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肇兴侗寨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24:45
文档

肇兴侗寨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Districteconomy区域经济|MODERNBUSINESS现代商业101肇兴侗寨旅游发展对策分析陆律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都匀558000一、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肇兴侗寨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成为当地旅游景区开发的核心。肇兴侗寨有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性、艺术性及研究性等特征。肇兴侗寨作为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技艺精湛的建筑工程,而且传统饮食品种多样,以及优美的民族服饰和被世人惊叹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肇
推荐度:
导读Districteconomy区域经济|MODERNBUSINESS现代商业101肇兴侗寨旅游发展对策分析陆律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都匀558000一、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肇兴侗寨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成为当地旅游景区开发的核心。肇兴侗寨有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性、艺术性及研究性等特征。肇兴侗寨作为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技艺精湛的建筑工程,而且传统饮食品种多样,以及优美的民族服饰和被世人惊叹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肇
District economy

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101

肇兴侗寨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陆律茹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一、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

肇兴侗寨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成为当地旅游景区开发的核心。肇兴侗寨有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性、艺术性及研究性等特征。肇兴侗寨作为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技艺精湛的建筑工程,而且传统饮食品种多样,以及优美的民族服饰和被世人惊叹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肇兴侗寨是保存程度较好的侗寨,先后被评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美乡村古镇”、“全国文明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最有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等。

(二)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选择逐渐成为人们出行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黎平县飞机场航线的不断增加,厦蓉高速、黎洛高速、三黎高速等公路及贵广高铁建成通运,使得黎平县的交通网逐渐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体系。人们乘坐贵广高铁,从广州到从江的车程仅有3.5小时,而从桂林到从江的车程也只是短短的45分钟,作为贵州省省会的贵阳到从江只有1.5小时,从江高铁站距离肇兴侗寨仅有5千米。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极大的拉近了黎平县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而且能够为五湖四海的游客到“侗乡之都”提供诸多的便捷,可为肇兴侗寨带来大量的游客。

(三)游客流量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肇兴侗寨迎来了“高铁时代”,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选择肇兴侗寨旅游,肇兴旅游发展呈“井喷式”发展,游客流量逐年增加。

由图1、图2可知,2014年,购票人数达6万人次,门票收入达475.1万元。2015年,肇兴侗寨购票人数和门票收入分别为11.2万人次、781.6万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了86.67%、.51%。2017年,黔东南州通过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这一节目的竞演,在竞演的过程中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有幸出现在2018年的春节晚会节目组的视野中,2018年央视将分会场设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间接的提升了“醉美肇兴’品牌形象。2018年,购票人数达28.9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58.79%,门票收入高达1795.3万元,增长了63.06%。

图1 2014年~2018年肇兴侗寨购票人数及购票人数增长率

图2 2014年~2018年肇兴侗寨购票收入及购票收入增长率

(四)旅游效应

肇兴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2014年肇兴侗寨旅游综合收入为8.8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占当地居民收入的一大半;2016年~2018年三年期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9.亿元。

在肇兴镇旅游业的带动下,相继建成蓝靛种植、侗布(棉花)生产、织染绣等产业示范基地10个,带动当地500余名贫困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增收。景区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其中景区管委会、旅游公司开发保安、保洁、协勤等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实现当地就业268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有效的解决了“贫困”问题。景区的良好发展为大大小小的产业提供商机,改善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2017年,肇兴旅游助推502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增收,景区群众共享红利230万元,同时带动了本镇4人实现脱贫,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0万元,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二、影响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的因素

(一)旅游形式创新不足

旅游形式的规划及设计,决定旅游产业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贵州省2014本科教学工程“卓越经管人才(经济学)教育培养计划”资助。

摘要:全文从肇兴侗寨的旅游资源、交通基础设施、游客流量和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肇兴侗寨在发展中存在旅游形式创新不足、旅游管理人才较少和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冲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加强旅游模式的创新、加强旅游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侗族文化的认同及保护和加大对当地旅游业的宣传力度的策略。

关键词:肇兴侗寨;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2019)28-0101-02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2

在贵州黔东南一带,民族村寨旅游较出名的主要有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朗德苗寨等,同品质旅游产品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都是以民族文化为旅游特色,在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中的旅游体验方式也大同小异,主要是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特色食物及工艺、特色建筑等,很少有新颖的方式吸引游客。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选族村寨旅游景点时往往会根据知名度,肇兴虽有“天下第一侗寨”、“侗乡之都”等美誉,可相比于“天下第一苗寨”的西江千户苗寨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朗德苗寨却要逊色一些,从而不会选择肇兴侗寨。景区商业化程度逐渐加重,民族特色被淹没,使其成为众多旅游景点之一,创新不足,没有特色。

(二)旅游管理人才较少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却是科学重要的能源动力。贵州的教育事业发展在全国教育行业中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农村基础教育的落后更为突出。肇兴镇村民接受教育的人数比较少,大部分的村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比较低,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更少。因知识能力的受限,大部分当地的百姓思想观念仅仅停留在小农经济意识,没有具备旅业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旅游管理人才的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接受良好的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发展具有促进效益增长的作用。随着肇兴旅游业不断地发展,来肇兴旅游的游客数量也逐渐增加。而游客的到来为当地居民带来不同的文化,在文化交融的情况下,当地的百姓逐渐忽视本民族的文化而去模仿外来文化,从而导致了本民族原有的文化氛围逐渐被冲淡。当地的年青人追求个性及时髦,刻意去追求其他民族的服装,渐渐忽视了本民族服饰的特点。许多的侗族儿女也开始背井离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因常年在外,脱离了本民族语言的熏陶,导致侗族语言能力逐渐退化。“侗族大歌”是肇兴侗寨旅游中极具重要的民族资源,而当地青少年的原生态语言(侗语)逐渐被汉化,使得侗族文化的传承受到极大的冲击。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特色旅游发展的根本,盲目的追求或者模仿其他民族文化只会使本民族文化的传承陷入被动局面。

三、促进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旅游模式的创新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唯有借助这一“推动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脱颖而出。肇兴旅游产业发展形式过于单一,为使景区能够持续向好发展,增加游客的体验度,在景区的建设规划中:

首先,适当将旅游观光与农业休闲相互结合,合理规划,分析当地特色,把旅游产品与游客的需求相结合,围绕游客需求,发展游客感兴趣的旅游产品,比如:观光果园、茶园、垂钓等,使得游客在旅游体验上尽量获得更多的满意度。

其次,充分利用侗族大歌及稻、鱼鸭农业文化遗产两大名片,努力打造民族特色品牌产品。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将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按照国家“5A”级旅游产业标准,将肇兴侗寨打造成农耕特色、绿色养生、休闲度假的综合旅游区,使得“侗乡之都”的美丽更加楚楚动人。

最后,在肇兴景区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应有的资源,开发相关产业,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体系。当地应积极对茶叶、蓝靛、畜牧业、农产品种植业、民族服装产业及特色工艺品产业等多种产业进行投资,努力打造多种产业相互结合的“经济+旅游”的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推进整个县域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二)加强旅游管理队伍的建设

科学技术是的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产生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推动。如果说民族村寨旅游得以发展源泉是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那么“人才”则是决定其发展的根本。肇兴侗寨旅游业大多数的经营户及服务者都是当地村民,因知识及能力的,其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能力、文化素养等并不高,为保证肇兴侗寨旅游业能够健康并持续的发展,需倾力打造高质量的旅游管理队伍。当地可通过和各大高校旅游学院合作,共同培养本村寨旅游所需的人才,同时,也应提高旅游工作者的工作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本地工作,为旅游事业注入新鲜活力。应对当地从业的居民进行旅游专业的培训,积极学习当地民族文化和管理知识,在保证自己的优势的同时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的发展好本民族旅游产业。

(三)加强对侗族文化的认同及保护

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而多个民族文化融合起来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区域旅游,一方面是为经济的发展,而更深层次的作用就是为了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侗族文化是当地旅游发展特色之一,由于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盲目追求利益,使当地侗族文化逐渐削弱,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侗族文化的认同及保护。在当地可组建民族文化学习协会,通过该平台组织民族文化活动,适当的进行宣传,鼓励当地的年轻人学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邀请老人们作为“老师”将侗族古建筑的设计、建造技术传给下一代,保证侗族的建筑技术后继有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村民每天讲侗话,用侗歌表达心中情感,将侗族语言引进课堂,营造良好的侗族语言氛围,加强对侗族、服饰、歌舞、饮食、传统习俗等的保护和传承。只有正确的认识民族文化的优秀所在,才能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

(四)加大对当地旅游业的宣传力度

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谁能够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谁就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贵州是少数民族多、且民族村落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显著的省份,每个村落独有自己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因此,民族村寨旅游业不断兴起的同时,旅游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民族村寨旅游想要可持续的发展,要加强旅游景区的宣传,加强美誉度、知名度的建设。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各大媒体的宣传,向众人展现肇兴侗寨特有的人文魅力。目前,QQ、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众多软件已成为中国用户量较多的软件,充分利用好各大网络平台,扩大肇兴侗寨的知名度,进一步激发游客的好奇心,让更多的旅游者选择肇兴侗寨,从

而加快肇兴侗寨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玮,吴邦利.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对村民经济影响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3(01).

[2]陈小玮.贵州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析——以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为例[J].新西部,2018(Z1).

[3]宣平.贵州肇兴侗寨旅游发展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2).

[4]杨曦,陈静.肇兴侗寨旅游开发问题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1).

[5]薛瑞.肇兴侗族村寨旅游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

[6]谢芝.传统文化保护视域下的民族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陆律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

文档

肇兴侗寨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Districteconomy区域经济|MODERNBUSINESS现代商业101肇兴侗寨旅游发展对策分析陆律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都匀558000一、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肇兴侗寨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成为当地旅游景区开发的核心。肇兴侗寨有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性、艺术性及研究性等特征。肇兴侗寨作为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技艺精湛的建筑工程,而且传统饮食品种多样,以及优美的民族服饰和被世人惊叹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