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对外贸易期末复习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37:24
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期末复习题

理论部分1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什么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答:(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差别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来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来获取专业化分工的利益,它主张各国应当参加国际分工并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国际间的分工能够使劳动者从事专门的职业,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并且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创新和改良,因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
推荐度:
导读理论部分1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什么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答:(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差别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来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来获取专业化分工的利益,它主张各国应当参加国际分工并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国际间的分工能够使劳动者从事专门的职业,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并且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创新和改良,因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
理论部分

1 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什么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

答:(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差别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来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来获取专业化分工的利益,它主张各国应当参加国际分工并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国际间的分工能够使劳动者从事专门的职业,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并且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创新和改良,因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富。整个国际贸易应当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参加贸易的各国都能够获取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他主张各国都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就是说,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较大的产品,而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当集中生产其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两国在相对优势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开展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有指导意义的原因

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但是这种贸易模式只能建立在两个在不同产业互有优势的国家之间,无法解释一个在各个产业都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要参加国际分工的问题。而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可能在各个领域的生产方面都是没有优势的,但是却存在劣势最小的生产部门;与之相对应,一个国家可能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存在优势,但是可能有的产品的优势最大,这样各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分工生产,即劣势国家应该生产劣势较少的产品,而优势国家应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从而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优势,但是仍然可以分工生产进行国际贸易。

综上所述,比较成本理论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拓宽了国际分工的范围,为更多的国家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具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2.一国共有600单位的劳动,生产面包和蛋糕两种产品。蛋糕的单位产品劳动时间是3,面包的是2。

(1)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2)用面包衡量的蛋糕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贸易前,蛋糕对面包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答案:(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与蛋糕轴相交于200处,与面包轴相交于300处。

(2)用面包来表示的蛋糕的机会成本是3/2。因为生产1个蛋糕需要3单位劳动,而生产1个面包要2单位劳动,如果少生产1单位的蛋糕,则可以多生产3/2个面包。

(3)劳动力的流动保证了部门之间工资的均等化,竞争又使得产品的单位价格等于它们的边际成本。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也即等于生产蛋糕所需的单位劳动除以生产面包所需的单位劳动。由于部门之间工资相等,从而价格比等于所需的单位劳动比。也就是3/2.

3.A国和B国都生产牛奶和衬衣,它们生产1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如下:

牛奶衬衣
A国

1/51
B国

11/3
(1)A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B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为什么?

(2)假如A国用5单位牛奶换取B国3单位的衬衣,两国的贸易利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3)假如A国用5单位牛奶换取B国6单位的衬衣,两国的贸易利益又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答案:

(1)A国在牛奶的生产上,B国在衬衣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2)没有对外贸易时,A国用5单位的牛奶只能换取1单位衬衣,现在可以与B国换取3单位的衬衣,A国的贸易利益为2单位衬衣或者是2单位劳动。在没有贸易时,B国生产5单位牛奶需要5单位劳动,而这些劳动可以用来生产15单位的衬衣,因此B国的贸易利益为12单位衬衣。

(3)如果A国用5单位牛奶换取6单位衬衣,则A国获得5单位衬衣。因为在B国5单位牛奶等于15单位衬衣,而现在只需用6单位衬衣来换取这些牛奶,所以B国的贸易利益为9单位衬衣。

4.如果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时间为1/8,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时间为1/4;外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时间为1,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时间为1/2

(1)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和外国用布表示的黄油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2)这样的相对价格说明各国在什么商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

(3)这样的相对价格说明在存在贸易的情况下,世界市场上用布表示的黄油的相对价格大致如何?

(4)如果在贸易均衡状态下黄油与布的价格比为1,本国的贸易利益如何?

答案:.(1)本国的相对价格=(1/8)/(1/4)=1/2

外国的相对价格=1/(1/2)=2

(2)这样的相对价格说明本国在黄油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外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世界的相对价格就当在1/2与2之间。

(4)在没有贸易的情形下,本国获得1单位布需要放弃2单位黄油的生产,而在贸易之后,获得1单位布只需放弃1单位黄油,本国从贸易中获益。

5.甲国的劳动存量为1000单位,乙国为1200单位,它们均用来生产摩托车和自行车两种产品。甲国生产摩托车的单位劳动时间为5,生产自行车的单位劳动为2。乙国生产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时间均为3。

(1)画出甲、乙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在没有贸易的时候,甲国和乙国用自行车表示的摩托车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3)比较在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的消费可能性。画出扩展后的消费可能性。自由贸易下用摩托车表示的自行车价格为4/5。

答案:(1)以下均用M表示摩托车,B表示自行车。

(2)甲国PM/PB=LM/LB=5/2=2.5; 乙国PM/PB=LM/LB=3/3=1

(3)

6.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电脑香蕉电视汽车
英国501020100
印度200240500
如果英国工资是$10/小时,印度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英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

答案:英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为汽车5,电脑4,电视2,香蕉0.2, 而同时英国的相对工资为10/3,介于电脑和电视之间,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汽车和电脑,进口电视和香蕉;印度应该生产和出口电视和香蕉,进口汽车和电脑。

如果英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英国的相对工资还是介于电脑和电视之间,所以贸易模式不会受影响。

7.假定本国与外国均生产和消费以下4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时间如下:

产品本国的单位劳动时间外国的单位劳动时间
A112
B218
C424
D1530
(1)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的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生产优势最低?

(2)假如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8倍,本国将生产哪些产品?外国又怎样?

(3)说明专业化生产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是怎样使两国获益的?

(4)假如本国工资变成外国工资的6倍,专业化模式与贸易模式是否会改变?新的模式是怎样的?

答案(1)LA/LA*=1/12;LB/LB*=1/9;LC/LC*=1/6;LD/LD*=1/2

LA/LA*<LB/LB*<LC/LC*<LD/LD*

所以,本国在A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最大的比较优势,在D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最大的比较劣势。外国的情况正好相反。

(2)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8倍,即W*/W=1/8,而1/12<1/9<1/8<1/6<1/2,所以本国将专业化生产A、B产品,外国将专业化生产C、D产品。

(3)专业化生产使每个国家都可以用相同的劳动来获得更多的产品。对本国来说,生产1单位C商品需要4单位劳动,外国生产则需要24单位劳动,但是本国的工资是外国的8倍,将其换算成本国劳动即相当于3单位劳动,这样通过专业化生产本国可以用3单位劳动来获取原来需要4单位劳动的1单位C产品。同样的,本国只需用3.75单位劳动来获取原来需用15单位劳动的1单位产品。而对外国来说,可用8单位劳动来获取原来12单位劳动才能得到的1单位A产品,用16单位劳动来获取原来18单位劳动才能得到的1单位B    产品,从而两个国家都获益。

(4)专业化生产模式、贸易模式都会改变。因为LA/LA*<LB/LB*<LC/LC*=W*/W<LD/LD*。所以本国专业化生产A、B产品,外国专业化生产D产品,两国同时生产C产品。

8. 一国生产A、B两种产品。1单位A产品需要10单位劳动和5单位资本,B产品的单位投入是4单位劳动和8单位资本。该国共有200单位劳动和300单位资本。问:

(1)A、B产品的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分别是什么?

(2)该国是否有能力用本国资源来生产20单位A产品和30单位B产品。

答案(1)LA/TA=2;LB/TB=0.5;

因为LA/ TA>LB/TB ,所以A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是劳动;B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是资本。

(2)因为20*10+30*4=320>200

20*5+30*8=340>300

所以利用本国资源不可能生产出这些产品。

9.试述要素均等化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

答案:这一定理的基本含义是:随着自由贸易的发生,两国间产品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并将使得两国间要素的价格也趋于均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从而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都能得到同样的土地报酬率,所有的资本都能得到同样的收益率,而不论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禀赋状况有任何差别。任何人为的贸易障碍都会阻止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停滞或反向运动。对进口竞争性产品的保护会提高该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也为贸易保护行为提供了一种解释。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是有严格条件的,其实现必须以下列条件为前提:(1)两个国家在各产业拥有着完全相同的生产技术。(2)不出现完全专业化分工,即两个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3)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4)开展自由贸易,没有贸易壁垒与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10 第七讲 FDI的业绩和潜力指数是如何定义的?

11  第九讲 测量比较优势的指标有哪些?都是如何定义的?

12 区域贸易协定有哪些形式?贸易转移,贸易创造的概念

案例分析部分

1 第四讲案例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以江苏省为例

2 案例四:外商投资与我国工业行业的工资差异(选自《外商投资与东道国工资差异:基于我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包群、邵敏《管理世界》,2008(5))

3 第五讲案例五:外资对东道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 2007.9,戴枫、王艳丽、姜秀兰)

4 第七讲 案例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 陈雯, 《国际贸易问题》, 2009.1

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期末复习题

理论部分1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什么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答:(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差别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来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来获取专业化分工的利益,它主张各国应当参加国际分工并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国际间的分工能够使劳动者从事专门的职业,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并且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创新和改良,因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