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欣赏交流,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播放电视台文体节
录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在短片中你们欣赏的、在空中飞翔的是什么形象吗?
师:飞天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名字。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交流对飞天的了解。
师总: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一种佛教艺术形象,在佛国里,它们既散发香气又载歌载舞,是美好和优雅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网络搜索的《飞天》视频,学生初步了解飞天,认识我国的飞天形象,初步感受飞天的美,感悟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让学生的知识进行交流和碰撞,进一步加强对飞天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走进敦煌
(一)介绍敦煌莫高窟的位置。
在我国飞天最集中的地方就哪里?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而敦煌的盛名来自于莫高窟,学生观看录像,了解莫高窟的位置。
在我国西部甘肃省,在茫茫沙漠之中,掩映着一片绿洲敦煌,那里珍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宝——莫高窟。莫高窟历经10个朝代,1000多年不间断的修建,共修建石窟492个,这个庞大的石窟群,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一颗艺术明珠。
它为什么会享有如此高的盛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
(二)欣赏莫高窟,着重欣赏莫高窟的飞天。
播放录像,走进莫高窟
学生交流感受。
生:飞天很多。
生:敦煌的壁画非常漂亮。
生:莫高窟里面太壮观了。
师:我们热爱飞天,更尊重飞天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看样子,同学们都被敦煌的飞天深深的吸引。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将学生带到神秘的敦煌莫高窟,让学生感受莫高窟的雄伟、壮大,感受飞天的的独特美欧利,它的变化万端,绚烂多姿,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追根溯源,了解飞天的发展史。
在莫高窟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飞天了,从十六国开始,就有许多的画师在创造飞天,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更替和变迁,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风格,也在不断的变化,它经历了兴起、盛世、衰落三个阶段
板书:兴起探索
盛世创新
走向衰落
分组探究不同时期飞天的特点。组织学生分小组对飞天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在造型、色彩、线条等几方面各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小组进行考察研究。
早期飞天
(1)第一小组北凉、西魏组进行汇报早期的飞天。
考察报告:形体有什么特征?有哪些颜色?早期的飞天给你什么感受?北魏时期的飞天受印度等西域文化的影响,处于临摹期,造型上整体简单概括,他们表现的飞天身体比较粗壮,姿态比较笨拙,是一种粗犷美。
到了隋朝的时候,是融合探索期,这时候的飞天身材变得修长,它的姿态就变的非常轻柔了,动作自由舒展,是中西合璧式飞天。
(四)探寻唐代飞天的艺术之美。
唐朝是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在飞天的创作上也是开拓创新,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曾这样赞叹敦煌的飞天: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行。
盛世飞天
(2)唐朝飞天到底美在哪呢?我们跟随唐朝考察小组一起来走进唐朝飞天。
姿态美、服饰美、线条美
飞天的形象多变,外貌 ,体态 给人的感觉。
师:飞天都哪些优美的姿态呢?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一下。
生:有的手捧鲜花,有的脚踏彩云;有的吹起长笛,有的弹着琵琶;生: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从天而降,摇曳多姿;有的昂首回望,顾盼生姿;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而至;
飞天的姿态真是婀娜多姿。教师板书:姿态美——婀娜多姿。
唐代组汇报汇报唐代飞天的艺术特征:飞天的姿态轻盈而多样,人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有力,色彩丰富艳丽……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飞天的飞动之美和线条之美,并补充相关材料。
(2)服饰美
研究问题: 飞天身着( ),并拖着长长的( ),色彩丰富艳丽。
教师板书:服饰美——华丽飘逸
教师简单介绍飞天色彩丰富,华丽,并让学生知道由于年代久远,壁画的色彩会发生改变。
师:为什么飞天要身着长裙,并拖着长长的飘带?
生:有动的感觉,有飞的感觉。
师: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仅凭几根薄薄的飘带却飞的那么轻盈自如,宛如空中的舞蹈。
(3)线条美
师:从早期飞天线条单一粗犷,现在变的柔软流畅,或长或短的曲线,千姿百态,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板书:线条是——灵动飞舞
请大家找一组你最喜欢的线条,我们一起伸出手我们空画一下,体验一下这些线条在空中飞舞的感觉。感觉像飞起来一样。、
(4)双飞天
在唐朝飞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双飞天。观察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
学生进行讲解,双飞天是以对称的形式绘于华盖两侧,有两组双飞天。一个在前散花,反身回望;一个紧随其后,举臂追逐,两相呼应,你追我赶,周围还有彩云漂浮,香花纷落,色彩丰富艳丽,线条流畅自如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请模仿一组双飞天的姿态。
走向衰落
唐朝之后,到了宋元时期,飞天是否依旧动人美丽呢?
宋元组汇报宋元时期飞天的艺术特征:飞天姿态比较单一,面容清秀,线条流畅,身下有彩云,分动感不强。
这时的飞天比唐朝的飞天要丰腴,借助什么来飞翔?身下有云,借助云而飞翔,没有了唐代飞天的生动活泼。虽然最后走向衰弱,没有了当年的气势和风韵,但仍然有一种清新、淡雅的美。
让我们再次去领略飞天的美妙(欣赏录像飞天的历史发展)。
这是课本中的飞天,大家看课本中有两个不同的飞天,他们是在什么材料上表现的?生:石头,这个是拓片。师:这是在我国的巩县、龙门的莲花洞里的飞天,虽然是刻在坚硬的石头上,但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飞天的柔美。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让学生真正走进飞天的世界,感受飞天的美,并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按照飞天发展演变的顺序来探究飞天发展的脉络。)
(五)感悟内化,情感升华。
正如段文杰先生在《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
她们并未随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跟老师一起读)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品中,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不断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告诉你的家人、朋友,让我们把对美的想象和向往继续延续下去吧。
关于学情的研究
四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美术课堂上的长期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欣赏评述的方法。在欣赏评述活动中,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变得更加全面、细致面对作品的分析也从浅显的表层认知深入到了解作品蕴含的内在一样,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可以用较流畅的语言描述艺术作品内容,还可以用已掌握的美术语言简单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并进行评价。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本册教材首页展示了元代壁画《朝元图》,通过欣赏,学生已经了解了壁画这种艺术形式,为欣赏飞天艺术了铺垫,但学生对于什么是石窟还缺乏感性认识,对飞天艺术也谈不上了解。此外,在审美标准多样化、现代化的今天,传统艺术作品中所表达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变得陌生,甚至是难以接受,这些都成为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对的问题。
关于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飞天形象的视频导入新,让学生观看欣赏,从而感受飞天艺术的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有目的的欣赏,在欣赏飞天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不同时代飞天的不同特征,重点分析了唐朝飞天的姿态美、服饰美、线条美。通过欣赏飞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利用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本节课学生初步了解石窟和飞天的知识,也感受我国的飞天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并且能用间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征。但是因为学生对什么是石窟还缺乏感性认识,对飞天艺术算不上了解,在审美标准多样化、现代化的今天,学生有时描述的不够深入。
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
本课是《飞天(一)》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是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人文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壁画艺术的精品——飞天。向学生展示拥有飞天最多的佛教洞窟——敦煌莫高窟,分析莫高窟飞天的演变发展。发现飞天的美感和古代劳动人民如何运用流动的线条表现飞天飞行的姿态的。(在此之前的教材上已有过关于线条的学习内容)本课为两课时,欣赏一课时,绘画创作一课时。在具体实施上用四年级学生上第一课时,要求略有降低。但鉴于四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所以还是要鼓励学生自学习,通过讨论和品读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用美术语言进行阐述。
本册教材按照飞天的不同发展阶段,选取了四幅有代表性的敦煌飞天艺术形象。通过对这几幅壁画的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飞天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包含着人们的情感。飞天在造型、色彩等方面,都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教材中巩县石窟寺飞天浮雕和龙门莲花洞南壁的飞天拓片,帮助学生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飞天形象特点的欣赏和理解。通过对浮雕飞天的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提示学生飞天这一形象不仅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在我国其他地方的许多石窟还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飞天,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飞天形象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通过欣赏飞天作品,丰富学生对飞天的视觉和审美感受,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飞天的艺术特点、表现的多样性及其带给人的独特美感,使学生从中了解中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形式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和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教学的难点就是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
本课作为欣赏领域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关于评测练习
一、早期飞天
朝 代 | 体形姿态 | 服饰色彩 | 飘带 变化 | 给你的感受? |
北凉、西魏 | 1.身体较粗壮,比较僵硬。( ) 2.姿态比较笨拙,线条比较粗。( ) 3.体态轻盈,富有变化。( ) 其他说明: | 1.色彩艳丽( ) 2.颜色比较单调( ) 3.服饰简单( ) 4.服饰华丽,富有变化。( ) | 1.粗短、变化少。( ) 2.细长,飘逸、灵动 ( ) |
朝代(唐朝) | 飞天体形姿态——姿态美 | 给你的感受? |
其 1.飞天的体形变得( )( ), 姿态( ),富有变化。 2.飞天有哪些优美的姿态? ( )( ) ( )( ) ( ) 其他…… |
朝代(元代、宋代) | 体形姿态 | 服饰色彩 | 给你的感受? |
体形比唐朝的飞天稍显( ),借助( )飞翔。 其他说明: | 服饰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请在合适的选项下面打(√) 艳丽 淡雅 清新 华丽 |
什么是飞天,飞天的历史文化,单纯靠讲,不如影视、图片来的直观。因此,我插入了有关飞天的视频资料和图片,精彩的视频、丰富直观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视频画面精美,直观形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促使他们能带着问题去欣赏,有的放矢,从中很好的领会、感悟,为后面探究学习飞天美在哪里打下基础。正因为飞天有其独特的魅力,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美,所以它被应用到各个艺术领域。人们运用飞天制作了宣传画,环境雕塑,装饰盘,茶壶,舞蹈等。教师边说边播放PPT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展示飞天图片、视频。在欣赏中,师生互动感受飞天的艺术魅力。
直观欣赏中,感受飞天的艺术美。敦煌壁画飞天的形象,虽然名声在外,但学生对飞天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导入时,播放了微视频,引导学生从观看中,感受飞天的动态美、线条美。精彩的视频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享受,从中感受到飞天那优美的造型和动态,飘带与飞天动态之间的关系,及所蕴涵的艺术文化。同时学生在观察、感受、表现中体验到飞天的艺术美,为我们拥有这艺术瑰宝而感到骄傲。也为后续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位外国艺术家说过:“艺术只能诱导不能命令”,也就是说美术欣赏要让学生自己发现美,只有自己去发现美才更有趣。小学欣赏课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并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因此,在《飞天》一课中我先进行了自己的关于飞天艺术的学习,包括查找有关石窟壁画的知识。首先我让学生知道三大石窟都有什么,他们其中的艺术多么的令人震撼。一、通过让学生欣赏飞天的动画,以大量的飞天图片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的欣赏,如在欣赏飞天的美时,重点让学生体会飞天的姿态美、服饰美、线条美等问题让学生对作品内容美术语言的仔细观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口评述。学生不但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描述不同历史时期飞天不同的特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重点,然后我再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重点的演示讲解”这一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由一人汇报。反思教学过程,感觉自己让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多,展示交流作品的时间 相对少了些。
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
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套教材修订时由原五年级上册调整到四年级上册,并将学习内容按照领域分为两颗,即:《飞天(一)》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飞天(二)》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两课可构成一个学习单元。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人文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本课通过欣赏飞天作品,丰富学生对飞天的视觉和审美感受,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飞天的艺术特点、表现的多样性及其带给人的独特美感,使学生从中了解中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本课作为欣赏领域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