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权重 | 考核得分 | |
强度性指标(20分) | 1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 | 10 | ||
2港口生产碳排放强度 | 10 | |||
体系性指标(50分) | 装卸运输装备 | 3港口主要用能设备完好率 | 4 | |
4港口主要用能设备单耗 | 4 | |||
5港口主要用能设备能量利用率 | 2 | |||
6节能低碳技术应用 | 5 | |||
辅助生产生活设施 | 7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泊位数量比例 | 2 | ||
8绿色照明灯具比例 | 4 | |||
组织模式 | 9工艺优化技术应用 | 5 | ||
港口信息化 | 10港口生产智能化调度系统 | 4 | ||
11港口物流公共服务信息服务平台 | 3 | |||
能力建设 | 12港口能源管理自动化系统 | 6 | ||
13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 2 | |||
14能源计量器具周检率 | 1 | |||
15交通节能减排规划、计划制定实施 | 4 | |||
16能源管理体系建立 | 2 | |||
17环境管理体系建立 | 2 | |||
保障性指标(20分) | 18组织与机构情况 | 4 | ||
19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 4 | |||
20新建项目能评执行情况 | 4 | |||
21新建项目环评执行情况 | 4 | |||
22专项资金保障 | 4 | |||
特色性指标(10分,五选二) | 23清洁能源应用比例 | 5 | ||
24港口污水综合处理率 | 5 | |||
25港口粉尘综合防治率 | 5 | |||
26港区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比例 | 5 | |||
27能源审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 5 |
一、主要指标定义
1、主要耗能单位:是指港口集团内直接从事港口装卸生产的企业中,港口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位于前列,且占集团所有从事港口装卸生产的企业总能源消耗量的比例超过70%的港口集团下属单位。
2、主要用能设备:是指各类型装卸运输设备中能耗量位于前列,且能耗量占所有装卸运输设备的能耗量比例超过70%的设备类型中的各设备。
3、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指港口完成每万吨吞吐量(万TEU)所消耗的生产综合能源量,体现了港口装卸生产和辅助生产的能耗水平,包括港口全部工艺流程能耗,外包单位能耗也应计入。
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指港口企业直接用于装卸生产的能源消耗量,包括装卸船设备、水平运输设备、库场作业设备、现场照明灯具等能源消耗量。
辅助生产能源消耗量,指港口企业为装卸生产服务的其它的生产能源消耗量。包括集装箱冷藏箱制冷、油码头罐区及管道伴热、空调通风、供热采暖、机修、给排水、污水处理、办公用能、室内照明等能源消耗量。由于目前大多数港口不统计港作船舶、港作车辆能耗量,因此本考核体系中港口生产综合能耗不包括港作车船能耗。
4、港口生产碳排放强度:指港口完成每万吨(万TEU)吞吐量消耗的能源(不含电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体现了港口吞吐量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整个港口低碳模式的直接反映。
5、绿色照明灯具:指同时满足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灯具,如LED灯、风光互补灯具、高效反光灯具以及相关标准规定的1级能效等级的高压钠灯等。
6、能源计量器具: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7、能源管理体系:指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8、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9、清洁能源:指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气体能源等。
二、指标计算方法
1、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
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为统计期内港口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 ——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单位:tce/万吨吞吐量;
——港口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tce;
——港口货物吞吐量,单位:万吨。
2、港口生产碳排放强度
港口生产碳排放强度为统计期内港口生产综合能源(不含电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 ——港口生产碳排放强度,单位:吨/万吨吞吐量;
——港口生产综合能源碳排放量,单位:吨;
——港口货物吞吐量,单位:万吨。
4、港口主要用能设备单耗
港口主要用能设备单耗为统计期内设备能源消耗量与设备操作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 ——设备单耗,单位:kWh(或kg)/操作吨;
——设备能源消耗量,单位:kWh(或kg);
——设备操作量,单位:吨。
8、绿色照明灯具比例
绿色照明灯具比例=室外绿色照明灯具数量/室外总照明灯具数量。
13、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按下式计算:
(4)
式中: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
——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
23、清洁能源应用比例
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清洁能源消耗量/港口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
24、港口污水综合处理率
港口污水综合处理率=港口达标排放、纳入污水厂管道以及外运处理的水量/港口自身产生的各类污水以及接收的各类船舶污水总量
25、港口粉尘综合防治率
粉尘综合防治率=(1-实际起尘量/理论起尘量)×100%
三、考核标准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考核标准 | 对应状态 | ||||||||||||
强度性指标(20分) | 1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 | A | B | C | / | ||||||||||
专业化集装箱码头 | 沿海 | ≤45.9tce/万TEU | ≤57.4tce/万TEU | ≤68.9tce/万TEU | |||||||||||
内河 | ≤55.6tce/万TEU | ≤69.5tce/万TEU | ≤83.4tce/万TEU | ||||||||||||
专业化干散货 | 沿海 | ≤4.2tce/万吨 | ≤5.2tce/万吨 | ≤6.2tce/万吨 | |||||||||||
内河 | ≤3.4tce/万吨 | ≤4.2tce/万吨 | ≤5.0tce/万吨 | ||||||||||||
通用码头 | 沿海 | ≤3.9tce/万吨 | ≤4.9tce/万吨 | ≤5.9tce/万吨 | |||||||||||
内河 | ≤3.7tce/万吨 | ≤4.6tce/万吨 | ≤5.5tce/万吨 | ||||||||||||
2港口生产碳排放强度 | 专业化集装箱码头 | 沿海 | ≤41.6吨/万TEU | ≤52.0吨/万TEU | ≤62.4吨/万TEU | ||||||||||
内河 | ≤69.2吨/万TEU | ≤86.5/万TEU | ≤103.8/万TEU | ||||||||||||
专业化干散货 | 沿海 | ≤1.5吨/万吨 | ≤1.9吨/万吨 | ≤2.3吨/万吨 | |||||||||||
内河 | ≤1.8吨/万吨 | ≤2.2吨/万吨 | ≤2.6吨/万吨 | ||||||||||||
通用码头 | 沿海 | ≤4.0吨/万吨 | ≤5.0吨/万吨 | ≤6.0吨/万吨 | |||||||||||
内河 | ≤4.0吨/万吨 | ≤5.0吨/万吨 | ≤6.0吨/万吨 | ||||||||||||
体系性指标(50分) | 装卸运输装备 | 3港口主要用能设备完好率 | A | B | C | / | |||||||||
≥90% | ≥80% | ≥70% | |||||||||||||
4港口主要用能设备单耗 | A | B | C | / |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 ≤3.1 kWh/吞吐TEU | ≤3.9 kWh/吞吐TEU | ≤4.7 kWh/吞吐TEU | ||||||||||||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 ≤2.5 kWh/操作TEU | ≤3.1 kWh/操作TEU | ≤3.7 kWh/操作TEU | ||||||||||||
电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 ≤1.3 kWh/操作TEU | ≤1.6 kWh/操作TEU | ≤2.0 kWh/操作TEU | ||||||||||||
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 ≤0.90 kg/操作TEU | ≤1.13 kg/操作TEU | ≤1.35 kg/操作TEU | ||||||||||||
集装箱牵引车 | ≤0.46 kg/操作TEU | ≤0.58 kg/操作TEU | ≤0.70 kg/操作TEU | ||||||||||||
集装箱空箱堆高机 | ≤0.22 kg/操作TEU | ≤0.27 kg/操作TEU | ≤0.32 kg/操作TEU | ||||||||||||
移动式装船机 | ≤0.042kWh/操作吨 | ≤0.052kWh/操作吨 | ≤0.062kWh/操作吨 | ||||||||||||
桥式抓斗卸船机 | ≤0.26 kWh/操作吨 | ≤0.33 kWh/操作吨 | ≤0.39 kWh/操作吨 | ||||||||||||
带式输送机 | ≤0.00010kWh/操作吨·米 | ≤0.00014kWh/操作吨·米 | ≤0.00018 kWh/操作吨·米 | ||||||||||||
翻车机 | ≤0.043kWh/操作吨 | ≤0.054 kWh/操作吨 | ≤0.065 kWh/操作吨 | ||||||||||||
装车机 | ≤0.024kWh/操作吨 | ≤0.030kWh/操作吨 | ≤0.036kWh/操作吨 | ||||||||||||
螺旋卸车机 | ≤0.076kWh/操作吨 | ≤0.095kWh/操作吨 | ≤0.114kWh/操作吨 | ||||||||||||
悬臂堆料机 | ≤0.038kWh/操作吨 | ≤ 0.048kWh/操作吨 | ≤0.058kWh/操作吨 | ||||||||||||
斗轮取料机 | ≤0.073kWh/操作吨 | ≤0.091kWh/操作吨 | ≤ 0.109kWh/操作吨 | ||||||||||||
斗轮堆取料机 | ≤0.070kWh/操作吨 | ≤0.087 kWh/操作吨 | ≤0.104 kWh/操作吨 | ||||||||||||
门座起重机 (10t、16t) | ≤0.22 kWh/操作吨 | ≤0.28 kWh/操作吨 | ≤0.33 kWh/操作吨 | ||||||||||||
门座起重机 (25t、40t) | ≤0.21 kWh/操作吨 | ≤0.27 kWh/操作吨 | ≤0.32 kWh/操作吨 | ||||||||||||
自卸汽车 | ≤0.051kg/起运吨 | ≤0.0 kg/起运吨 | ≤0.077 kg/起运吨 | ||||||||||||
牵引拖挂车 | ≤0.062 kg/起运吨 | ≤0.077 kg/起运吨 | ≤0.092 kg/起运吨 | ||||||||||||
轮胎式起重机 | ≤0.066kg/操作吨 | ≤0.082 kg/操作吨 | ≤0.098kg/操作吨 | ||||||||||||
叉车 | ≤0.047 kg/操作吨 | ≤0.059 kg/操作吨 | ≤0.071 kg/操作吨 | ||||||||||||
单斗装载机 | ≤0.052 kg/操作吨 | ≤0.065 kg/操作吨 | ≤0.078 kg/操作吨 | ||||||||||||
5港口主要用能设备能量利用率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 ≥68.4% | ≥61.6% | ≥54.7% | |||||||||||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电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 ≥71.8% | ≥.6% | ≥57.4% | ||||||||||||
桥式抓斗卸船机 | ≥74.8% | ≥67.3% | ≥59.8% | ||||||||||||
带式输送机 | ≥66.7% | ≥60.1% | ≥53.4% | ||||||||||||
门座起重机 | ≥57.2% | ≥51.5% | ≥45.8% | ||||||||||||
6节能低碳技术应用 | 采用电力驱动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应用比例 | ≥80% | ≥60% | ≥40% | |||||||||||
大型电动机械势能回收技术应用比例 | ≥40% | ≥30% | ≥20% | ||||||||||||
LNG集装箱牵引车应用比例 | ≥30% | ≥10% | ≥5% | ||||||||||||
大型电动机械变频调速控制应用比例 | ≥30% | ≥20% | ≥10% | ||||||||||||
轮胎式起重机采用油、电双动力驱动应用比例 | ≥30% | ≥20% | ≥10% | ||||||||||||
辅助生产生活设施 | 7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泊位数量 | A | B | C | / | ||||||||||
涉及变频变压改造的岸电设施 | ≥3个 | ≥2个 | ≥1个 | ||||||||||||
未涉及变频变压改造的岸电设施 | ≥8个 | ≥5个 | ≥3个 | ||||||||||||
8绿色照明灯具比例 | A | B | C | / | |||||||||||
≥30% | ≥10% | >0 | |||||||||||||
9工艺优化技术应用 | 1)集装箱码头牵引车“一拖双挂”运输模式应用; 2) 3)合理调度,尽可能采用直装直取工艺; 4) 5)选用合理的工艺方案和适宜的工属具。 6)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2项标准为B,符合1项标准为C。 | ||||||||||||||
港口信息化 | 10港口生产智能化调度系统 | A | B | C | / | ||||||||||
具有功能完备、先进的港口生产智能化调度系统 | 具有基本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 具有智能化调度系统,但功能尚不完善 | |||||||||||||
11港口物流公共服务信息服务平台 | 建有功能完备、先进的港口物流公共服务信息服务平台 | 具有基本的港口物流公共服务信息服务平台 | 具有港口物流公共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但功能尚不完善 | ||||||||||||
能力建设 | 12港口能源管理自动化系统 | 建有功能完备、先进的港口能源管理自动化系统 | 具有基本的能源管理自动化系统 | 具有能源管理自动化系统,但功能尚不完善 | |||||||||||
13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 A | C# | / | ||||||||||||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规定 |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不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规定 | ||||||||||||||
14能源计量器具周检率 | 1)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周检率达到100%,其检定周期、检定方式应符合国家现行检定规程的规定。 2)属自行校准且自行确定校准间隔的,应有现行有效的受控文件(即自校计量器具的管理程序和自校规范)作为依据。 符合上述2项标准为A,符合标准1)为B,符合标准2)为C。 | ||||||||||||||
15交通节能减排规划、计划制定实施 | 1)制定有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规划,规划内容详实、目标明确、重点工程合理可行,且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2)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规划考虑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3)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规划融入港口总体发展规划中; 4)认真贯彻执行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的节能、环保、低碳规划,有相关文件。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1)及其余3项标准中的一项为B,符合1)为C。 | ||||||||||||||
16能源管理体系建立 | A | B | C | / | |||||||||||
建有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且运行效果良好 | 建有能源管理体系,但体系文件不完备 | 未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仅有能源管理相关文件 | |||||||||||||
17环境管理体系建立 | 建有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且运行效果良好 | 建有环境管理体系,但体系文件不完备 | 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仅有环境管理相关文件 | ||||||||||||
保障性指标(20分) | 18组织与机构情况 | 1)建立有单位高层领导主管的节能、环保、低碳港口建设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中各成员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大问题。 3)设立专门的节能、环保、低碳管理职能部门; 4)配备有1名以上专职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管理人员; 5)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管理人员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和三年以上实践经验,并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 符合上述5项标准为A,符合4项标准中的一项为B,符合3项标准为C。 | |||||||||||||
19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 1)依据国家节能、环保、低碳相关法规和上级下达的指标,针对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减碳近期和中远期目标; 2)将节能、环保、减碳目标分解到企业各基层部门; 3)制定有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1)为B,符合3)为C。 | ||||||||||||||
20新建项目能评执行情况 | A | C# | / | ||||||||||||
新建项目按要求进行节能评估 | 新建项目未按要求开展节能评估 | ||||||||||||||
21新建项目环评执行情况 | A | C# | / | ||||||||||||
新建项目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 新建项目未按要求环境影响评价 | ||||||||||||||
22专项资金保障 | 1)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减排研发和奖励; 2)对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管理规范,使用合理,且有相关财务记录; 3)获得过国家、行业、省市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奖励。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1)、2)为B,符合3)为C。 | ||||||||||||||
特色性指标(10分,五选二) | 22清洁能源应用比例 | A | B | C | / | ||||||||||
≥20% | ≥10% | ≥5% | |||||||||||||
23港口污水综合处理率 | ≥90% | ≥80% | ≥70% | ||||||||||||
24港口粉尘综合防治率 | ≥70% | ≥60% | ≥50% | ||||||||||||
25港区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比例 | ≥90% | ≥87.5% | ≥85% | ||||||||||||
26能源审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 1)公司现行制度中有定期开展能源审计的要求; 2)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能源审计,至少三年一次 。 符合上述2项标准为A,符合2)为B,其余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