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卢氏一高分校高三历史必修一选择题训练 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23:03
文档

卢氏一高分校高三历史必修一选择题训练 1

卢氏一高分校高三历史必修一选择题训练1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B.帝王赐姓C.居住村落D.生活部族2.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谠“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D.王位世袭制3.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C.分
推荐度:
导读卢氏一高分校高三历史必修一选择题训练1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B.帝王赐姓C.居住村落D.生活部族2.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谠“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D.王位世袭制3.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C.分
卢氏一高分校高三历史必修一选择题训练  1

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族

2.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谠“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

3.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

      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      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

4.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国,集权

      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5.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郡、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7.《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嫡长子拥有继承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8.“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所以行省

    A.比宋朝管理更有利于加强集权          B.相当于西汉刺史的职权范围

    C.相当于封国国君有世袭权与终身权          D.会造成地方权力过重威胁

9.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

    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10.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B.以家族的分配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

    C.以血缘亲属确立土地、财产、权力的继承,保障国家的内部稳定

    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

1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 转向“家天下”

12.周懿王乃西周第七代王,公元前2年病死,太子姬燮懦弱,周懿王的叔叔姬辟方乘机夺取了王位,成为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周孝王在位6年病死,诸侯又把姬燮扶立为王。诸侯之所以扶立姬燮为王,主要依据是

A.姬燮虽然懦弱,但为人宽厚B.周孝王为人残暴,触犯了诸侯的利益

C.分封制下,诸侯有扶立周王的权力D.姬燮乃周王室嫡长子,理应继承王位

1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湦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遂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度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14.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B.君主,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

1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四县,郡所设在番禹。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广州建置之始。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任命不可世袭      B.他实际是南海郡最高行政长官

C.他作为当地土司可以拥有封地      D.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夏令

16.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统统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C.皇帝推行开发边疆,之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D.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实力

17.在《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得。妻不敢违。”郭巨因此而被荐为孝廉。这件事反映的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刺史制       D.科举制

18.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19.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其统治的失误导致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政令的畅通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21.《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与地方的监察

22.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                                     

A.中国古代政治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古代皇权达到顶峰

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    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2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主义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其主要职责是       

A.裁决军机大事                          B.草拟和审批政令 

C.实际行使宰相的职权                     D.记录和传达皇帝的旨意

24.实行郡县制是秦朝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2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

26.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27.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28.“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9.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30.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31.“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事例有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明朝殿阁大学士  ④清朝军机大臣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其作用类似于

    A.秦以郡县统领天下        B.唐以三省分相权

    C.宋分离禁军调统兵权    D.明以三司分地方权

33.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34.宋人王明清在其《玉照新志》中说:“(《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材料主要说明了赵姓排首位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的皇权独尊                 B.封建国家集权的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D.封建思想文化的强化

35.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      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明朝六部有超越君权的权力      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机构

36.据《汉书》记载,某一“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37.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A.刑部         B.礼部          C.工部         D.吏部

38.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39.主义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C. 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0.封建主义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

D.皇权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文档

卢氏一高分校高三历史必修一选择题训练 1

卢氏一高分校高三历史必修一选择题训练1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B.帝王赐姓C.居住村落D.生活部族2.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谠“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D.王位世袭制3.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C.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