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坑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33:59
文档

基坑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基坑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施工关键技术和工艺1.1立柱桩放线定位和标准控制1.1.1控制系统的确定工程桩,立柱桩要求定位精度高,测量选用全站仪、经纬仪,采用极坐标法或双点交会法进行放样。1选点:在施工前,合理布设一条闭合导线,控制点的埋设采用砼,高出地面20cm。2测角、量边:导线采用J2经纬仪观测3测回,为确保放样的精确,采用日本拓普康320全站仪测距、测点定位。3高程:高程路线按控制点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闭合差按国标规范执行。4计算
推荐度:
导读基坑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施工关键技术和工艺1.1立柱桩放线定位和标准控制1.1.1控制系统的确定工程桩,立柱桩要求定位精度高,测量选用全站仪、经纬仪,采用极坐标法或双点交会法进行放样。1选点:在施工前,合理布设一条闭合导线,控制点的埋设采用砼,高出地面20cm。2测角、量边:导线采用J2经纬仪观测3测回,为确保放样的精确,采用日本拓普康320全站仪测距、测点定位。3高程:高程路线按控制点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闭合差按国标规范执行。4计算
基坑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施工关键技术和工艺

1.1立柱桩放线定位和标准控制

1.1.1控制系统的确定

工程桩,立柱桩要求定位精度高,测量选用全站仪、经纬仪,采用极坐标法或双点交会法进行放样。

1选点:在施工前,合理布设一条闭合导线,控制点的埋设采用砼,高出地面20 cm。

2测角、量边:导线采用J2经纬仪观测3测回,为确保放样的精确,采用日本拓普康320全站仪测距、测点定位。

3高程:高程路线按控制点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闭合差按国标规范执行。

4计算:按实地导线控制网和坐标系进行计算。

1.1.2放样

1施工方法:根据桩位图与控制点连接,推算出每根桩位的理论坐标,测量的每项工作安排2人,1人计算,1人验算。

2护筒埋设:采用二次校核的方法进行护筒埋设,自检要合格,报技术负责人验收。

3为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技术负责人检查后报监理进行复核后才开钻。

4在钻进过程中,为防止钻机遇地下障碍物时斜钻和位移,测量人员随时进行桩孔对中和垂直度检查校正。

5立柱桩定位时应避开工程桩、柱、地梁及小型承台,如有矛盾请示设计调整。

1.1.3精度标准和控制措施

监控项目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监  控  程  序
1、测放轴线、桩位轴线允许偏差2mm,桩位允许偏差5mm

用全站仪、经纬仪、钢卷尺测量

质检员复测后报验
2、护筒埋设护筒直径比桩径大15cm左右

护筒中心与桩中心允许偏差10mm

护筒端应打入在粘土层或粉土层中,护筒外粘土分层夯实

质检员复测、验收
3、钻孔钻机就位偏差<2cm

垂直度偏差<0.5%,水平尺、测斜仪抽检

孔深允许偏差+0.15m,测绳测量

孔径允许-50mm,孔规、孔径检测仪

立柱孔底沉渣控制值为5cm,用垂球法测量 

机长自检,质检员验收、报验
4、钢筋笼制作主筋间距±10mm,直径±10mm

箍筋间距±20mm,长度±50mm

搭接接头≤50%,在同一个平面内,并错开1m,焊接接头单面焊≥10d,双面焊≥5d, 

钢筋班自检,经质检员验收、标识并报验
5、砼浇筑根据实测砂石含水量调整用水量,按设计掺入添加剂,坍落度180-220mm,每桩至少抽测二次,导管埋深2-6m质检员抽测、试验室测定砂石含水率,调整配比通知单
1.2立柱桩格构柱安插施工

1.2.1施工方法,本工程立柱桩上采用格构柱,格构柱插入立柱桩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先预埋格构柱、后浇灌砼,另一种为砼桩浇灌完后插入砼。由于本工程立柱桩桩径小(900),桩顶标高低,砼浇灌后插入,桩顶插入位置无法较好控制,故采用前种预埋格构柱、后浇灌砼的办法。

1.2.2工艺流程,立桩桩定位→钻孔→一次清孔→吊放钢筋笼笼顶下至机台位置→吊机吊放格格柱→调整格构柱与钢筋笼上部焊接→吊放至设计标高→二次清孔→浇灌砼。

1.2.3控制要点,吊机吊放格构柱时垂直对准孔位,根据支撑梁走向来调整格构柱的方向,锚入钢筋笼不小于3米,与钢筋笼焊接牢固,格构柱内不能有钢筋穿过,保证导管在其内插拔顺利。

1.3钻孔桩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处理

1.3.1本工程场地地质条件较差,钻孔范围内有砂土和淤泥质地层,施工时容易产生塌孔、缩颈、桩孔偏斜和沉渣多的质量问题。

1.3.2关键性技术

a、护筒埋置于较密实的土层中,四周用粘土填实。

b、采用优质粘土和膨润土制备泥浆,根据实际钻孔、结合地质报告,在淤泥质层、砂土层加大注入泥浆的比重,可达1.25。

c、在上要述地层中减慢钻进速度,对淤泥质层容易缩颈的地层,提钻时可采用扫孔,反复提升下放钻头。

e、加大一次清孔时间,减少二清时间。

f、钻进时随时调整钻杆垂直度,遇软硬地层放慢钻进速度。

1.4深搅桩施工的关键技术

三轴深搅桩止水帷幕质量的关键技术为水灰比控制、下沉提升速度控制和垂直度控制。

1.4.1水灰比控制:对施工人员认真交底。水灰比1.2~1.5准确计量,水泥过镑,水在容器中量测。水泥浆拌制充分、均匀,一桶浆搅拌时间为3分钟。下沉时避免水冲,抽排槽沟积水,可不使土体中水量增加而稀释水泥浆。

1.4.2垂直度控制:机架就位平整、地基枕木稳固。过程控制采用经纬仪、垂砣正交方向控制垂直度,及时调整。

1.4.3下沉、提升速度:速度快慢关系到土体搅拌次数和注浆量的多少,从而关系到深搅土的强度,速度的均匀则关系到深搅土的整体性。速度控制在0.6m/min以内,在同一性质的土体中保持匀速。

2、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2.1本工程工序多、工期紧,工期160天

2.1.1周密计划,妥善安排

按照业主所确定的总工期和阶段性计划,结合施工图编制实施性工程时标网络图。明确各工序的最早、最迟时间,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关键线路,以之为工期控制的主线。

根据网络计划做好月、旬、周施工计划表,并以此安排物资材料供应计划、劳动力进场计划、设备进场计划、资金运用计划。

2.1.2精心组织,保障有力

本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岗位负责制,建立高效精干的施工管理班子。组织施工能力最强的班组负责关键线路工作。在工程管理上依照网络计划组织工序施工,实施专业化、机械化、立体交叉作业。对各工序明确质量目标,做到一次抽检合格达95%以上,杜绝返工。

确保机械、人员、材料严格按计划投入,施工机械派专门班子检修,保证完好率,对于易损或重要机械实行备用制;建立材料供应体系,保证各种材料满足施工需求,并保证工地仓库有1个月的储备。

2.1.3注意天气变化,充分利用可施工时间

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量,抓住有利时机突出重点施工。做好施工排水,做到天晴大干。

2.1.4积极开展劳动竞赛,确保计划实现

项目部根据公司部署,围绕质量、进度、现场管理、安全等在施工队开展比赛活动。制定细则、定期评比、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遇有特殊情况组织力量加班加点突击,保证按计划完成。

2.1.5协调关系,加强服务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协调好与业主、地方、群众等各方关系,取得广泛的支持。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服务力度,对各施工队不因材料供应、设备保障、测量、试验而耽误主要工序的施工时间。对监理工程师我们保证按规范施工,按承诺办事,按程序报检,使监理工程师满意,树立重信用守承诺的承包商良好形象。

2.2支撑梁与土方穿插施工

2.2.1因土方开挖与支撑梁由穿插施工,必须与土方队伍配合、衔接好。

2.2.2支撑梁施工的进度、区段必须满足整个进度计划的要求。在开挖土方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土方开挖、圈梁、支撑的施工顺序,要为后期的土方开挖创造良好的条件,又要从整个工程工期出发,使工期最短。

2.2.3开挖时必须对支护结构、工程桩、降水井、支撑梁加以保护,对土方开挖单位进行详细的交底,支撑结构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才能开挖。

2.3冷接头的处理措施

对于施工中产生冷接头,施工中采用:

2.3.1采用深搅外包措施,增加渗径;

2.3.2用压密注浆进行二次补强;

2.3.3采用高压旋喷桩“缝合”。

2.4深搅桩水泥掺入量控制

本工程采用三轴深搅桩作为止水帷幕,并且止水桩施工先于钻孔桩前结束,为防止钻孔桩对止水桩的影响,必须确保深搅桩的水泥掺入量:

2.4.1水泥浆液必须搅拌均匀,并测定浆液密度。

2.4.2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问,应不少于3min;水泥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小于2h。

2.4.3灌浆孔口处均应安设压力表。压力表应经常进行检定,不合格的和已损坏的压力表严禁使用。

2.4.4胶塞(球)应具有良好的膨胀性和耐压性能,在最大灌浆压力下能可靠地封闭灌浆孔段,并且易于安装和卸除。

2.4.5本工程采用BJ-A水泥电脑喷灌自动记录仪对搅拌桩水泥掺入量进行全方位控制:该仪器硬件由流量计、压力计、比重计、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计算机采集灌浆过程参数,控制打印机按设定的格式打印压力、流量、水灰比、累计加灰量和时间参数,并绘制出全过程的流量和压力曲线。

文档

基坑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基坑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施工关键技术和工艺1.1立柱桩放线定位和标准控制1.1.1控制系统的确定工程桩,立柱桩要求定位精度高,测量选用全站仪、经纬仪,采用极坐标法或双点交会法进行放样。1选点:在施工前,合理布设一条闭合导线,控制点的埋设采用砼,高出地面20cm。2测角、量边:导线采用J2经纬仪观测3测回,为确保放样的精确,采用日本拓普康320全站仪测距、测点定位。3高程:高程路线按控制点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闭合差按国标规范执行。4计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