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颈椎病诊疗规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26:42
文档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检查程序]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3、查体。(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推荐度:
导读颈椎病诊疗规范[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检查程序]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3、查体。(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诊疗规范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

    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分型]

1、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性颈椎病,是指具有头、颈、肩臂疼痛和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间不稳和轻度增生等变化。此型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手指串麻、肌肉萎缩等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有时二者不易截然分开。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时病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于此型。

鉴别诊断

应与落枕颈部扭伤等进行监别。

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

(1)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2)颈、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及疼痛。症状多为单侧。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症。

(3)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棘突、棘突旁或沿肩胛骨内缘有压痛点。

(4)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增生,棘突侧偏,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线变直、中断、成角、反张。CT、MRI检查有助于了解椎间盘突出,骨刺对椎管和椎间孔的侵占情况,以判断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5)鉴别诊断

应与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空洞症、腕管综合症、胸廓上口综合征等疾病进行监别。

3、  交感性颈椎病:以头颈、上肢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1)多数病例有轻微的颈、肩痛等神经根刺激征。头痛、枕部痛、头胀、视物模糊、眼发涩或流泪、双侧瞳孔或睑裂大小不等,眼窝部胀痛等;耳聋、耳鸣;一侧面部无汗或多汗;手麻木、肿、发凉;心率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等。

    (2)有上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并有神经根刺激征和颈椎病的X线征象,则可确定诊断。无合并神经根刺激征的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同耳科、眼科、神经科共同会诊。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表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双目视物不清,甚至猝倒,但无意识障碍。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诊断比较困难。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美尼尔病进行监别。

5、脊髓型:以颈部脊髓受压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

    (1)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力量减弱或僵硬。行走笨拙或双脚如踩棉花,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病程较长,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2)感觉障碍以痛觉减弱或消失为常见;手部肌肉萎缩;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

(3)脑脊液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正常,少数蛋白稍高。

    (4)颈椎X线平片所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同。CT、MRI检查可以进一步判断对脊髓受压的程度及部位的确定。

    [治疗方案]

一、 急性期

    (一)临床表现

    1、颈、肩背疼痛剧烈、头痛头晕较甚,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疼痛明显,难以入睡。

2、颈部活动功能严重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3、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治疗

急性期患者应首先低枕仰卧休息3~5天,减少颈部活动。如病人属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静脉滴注

   (1)5%葡萄糖 250ml iv drip qd;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iv drip qd ;

(2)20%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地塞米松 5mg (递减) iv drip qd。

(3)5%GS 500ml iv drip qd;葛根素 500mg iv drip qd 

    2、口服VB1、VB6 等神经营养药物。痛甚可服用少量的镇痛药,如扶他林、芬必得等。

    3、配合远端穴位,针灸止痛或远端穴位按摩止痛。针灸选穴:后溪、外关、落枕穴、绝骨等;按摩选穴:曲池、手三里、天宗、肩髃等。每日1次。

4、内服中药:辨证用药。温服,150ml,Bid。

5、病变局部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每日1次。

6、颈部局穴位注射。

7、小剂量牵引。    

    二、慢性期

    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3~5天,进行上述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后,进入慢性期(缓解期)。

    (一)临床表现

    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尚可忍受,颈部僵硬,上肢轻度麻木。

2、颈部活动功能某些方位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3、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治疗方法

 慢性期主要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静脉滴注:用颈椎静滴2(以颈部疼痛为主),或颈椎静滴3(以眩晕为主)。

 2、整脊推拿治疗

 (1)基础手法

①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立于其旁,用双手拿揉颈部及两肩部,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以放松肌肉为主。

②医生用双手拇指拨揉项韧带,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③医生用双手拿提两侧斜方肌,反复施术,时间2 分钟。

④医生用掌跟部沿脊柱两侧(胸1-胸7)做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若局部有压痛点,可用双手拇指重点按压。

⑤医生用拇指揉点风池、风府、哑门、肩外俞、膏肓,各穴约1分钟。

⑥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小鱼际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做揉法,反复施术3-5遍;随后点按颈中穴(风池与翳明连线中点下2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时间约1分钟。

⑦医生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锁骨下缘3-5遍(由内向外),随后沿左右上肢桡侧做拿揉法;点按内关穴,时间约1分钟。

⑧若颈椎侧弯、棘突偏歪,则采用颈椎定位扳动法(坐位)。以右侧为例,医生用右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的棘突,左手扶于头部左侧,嘱患者颈部前屈30°左右,左手向右侧推扳,此时可听到响声。颈椎侧弯手法同前。

若颈椎间隙狭窄,采用颈部拔伸法,可听到响声(仰卧、坐势均可)。

(2)对症处理

①颈型:点按肩井,曲池、天宗,时间各1分钟。

②神经根型:点按大椎、颈根穴(肩井前2寸凹陷处)、神门,时间各1分钟。

③交感型:医生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郗门至内关,反复施术3-5遍;随后点按肝俞、肾俞。

④椎动脉型:推桥弓3-5遍,随后点按膈俞、太渊,时间各1分钟。若头晕明显者,则加点按百会、率谷、后溪,时间各1分钟。

⑤脊髓型:重症患者建议转院治疗;轻症患者对症处理。如伴有下肢症状,则点按鹤顶、阳陵泉、委中、血海等。

3、中药内服

辨证用药,用法用量:温服,150ml,Bid。 同时,可服用颈复康、根痛平、颈痛灵。

4、中药薰蒸疗法: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每袋药可用2~3天。

     5、针刺      选穴:风池、肩外俞、手三里、合谷等穴。每日1次。

     6、拔罐      肩背部拔罐,每日1次。

     7、颈部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8、功能训练。

    [注意事项]

    1、整脊推拿治疗前要排除颈椎骨折、肿瘤、结核、先天畸形等病症。

    2、治疗期间,病人低枕仰卧休息,减少颈部活动,注意颈部保暖。

    3、脊髓型颈椎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入院指征]

    1、颈、臂疼痛,处于被动体征症状不缓解。

    2、颈、臂疼痛,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感觉减弱,短期内出现明显肌萎缩。

    3、头晕,目眩, 视物不清,于被动姿态。

    4、出现颈髓神经受压,肢体麻木,运动显著不便。

    5、颈椎病反复发作,要求住院治疗者。    

    6、诊断明确,常规治疗不明显,适应于输液、牵引或其他治疗者。

    [疗效标准]

    1、治愈:原有病症消失,颈、肢体功能、肌力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无明显的后遗症。

2、临床症状、体征减轻。

文档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检查程序]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3、查体。(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