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4分)
A诅咒(zǔ) 佝偻(jū) 扶掖(yè) 灵柩(jiù)
B骈进(pián) 喑哑(yīn)阴晦(huì) 伫立 (chù)
C襁褓(qiâng) 睿智(ruì)庸碌(lù) 恣睢(suī)
D拮据(jù) 妖娆(ráo)嗤笑(chī) 颓废(tuí)
2、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方格内。(4分)
斩钉截铁 书声琅琅 心无旁鹜恪尽职守 强聒不舍 无与伦比
棱角分明 遥无消息 兼而有之一代天骄 润如油糕 断章取义
扩然无累 自知之明 化为乌有 怒不可遏
①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安抚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
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
②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对这个茫茫的恐怖世界宣战,他接受战斗。
4、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望/长城内外B、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C.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D、小溪/银波/微漾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C、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
D、我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来。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是指今天的人民大众。
B.《雨说》中的雨已被诗人赋予了生命的灵性,是温柔而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中采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给人宁谧温馨的感觉。
D、同样是描述大自然的,《蝈蝈与蛐蛐》与《夜》描述的大自然却截然相反,一个是吵闹不休的,一个是静谧、安详的。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年代。
C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故伎重演。
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8、下列有关本单元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敬业与乐业》一文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论述了有业和敬业在人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道理。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热情赞颂了伏尔泰崇高的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C《傅雷家书两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D《致女儿的信》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
9、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小明今年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爸爸的同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将。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向爸爸怎样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爸爸听了以后会向同事怎样说才能收到同事放弃打麻将的效果?(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①小明向爸爸说: ②爸爸向同事说:
10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阅读内容 | 人 数 | 百分比 |
卡通画 | 112 | 56% |
时文杂志 | 32 | 16% |
武侠小说 | 30 | 15% |
文学名著 | 26 | 13% |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二.阅读与评析。(60分)
(一)(35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6分)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本义是什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么理解这句话中“竞”的意义和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些景观有何特点?显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和气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谁?谈谈你的看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5分)
为学 与做人(梁启超)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我们积了无数经验,发见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农民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1.人怎么样才能不惑呢?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论述不惑需要专门知识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这段文字分开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内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作者说了两件,请你再给补充一件。(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超讲答案
一、1、C 解析:A中“佝”音为“gōu”,B中“伫”音为“zhù”,D中“据”音为“jū”。
2、鹜——骛 遥——杳 糕——膏 扩——廓
3略 4、A(2分)
解析:B应为“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C应为“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D应为“小溪/银波微漾”。
5A(2分) 6D(2分)
解析:D中说《蝈蝈与蛐蛐》描述了大自然“吵闹不休”,欠妥。本诗主要是通过写蝈蝈与蛐蛐的乐音,歌声表现大自然歌声不断,充满生
7 C 解析:“故伎重演”指老花招、老手法又用上了,结合句意看属误用,应改为“重蹈覆辙”
8A解析: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方面的内容。
9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可扣住“学会善待他人”这一话题思考作答。
解析:答案不统一,注意结合语境、说话身份和对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10①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看文学名著。
②解析:开放性的试题,只要正视问题并能谈出自己的建议即可。
二、(一)1.北方雪景 评古论今(意近即可)。2.本义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了对偶、夸张、互文的修辞,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了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4.“竞”有竞相、竞争之意,它在这里写出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这也使结尾处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了一种必然。 5.这些景观气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6.言之成理即可。以为首的无产阶级或英勇的广大人民。
(二)1.要养成我们的判断力。2.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3.第一层从开头到“遇事能断的智慧”,总说怎样才能不惑;第二层从“假如……”到“自然不至于惑了”,分别论述“常识”、“学识”和“智慧”的必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上文,点明题旨。4.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5.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答案示例:做事的胆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