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本文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应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重视转化学困生;另一方面应该培养班干部,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关键词:赏识教育 赞美 鼓励
在学校里,时不时会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的一些声音: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学生总是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班干不得力啦等等.也有的班主任说:“纪律、规范天天讲,时时讲,可学生总是明知故犯,真是头痛。”我不禁会想起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要抛开成见,转变“朽木不可雕”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在一直的班主任工作中,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认为,接手一个班,首先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班中的每一名学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关于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的做法与心得。
一、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后进生
现在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学生的行为与学校、老师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他们有的是学习不认真,拖了班级的后腿;有的是违反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更有甚者,个别后进生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这些学生往往被视为有过失的学生,这时候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过去,我在主观上总想帮助他们改掉过失,但有时自己往往一激动就会说出事前不想说的、伤人自尊的话,这样就伤害了学生,又有损教师自己的形象。不但于事无补,反而适得其反。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赞赏属于精神食粮,属于满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转化这类型的后进生不是没有办法,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可以先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赏识后进生的开始一一用显微镜式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手,为后进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生进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要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一旦增强了自尊、自信,就可能避免“破罐子破摔,”防止在自卑心理主导下的错误行为。如我班的一名学生, 他对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加理会,常有迟到、穿拖桂等违规行为,与同学关系冷淡,造成同学与其疏远,常发生冲突等,学习成绩也极差,从而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偶然的机会里,我发现他的美术画得不错,就为他创造显示才能的机会,让他帮班中出板报,结果在评比中获得了级的第一名,令大家刮目相看,以恢复其自信心。我以民主平等的心理对待他,使他的自尊心得到尊重,同时树立了自信心,也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理解,融洽了关系,使该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赏识后进生的重要手段——个别谈心
带着欣赏的眼光与后进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 谈话是双向交流的,尤其是我们的谈话对象都是后进生,是涉世未深的少年,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风格。对性格内向的安静型后进生,要轻言细语、含蓄、点到为此,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思想活跃、性格开朗的对象,谈话要开门见山,不能拐弯抹角,这样和他们才有共同语言,感情才会相通,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对后进生谈话时,要放下架子,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点燃他们心灵觉悟的火花,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在赏识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时,不可能一劳永逸,还必须反复对其教育、沟通,做到苦口婆心、耐心细致,方能取得长效。
3.赏识后进生的目的——为后进生重塑形象
要让后进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美国总统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不管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肯定。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我们班主任不仅要学会表扬学生,还要努力创造使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如在平时作业、检测中,后进生有进步的,就要及时表扬;在搞卫生中表现好,也要表扬。纪律有进步的后进生,更应该表扬……我们还可以举行一些后进生也能得到奖的竞赛,使后进生也得到表扬。在不断的表扬中,后进生的自信心会渐渐树立起来。树起他们的形象,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二、用赏识的眼光激励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班干——因为优秀才当选
班委会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班风建设得是否顺利和卓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能力。因而,选择和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必须认真做好的一件工作,不能鲁莽行事,要三思而行。
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和指导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班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或受到一些误解,受到一些讽刺、挖苦的话语。这时班主任就要在班干会及时地找他们谈心,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能力,解开他们心中的烦恼,多鼓励,给他们勇气,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鼓舞他们的斗志,使他们的意志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引导班干部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去关心同学,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态,解决班干部的后顾之忧。指导班干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活动前制定好活动计划,活动中严密组织,活动后及时总结,使他们学会如何组织活动,是同学间形成一种平等、互助、团结关系,保证良好班风的形成,增强班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为班干树立威信——增进信任和团结
一个人德高望重,威严高,人们自然信任他,听从他的话,同样,一个班干部如果威信高,同学们便会听从他的意见,听从他的指挥,他的工作便能顺利进行。每一次活动,我首先提出大体意见,再有班委会成员去讨论活动的每一项环节,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活动,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对班中的现象敢管、敢提、能管,并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和带动周围同学。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在学校“文明班: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 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 心理学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以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受人赏识是人的共同的 心理需求,赏识是对个体成功之处的肯定,能给个体以自信和自尊,使其逐步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是成功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总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特别是在班会课上,几乎就成了一堂批斗不良现象的课。我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可是,在当了多年的班主任之后,我才发现,这样的天天说教只会使大多数同学越来越反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只有一个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才会规范.于是,每周班会课时,我一改往日做派,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在一次学校的拨河比赛,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啦啦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来自于对学生们的爱,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赏识人的生理生命需要阳光,需要空气和水,而人的精神生命需要赏识。赏识是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作为学生,他需要赏识,因为他需要的赏识是他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学生的成长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今后,我要深入学生们中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尊重、赏识每一名学生,不断地把自己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弘: 《赏识你的孩子》 广东科技出版社
2. 梁广 周积昀主编:《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中国人事出版社
3. 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 安徽大学出版社
4. 魏书生:《家庭教育》 沈阳出版社
5.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老师的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