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意象解析表(写景抒怀) | ||||||
意象 | 特 点 | 情感意境 | 例 句 | |||
水 | 大江急流 大江东去 水波茫茫 亘古如斯 | 悲壮心境 人生感喟 深情厚意 怀古幽思 |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 |||
草 | 碧草连天 绵绵不尽 | 寄托理想 离别思乡 | 1王维“香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 文天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2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
秋 | 万物凋零 满目苍凉 天高云淡 | 迟暮之悲 思乡怀人 心胸壮阔 |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徐再思的《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3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
云 | 悠然飘逸 洁白无瑕 | 恬淡隐逸 望云思友 隐者高士 | 1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 |||
蛙 | 农村风光 | 悠闲心情 |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
青山 | 满目苍翠 | 悠然恬静 忠心报国 | 1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龚自珍 | |||
东风 | 大地回春 | 欣喜快乐 | 1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 |||
西风 | 萧瑟凛冽 | 思想怀人 | 1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 |||
夕阳 | 日薄西山 凄凉苍茫 | 年华易老 思想怀人 怀古幽情 | 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明月 | 空灵高洁 阴晴圆缺 亘古如斯 | 渲染清幽 通脱淡泊 思想怀人 怀古幽思 | 1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 “欲上青天揽明月”。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月是故乡明”。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
空山 | 空旷幽静 | 渲染清幽 |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春山 | 赏心悦目 | 渲染静寂 | 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
绿树 | 赏心悦目 | 渲染幽静 |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
细雨 | 宁静恬淡 | 喜悦之情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
柳绿 | 色彩明艳 | 如诗如画 |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
海棠 | 花香浓郁 色彩绚丽 | 喜爱珍惜 |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
稻香 | 农村环境 农村生活 | 恬静清幽 | 1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一畦春韮绿,十里稻花香,圣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 |||
野渡 | 优美静寂 | 自由自在 | 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
渔舟 | 恬静幽美 | 恬然悠闲 | 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白鹭 | 栖于寂处 | 安谧清幽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
白鸥 | 一种水鸟 | 自由恬静 |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
黄鹂 | 叫声清脆 | 渲染幽静 | 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
哀鸿 | 哀伤苦痛 流离失所 | 哀伤苦痛 流离失所 |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 |||
诗词鉴赏意象解析表(咏物抒怀) | ||||||
意象 | 特 点 | 情感品格 | 例 句 | |||
梅 | 迎寒早开 美丽脱俗 | 坚忍不拔 高风亮节 美人仙子 | 1朱庆馀《早梅》:“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2“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琪《梅花》) 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 | |||
兰 | 清雅幽香 姿态优美 | 君子隐士 追求淡泊 | 1《兰》陈毅:“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2屈原:“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
竹 | 虚心劲节 挺拔潇洒 | 君子之风 高雅脱俗 | 1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
菊 | 清丽脱俗 凌霜而开 | 隐逸情怀 超凡脱俗 傲然不屈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
松 | 耐寒傲雪 凌冬不凋 | 刚毅坚强 高风亮节 | 1陈毅:“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2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
荷 莲 | 清新雅致 衰败残荷 污泥不染 怜子谐音 | 宁静欢愉 感时伤怀 高尚节操 爱慕之情 | 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红藕香残玉簟秋” 3李商隐“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4《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
桂 | 清可绝尘 浓能远溢 | 赞其气节 咏物言情 | 1李清照:“暗谈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吴均“可怜桂树枝,怀芳君不知。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伤友诗》) | |||
蝉 | 垂蕤饮露 秋蝉薄命 树居无巢 | 文采清高 悲凉凄楚 廉洁俭朴 | 1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
燕 | 结伴而飞 眷恋旧巢 | 象征爱情 乡愁旅思 兴亡之叹 | 1“落花人,微雨燕双飞。” 2“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3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杨花 | 飘忽不定 纷繁杂乱 | 离愁别绪 | 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 |||
桃花 | 蓬勃生机 光艳灿烂 桃花飘零 | 欢快之情 自由隐逸 悲愁苦恨 爱恋惆怅 | 1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3王建《宫词》(其一)以花喻人,揭示宫女的悲苦命运。“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4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而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
薇草 | 伯夷叔齐 义不侍周 | 隐居生活 高尚节操 |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 |||
红叶 | 传情之物 | 爱恋惆怅 |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 |||
锦瑟 | 瑟的美称 | 青春年华美好往事 | 1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2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早莺 | 融和春意 | 欢快之情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蝴蝶 | 宁静安谧 | 欢快之情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
鸳鸯 | 成双成对 和谐宁静 | 爱恋惆怅 宁静祥和 | 1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古诗十九首】莫道横塘秋露冷,残荷犹自盖鸳鸯。 | |||
诗词鉴赏意象解析表(伤春送别) | ||||||
意象 | 特 点 | 情感品格 | 例 句 | |||
落花 | 缤纷凄美 花落成尘 | 伤春情怀 赏心悦目 不惜奉献 | 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谢朓“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晏几道“落花人,微雨燕双飞”。 3龚自珍“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
冰雪 | 晶莹剔透 | 心志忠贞 品格高尚 | 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
屏风 | 隔离挡风 | 闺中怀人 |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
玉阶 | 登台远眺 | 闺中怀远 | 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
罗幕 | 精美帘子 | 闺中怀远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
危楼 | 登高远眺 | 闺中怀远 思乡之情 | 1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2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
南浦 | 送边之所 | 依依惜别 |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 |||
长亭 | 行旅休息 亭中饯行 | 离情别绪 | 1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西厢记》中:“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
辽西 | 边关地名 | 闺中怀远 |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能到辽西。 | |||
班马 | 离群之马 | 依依惜别 |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
娥眉 | 女子眉毛 | 顾影自怜 闺中怀人 | 温庭筠《菩萨蛮》:赖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相辉映。 | |||
水晶帘 | 闺中帘子 | 闺中怀人 | 1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唐】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
酒 | 五味杂陈 一言难尽 | 悲 欢 离 合 喜 乐 哀 愁 | 1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短歌行》)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尽酒》) 2离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浣溪沙》) 3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 4乐时——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 5哀时——阮籍说:“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6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书叔云》) | |||
注:草(写景抒怀) 杨花(咏物抒怀) 柳树/丁香/梧桐/芭蕉/鹧鸪(思乡怀人) | ||||||
诗词鉴赏意象解析表(思乡怀人) | ||||||
意象 | 特 点 | 情 感 | 例 句 | |||
柳树 | 杨柳依依 檐前屋后 | 离情别绪 思想怀人 | 1“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
丁香 | 淡雅美丽 |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 |||
梧桐 | 雨打梧桐 叶落知秋 |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 1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 | |||
芭蕉 | 雨打芭蕉 滴滴凄凉 |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 1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
红豆 | 爱情信物 | 寄托爱情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
杜鹃 | 叫声凄切 杜宇化身 | 凄凉哀伤 薄命佳人 忧国志士 | 1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林黛玉“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3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 |||
鹧鸪 | “行不得也哥哥” |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思念故乡 |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3清 尤侗 《闻鹧鸪》诗:“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 |||
乌鸦 | 栖于荒凉 | 衰败荒凉 |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
猿啼 | 猿啼断肠 | 悲伤感情 |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鸿雁 | 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 | 雄浑悲壮 思乡怀人 | 1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陆游) 2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 | |||
双鲤 | 远方来信 | 思乡怀人 | 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
青鸟 | 传书信使 | 绵绵思念 |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
沙鸥 | 沙鸥飘零 | 漂泊无依 | 1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 |||
茅店 | 荒郊野外 | 漂泊思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
烂柯 | 离家时长 | 思乡怀人 | 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
注: 草/秋/云/西风/夕阳/明月(写景抒怀) 燕(咏物抒怀) 屏风/玉阶/罗幕/危楼/辽西/娥眉/水晶帘(伤春送别) | ||||||
诗词鉴赏意象解析表(怀古边塞) | ||||||
意象 | 特 点 | 情感志向 | 例 句 | |||
吴钩 | 宝刀利剑 | 报效祖国 建功立业 |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 |||
淮水 | 贵族游乐繁华之所 | 兴亡之叹 以古鉴今 |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
山河 | 代指国家 | 忧国忧民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
折戟 | 战争惨烈 | 兴亡之叹 |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
柳营 | 代指军营 | 建功立业 | 温庭筠《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 |||
芦荻 | 秋天植物 渲染萧索 | 兴亡之叹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
后庭花 | 亡国之曲 | 荒淫无度 以古鉴今 |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乌衣巷 | 豪门住地 繁华之所 | 昔盛今衰 兴亡之叹 |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注: 水/夕阳/明月/青山(写景抒怀) 燕(咏物抒怀) | ||||||
古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典故 | ||||||
意象 | 解 析 | |||||
月老 |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 |||||
婵娟 |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 |||||
贫女 | 秦韬玉《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事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首诗写一个未出嫁的贫女的独白,她不幸的遭遇反映了不公平的世态人情,勤劳节俭的高尚品格不被人们欣赏,低下庸俗的反而受到赏识。诗人以贫女喻贫士,字里行间流露出贫寒士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愤。诗人藉此抒发了内心的不平。 | |||||
祝融 |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 |||||
精卫 |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
彭祖 |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 |||||
陶朱 |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 |||||
杜康 |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
谢家 |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 |||||
泰斗 |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 |||||
人杰 |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 |||||
仁人 |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 |||||
传人 |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 |||||
方家 |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 |||||
南冠 | 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 |||||
长城 | 指守边的将领。 | |||||
鸿鹄 |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昆山玉 |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 |||||
孔方兄 |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 |||||
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以喻君子,恶禽臭物以比谗佞”,借外物或人物形象抒发自己志向的诗歌传统。如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 ||||||
所举意象都列其典型特点和代表意义,并非概其全部,具体到诗词中还得结合其情感倾向词语来把握 | ||||||
形象意象型 提问方式:诗歌中为什么写了这一意象? 提问变体:分析这一意象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意义。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须把握两点:形象特点及其所表达意义。(见意象解析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概括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为何使用这一形象。 (3)指出形象所表达情感或营造意境。 答题示例: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