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请举例说明“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1)、表现:①、盛世局面的出现。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②、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
③、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如玄奘到天竺取经等。
④、辉煌的隋唐文化。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
(2)、原因:①、统治者英明决策,善于调整统治,减轻人民负担。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这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
答:文字: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制度: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服饰、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答: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等。
(3)、2007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时,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挥毫写下“温故创新”四个汉字。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假如你有机会与日本中学生朋友交流,请你谈谈中日青少年应如何“温故创新”?
答:①、不忘中日友好的历史,铭记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
②、两国中学生都应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文化、学术、环保、科技、媒体、影视、旅游等领域展开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③、为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增进中日友谊,共创美好未来而奋斗。
3、有人认为唐朝因人而盛又因人而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答:唐朝前期由于善于用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逐步强盛。具体表现在:
(1)唐太宗善于用人,其统治时期名相辈出。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同时还完善了科举制度,重视文化教育,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4分)
(2)武则天时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名臣姚崇、宋璟就是她提拔的。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2分)
(3)唐玄宗前期很有作为,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使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扩大宦官的权力,使朝政,危机四伏。以致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4分)
4、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会议上,各国首脑身着色彩斑斓的“唐服”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看看现实,想想历史,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答:①唐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唐又采取了比较开明、开放的对外,其与各国交往频繁,其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从而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故将中国人称为唐人。
5、结合具体史实,概括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在历史上的影响如何?
答:(1)特点:
①各民族政权并立或对峙。汉族政权北宋、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和金的并立或对峙。
②两宋政权的民族皆以软弱为主。在多次用兵失败或不能取得胜利时,对辽、西夏、金采取以“岁币”等换取和平的方式。
③较为突出和激化。北宋、南宋、辽、西夏、金等政权都是灭亡于民族政权之间的进攻。
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是主流。北宋与辽和西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互通有无。辽和西夏还积极学习中原文化。
(2)影响:这一时期频繁的民族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使各族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和经济文化交流,使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创造了条件。
6、简要概括宋元时期社会政治方面的特征,并用实例来说明这些牲。
答:①、政权由并立到逐步统一,如由辽、宋、夏、金并立到元的统一。
②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如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③集权逐步加强,如北宋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等收归,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④、实行较开明的对外,如南宋外贸扩大到非洲,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等。
7、请举出三项发生在元朝时期推进中国历史进程的史实,并分析它们的意义何在?
答:①元朝统一中国,从而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的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建立行省制度,元朝统治者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朝统一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是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突出贡献。
8、文成公主入吐蕃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答:①都是汉族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2分)
②都有利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友好相处;(2分)
③都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1分)
9、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2分)
答: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至南宋时最后完成。
(2)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4分)
答: 原因:①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
③是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辛勤劳动的结果。
④当时中国南北方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好,更适宜农业发展;
⑤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及推广(4分)(答对任意4点即得4分)
(3)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2分)
答:表现:商业都市很多如开封和杭州,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闻名世界,外贸收入在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北宋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
(4)试述宋代南方手工业兴旺的表现?(2分)
答:表现: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属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代表瓷窑:浙江哥窑、江西景德镇;
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