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43:50
文档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不断在提高,教学内容不断在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比以前高了几倍,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
推荐度:
导读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不断在提高,教学内容不断在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比以前高了几倍,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不断在提高,教学内容不断在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比以前高

了几倍,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

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

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

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

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

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因此,找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

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具有重大的

意义。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

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

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正如我与四年级陶某的谈话中问到:“你将来打算做什么职业?你三门

功课总分想达到几分或每门功课有分数指标吗?”他都是摇头没答案。当我问到他英语的学习方

法时,他的答案是:英语背单词是先看两遍,再背一遍,最后默到本子上:默不出的就看书。这

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成绩,因此不管是默写还是练习都出现一次次的不合格,这样学习

效果不好导致没信心,最后产生了厌学情绪。

2、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慵懒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

定的困难。我在上课时观察过四年级学生沈某,一节课35分钟,几乎每10分钟我要点名提醒一次。慵懒症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

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我

观察过四年级顾某的学习状况并与她的家长交流过,她是典型的慵懒症;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

与欲望,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能按时完成,每天必须把她请在身边做作业,动脑筋的题一题可以

做15分钟。这种症状存在哪会有学习积极性,哪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校教育方面

1、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虽早已高举起“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已退出历史

舞台。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使得学习竞争

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哪里能谈得上喜欢呢?拿

我们学校和宝山区为例:五年级毕业生要想进所谓的好学校,三门主课的总分必须在270分以上才有资格去参加各校的摇奖,否则就算你平时再品学兼优在四月的区统考没能达到270分就是没资格报考好学校。因此,为了适应潮流校领导不得不让我们这些任教的主课老师对于不同层次的

学生进行提优或补差,这样中高年级学生又进入了“应试教育”的盲区。形成了平时“素质教育”,期中、期末“应试教育”。

2、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

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我从平时的工作中感到,由于

现在衡量学生与老师的成功尺度还是以分数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注

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除非是公开课那是积极运用素质教育强调的教学方法,但

这也是形势所逼,教师的无奈之举。

3、师生关系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从我

从教这十年来看,由于老师希望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对于学生出现的失误总感到失望或沮丧。特

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显现出厌烦的情绪,因此会出现对学差生有时会有鄙视的眼光。

从问卷中的另一题看“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有的占27%,这个结果说明由于多数学差生平时在

纪律方面犯错较多,有时老师会先入为主不弄清事实冤枉了一些学差生,这样会加剧他们产生讨

厌老师、讨厌学习的厌学情绪的产生。

4、学生间关系

由于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小学生接受知识水平不同,造成学习成绩的不平衡,学生之间

出现歧视现象。从调查数据看“当学差生上课回答错误时,被同学嘲笑的”有的2%,有时有的29%。“当学差生考试成绩很差时,被同学瞧不起的”有时有的18%。更有甚者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

难时,有10%的学差生得不到同伴的帮助。由于以上出现的情况让学差生的心灵受到重创,因此

调查发现有5%的学差生在班中不快乐,48%的学差生有时感到不快乐,这两个百分比之和已超过50%,这个数据表明学差生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家庭方面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

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

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

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

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

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四)社会影响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电子游戏、打牌、****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可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探索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

二、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

(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相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二)学好新课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它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主要想调动厌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且要进行分层教学与小组活动。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及心理品质,不同的知识经验及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三)让学生感受关爱,特别关爱学差生关爱学差生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这种做法会

不可避免地在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上产生偏差。国家需要我们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关爱学差生要从心理去关爱。关爱学差生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

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

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消除厌

学的情绪回到集体中来。

(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就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

学差生之所以为差,是因为他们根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难道他们真

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不会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小学生喜欢表现自

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

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

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

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

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技能性的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

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

(五)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

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

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

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表,定期让他

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六)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

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

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

三、小结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

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

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文档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不断在提高,教学内容不断在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比以前高了几倍,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