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山,倪国江
摘 要:海洋开发是当前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随着海洋开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海洋技术
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海洋已成为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本文总结分析了国际海洋技术发展态势及促进
因素,在分析我国海洋技术发展差距和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海洋技术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海洋技术;国外态势;我国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0)06-0005-07
海洋资源和能源藏量丰富,特别是深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极端环境生物资源、多金属矿产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上世纪末以来,在陆地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背景下,人类开始全面进军海洋,在继续加强近海资源和能源开发、发展海岸带经济与海岛经济的同时,加快了向深海、大洋和极地区域拓展的步伐。随着海洋资源和能源开发世界性浪潮的兴起,海洋已成为国际社会权益竞争的主要舞台。完善支持体系,加快发展海洋技术,增进对海洋的了解,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经济,争取海洋权益,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共同诉求。
一、国际海洋技术发展态势及主要举措
海洋技术是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技能和设备的总称[1]。基于海洋资源开发和国家海洋权益、海防安全方面的重大需求,海洋技术现已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世界主要沿海国家不断加大海洋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针对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洋资源分布的立体性和多层次性等特点,强调技术研发的综合集成和国际合作研究,推动了海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防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国际海洋技术发展态势
当前,世界海洋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个领域都在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为人类破解人口规模膨胀、自然资源趋减与生态环境恶化三大世界性难题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国际海洋技术领域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如下:在海洋观测技术领域,美国和加拿大合建的“东北太平洋海底观测系统(NEPTUNE)”,日本建立的“新型实时监测网络(ARENA)”及国际组织推动建立的“全球海洋实时观测系统(ARGO)”,充分展现了当今国际社会在调查船、遥感、水声、浮标、高频地波雷达、水下通讯等海洋高技术开发和集成应用领域的重大成就,为海洋生态环
收稿日期:2010-09-09
作者简介:马吉山(1978-),男,汉族,祖籍黑龙江,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与权益管理,邮政编码:266003;倪国江,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论文说明:本文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海洋科技创新的国家支持研究”(编号: AOCQN201010)资助,感谢本文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文责作者自负。
境保护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提供了系统化的高技术支撑;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海水养殖的遗传育种、病害防治及海洋天然产物和极端环境微生物开发等领域,则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食品短缺、食物安全、重大疾病等现实威胁不断带来新的希望;在海水利用技术领域,海水淡化技术与海水利用技术的加速革新和产业化应用,逐步使海水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不久的将来,世界范围内的淡水危机将得到有效缓解;在海洋能源开发技术领域,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将逐渐变成现实。据专家预言: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21世纪将是人类进入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的新时代;在海洋矿产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海洋油气、深海矿产资源及天然气水合物等战略资源领域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的不断进步,预示着制约国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源和金属资源“瓶颈”不期将得到突破;在海洋空间技术领域,海洋工程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栖居陆地的传统模式,海洋空间成为人类选择娱乐与居住方式的另一种崭新尝试。
总之,海洋技术现已成为人类深刻而广泛地认识海洋、高效而全面地开发海洋资源与能源的根本手段和支撑。发展海洋技术是众多沿海国家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取得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谁取得了海洋技术领先优势,谁就对海洋有更多的发言权。国际社会海洋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人类一切领域先进技术在海洋技术开发中的不断渗透与应用,必将推动海洋技术的更快发展,人类驾驭海洋的手段和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举措
从世界海洋技术发展状况看,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是当前海洋技术强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因所处的特殊海域资源环境特点而拥有独特的优势领域,美国则几乎在海洋技术的所有领域都占有竞争优势,是世界海洋技术前沿领域的领跑者。这些国家的海洋技术之所以发展较快并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本身的经济、科技基础实力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此外,各国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所推行的措施则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1.制定海洋科学技术创新战略规划
为从海洋中获取更多国家利益,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美国、日本及欧洲临海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本国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开发事业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制定了相关的发展和开发战略,如美国实施的“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及“绘制美国未来十年海洋科学发展路线—海洋科学研究优先领域和实施报告”,英国出台的“2025海洋科技规划”。此外,欧盟的《海洋综合蓝皮书》、加拿大的“海洋发展战略”、日本的“海洋基本法”及“海洋基本计划草案”、韩国的“海洋韩国21”、俄罗斯的“海洋战略”等都对加强海洋科技研究与能力建设进行了战略规划和部署[2]。
2.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美国和日本非常注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设立了多种培养计划。美国海军设立的“青年研究员计划”,专门在一些大学和私人研究机构设立基金,培养最近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研究人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总统青年研究奖”,目的是将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国家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来。此外,美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引进和留住国外科技创新人才的措施。近年来,日本启动了“世界顶级国际研究基地形成促进计划”,力图通过创造优良环境,吸引世界最高水平研究人员,提升日本技术开发能力,激发促进国家持续创新的原动力[3]。
3.加大海洋技术创新投入
美国投入海洋技术研发经费额度不断加大,1996~2000年间投入海洋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达110亿美元,2001~2005年达到390亿美元,实施了一大批海洋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4]。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每年投入分别占科研总经费的92%和90%。除投入外,还有企业和社会捐赠等投入。由于海洋在国防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国防部和海军每年也投入大量经费支持海洋科技研究。
4.完善科技创新法规保障体系
美国科技创新法规最为成熟完善。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法制体系。80年代以来美国立法机构又制定和发布了与科技创新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20余部,包括《1986年美国联邦技术转让法》、《商品澄清法》、《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国家竞争技术转让法》、《国防部授权法》及《国防授权法》等。20世纪70年代,日本确立了“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狠抓科技法制建设,以促进和保障科学技术的发展,走上了全面繁荣的道路。
5.扶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美国通过制定《小企业法》、《小企业融资法》、《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小企业技术转移法》等,为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为提高小企业获得研发合同的成功率,扩大小企业的市场规模,英国专门针对小企业制定了研究计划。根据这项计划,总额达10亿英镑的研发采购计划均向小企业开放。
6.全面深入推动海洋科技国际合作
美国是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世界上所有的国际大型海洋科学研究合作计划都有美国的参与或组织,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实验(TOGA)、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全球海洋观测计划(GOOS)、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EC)、洋中脊跨学科全球实验计划(RIDGE)、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全球对流层化学研究(GTCP)等。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等世界海洋科技发达国家也积极参加了上述计划,并成为其中的核心成员,发挥着主导作用。
二、我国海洋技术发展差距及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以及支持力度的逐步扩大,使得海洋技术研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一些研究工作在世界同类研究中也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和鲜明特色。但就整体发展水平而言,我国海洋技术研发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我国海洋技术发展差距
与国外相比,我国海洋技术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
在海洋观测技术领域,我国虽已在上海沿海建立了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技术示范区,在福建沿海建立海峡及毗邻海域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示范区,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多平台集成海洋观测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观测与预报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在海洋环境的立体化监测技术、数据同化技术和数值预报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海洋观测与预报业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5]。
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我国海洋生物技术虽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在海洋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海洋新药等国际前沿领域,尚有较大差距。研制新型海洋药物,是当前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我国海洋药物的创新能力,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6]。
在深海矿产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深海是国际海洋高技术创新和应用竞争的战略领域。我国深海高新技术发展与储备明显滞后于西方国家,其中深海运载平台技术尤为薄弱。在深海油气、大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方面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对深海大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对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
在海水与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领域,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虽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投入不足,装备生产水平和技术产业化能力尚存在明显不足,产业化规模较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低。
(二)原因分析
总体而言,我国在海洋技术研发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我国科技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和制度性障碍,已成为我国海洋技术创新发展的阻碍因素。
1.现有海洋科技不利于整合创新
在海洋开发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海洋科研越来越趋向多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依赖团队的通力合作。我国海洋技术研发力量虽有规模优势,但在现有纵向管理、条块分割下,由于隶属关系差异使得人员交往、信息沟通、团队合作困难重重,难以整合形成合力,规模优势难以转化成竞争优势。
2.海洋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我国海洋科技人才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海洋基础研究力量相对偏强,海洋技术开发人才极为薄弱,尤其在海洋新型船舶与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新型观测装备开发、海洋空间利用与深潜器技术等方面,人才缺口相当严重。
3.科技创新立法仍显薄弱
我国的科技法规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未出台如《风险投资法》、《科技投入法》等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已有科技法律条文操作性不强,实施力度差,这是中国法律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法规实施和具体执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过多,人情大于法的现象屡见不鲜。
4.海洋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备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多年来一直徘徊在30%左右。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差,具有高技术含量、能够创造高附加值产品且适应市场需求的成果较少;二是促成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由于发展时间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尚不成熟、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等。
5.基础支撑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海洋科技研发重大工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发挥集聚人才、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集群创新的作用,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此外,由于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渗透力和支持力不强,海洋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大量研究设施至今仍主要依赖进口,其后续维修、保养费用较高。
6.海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较弱
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对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具有重要影响。对中国大多数海洋企业而言,还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效果差等问题。
7.国际合作与交流不够深入和全面
我国科技工作“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推动了我国海洋科技国际合作研究活动的开展。但总体上,我国参与的国际大型海洋合作研究计划数量仍显偏少,参与程度偏低,而且不是这些计划的倡导者和创建者,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8.社会人文环境问题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重要依托,对人类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洁净优美富裕的海洋社会,需要加强全社会海洋人文教育,塑造全新的社会科技人文环境,进一步强化海洋技术创新理念,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国家海洋技术创新行动。
三、促进我国海洋技术发展的对策
未来10年,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也赋予了我国海洋技术研发领域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汲取他国经验,加大创新力度,逐步清除我国海洋技术发展的各种障碍因素,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重点领域重点突破,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技术的快速进步,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明确我国海洋技术创新的战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综合分析我国现有基础、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及国际海洋技术发展状况与态势,我国应大力发展的海洋技术领域包括:近海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观测与环境预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开发、海水利用、海洋工程、海洋信息等。针对这些领域,要利用技术预见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各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对于具有全局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制定提出明确的技术路线图。
(二)加快完善促进海洋技术创新的法规体系
修订《采购法》、《公司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不合时宜的法律规定并制定《风险投资法》、《科技投入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信息网络法》、《科技人员权益法》等新法,加快形成和完善以《科技进步法》为国家科技创新基本法的科技创新法规体系,为我国海洋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在加强科技法制建设的同时,根据国家或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对海洋技术创新的现实需求,从国家层面及各个沿海省市层面,完善财税、金融方面的相关配套,逐步建立一套规范、稳定、高效的海洋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三)推进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布局,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辅之以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及特色型技术中心的层次分明、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海洋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制定和完善鼓励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大力推动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建设能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海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中的主体[7],应在税收、财政方面制定优惠,支持海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打造高水平海洋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在一批重点和新兴海洋产业领域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工程和重点基地,以自我培养为主,以引进为辅,凝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批高级技术研发人员、技术专家,形成海洋技术创新产业链科技人才群体。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建立与我国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海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海洋企业推荐优秀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国际或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格认证考试,不断提高我国海洋产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五)切实加大海洋技术研发投入
近年来,通过实施海洋领域“863”计划重大项目,我国的海洋技术研发投入幅度得到不断提高。但与国际水平及海洋技术创新需求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今后,为实施我国海洋技术创新战略,需要充分调动国家、地方、海洋企业及社会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财政资金扶持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金融和外资及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海洋技术研发投入体系。
(六)强化海洋技术领域知识产权能力建设
总理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关系到国家长远的、战略的、深层次的发展问题。我国知识产权法规体系的逐步趋于完善,将为我国海洋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我国海洋技术的相关创新主体,要通过培育知识产权意识,弘扬知识产权文化,运用知识产权法规,积极强化海洋技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
(七)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深入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是缩短国家或区域科技差距,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海洋技术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为适应海洋开发向大深度、宽广度挺进及海洋技术研发国际化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我国海洋部门和科技研发领域应积极拓展渠道,与国外海洋技术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充分的调动和利用全球海洋科技资源,不为己有,但为所用。
(八)培育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洋技术创新社会公众意识
社会公众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科学素养,就要学习和了解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应用科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8]。要充分发挥的引导作用,通过举办讲习班、专题讲座、海洋科技成果交流会等形式,并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开展海洋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海洋技术宣传,进一步增强民众的海洋技术素养和科技兴海意识,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海洋科技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2]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4-33.
[3]宋克勤.国外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29-32.
[4]王军民.北美海洋科技[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5]马毅.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概述[J].海洋预报,2008,(2):31-40.
[6]倪国江,韩立民.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9,(5):74-80.
[7].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
[8]盛垒,高丰,杜德斌.国外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重要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6,(9):91.
中国渔业经济 2010年第6期 第28卷Chinese oce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MA Ji-shan, NI Guo-jia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rine environment, China Ocean University, Shandong Qingdao 266003, China; Ocea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Ocean University, Shandong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Marine development i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st competitive field, with the ocean development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expanding of oceanographic technologies role in supporting the ocea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rontier fiel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and strategy to promote oceanographic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oceanograph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ap and restriction factor,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cean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arine technology; foreign situation; China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 子江/校对 景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