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育学家凯洛夫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仿效的榜样,然而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进一步关系的建立的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所以,教育是培养和影响人的活动,除了课程内容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外,教师本人也是教育载体,其神圣职业就是要用自己的人格榜样、学识力量去教育和感染学生。
一、修身立德 树立威望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高尚的行为,并以此影响、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位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他可以在教育工作中通过言谈行动,把热情洋溢、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把勤劳刻苦、严谨求实的治学之风;把正直诚信、任劳任怨的高尚品质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受到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要时刻掂量人民教师职业的分量,做到严谨律己,用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去感召每一位学生。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的行为最易被学生模仿。我要求自己处处讲文明,时时讲奉献,关心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道德行为,自己率先做到。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时学有榜样,进一步加深了对道德观念的认识。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爱育人 关爱学生
丁有宽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教师,爱心最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时时提醒自己,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让这爱心连绵不绝地赋予教育中,让自己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中注入对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这种爱,有对学生思想形成的正确引导,更有对学生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让学生时刻都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博大的爱。
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是,课堂上是一个严格执教的教师,课后扮演的是学生心目中的一位大朋友,一位值得学生信任的朋友。由于成了学生的朋友,教师干起活来就轻松多了,平时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谈话就迎刃而解了。记得有一次,班中有位女同学请假,写了一张请假条来,这张请假条没有写明请假的详细原因,只说了家中有事,平时我要求,写请假条要写明请假的具体原因,这次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了她,她半句没作解释,只是泪水不住地往下流,我意识到可能点到她心痛深处。课后我立即找到她谈话,细心询问了解原因,原来是最疼爱她的奶奶去世了,我也当场向她道歉,安慰她,没想到的是她当时对我说:“老师,是我错了,我应该写明请假原因的……”她的一句话使我感到非常欣慰,是师生之间的友谊感化了她。
三、以身作则 引领学生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身教”胜于“言教”,在学校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处在小学生的观察和监督下,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越高,那么这位教师对学生影响也就越大,因此,教师“以身作则”是最有力量的说服教育。比如说教师在工作中做了错事,说了错话,应勇于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但不会损害教师的尊严,相反地还会提高威信,教师诚实坦白,公正无私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能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受到教育。此外,教师要多采取个别谈话,个别谈话是思想教育工作中常用的一个方法,运用谈话法看来很简单,其实有许多学问,即使选择什么时间、地点、场面,也应该认真考虑,教师必须充分体察到学生在个别谈话时心理状态的复杂变化,及时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谈话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谈话法不要只限于批评学生的错误,更多的要应用于增进了解和激励进取,这样做,学生就不会对个别谈话产生防御、恐惧和不安的心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