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剪梅优秀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48:55
文档

一剪梅优秀教案

《一剪梅》教案马文娟教案目的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案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案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案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案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
推荐度:
导读《一剪梅》教案马文娟教案目的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案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案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案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案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
《一剪梅》教案

马文娟

教案目的 :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案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案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案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案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四、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上下阙各写什么内容?

上阙:绘景     下阙:抒情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写愁绪?

 明确: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3、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并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愁绪的。 

明确:红藕   玉簟   雁      月     花     水 

五、缘景明情: 

 1、“红藕香残玉簟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分析“雁”与“月”两个意象。  

明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小结:“雁”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结:“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 

词人身处西楼,因惦念丈夫行踪,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感慨雁字空回,锦书难托。感叹明月自满,人未团圆。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相思之情都萦绕于词人心头。(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 

3、“花自飘零水自流”本是秋天常见的景物,词人为什么对此格外敏感?分析“花”与“水”两个意象。 

明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小结: “花”意象:人生、青春、年华 “流水”:时光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触动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感。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词人在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夫妻恩爱,互相关怀、信任,两心如一,心心相印。 

   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这相思,这离愁无法消除,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对“愁”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的“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 

小结: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美; 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六、背诵本词

7、行飞花令:“愁”

8、布置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这首词扩写成350字的文章

 

9、板书设计  

境美情浓 

           荷陨香消图 

       独泛兰舟图            “  闲愁”

 雁回满月图             

落花流水图

文档

一剪梅优秀教案

《一剪梅》教案马文娟教案目的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案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案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案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案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