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祝在全省发展实体经济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夏宝龙主持并讲话 张金如钱建民出席绍兴分会场会议
■浙江日报记者 金波 应建勇
绍兴日报2012-4-26本报首席记者 李菲
本报讯 昨天上午,、省召开全省发展实体经济电视电话会议。、省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强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省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全省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总等领导同志关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坚定勤劳创业的决心、创新引领的雄心、脚踏实地的耐心和实业致富的决心,不断提升浙江实体经济的品质、档次和国际竞争力,巩固和发展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努力完成、省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副、夏宝龙在会上讲话。省领导李强、王辉忠、葛慧君、陈加元、龚正、毛光烈、王建满、郑继伟、陈德荣等分别在主分会场出席会议。市领导张金如、钱建民、王文序等参加绍兴分会场会议。
赵洪祝指出,回顾历史,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经验。审视当前,许多企业偏离实体经济方向是浙江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的重要原因。展望未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基础。
赵洪祝强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坚持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实服务业这个大方向,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做优农业,就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工业,就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若干领域赢得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大型成套装备企业;适度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港重化工业,积极探索重化工业的高精尖特之路;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做实服务业,就要防止服务业偏离实体经济方向,紧紧抓住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带动全省金融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房地产市场,转变房地产业发展方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抓好流通领域各项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着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当前,重点要围绕实施“四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改善民生、文化强省建设和推进新型城市化扩大有效投资。要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以抓实体、兴实体、强实体的实际成效,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夏宝龙在讲话中分析了一季度经济形势,并就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作出部署。他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和、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来,一级抓一级,抓到实处,一抓到底。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少讲办不成的理由,多想办成事的办法,把主要精力花在调查研究、指导协调和解决问题上。要突出重点,抓好有效投资、工业提速增效、稳定出口增长、浙商回归、金融改革发展等工作。要营造“比学赶创、奋勇争先”、“思想、下放权力”和“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环境和氛围,以良好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努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张金如在绍兴分会场强调,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全省发展实体经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集聚。鼓励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实施“新三年建设计划”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回归经济。进一步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切实帮助实体经济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难题。强化企业日常监管,支持企业合法经营,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中国企业持续发展,敢问路在何方?(图) | ||
NEWS.SOHU.COM 2004年08月17日17:06 来源:人民网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略胜一筹: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出路》曾鸣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一个企业要经过多少年才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这是市场经济化20年中成长起来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优秀本土企业不断要问的问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场“大败局”过后,幸存者总要小心翼翼地寻找前行的路途。21世纪的初期,是中国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优秀企业在学习曲线上的一个艰难的平台期。应该积蓄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才能开始到下一轮的 |
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企业,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资源寻租阶段;90年代靠一招鲜吃遍天,一招不灵的时候,企业可能就一夜之间分崩离析;21世纪初,市场环境越来越规范,企业通过寻找垄断资源和市场空缺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企业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打造标准的好企业,才可能达到基业长青。可以说,这种认识,已经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共识。
接下来,作者尖锐的指出新时代的竞争规则:中国企业必须以战略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走向全面的系统管理。但是,进行战略管理有一个前提,作者希望企业家深入思考企业的价值所在。这一点其实是思考其他问题的一个根本。不仅是企业,整个行业都应当进行这种思考。最近,笔者刚刚对两个行业进行了一些了解,其中的状况证明了对整个业界,包括企业和顾客,缺乏对行业价值的思考。一场关于行业暴利的讨论把眼镜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行业拖入了风口浪尖。事实上,这个行业内的一些规则是企业与顾客双方自发博弈的结果。眼镜服务的核心价值:验光配镜、加工、后续服务,一直成为免费的卖点,往往也被顾客所忽略,迫使企业把这些服务的成本转嫁到镜架、镜片这些材料的成本上,造成了暴利的假象。从长远发展着想,企业应当勇敢地提高核心服务的价值。另一个就是目前正在经历公司化转型的出版业。事实上,长期以来,一些出版社的利润来源其实集中于国家的科研项目基金,把国家的钱从一个口袋拿到另一个口袋,而对市场的需求很少考虑。如果出版公司对这些认识仍然不清楚的话,只是改变了一下口袋的主人而已。如果缺乏对企业价值的理解,又如何制定相应的战略呢?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呼吁企业从建立战略思维着手,全面提升系统管理能力。中国企业战略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的语言的千篇一律就是明证。其实,这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人传统思维中的实用主义的体现,企业习惯于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来调整思维,而不习惯遵从一成不变的原则行事。尚人治而不尚法治,通常都是这个样子。我们使用策略的纯熟程度远非使用战略可比。
这些情况导致了一些企业没能够“顶住”突如其来的冲击。所以作为战略管理专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这些战略选择被概括为:大舍大得,剥离非核心业务,走专业化道路;大赌大赢,集中力量去面对战略选择带来的风险;大拙大巧,坚持战略方向,长期不懈努力培养系统管理能力。作者为企业提供了一些箴言,但对这些结论,笔者至少是不敢全部苟同。
首先作者选择的案例不太合适。一本讲战略的书,以几个特定的例子为主,而且占据了大量篇幅,且又请两个主要案例的企业家作序,难免相互吹捧之嫌。再者,企业战略研究应该考虑其一般性,例如万科经营房地产,华为在通讯领域,都是有一定资源专有性和资源专用性的行业,这样的企业通常不从事多元化经营,这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行业需要的巨大的投资,一般也阻止了企业去从事其他行业,就像飞机制造商不可能进入百货行业一样,我们也不必替中国移动这样的企业去考虑多元化的问题。特殊行业的战略选择不足以成为作者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的理由。而万科的大东家华润是典型的多元化企业,这也表明作者选择万科说事不合适。
另外,企业家个人原因也是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现在许多企业家风光且悠闲的很,没事就爬爬山,参加公益活动。据作者在书中介绍,万科砍掉一些业务的一个理由是老板没时间去参加那么多董事会和办公会,实在是个好笑的理由。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候,像洛克菲勒这些家伙都是事必躬亲的守财奴,决不会因为觉得什么会都参加劳累就放弃一个赚钱的机会。最近出了一系列《懒蚂蚁丛书》,大意是说企业家要把时间多用于思考。市场经济才过了20年,企业家就要休息了,如果我是小股东,我可不同意他们瞎玩!这样的结论也许会助长企业家更多的成为成功的眼球企业家,而不是勤勉的投入工作。这种思想是有害的!我要说的是,正如作者认为专业化是一个需要坚持、需要学习的长期的过程,多元化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作为教科书提供的规范战略选择,企业选择哪一个都是无所谓的,关键是敢于坚持和学习。像SONY、LG等都涉足广泛,也不是百年老店,多元化也撑下来了。事实上,企业案例在得到全面解密前,我们总是难以弄清一个战略选择的真实原因。利如,联想是作者选定的标杆企业,但是它在互联网的冬天抛弃FM365,根本等不及春天的到来,至今仍然是个谜。这种情况是不能用理论解释的。总之,如果要证明企业选择某种战略能够带来成功,从逻辑上讲,应当扩大样本量,才能得出一般的结论。
作为一位接受过西方科班教育的战略专家,一位对企业发展有思考的学者,作者完全不必要强行让语言去迎合市场。但是作者却以“赌、舍、拙”这样的词汇来界定自己的战略选择,而完全背离了战略理论理性、科学的基本特征。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中国传争智慧的影响。但是,正如国内一些经济学院、商学院出了越来越多的诗人,但是却没有理性思维的专家一样,这样的趋势是危险的、可悲的。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学习,中国企业家管理知识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作者令文字通俗化的一些努力,对论点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有害无益。国内著作有两个不良的极端,一种是过于教科书化,脱离实际;另一种是过于通俗,这类图书似乎已经不太适合企业家的胃口了。因此,我们呼吁有水平的可以放在管理者案头的大作出现。
尽管作者的一些观点,主要是企业提高系统管理能力的建议,切中时弊,对企业很有借鉴意义。这对那些靠项目、靠资源、靠策划取得暂时成功的企业无疑是一种匡正。但对于多元化的批评为时尚早。鸡蛋无论放在几个篮子里都是有风险的。多元化是危险的,但多元化是大企业模式。多元化怎样平衡还要企业家自身去努力探索。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文/郝继涛)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