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14
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
执 笔 者:吕家麟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 日
审 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它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概括经济发展的经验,找出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力图将国外已经建立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熟知主要发展经济学说,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成果,并能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剖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为报效国家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发展经济学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相关的政治、文化、法律和数学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前提。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是相关的专业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 授课 | 讨论 | 习题 | 小计 |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 2 | 2 | ||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3 | √ | 3 | |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 4 | 4 | ||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 4 | √ | 4 | |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 3 | 3 | ||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 4 | 4 | ||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 4 | 4 | ||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 3 | √ | 3 | |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 3 | 3 | ||
第十章 农村发展 | 4 | 4 | ||
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 4 | √ | 4 | |
第十二章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 3 | 3 | ||
第十三章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 4 | 4 | ||
第十四章 增长与分配战略 | 3 | 3 | ||
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 3 | 3 | ||
第十六章 市场与 | 3 | √ | 3 | |
合 计 | 56 | 56 |
教材:马春文、张东辉 《发展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于同申. 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5.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杰拉尔德·迈耶、达德利·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美〕M·托达罗.第3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年版
8.〔美〕威廉·刘易斯.发展计划:经济的本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9.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年版
10.〔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等著. 发展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11.〔瑞〕马茨· 伦达尔等著. 发展经济学新方向.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2.〔智〕亚历克斯.E.费尔南德斯 希尔贝尔托 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版
13.〔巴〕阿赫塔尔 霍赛恩等著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4.〔荷〕尼尔斯· 赫米斯等著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5.〔美〕W.W.罗斯托著 经济增长的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考核方式:
必修课,考试方式为闭卷;选修课,考试方式为开卷。
7.教学方式:
以讲授式为主,辅之以讨论、自学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二、课程内容:
导 论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2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将通过探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分野是如何形成的,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做一概要的描述,进而准确地把握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
(1)发展中国家的含义、特征。
(2)经济增长的含义、指标;经济发展的含义、指标。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难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全球:富国与穷国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现状
第三节 经济发展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3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理论的介绍,了解和掌握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了解和掌握有关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特点。
【本章重点】
(1)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
(2) 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
(3) 发展经济学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
(4)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
【本章难点】
(1)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早期经济发展思想
第二节 当代发展理论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增 长 篇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4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了解和掌握经济增长的类型、方式及其阶段性,了解和掌握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本章重点】
(1)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 经济增长的类型、方式。
(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4) 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难点】
(1)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2) 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波动、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4学时)
【教学要求】
在前一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章集中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了解和掌握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主要因素,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及作用,了解丹尼森对增长研究的主要贡献,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
【本章重点】
(1)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2) 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及作用。
(3) 丹尼森对增长研究的主要贡献。
(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本章难点】
(1) 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及作用。
(2) 丹尼森对增长研究的主要贡献。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
第二节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第三节 生产率与增长核算
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增长
资 源 篇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资本的含义及基本形式,了解资本特别是物质资本都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和掌握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重点】
(1)“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2)“大推进”理论。
(3)“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4)资本形成及其来源。
【本章难点】
(1)“大推进”理论。
(2)“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3)资本形成及其来源。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了解和掌握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的关系,分析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的状况及对策。
【本章重点】
(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
(3)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4)发展中国家的人力投资战略选择。
(5)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与就业形势。
【本章难点】
(1)人口转变理论。
(2)发展中国家的人力投资战略选择。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
第三节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第四节 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了解和掌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增长极限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和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本章重点】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增长极限论。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
(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5)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难点】
(1)增长极限论。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技术进步的含义、类型,了解和掌握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正确认识和理解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本章重点】
(1)技术进步的含义、类型。
(2)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4)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本章难点】
(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技术引进
结 构 篇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了解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即刘易斯模型),了解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二元经济结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重点】
(1)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理论。
(2)刘易斯模型的主要内容。
(3)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4)中国如何实现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
【本章难点】
(1)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理论。
(2)刘易斯模型的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十章 农村发展(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出路,了解和掌握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传统农业的特征及改造途径,了解和掌握农村非农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和掌握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重点】
(1)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2)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传统农业的特征及改造途径。
(4)农村非农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难点】
(1)传统农业的特征及改造途径。
(2)农村非农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了解和掌握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与工业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与进程。
【本章重点】
(1)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2)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城市化的含义及与工业化的关系。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
(5)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6)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本章难点】
(1)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战 略 篇
第十二章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平衡增长论与不平衡增长论的基本内容,正确认识和理解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两种发展战略的辨证关系,了解和掌握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理论内容,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本章重点】
(1)平衡增长论与不平衡增长论的基本内容。
(2) “发展极”理论。
(3)回波效应理论。
(4)倒“U”型理论。
(5)中国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本章难点】
(1)“发展极”理论。
(2)回波效应理论。
(3)倒“U”型理论。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第十三章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的国际环境,正确认识和准确地把握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了解和掌握内向型发展战略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进而准确地把握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本章重点】
(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2)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
(3)进口替代战略。
(4)出口替代战略。
(5)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比较。
(6)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本章难点】
(1)进口替代战略。
(2)出口替代战略。
(3)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比较。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
第三节 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四节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第十四章 增长与分配战略(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增长与分配理论,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增长与分配战略的不同类型及相关内容,进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增长与分配战略。
【本章重点】
(1)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
(2)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
(3)边增长边分配战略。
(4)满足基本需要战略。
(5)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战略。
【本章难点】
(1)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
(2)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
(3)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4)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5)边增长边分配战略。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增长与分配理论
第二节 增长与分配战略
第三节 中国的增长与分配战略
制 度 篇
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专业化与分工的含义、分类,了解分工与收益、比较优势、知识积累的关系,了解交易与交易成本的含义,了解交易成本与制度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制度的含义及制度变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重点】
(1)专业化与分工的含义、分类。
(2)交易与交易成本的含义。
(3)交易与分工的关系。
(4)制度的含义及制度变迁。
【本章难点】
(1)分工与收益、比较优势、知识积累的关系。
(2)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的关系。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专业化与分工
第二节 交易与交易成本
第三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十六章 市场与(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市场及其效率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市场的局限性,正确认识和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准确把握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职能转变。
【本章重点】
(1)市场及其效率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形式。
(4)失效的原因和形式。
(5)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职能转变。
【本章难点】
(1)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市场的局限性。
(3)失效的原因和形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市场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市场的局限性
第三节 的作用
第四节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职能转变
【参考书目】
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于同申. 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5.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杰拉尔德·迈耶、达德利·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美〕M·托达罗.第3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年版
8.〔美〕威廉·刘易斯.发展计划:经济的本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9.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年版
10.〔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等著. 发展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11.〔瑞〕马茨· 伦达尔等著. 发展经济学新方向.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2.〔智〕亚历克斯.E.费尔南德斯 希尔贝尔托 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版
13.〔巴〕阿赫塔尔 霍赛恩等著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4.〔荷〕尼尔斯· 赫米斯等著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5.〔美〕W.W.罗斯托著 经济增长的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