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方剂比较重难点整理大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46:35
方剂学方剂比较重难点整理大全
方剂学常考方剂比较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同平喘异以发散风寒为主以发热咳喘为主没有表证也可用温脾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阳虚寒积证寒积里实证组成附子大黄芒硝细辛大黄附子细辛同均以附子配大黄为主体都有寒积异主治寒实积滞正气不虚者主治冷积内结脾胃虚寒的虚中夹实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功用清热生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气分热盛证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组成
导读方剂学常考方剂比较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同平喘异以发散风寒为主以发热咳喘为主没有表证也可用温脾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阳虚寒积证寒积里实证组成附子大黄芒硝细辛大黄附子细辛同均以附子配大黄为主体都有寒积异主治寒实积滞正气不虚者主治冷积内结脾胃虚寒的虚中夹实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功用清热生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气分热盛证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组成
方剂学常考方剂比较
| 麻黄汤 | 麻杏石甘汤 |
功用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
主治 | 外感风寒表实证 |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
组成 |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同 | 平喘 |
异 | 以发散风寒为主 | 以发热咳喘为主没有表证也可用 |
| 温脾汤 | 大黄附子细辛汤 |
功用 |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
主治 | 阳虚寒积证 | 寒积里实证 |
组成 | 附子 大黄 芒硝 细辛 | 大黄 附子 细辛 |
同 | 均以附子配大黄为主体 都有寒积 |
异 | 主治寒实积滞正气不虚者 | 主治冷积内结脾胃虚寒的虚中夹实证 |
| 白虎汤 | 竹叶石膏汤 |
功用 | 清热生津 |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主治 | 气分热盛证 |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
组成 | 知母粳米甘草 | 竹叶石膏人参麦门冬半夏甘草 |
同 | 清泄气分之热生津止渴 |
异 | 大寒之剂清热降火之力强主治气分热盛之症四大 邪盛而正不虚 | 清养之剂寒凉之性较弱益气生津较强兼有降逆和胃主治热病后期气分余热未尽气液已伤肺胃之气上逆之症邪衰而正亦虚 |
| 清营汤 | 犀角地黄汤 |
功用 |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主治 | 热入营分证 | 热入血分证 |
组成 | 犀角生地元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 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
同 | 有清营凉血之功均可用治热入营血证 |
异 | 以清营解毒为主配合透热转气 | 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配合散瘀 |
| 泻白散 | 麻杏石甘汤 |
功用 |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
主治 | 肺热喘咳证 |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
组成 | 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同 | 清肺平喘 |
异 | 结合养阴清热力量不强内生之热肺中伏火热咳皆较轻 | 未伤正气病邪外来肺热较重以喘为主清热力强 |
☆ | 芍药汤 | 白头翁汤 |
功用 |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主治 | 湿热痢疾 | 热毒痢疾 |
组成 | 芍药槟榔大黄黄芩黄连当归官桂甘草木香 | 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 |
同 | 治疗痢疾之两方 |
异 | 主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 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 主治湿热壅滞肠道气血不和之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赤白相兼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 |
| 玉屏风散 | 桂枝汤 |
功用 | 益气固表止汗 |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主治 | 表虚自汗 | 外感风寒表虚证 |
组成 | 防风黄芪白术 |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
同 | 可治表虚自汗 |
异 | 自汗由于卫气虚弱奏理不固 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 | 自汗由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
| 补中益气汤 | 归脾汤 |
功用 |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主治 | 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 |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
组成 | 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当归陈皮 | 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木香龙眼肉 |
同 | 功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以益气健脾 |
异 | 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 | 以补气药配伍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脉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 |
☆ | 苏子降气汤 | 定喘汤 |
功用 |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
主治 | 上实下虚喘咳证 |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
组成 | 苏子半夏厚朴前胡甘草大枣生姜肉桂当归 | 白果麻黄半夏款冬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仁 |
同 | 降气平喘之常用方 |
异 | 用以治上实下虚之喘咳但以上实为主 | 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
☆ | 银翘散 | 桑菊饮 |
功用 |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 | 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证 | 温病初起肺气失宣证 |
组成 | 连翘银花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薄荷甘草桔梗 | 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 |
同 | 皆为辛凉解表方剂皆可治温病初起之表证 |
异 | 解表清热之力较强 辛凉平剂 | 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弱辛凉轻剂 |
| 四逆散 | 四逆汤 | 当归四逆汤 |
功用 |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 回阳救逆 |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
主治 | 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 心肾阳衰寒厥证 | 血虚寒厥证 |
组成 |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 附子甘草生姜 |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 |
同 | 四逆 |
异 | 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逆冷在肢端 回阳起见 | 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 和解表里起见 | 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肢厥较四逆汤证为轻 养血通脉起见 |
| 天王补心丹 | 归脾汤 |
功用 |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主治 |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
组成 | 生地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麦冬天门冬当归玄参人参茯苓远志丹参桔梗 | 人参龙眼肉黄芪白术当归白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
同 | 同能养血安神皆可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
异 | 心脾两调以益气健脾为主兼以补血养心必见体倦食少等脾气虚弱表现以及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气血两虚之象 | 心肾两调既济水火标本兼治但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为主兼清虚火主治心肾阴血亏虚心神失养兼有虚火内扰之证尚见虚烦神疲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 |
| 归脾汤 | 黄土汤 |
功用 |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
主治 |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
组成 | 人参龙眼肉黄芪白术当归白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 灶心黄土附子白术生地阿胶黄芩甘草 |
同 | 可用于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
异 | 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 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
以上为方剂学考试大题分析比较题常考重难点,请自行下载复习,迎接考试!!!
方剂学方剂比较重难点整理大全
方剂学常考方剂比较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同平喘异以发散风寒为主以发热咳喘为主没有表证也可用温脾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阳虚寒积证寒积里实证组成附子大黄芒硝细辛大黄附子细辛同均以附子配大黄为主体都有寒积异主治寒实积滞正气不虚者主治冷积内结脾胃虚寒的虚中夹实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功用清热生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气分热盛证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