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武汉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37:20
文档

武汉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

武汉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一、选择题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2.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知ρA:ρB=4:3,且两物体体积VA:VB=5:4,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A物体肯定是空心的B.B物体肯定是空心的C.两物体肯定是空心的D.
推荐度:
导读武汉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一、选择题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2.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知ρA:ρB=4:3,且两物体体积VA:VB=5:4,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A物体肯定是空心的B.B物体肯定是空心的C.两物体肯定是空心的D.
武汉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

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40g    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

2.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知ρA:ρB=4:3,且两物体体积VA:VB=5:4,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A物体肯定是空心的

B.B物体肯定是空心的

C.两物体肯定是空心的

D.两物体肯定是实心的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4.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中间为“空气凹透镜”的玻璃砖后将会

A.还是平行光

B.发散

C.会聚

D.以上都有可能

5.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8.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9.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B.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是汽化现象

C.“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D.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是液化现象

10.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物理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运用的是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的原理

B.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C.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并开窗通风,运用了加快空气流通来加快蒸发吸热的原理

D.竞赛计时员看到发令冒烟而非听到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在空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二、填空题

11.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某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共做了三次;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液体的体积/cm3

16.535.040.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21.439.9m
(1)该液体密度是_______g/cm3;(2)容器的质量是_______g;(3)m=_______。

12.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小南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并测出物距u=20 cm,像距v=15 cm,则光屏上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为_________.

14.“圆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一根玻璃管和一个带塞子的瓶子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所示. 拿着自制气压计上楼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会_____,这是因为外界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若将瓶中的水装满,此装置还可以显示_____的变化。

15.建文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不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____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

16.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18.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1)前10min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宇同学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9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 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小宇用的方法测出盐水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________。    

(4)小萱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 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她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________ ,请帮小萱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________ 。

20.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蜡烛在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把蜡烛由图乙的位置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___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请你利用光路图作出图丙中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_______)

21.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脸时,将玻玻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的关系.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____.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

22.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沸点是_____℃。

(3)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分钟。

23.小琳同学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来改变琴弦的松紧情况。

(2)在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小琳的实验方法如下:选择较细的一根琴弦安装在桌面上,保持_____不变,通过改变_____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琴弦的长短,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3)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

24.小玲利用如图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她让小车从木板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木板中点B和终点C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______(增大/减小)木板的坡度,或者换用更______(长/短)的木板;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S2这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s、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2的长度为90.0cm,那么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______,她所测量的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做的______(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______(正确/不正确),这样测出的速度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参】***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ADCBDDDCA
二、填空题

11.4.9    44.9g

12.会聚小于

13.缩小  7.5cm<f<10cm

14.上升    减小    温度

15.响度     音色

16.B    3.45

三、计算题

17.(1)1×10﹣4m3;(2)2.5×103kg/m3

18.(1)18km/h;(2)12.6km/h

四、实验题

19.左    33    1.1×103    偏大    盐水从烧杯倒入到量筒中后会有残留。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3    ρ=    

20.0    照相机    右    倒立    放大        

21.(1)2;大小;(2)不能;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

22.晶体    50    90    3    

23.钩码数量    钩码数量    AB    保持琴弦的材料、AB之间的距离和钩码数量不变,分别将粗细不同的琴弦安装在桌面上,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24.减小    长    1cm    0.15    0.2    不是    不正确    小于    

文档

武汉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

武汉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一、选择题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2.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知ρA:ρB=4:3,且两物体体积VA:VB=5:4,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A物体肯定是空心的B.B物体肯定是空心的C.两物体肯定是空心的D.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