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常见题型之一,就是对标题进行考查。
常见提问形式:
1、你怎样理解标题/标题含义。
2、为什么以xx为标题?
3、以xx为题有什么好处/作用?标题好在哪里?
4、可否替换为x标题?标题xx改为xx,你认为哪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如何作答:
一、你怎样理解标题/标题含义。
技法一:析标题关键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如:《风雨中的菊花》含义①“小乞丐”在风雨中献给母亲的菊花。②象征了在艰难困苦中生活的小乞丐坚韧的品格及对母亲的那份执著的爱。
2009年河南卷现代文阅读《北京时间不到点》第8题:结合全文,说说标题“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
答案:表层含义是为了让乡下父子买到优惠的汉堡,“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10点;深层含义指“北京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充分体现出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心。
又如:标题“在坟墓中的旅行”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①“旅行”,指记者米勒的采访、营救行程。(或:由于行进十分艰难,让记者有一种“旅行”的感觉。)②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形如葬身坟墓中(或最终还是葬身洞穴);③记者的采访行程中也时刻经受死亡的威胁,故记者的采访行程就如同“在坟墓中旅行”。
技法二:析标题手法,常见的有比喻、象征、双关。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写作内容、情感、主题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如:《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蔷薇花”象征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
《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
《那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又如:《母亲的羽衣》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分析点拨:这篇文章写的是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生活及做了母亲之后肩负起家庭责任的情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母亲穿与不穿羽衣就是这两段生活的写照。标题“母亲的羽衣”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喻母亲在未决定当母亲前的那段生活光景。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组织出如下答案:
“母亲的羽衣”比喻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标题富有内涵和韵味,容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二、为什么以xx为标题?
可否替换为x标题?标题xx改为xx,你认为哪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要点:标题含义+ 文章内容、主旨+标题作用
这篇文章写了……,表达了……,以xx为标题……(标题作用)
例:1、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
【解析】围绕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我们可以作如下解答:
文章写的是“我”的一段经历:在童年久病不愈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文章内容和标题含义)。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主体对象(作用),又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含义与作用)。
2、2006湖南卷)《山阴道上》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答案:“在山阴道上”中的“山阴”是指浙江绍兴,在山阴道上是指在浙江绍兴的路上,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3、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参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参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三、以xx为题有什么好处/作用?标题好在哪里?
解题规律:标题作用+标题风格、特点(运用x手法)
1、(内容)交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点明xx。如《智取生辰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代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如《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
《天窗》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作顺序。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2、(结构)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总括全文/提纲挈领,设置悬念、为下文x作铺垫、与下文x呼应
3、(写作对象、人物)表明人物性格/心理,作者x情-
《田野中的白发》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4、(手法)比喻、双关、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江南 江南》是行文的线索;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对江南的无比喜爱和向往之情。
5、(情感主旨)揭示/抒发x的x情感,揭示(暗示、突出)文章x主旨或中心
6、(标题风格)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人思考;含蓄隽永,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引人回味/思考;以寻常事物入题,贴近生活,拉近与读者距离。
准确鲜明、新颖巧妙/别致、简洁凝练、含蓄隽永/巧妙、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富含哲理、言简义丰
例1: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作用?(《一个美丽的错误》 )
答案: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体现反常思维,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例2:小说的题目是“一张假币”,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作用,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8分)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以小见大,反映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为谋私利而欺骗他人,诚信缺失的现象;②“一张假币”见证了人性中的善良与诚信的回归,体现了作者对诚信善良品性的呼唤与追求。③通过“我”“老板娘”“卖饼老人”对待“一张假币”不同态度的对比,褒扬了生活中善良诚信的美德,鞭挞了社会中欺骗自私的行为。
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①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一张假币”展开的,使结构主干突出紧凑;②“一张假币”是小说的线索,情节沿着“发现假币——设法花掉假币——放弃花掉假币”的脉络发展,结构分明,井然有序。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题。
一条鱼的狂奔 周海亮
①他的手里提一个沉甸甸的冲击钻,腰间别一个丑陋并陈旧的卷尺。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人。那里还有一个空位。他需要一个位子,可是他不敢走过去。
②他已经累了一天。他把自己悬挂在接近竣工的楼房外墙,用极度别扭的姿势把坚硬的混凝土外壳打钻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这是他在城市里糊口的惟一本钱和留下来的全部希望。有时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条离开了河川,在陆地上奔跑的鱼。他必须不停地狂奔,用汗水濡染身体。他不敢停下来,太阳会把他烤干。
③已经疲惫到极致,他的两腿仿佛就要支撑不住他瘦小的身体。他不断变换着站立的姿势,使自己舒服或者看起来舒服一些。没有用,腿上的每一丝肌肉都在急速地蹦跳和抽搐。这些微小的抽搐几乎要牵着他,奔向站牌下的那一个空位。
④姑娘坐在那里,空位在姑娘身边。姑娘的额头洒着几粒赭红色的迷人麻点。姑娘的眉眼描得细致迷人。姑娘穿着很长的黑色皮靴,很短的黑色皮裙。他看了姑娘很久。他是用眼的余光看的。城市生活让他习惯了用余光观察所有美好的东西——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不动声色。有风,姑娘身上的香味不断飘进他的鼻子,让他宁静、安逸、幸福和自卑。
⑤他上了公共汽车,他希望得到一个位子,他果真得到了。是公共汽车的最后一排,他冲过去,把身体镶在上面。
⑥香味再一次钻进他的鼻子,轻挠着他,让他打了一个羞愧的喷嚏。他把脑袋转向窗外,眼睛却盯着姑娘锦缎般光洁的皮肤。当然是用余光,他的余光足以抚摸和刺透一切。他再一次变得不安起来。他挺了挺身子,坐得笔直。
⑦车厢里越来越拥挤。所有站着的人,都在轻轻摇摆。姑娘倾斜着身子,一只手扶住身边的钢管。姑娘的旁边站着一个男人,身体随着汽车的摇摆,不断碰触着姑娘。
⑧他看到姑娘扭过头去,厌恶地看看男人。男人尴尬地笑,做一个无奈的表情。姑娘没有说话,她小心并艰难地使自己和男人之间闪出一条狭窄的缝隙。汽车突然猛然摇晃,姑娘的努力顷刻间化为泡影。
⑨于是他站了起来。他对自己的举动迷惑不解。他对姑娘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想他应该说出了这句话,因为他的嘴唇在飞快地抖动。姑娘看看他,表情懵懂,似乎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他只好指指自己让出来的位子,他对自己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
⑩姑娘瞅瞅他,再瞅瞅那个空位,再瞅瞅他。姑娘把头重新扭向窗外。姑娘没有动,也没有理他。姑娘说,哈。
(11)他的表情便僵住了。他感觉自己被当众扒光了衣服,所有人都在细细研究他身上每一个肮脏的毛孔。他没有坐下。他把脸扭向男人。他对男人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轻轻颤抖。那是哀求的调子,透着无比的卑微和真诚。
(12)男人笑了。他不知道男人为什么笑,但男人的确笑了。男人的脸上瞬间堆满了快乐的细小皱纹。男人没有动,甚至没看那个空位。男人盯着他。男人说,哈。
(13)声音是从鼻子挤出来的,——那声音有些失真。
(14)他有一种强烈的想哭的冲动。那座位就那样空着,没有人去坐,包括他。很多人都在看他,面无表情。他感觉自己被他们一下一下地撕裂开来,每个人都拿到其中一块,细细研究。
(15)他提前两站逃下了车。他提着那个沉甸甸的冲击钻,慢慢走向宿舍。他感到很累,似乎马上就要瘫倒。
(16)他把冲击钻换到另一只手。他感觉自己是一条即将脱水的鱼,正被太阳无情地炙烤。他想明年,自己应该不会再来这个城市了。因为在乡下,淌着一条温暖的河。
(17)一缕熟悉的清香悄悄钻进他的鼻孔。突然,他再一次紧张起来,他感觉姑娘就站在不远处,盯着他看。他转过身。他第一次面对姑娘。他看到姑娘迷人的脸。他的身体开始战栗不安。
(18)姑娘说刚才是你吗?他点点头。姑娘说哦,转身走开。姑娘走了几步,再一次停下。姑娘扭过脸,说,谢谢你啊。然后转身,走进一家服装店。
(19)他开始了无声的狂奔,泪洒成河。他感到安静和幸福。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在炙热的陆地上不停地奔跑。他不能停下,他需要汗水和眼泪的濡染。
(20)他想他明年,可能,还会留在这里。他知道这个城市需要他,用极度别扭和危险的姿势,将坚硬的混凝土外墙,钻磨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
17.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设置“男人”这个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条鱼的狂奔”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