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字义 | 例句 |
安 | 怎么 (常用在疑问句中) | 安能辨我是雄雌 尔安敢轻吾射 计安可不豫定(P11) |
哪里 | 蛇今安在(P66) | |
傍 | 靠近,临近 | 双兔傍地走 |
博士 |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毕 | 完 | 抄录未毕 |
并 | 一起 | 二石兽并沉焉 |
才 | 才干 | 卿今者才略 |
尝 | 曾经 | 尝射于家圃 尝出游(P66) |
辞 | 推脱,推辞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大 | 很,非常 | 自以为大有所益 大惊曰 |
但 | 只是,只,仅仅等 | 但当涉猎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微颔之 但手熟尔 但知其一 但坐观罗敷(P20) |
当 | 对着 | 当户理红妆 |
独 | 只 |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对 | 回答 | 叔敖对曰 |
而 | 表顺接,顺承,承接关系, 有时译作“就”,有时不译 | 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 笑而遣之 |
表示转折,翻译为 “但是”“然而”“却”等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耳 | 罢了 | 见往事耳 渐沉渐深耳 |
尔 | 同“耳”,罢了 | 但手熟尔 |
你 | 尔安敢轻吾射 |
尔辈 | 你们这些人 | 尔辈不能究物理 |
非 | 表示否定,可根据情况译为“不”或者“不是” | 非复吴下阿蒙 是非木杮 |
凡 | 凡是 | 凡河中失石 |
服 | 信服 | 众服为确论 |
复 | 再 | 非复吴下阿蒙 |
盖 | 大概因为 | 盖石性坚重 |
更 | 重新 | 即更刮目相待 |
孤 | 古代王侯的自称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幼年失去父亲 | 欧阳公四岁而孤(P23) | |
固 | 固然 | 求之下流,顾颠 |
顾 | 拜访 | 君宜顾之(P11) |
郭 | 外城 | 出郭相扶将 |
何..之 | 怎么……这么……?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何 | 什么 | 何陋之有 同予者何人 将何计略以备不虞(P11) |
为什么 |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P34) | |
河干 | 河岸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
或 | 有时 | 或因而抄录(P23) |
即 | 就要 | 即更刮目相待 |
及 | 等到 | 及鲁肃过寻阳 |
迹 | 踪迹 | 寻十余里无迹 |
见 | 了解 | 见往事耳 |
皆 | 全,都 | 火伴皆惊忙 |
矜 | 夸奖 | 公亦以此自矜 |
经 | 儒家经典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竟 | 最终 | 竟不可得 |
竞 | 竞相,争相 | 人竞买之(P79) |
究 | 研究,探究 | 尔辈不能究物理 寻根究底 |
君 | 您 | 君受重任(P11) |
可 | 值得 | 可歌可泣 可爱者甚蕃 |
可以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沥 | 下滴,滴下 | 徐以杓酌油沥之 沥尽心血 |
临 | 靠近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
略 | 谋略 | 卿今者才略 |
论 | 讨论 | 与蒙论议 |
累 | 接连 | 门生惊懊者累日(P79) |
募 | 募集 | 僧募金重修 |
乃 | 于是 | 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是 | 乃石性坚重 | |
睨 | 斜眼看 | 睨之久而不去 |
圮 | 倒塌 | 山门圮于河 |
岂 | 难道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契 | 用刀子刻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P34) |
求 | 寻找 | 求二石兽于水中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P34) |
去 | 离开 | 睨之久而不去 恐去母而死(P66) |
卿 | 君主对臣的爱称 |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求 | 寻找 | 当求之于上流 |
然则 | 既然这样,那么 | 然则天下之事 |
如 | 像 | 如是再啮 下笔已如成人 |
按照 | 如其言 姥如其言(P79) | |
汝 | 你 | 汝亦知射乎 |
若 | 像 |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善 | 擅长,善于 | 陈康肃公善射 |
释 | 放下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如释重负 |
施 | 施行,实行 | 临时施宜(P11) |
遂 | 于是 | 肃遂拜蒙母 遂反溯流逆上矣 |
矢 | 箭 | 见其发矢十中 |
市 | 买 | 愿为市鞍马 |
书 | 写 | 教以书字(P23) 因书之(P79) |
书法 | 其书为世所重(P79) | |
孰若 | 哪里比得上 | 孰若孤 |
斯 | 这 | 斯是陋室 |
伺 | 等到 | 伺其至(P76) 伺机而动 |
是 | 是 | 斯是陋室 |
这 | 是非木杮 是吾剑之所从坠(P34) | |
这样 | 如是再啮 | |
使 | 让 | 使学为诗(P23) |
甚 | 十分 | 世人甚爱牡丹 |
闻 | 听见,听到 |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听说 | 闻之笑曰 一老河兵闻之 | |
唯 | 只 |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惟 | 只,只是 | 惟吾德馨 惟读书是务(P23) |
为 | 担任,做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认为 | 众服为确论 | |
形成 | 啮沙为坎穴 | |
做某件事情,根据后面的名词灵活解释为适合的意思 | 使学为诗(P23)(作诗) 为鹿鸣以感其类(P76)(模仿) | |
被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P79) 其书为世所重(P79) | |
谓 | 告诉,对……说 | 权谓吕蒙曰 |
认为 | 予谓菊 | |
物理 | 事物的道理 | 尔辈不能究物理 |
鲜 | 很少 | 鲜为人知 陶后鲜有闻 |
焉 | 语气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在这里 | 二石兽并沉焉 | |
宜 | 应该 | 宜乎众矣 君宜顾之(P11) |
适当,合适 | 临时施宜(P11) | |
以 | 认为 |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为顺流下矣 |
因为 | 公亦以此自矜 | |
凭借,靠 | 以我酌油知之 | |
用 | 以钱覆其口 蒙辞以军中多务 徐以杓酌油沥之 不可以故意待之(P11) 太夫人以荻画地(P23)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P34) | |
用在动作和动作的目的之间,可翻译为“来” | 将何计略以备不虞(P11) 非淡泊无以明志 教以书字(P23) | |
亦 | 也 | 公亦以此自矜 汝亦知射乎 |
诣 | 拜访 | 遂往诣蒙(P11)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P79) |
邪 | 读Ye第二声,语气词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益 | 好处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已 | 停止 | 转转不已 |
议 | 评议 | 与蒙论议 |
因 | 于是,就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因为鲁肃画五策(P11) 因为虎而骇之(P76) 因书之(P79) |
趁机就 | 或因而抄录(P23) | |
于 | 在 |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求二石兽于水中 果得于数里外 |
到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P34) | |
予 | 我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欤 | 放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可以根据情况翻译为“吗”等 | 可据理臆断欤 |
虞 | 意料,想到 | 将何计略以备不虞(P11) |
隅 | 角落 | 日出东南隅(P20) |
应 | 回应 | 肃造次应曰(P11) |
自 | 从 | 自钱孔入 自李唐来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P34) |
之 | 主谓(名词或代词和动词之间)之间,取消句子性,不翻译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是吾剑之所从坠(P34) |
的 | 水陆草木之花 花之隐逸者也 罴之状(P76) | |
代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翻译 | 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 | |
置 | 放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则 | 就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走 | 跑 | 双兔傍地走 |
造次 | 轻率,草率 | 肃造次应曰(P11) |
坐 | 因为 | 但坐观罗敷(P20) |
资 | 钱财 | 家贫无资(P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