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文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前两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后两篇时说明性文章。这个单元既有人物故事,又有神话故事;不仅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而且包括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要求认识和正确书写的生字词语。注重识字方法的学习,掌握构字规律,学习正确的书写方法,进一步规范笔顺的书写,巩固识字,指导学生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领悟课文主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2、加强朗读、默读训练。朗读是阅读的基本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指导朗读,不仅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通过阅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在阅读和思考中提高阅读能力。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首先注意学习方法的教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最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课时安排
《孔子拜师》 两课时、
《盘古开天地》 两课时、
《赵州桥》 两课时、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一课时、
语文园地 五课时。
预习提纲
第五单元
导语:本单元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快快去阅读吧!
本组课文围绕 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 》《 》,略读课文《 》及“语文园地五”。这四篇课文都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 。“语文园地五”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是 ,“习作”内容是 ,“展示台”中要求展示的内容是 。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点、难点::
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大思想家勤学上进、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读说结合点:
课文重点:二三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孔子和老子的对话
读说结合点:说说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准备:
孔子画像及名言
预习提纲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积累在课本上)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5.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闷 论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 )的治学精神和老子( )的品行。
7.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自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语句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崇高品质?用“ ”画出有关语句。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8.搜集孔子的资料及名言。
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二、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限时作业:
一、听写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日夜兼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论 闷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 )的治学精神和老子( )的品行。
五、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孔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三、课文重点: 2——5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 4、5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 用自己的话讲讲《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
四、教学准备:
1、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2、预习提纲
导语:你们知道《西游记》、《葫芦娃》的故事吗?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的神 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这样的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再积累下来吧!
5.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血 倒 降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传说中的巨人( )的故事,塑造了盘古( )的形象,并赞美了他( )的精神。
7.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自读第二自然段,你发现了哪些意思相反的词?用“ ”画出相关词语。
(2)自读第四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3)在第四自然段中,先总写 ,然后分别从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来具体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构段方式叫 。
8.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读一读。
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限时作业:
一、听写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鲜血( ) 摔倒( ) 降落( )
三、按原文填空。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和(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 )。他的双眼变成了( )和(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 )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 )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 )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 ) 下降( ) 黑暗( )
清( ) 混沌( ) 巨大( )
五、你喜欢哪些神话故事?能写下它们的名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赵州桥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课文重点 : 全文
朗读训练点: 2、4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 用自己的话夸夸赵州桥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预习提纲
导语:同学们知道哪些桥?(桥、南京长江大桥、卢沟桥……)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把它背下来,背给你的父母听。
父母评价: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在课本上)
创举
6.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参 爪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 )、( )和( )的特征,深情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 )。
8.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自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你的理解画一画赵州桥。
(2)自读第三自然段,文中描写了哪几种不同形态的龙?用“ ”画出来。
9.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可用卡片、图表等形式体现)
10.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朗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五、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六、小结
启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限时作业:
一、听写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财富。( )
2.牢固、结实,结合得紧密,不易被破坏。( )
三、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参差不齐( ) 爪牙(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座桥( )坚固,( )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 )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 )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五、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预习提纲
导语:赵州桥是一座多么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又将向我们展示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积累在课本上)
形态各异 悠闲
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溜 乘 作
4.读课文,想一想《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总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去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限时作业:
一、照样子,写词语。
走来走去( )( )
来来往往( )( )
又踢又跳( )( )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溜达( )作坊( )乘法( )
三、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语文园地五
一、教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1、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
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五、教学时间:
四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再现生活
①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①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②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③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①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②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①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②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①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③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一、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②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④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①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②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③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④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