶检漏方法和程序如下:
附表1
检漏点 | 允许漏气率 Mpa.cm3/s |
1 | 5.0×10-7 |
2 | 1.0×10-6 |
3 | 1.0×10-6 |
4 | 5.0×10-7 |
5 | 5.0×10-7 |
F.2.2 将瓶子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挂在试品检漏孔上,拧紧螺丝,并记好每个瓶的挂瓶时间。
F.2.3 挂瓶33min(约2000s)后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取下瓶子,用专用螺帽将瓶上接头封住,摇动检漏瓶使瓶内SF6气体充分均匀,将检漏仪探头伸进瓶子内,读出仪表格数(检漏仪的使用方法见其说明书),再根据仪器提供的曲线查出SF6浓度C,曲线见附图5。
F.2.4 漏气率计算用以下公式:
Q=PVC/t=0.1×1000(ml)×C(ppmv)/2000(s) (Mpa.cm3/s)
式中:P:大气压0.1 Mpa
V:瓶子容积1000ml
C:SF6浓度ppmv
t:挂瓶时间2000s
F.3 注意事项
F.3.1 每个检漏孔的漏气率是按产品年漏气率小于百分之一的要求平均分配而得到的,检漏孔的漏气率与产品年漏气率的关系如下:
式中: Fy:产品年漏气率,%
Fn:所有检漏孔漏气率之和,Fn=∑Q(Mpa.m3/s)
T:一年时间的秒数,31.5×106(s)
V:产品充气容积,(m3)
Pr:产品额定充气压力,(MPa)
P:环境大气压,(MPa)
G:产品充气重量,(g),LW10B-252单极充气重量9× 103g
ρ:SF6气体的密度,6.14× 103g/m3
附图4给出了LWl0B-252断路器的5个检漏孔及每个检漏孔的允许漏气率,如果每个检漏孔的实测漏气率都小于其允许值,则断路器的密封性能肯定合格,如果个别检漏孔的漏气率超过了其允许值,而其余孔的漏气率都很小,经过上式计算,所得年漏气率Fy只要不超过1%,则断路器的密封性能仍为合格。
F.3.2 经测量某一部位漏气严重,则先应把与该处有关的连接螺钉紧固,然后重新测量;
若仍不合格,则需进行如下处理:回收SF6气体,解体断路器,检查漏气点的密封圈及密封面,必要时更换密封圈。装配后抽真空、处理水分、充气,并重新检漏,直至合格;
附图5 挂瓶检漏偏摆与浓度曲线
附录G
SF6气体、高纯氮及液压油的质量要求
G.1 对SF6气体的质量要求
断路器用SF6气体应符合附表2的要求
附表2 SF6气体质量标准
项 目 | 指 标 |
六氟化硫(SF6) % (m/m) | ≥99.8 |
空气 % (m/m) | ≤0.05 |
四氟化碳(CF4) % (m/m) | ≤0.05 |
水份(H2O) ppmg | ≤8 |
酸度(以HF计) ppmg | ≤0.3 |
可水解氟化物 (以HF计) ppmg | ≤1.0 |
矿物油 ppmg | ≤10 |
毒性 | 生物试验无毒 |
贮压器中使用的氮气和断路器充SF6气体前使用的氮气,都是高纯氮,其质量应符合附表3的要求。
附表3 高纯氮质量标准
项 目 | 指标 |
纯度 % (v/v) | ≥99.9993 |
氧含量 ppmv | ≤2.0 |
氢含量 ppmv | ≤1.0 |
CO,CO2及CH2 ppmv | ≤2.0 |
水份 ppmv | ≤2.6 |
G.3 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
液压机构中使用的液压油为国产10号航空液压油(YH—10),其主要性能见附表4。
附表4 YH—10航空液压油主要性能
项 目 | 指标 |
运动粘度 (mm 2/s) | ≥10(50℃时) ≤1250(-50℃时) |
密度 (kg/m3) (20℃) | ≤850 |
水份 (%) | 无 |
机械杂质 (%) | 无 |
疑点 (℃) | ≤-70 |
闪点(开口) (℃) | ≥92 |
酸值 (mgKOH/g) | ≤0.05 |
铜片腐蚀 (70±2℃,24h) | 合格(表面不应变黑,允许有回火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