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心理普查分析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43:43
文档

心理普查分析报告

安顺学院附属中学高一(6)班心理普查分析报告目前,高中学生不仅承受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而且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应激性事件,若个体不能良好地应对,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如易激怒,控制能力差等)和行为问题(如逃课、打架等)。首先,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到环境变化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其中环境的变化就是应激源。按不同环境因素,将应激源分为三大类:①家庭环境因素:如父母离异,亲子关系恶劣等;②学习或工作环境:如学习负担过重、学校适
推荐度:
导读安顺学院附属中学高一(6)班心理普查分析报告目前,高中学生不仅承受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而且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应激性事件,若个体不能良好地应对,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如易激怒,控制能力差等)和行为问题(如逃课、打架等)。首先,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到环境变化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其中环境的变化就是应激源。按不同环境因素,将应激源分为三大类:①家庭环境因素:如父母离异,亲子关系恶劣等;②学习或工作环境:如学习负担过重、学校适
安顺学院附属中学高一(6)班心理普查分析报告

目前,高中学生不仅承受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而且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应激性事件,若个体不能良好地应对,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如易激怒,控制能力差等)和行为问题(如逃课、打架等)。

   首先,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到环境变化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其中环境的变化就是应激源。按不同环境因素,将应激源分为三大类:①家庭环境因素:如父母离异,亲子关系恶劣等;②学习或工作环境:如学习负担过重、学校适应转换等;③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压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等。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各种生活事件很容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城市中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学习、教师、同学朋友和自我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中学习问题是最主要的应激源,与个体的焦虑抑郁反应密切相关。而另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如情绪应付、问题应付)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应激过程产生影响。如果学生过多地采取情绪应付来处理遇到的麻烦、苦恼,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而问题应付策略有助于他们减少情绪障碍的方式。    

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意义。

而本次测量所测查的方面,主要包括同学朋友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社会压力、自我身心压力、学习压力等七个因素,是对中学生影响较大的几类应激事件。将为探讨安顺学院附中高一年级同学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提供客观数据,最后为附中开展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安顺学院附属中学高一(6)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测试,本次测试共发送问卷62份,收到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达到100%,有效率100%。其中男生21人,女生41人。详见表1。

表1. 高一(6)班学生人口社会学变量(n=62)

变量性别人数(人)

百分比(%)

性别2133.9
4166.1
1.2方法

应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并按量表指导要求进行测试,问卷包含39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分-没有症状,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包括7个因子:学生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父母教养方式压力、同学朋友压力、社会文化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

2.结果及分析

2.1 基本情况分析

2.1.1高一(6)班学生7个因子检出率

7个因子统计检验分析发现,安顺学院附属中学高一(6)班存在严重的学习压力的问题和较大的自我身心压力的问题,其他5个因子的问题相对较小。其中学习压力≧2.5的人数有38人,所占全班的61.0%;自我身心压力≧2.5的人有19人,所占全班的31%;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父母教养方式压力、同学朋友压力和社会文化压力,均在全班的10%~23%之间。这说明高一(6)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但是在学习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的问题较严重,必须给予一定的重视。详见表2

  表2    高一(6)班学生7个因子统计检出结果

因子人数(平均分≧2.5)

百分比
学习压力3861%
教师压力1423%
家庭环境压力1423%
父母教育方式压力1219%
同学朋友压力1118%
社会文化压力610%
自我身心压力1931%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平均分23%
2.1.2高一(6)班学生7个因子测验出来的平均分条形图

7个因子统计检验分析发现,最高的是学习压力因子与自我身心压力因子。

2.2 差异分析

  2.2.1 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通过表3可以发现,高一(6)班的男生在应激源量表中的学习压力的平均分为2.6095,自我身心压力的平均分为2.3429,同学朋友压力的平均分为1.9184,父母教育方式压力的平均分为1.8810,家庭环境压力的平均分为1.8762,教师压力的平均分为1.8571,社会文化压力的平均分为1.6984。其中,以上各因子平均分按降序排列,学习压力与自我身心压力的平均分最高,应给予关注。详见表3

高一(6)班的女生在应激源量表中的学习压力的平均分为2.9073,自我身心压力的平均分为2.3024,同学朋友压力的平均分为1.9930,家庭环境压力的平均分为1.9610,教师压力的平均分为1.91,父母教育方式压力的平均分为1.7866,社会文化压力的平均分为1.6911。其中,以上各因子平均分按降序排列,学习压力与自我身心压力的平均分最高,应给予关注。

在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压力、教师压力的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在父母教养方式压力的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在其余因子得分上差异不大。通过男女生比较看出,男女生在在应激源量表中的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    高一(6)班学生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测试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变量男(M±SD)

女(M±SD)

t
学习压力2.6095±0.5674

2.9073±0.7336

-1.625
教师压力1.8571±0.5606

1.91±0.8536

-0.287

家庭环境压力1.8762±0.6587

1.9610±0.8028

-0.417

父母教育方式压力1.8810±0.7567

1.7866±.6557

0.509

同学朋友压力1.9184±0.5469

1.9930±0.6546

-0.448

社会文化压力1.6984±0.4522

1.6911±0.7796

0.040

自我身心压力2.3429±0.5662

2.3024±0.5552

0.270

应激源问卷平均分11.1837±1.9547

11.5017±3.2770

-0.408

2.2.2 在民族上的差异检验

通过表4可以发现,高一(6)班的汉族在应激源量表中的学习压力的平均分为2.7949,自我身心压力的平均分为2.3077,同学朋友压力的平均分为1.9487,教师压力的平均分为1.01,家庭环境压力的平均分为1.8359,父母教育方式压力的平均分为1.7244,社会文化压力的平均分为1.6923。其中,以上各因子平均分按降序排列,学习压力与自我身心压力的平均分最高,应给予重视。详见表4

高一(6)班的少数名族在应激源量表中的学习压力的平均分为2.8261,自我身心压力的平均分为2.3304,家庭环境压力的平均分为2.0957,同学朋友压力的平均分为2.0000,父母教育方式压力的平均分为1.9783,教师压力的平均分为1.9068,社会文化压力的平均分为1.6957。其中,以上各因子平均分按降序排列,学习压力与自我身心压力的平均分最高,应给予重视。

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得分均高于汉族学生。各因子以及总均分方面,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都是少数民族学生略高于汉族学生。

表4    高一(6)班学生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测试在民族上的差异检验

变量汉族(M±SD)

少数民族(M±SD)

t
学习压力2.7949±0.15

2.8261±0.7846

-0.170
教师压力1.01±0.8339

1.9068±0.12

-0.083
家庭环境压力1.8359±0.7382

2.0957±0.78

-1.321
父母教养方式压力1.7244±0.6356

1.9783±0.7535

-1.418
同学朋友压力1.9487±0.6291

2.0000±0.6076

-0.314
社会文化压力1.6923±0.7056

1.6957±0.6565

-0.018
自我身心压力2.3077±0.5465

2.3304±0.5803

-0.155
应激源问卷平均分2.0277±0.5353

2.1190±0.4661

-0.679
3结论

3.1 高一(6)班的学生有中度及以上压力的人数较少,但是学习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的问题较突出

学习压力因子反映中学生面临学习和升学方面对其的应激因素。当前的中学生能被社会认可的很大因素就是考试成绩的高低。那么学生为了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表扬对考试成绩的期望较大,因此很容易导致学习上的压力。自我身心压力因子,反映出中学生自身所感受到的应激因素。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难免会不适应,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再有青春期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重要阶段很多学生不能更好的调节和管理自己,因此容易导致自我身心压力。

3.2 高一(6)班男生和女生在各因子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高一(6)班良好的学习气氛中,男女生感受到相差无几的各种压力,所以差异不显著。

3.3 高一(6)班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各因子的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  建议与意见

高中生学习比较紧张,而且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很容易导致压力过大,帮助高中生缓解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将康发展非常重要。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4.1学习压力方面

4.1.1正确认识学习压力的存在。同学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学习压力,应该认识到学习压力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不可避免的,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4.1.2有效的分配时间,将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分成小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每定一个小的目标都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每一个小的目标后都要给自己鼓励,树立自己的信心。

4.1.3养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它自己规律,同学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劳逸结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自我身心压力方面

4.2.1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要高估或自我贬低自己。可以通过对自己外表、体质、精神世界的观察和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来正确认识自我。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确自我认识。

4.2.2对未来与现实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努力,不要急于求成。学会对自己现在的情况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对未来的发展有合理的期许并制定目标,持之以恒完成既定的目标。

4.2.3学会正确自我调节不良情绪。你可以:遇到心情烦躁的情况的时候,你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缓的轻音乐,使自己心情平复;勇敢地面对自己,善待并客观地看待自己;多和自己竞争,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没必要羡慕别人;不论在任何条件下,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哪怕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看不起你,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学会调整情绪,尽量往好处想;多学会换位思考,尽量找新的事物满足对世界的新奇感,神秘感。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疏导他们的各种压力,并在教育教学过程尽量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文档

心理普查分析报告

安顺学院附属中学高一(6)班心理普查分析报告目前,高中学生不仅承受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而且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应激性事件,若个体不能良好地应对,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如易激怒,控制能力差等)和行为问题(如逃课、打架等)。首先,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到环境变化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其中环境的变化就是应激源。按不同环境因素,将应激源分为三大类:①家庭环境因素:如父母离异,亲子关系恶劣等;②学习或工作环境:如学习负担过重、学校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