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科室:门诊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急诊病人资料登记 |
项目时间: |
参与人员: |
存在问题:急诊病人资料登记不全面 |
原因分析: 1、急诊病人病情危重,一入院就马上开始抢救,忽略了资料的登记。 2、家属需要签字的手续多,需汇报病史情况、进行家属告知,没有时间写得很详细,工作人员也少,缺少专职人员安排家属登记。 3、在病人去路方面未建立专用本子。 4、很多急诊病人是通过110送来的,直接送了病房,没有登记,也没有及时补登。 |
改进目标:一个月后对急诊病人的资料,包括来源、去路登记全面。 |
改进措施: 1、增加门诊工作人员,设专职导医,白天有急诊病人入院由专职导医陪同,使资料填写详细。 2、建立急诊病人资料填写专用册,每个病人资料填写由固定班次来完成,包括病人的去路。 3、门急诊值班人员统一培训、指导、如何接待,漏掉如何补登记。 4、将登记本放在醒目位置,查对值班医生本,及时补登记。 5、和门卫传达室沟通,如有110送来的病人,应先到急诊室登记。 |
效果评价:经过整改,工作人员对急诊病人已掌握,急诊病人的资料填写完整。 |
月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科室: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急诊绿色通道 |
项目时间:2018.1.10-2.30 |
参与人员: |
存在问题:危重病人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医护人员不熟悉 |
原因分析: 1、专科医院急诊危重病人较少见,平时几乎用不到。 2、医护人员主观认识不足,认为不是自己的事。 3、医护人员未系统学习绿色通道流程。 4、绿色通道的通畅需要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全院未达成共识。 |
改进目标:二个月内,各相关部门知晓绿色通道流程,确保病人得到及时顺畅救治。 |
改进措施: 1、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绿色通道流程。 2、组织相关科室,如挂号收费处、药房、检验、医技等相关科室学习。 3、开展全院范围内的急救模拟演练,并按流程操作。 |
效果评价: 通过强化培训,各重点部门对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已基本熟悉,能实现患者快速救治。 |
月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科室:门急诊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急救能力 |
项目时间: |
参与人员: |
存在问题:急救过程较混乱 |
原因分析: 1、本院为专科医院,碰到急救的机会少。 2、急救人员对急救流程不熟悉。 3、医生下医嘱无节奏感。 4、急救人员未相对固定。 5、急救人员分工不明确,有时医嘱下达后两位护士同时去执行。 |
改进目标:2个月后对急救过程顺畅 |
改进措施: 1、组织各急救流程的学习,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 2、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各种应急演练。 3、医生下医嘱时应有条理性。 4、急救护士应相对固定,职责、分工明确。 |
效果评价:通过组织各急救流程的学习,多次应急演练,2个月后急救过程混乱情况有所好转,但医生下医嘱仍不够干脆,对疾病变化处理不到位护士在急救时没急迫感,,仍须进一步整改。 |
月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科室: 时间: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理论知识 |
项目时间: |
参与人员: |
存在问题: 1、对理论知识内容不熟悉,个别说不完全。 2、对理论学习观念不强。 |
原因分析: 1、态度不端正,理论学习观念不强。 2、个别人员不知道有哪些学习内容。 3、自我要求不严,没有自我约束及相应的目标、考核。 4、作业不是完成,未花更多的精力去理解掌握。 |
改进目标:能掌握院方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考核通过率达90%。 |
改进措施: 1、通过业务学习或小讲课形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人人参与。 2、资料下发到个人,人手一份,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3、加强自学及自我约束,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4、科室定期考核,要求考核作业及试卷完成。 |
效果评价: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已较前好转,但仍需平时不断学习巩固加强。 |
月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科室: 时间: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无菌技术 |
项目时间: |
参与人员: |
存在问题: 1、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2、抢救病人时工作忙,会疏忽无菌操作。 3、治疗台放置东西不合理,容易跨越无菌区。 4、使用无菌容器或无菌持物钳容易污染。 |
原因分析: 1、工作人员在观念上未重视无菌技术的重要性。 2、抢救时最求速度,无菌操作欠严格。 3、急诊室空间小,仪器设备多,很多东西没专门的地方放。 |
改进目标:通过学习和练习,不仅在观念上加强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且也要在实际操作中体现。 |
改进措施: 1、学习无菌技术的目的。 2、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 。 3、组织考核。 |
效果评价:观念上加强了,实际操作整改后效果明显,要求在每次的无菌操作中都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月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科室: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危重病人转运 |
项目时间: |
参与人员: |
存在问题: 1、护士对危重患者转运流程欠熟悉。 2、危重病人使用仪器设备较多时过床欠妥当。 |
原因分析: 1、精神科急诊病人少,很少遇见危重病人转运情况。 2、护士未认真学习危重病人交接流程。 3、平时抢救较少,病人仪器使用较少。 4、医护人员搬运方法欠妥当。 |
改进目标:1个月护士对危重病人转运处理流程熟悉度达100% |
改进措施: 1、认真学习危重病人交接制度、转运流程。 2、提高认识,危重病人转运顺畅,对医疗安全十分重要。 3、组织科室护士学习,半个月考核一次。 4、采用三人单边过床或四人过床法,一人喊同时用力过床,并有固定人员负责仪器、液体、管路。 |
效果评价:通过强化学习,本科室所有护士对危重病人转运流程熟悉度达100%,达到预期目;危重病人过床过程较前顺利流畅,仍须进一步提高。 |
月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科室: 时间: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危重病人转运 |
项目时间: |
参与人员: |
存在问题: 1、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内容不全面。 2、交接顺序凌乱,站位不对。 |
原因分析: 1、精神科急诊病人少,很少遇见危重病人转运情况。 2、护士未认真学习危重病人交接流程及进行规范的转运交接。 3、护士对危重病人交接内容缺乏条理性,容易漏掉。 |
改进目标:1、护士对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内容熟悉度达100% 2、危重病人交接规范 |
改进措施: 1、加强对护士培训,组织业务学习,学习危重病人交接制度、交接流程。 2、对危重病人床头从头至脚,并填写危重病人转运单,以免漏掉。 3、模拟危重病人转运,加深印象。 |
效果评价:经过一个月的整改,护士对危重病人转运交接熟悉度达98%,基本完成预期目标;交接时按规范交接。 |
月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科室: 时间: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突发紧急事件救援应急演练 |
项目时间: |
参与人员: |
存在问题:应急演练时设备故障处理不合理 |
原因分析: 1、本院急诊病人少,应用仪器机会少,相应故障处理机会少。 2、未认真学习设备故障应急流程。 3、应急演练时发生设备故障后,未真正找设备科的人来处理,只是工作人员随意按一个键就当是设备故障已解除。 |
改进目标:符合仪器设备故障应急流程 |
改进措施: 1、组织科室人员一起学习设备故障的处理流程,对急诊科各仪器的用法、检测、简单故障的处理进行培训 2、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应急演练,每次出现故障时按流程处理,设备科人员按时到位。 |
效果评价:一个月后在每次应急演练时正确处理设备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