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3:48:45
文档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________。(《诸子喻山水》)(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対故园的四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杜鹃声里斜阳暮(3).五月渔郎
推荐度:
导读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________。(《诸子喻山水》)(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対故园的四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杜鹃声里斜阳暮(3).五月渔郎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积累应用 

1. 按要求填空。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________。(《诸子喻山水》)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対故园的四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 杜鹃声里斜阳暮    (3).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两者都有。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杜鹃”“暮”“渔郎”“楫”“芙蓉”等。

2. 按要求选择。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 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 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答案】D

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共享,正在风靡世界。第一个因共享而兴业的公司是AirbnB.Uber、滴滴打车创造了更大的成功。摩拜单车、ofo又成了新贵。

②共享令人向往,多半是因为共享是个自带天使光环,它俘获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令人们很难注意到支撑、打造和放大这个光环的三个支点,是三个毫无性感,甚至灰黑坚硬的关键字:供应、甲和乙。

③在互联网发展的头二十年,互联网被默认为是一个需求端的,是用户红利的大爆炸,是用户为用户创造红利、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用户红利的过程和现象,专业黑话称之为“网络效应”。供应在这里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被动应答的角色,是被用户红利驱动而改变的,很多时候还是不情不愿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站在舞台、聚光灯下的是用户和用户红利。在这二十年中,供应是老旧的、苦恼的、步履蹒跚的、无所适从的、动辄得咎的、要被的、随时都会被击倒碾碎的。

④直到以Airbnb为代表的所谓“共享式供应”新啼初试,供应端终于获得了内生的而不是寄生的、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互联网红利,终于开始创造新型的供应红利。这个供应红利也呈现这样的形态:初始的供应卷入新增的供应,更多的供应卷入更多的供应,一如互联网用户红利的创造形态,并且这个超量的供应会很快地突破某个临界点,从而彻底改变用户对供应的使用方式。用户获得了原初使用方式无法取得的巨大利益,用户红利发生数量级的跃升。以摩拜单车为例,在摩拜向市场投放单车数量越过千万门槛后,它的收费方式从按次计费变成了包月计费。与之对应的是摩拜的用途大增,比如对于百米之外的超市,摩拜变成了手推车。

⑤再进一层看,这样的供应为什么不是那么的普遍发生,而是集中在几个领域发生?仔细审读可以发现,成功的供应往往与“管制”两个字形影不离。因为管制含有“租金红利”,管制放松引起供应侧对于这个“租金红利”的追逐,越大额、越广泛的“租金红利”引致越大规模的新增供应,是所谓供应爆炸。

⑥交通就是一个富含管制的市场,比如纽约的出租车牌照一张高达百万美元,而Uber司机直接绕过了这个高昂的牌照租金,这个就是Uber、滴滴兴起的根源所在,即对管制租金红利的分享。从这个角度看,所谓“共享”就是对管制红利的攫取,这么正面阳光的天使词,居然有着这么深的暗黑利益,是不是挺有趣的啊。

⑦关于共享,还有一个值得正视、不容绕过的问题是,为什么共享经济在中国更加的如火如荼、其中的特色是什么?比如,相比较Uber,国产的滴滴似乎势头更猛,似乎更有特色,背后的奥妙究竟在哪里?这个奥妙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动员”。甚至可以这样说,动员,是最中国的互联色。什么是“动员”?就是把原来不是供应者的变成了供应者。比如淘宝,动员了原来不是开店的小妹变成了店主。美团、饿了么,动员了不是送外卖的小弟变成了外卖员。而滴滴,把动员进行得更加彻底,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把成百上千万辆私家车变成了出租车(对应的持牌出租车不及十分之一),并且造就了数十上百万的专职滴滴司机,构建了从租车行到专职司机的完整的供应链条,甚至还实现了“司机管司机”的组织架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享与动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动员是共享得以壮大的关键。

⑧共享经济是一个复杂现象,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好坏是非可以概括的事情,或许下面这个概括接近了几分:共享经济,驱动魔鬼成就天使。

(原文有删改)

3. 第①段中 “新贵”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文意,在第②段划线甲、乙处填入恰当的关键词:供应、______和________。

5. 作者为什么把“共享式供应”称作“供应”?

6. 对于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共享经济是由Airbnb首创的,却在中国更加的如火如荼。

B. 共享经济风靡国内是因为它使用户红利发生数量级跃升。

C. 共享经济的成功在于能同时获得互联网红利和供应红利。

D. 共享经济也有其适用范围,并非在所有的领域都能成功。

7. 第⑧段作者说“共享经济,驱动魔鬼成就天使”,说明“共享经济”也有着不尽光彩(或稍显黑暗)的一面。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案】3. 最新的   受到人们热捧的东西    

4.     (1). 管制    (2). 动员    

5. 共享式供应突破了互联网被默认为是一个需求端的的理论(或共享式供应突破了互联网主要由需求端盈利的模式,使供应端获得了内生的直接的互联网红利,创造了新型的“滚雪球式”的供应红利,彻底改变用户对供应的使用方式,使用户红利也得到极速增长。    6. B    

7. 共享经济是通过对管制红利的攫取实现所谓的共享;利用情绪鼓动和利益驱动把原来不是供应者的变成了供应者,从而使共享得以壮大。这说明“共享经济”有着不尽光彩(或稍显暗黑)的一面。

【解析】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①段中‘新贵’的含义”,这是考查词语的语境意。首先理解词语的字典意,“新贵”意思是“新近作的人,新的贵族”;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语境义,从文中来看,“共享,正在风靡世界。第一个因共享而兴业的公司是AirbnB.Uber、滴滴打车创造了更大的成功。摩拜单车、ofo又成了新贵”,从前面“风靡世界”可以知道,此处的“新贵”指的是最新的受到人们热捧的事物。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文意,在第②段划线甲、乙处填入恰当的关键词”,题干先给出了一个词语“供应”,然后要分析语境填写出另外两个关键词,“共享令人向往,多半是因为共享是个自带天使光环,它俘获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令人们很难注意到支撑、打造和放大这个光环的三个支点,是三个毫无性感,甚至灰黑坚硬的关键字:供应、……和……”,这句话在文章第二段,从所提供的词语来看,“供应”一词在三、四两段多次出现,可见三、四两段主要是来分析“供应”,而第五段说“成功的供应往往与‘管制’两个字形影不离”,可见第二个关键词应是“管制”,第六段依然在说“管制”,第七段说“这个奥妙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动员’”,由此可知,第二段和下文是总分关系,这就可以确定横线上的词语应是“供应、管制、动员”。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把‘共享式供应’称作‘供应’”,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信息并进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找到设题的区域,这就需要根据题干中的引文快速找到文中相关的文字,如“共享式供应”,这一词语出现在第四段的开头,文章第三段说“在互联网发展的头二十年,互联网被默认为是一个需求端的,是用户红利的大爆炸,是用户为用户创造红利、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用户红利的过程和现象”,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头二十年,第四段说“直到以Airbnb为代表的所谓‘共享式供应’新啼初试,供应端终于获得了内生的而不是寄生的、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互联网红利,终于开始创造新型的供应红利。这个供应红利也呈现这样的形态:初始的供应卷入新增的供应,更多的供应卷入更多的供应,一如互联网用户红利的创造形态,并且这个超量的供应会很快地突破某个临界点,从而彻底改变用户对供应的使用方式。用户获得了原初使用方式无法取得的巨大利益,用户红利发生数量级的跃升”,这是发生变化之后根据这两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于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与选项进行比较。B项,“共享经济风靡国内是因为它使用户红利发生数量级跃升”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七段说“为什么共享经济在中国更加的如火如荼、其中的特色是什么?……这个奥妙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动员’。甚至可以这样说,动员,是最中国的互联色”,文中说奥妙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动员”。动员,是最中国的互联色,可见选项对共享经济风靡国内原因的分析有误。

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⑧段作者说‘共享经济,驱动魔鬼成就天使’,说明‘共享经济’也有着不尽光彩(或稍显黑暗)的一面。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筛选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的是共享经济稍显黑暗的方面,这就需要考生到文中圈出相关的文字,如是“用户红利的大爆炸,是用户为用户创造红利、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用户红利的过程和现象”“被用户红利驱动而改变”,由此可知共享经济是通过对管制红利的攫取实现所谓的共享;如第四段“初始的供应卷入新增的供应,更多的供应卷入更多的供应,一如互联网用户红利的创造形态,并且这个超量的供应会很快地突破某个临界点,从而彻底改变用户对供应的使用方式。用户获得了原初使用方式无法取得的巨大利益,用户红利发生数量级的跃升”,可见共享经济是利用情绪鼓动和利益驱动把原来不是供应者的变成了供应者,从而使共享得以壮大,这些都是共享经济不尽光彩的一面。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苍老的青春

胡廷楣

①在范曾先生的画中,常常见到,在一棵大柳树或者大松树下,有一老一少在下围棋。可能在画家看来,没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就不能让人感到围棋的深奥古朴,围棋的博大精深。而没有孩子,没有天真无邪的神情,又难让人联想到围棋的敏锐和流动的神韵。在欣赏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总会对人生的无法,感到一种无奈。            

 ②当韩国的李昌镐16岁就被人称为“少年姜太公”的时候,在某一瞬间,我想棋了范曾的画,坐在棋盘两面的人合而为一。16岁的年龄,白发苍苍老人的阅历和心机。他有年轻人的超乎寻常的计算能力,但是,更如老人一般沉得住气,有耐心。他在12岁就被韩国棋界称为“老棋”。这是一个特别的超级棋手独特的性格背景。      

③李昌镐是曹薰铉的学生,但是他的棋风和老师相距甚远。从1984年到1992年整整8年在曹家的那些日子,李昌镐每一晚都在认真读棋谱,读老师家中的藏书,电灯夜夜都在子夜才熄灭。他把老师家中数千册的棋书读了三遍。有人笑着对曹薰铉说:“你家里有一个贼,每天都在偷你的东西。”曹一笑了之。

④李昌镐就是这样成长起来了,1990年,年仅14岁的李昌镐四段在韩国的各大棋赛中连胜41局,引起了韩国棋界的注意。在富士通赛中,战胜了超一流的武宫正树,还在韩国的正式比赛中,以3比2战胜师傅,夺走了曹薰铉的“最高位”的头衔。一代大师吴清源在评论曹李师徒俩时说:“曹薰铉是最有才能的棋手,而李昌镐的成功,靠的是超常的用功,他除了下棋,心无旁骛。”没有别的事情。”不得不承认,这正是曹薰铉靠自己的天才所不能赶上的原因。      

⑤李昌镐有句名言:“棋局如人生,下棋时,布局越华丽,就越容易遭到对手的攻击,生活中,少犯错误的人,要比华而不实的人更容易成功。”由此可见,李昌镐其人其艺已浑然一体,而这正是为期的特点所造成的。围棋在一开始就不是一种逞强好胜之道。中国早在南北朝时代的围棋“九品”,将“斗力”放在较低的第七品;将“用智”,放在中间的第五品。虽然在最前面的四品“入神”、“坐照”、“具体”、“通幽”,都比较抽象,但是强调要有一种境界,有一种“不战而曲人之兵”的居高临下的势能,在最高的境界中,一切全部变成了平易,返朴归真。     

⑥围棋是一种忍耐性极强的游戏,对手出错是棋手的胜因之一。进攻的棋,是在威胁对手出错;而防守的棋,是在静中观动,是不变应万变,怀着希望等待对手出错。李昌镐的棋就有这种防守的味道。这就象是老子以柔克刚的哲学。

⑦李昌镐的胜利观,几近老子之道。他在棋盘上,总是一副慢慢吞吞的样子,走得很厚。他就象山谷,象海洋,首先是一种低姿态。这样他就有一种接受的可能,有一种等待的可能。由于他的实力,总能在对局中以不变应万变,在打比赛中,常常实现逆转,也就并非偶然。   

⑧这的确是个可怕的少年。他给对手的感觉就好象面对一座沉默的冰山,表面上好象并不会给你多大的威胁,而你也很难从他那儿找到一举确立胜势的机会。所以说,完败于李昌镐手下的人很多,失败后痛心疾首、懊悔不迭的却很少。       

⑨作为记者,我和李昌镐有过一些采访接触。但从不去斜塔如何沉默或者如何没有表情之类,应为他的精神世界不像人们想象的阿阳枯燥乏味。相反,在他年少的腼腆和天真中,透出超一流棋手的思想的苍老。      

⑩一切有关为期的华丽文章,在李昌镐面前黯然失色。李昌镐是天才的坟墓。

8. 开篇从范曾先生的画写起有何作用?

9. 第三段两个“笑”字,各有怎样的含义?

10. 第八段划线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1. 下列对文章标题“苍老”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暗示李昌镐老成持重的围棋禀赋。

B. 反应李昌镐研习围棋的功夫深厚。

C. 表现李昌镐现身围棋的忘我精神。

D. 凸显李昌镐围棋思想的丰富深刻。

12. 文章最后说: “李昌镐是天才的坟墓”,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答案】8. 用具体可感的画面,引出描写对象,增加了文学性:同时为下文揭示少年棋手李昌镐与众不同的围棋天赋作铺垫。    

9. 他人的笑,含有对曹善意的担心和提醒(认为他收李昌镐为徒不明智,李昌镐如此刻苦,总有一天会战胜老师);曹的笑,含有对他人担心的不以为然(他认为李昌镐虽然刻苦,但未必能轻易超越自己。或李昌镐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即便超过自己也心甘情愿。)。    

10. 划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李昌镐沉着、内敛、不张扬,而实际上很强大,难以战胜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11. C    

12. 李昌镐是靠超常的用功取得成功的,他的棋功力深厚,棋风朴实,以柔克刚,几乎战胜了包括自己的老师曹薰铉在内所有同时代棋坛上天才棋手,所以说它是天才的坟墓。从中我们领悟到,做事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直至成功;做人要谦逊低调,海纳百川,才能成就自我。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开篇从范曾先生的画写起有何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内容,第一段写“在范曾先生的画中,常常见到,在一棵大柳树或者大松树下,有一老一少在下围棋。可能在画家看来,没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就不能让人感到围棋的深奥古朴,围棋的博大精深。而没有孩子,没有天真无邪的神情,又难让人联想到围棋的敏锐和流动的神韵。在欣赏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总会对人生的无法,感到一种无奈”,范曾先生的话中有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这也就引出了本文的描写对象;第一段提到“没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没有孩子,没有天真无邪的神情,……”,这也就为下文写李昌镐与众不同的围棋天赋做了铺垫,如第二段“16岁的年龄,白发苍苍老人的阅历和心机。他有年轻人的超乎寻常的计算能力,但是,更如老人一般沉得住气,有耐心”。

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本题中,设题的是第一段,故应从开头段与下文的关系角度思考作答。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三段两个‘笑’字,各有怎样的含义”,这是考查对文章语言内涵的理解。首先应到第三段找到这两个“笑”所在的句子,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其含义。如“有人笑着对曹薰铉说:‘你家里有一个贼,每天都在偷你的东西’”,这是他人的笑,结合前面李昌镐的表现“从1984年到1992年整整8年在曹家的那些日子,李昌镐每一晚都在认真读棋谱,读老师家中的藏书,电灯夜夜都在子夜才熄灭。他把老师家中数千册的棋书读了三遍”可知,这些人的笑是对曹善意的提醒,意思是曹收李昌镐为徒不明智,认为李昌镐如此刻苦,终有一日会超越曹的;如“曹一笑了之”,“一笑了之”意思是“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这是曹对他人提醒的反应,曹的笑说明他对别人的担心不放在心上。

1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第段划线句”,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判断句子所写的对象,是写人还是写景,如是写人,应从塑造人物形象技巧的角度作答,如是写景,应从景物描写的技巧方面作答。然后找到划线句,“他给对手的感觉就好象面对一座沉默的冰山”,这是描写人物的句子,句中把“李昌镐”比喻成“沉默的冰山”,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比喻词是“好象”,这是李昌镐给对手的感觉,结合语境来看,“表面上好象并不会给你多大的威胁,而你也很难从他那儿找到一举确立胜势的机会”,此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李昌镐沉着冷静、内敛而不张扬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的强大,如同一座“冰山”,难以撼动,流露出对李昌镐的赞叹之情

1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标题‘苍老’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这是针对文章标题设题,要求理解标题的内涵。考生应到文中圈出与苍老有关的文字,如第一段“没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就不能让人感到围棋的深奥古朴,围棋的博大精深”,第二段“更如老人一般沉得住气,有耐心”,第六段“李昌镐的棋就有这种防守的味道。这就象是老子以柔克刚的哲学”,第七段“李昌镐的胜利观,几近老子之道。他在棋盘上,总是一副慢慢吞吞的样子,走得很厚。他就象山谷,象海洋,首先是一种低姿态。这样他就有一种接受的可能,有一种等待的可能”,第九段“相反,在他年少的腼腆和天真中,透出超一流棋手的思想的苍老”,由这些内容可知,文中所说的“苍老”不是指年龄,而是暗示李昌镐老成持证的围棋禀赋,是反应李昌镐研习围棋的功夫深厚,是凸显李昌镐围棋思想的丰富深刻。C项,“表现李昌镐现身围棋的忘我精神”与“苍老”无关,这是人物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

1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谈谈对“文章最后‘李昌镐是天才的坟墓’”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坟墓”是指埋葬死人之地,而句中说的是“天才的坟墓”,应是指埋葬天才的地方,从文中来看,第四段写到“在富士通赛中,战胜了超一流的武宫正树,还在韩国的正式比赛中,以3比2战胜师傅,夺走了曹薰铉的‘最高位’的头衔”,李昌镐战胜超一流的武宫正树和自己的师傅曹薰铉,而吴清源在评论曹李师徒俩时说“曹薰铉是最有才能的棋手,而李昌镐的成功,靠的是超常的用功,他除了下棋,心无旁骛”,而作者也认为“不得不承认,这正是曹薰铉靠自己的天才所不能赶上的原因”,由这些内容可知,李昌镐战胜了这些棋坛的天才人物,他靠的是自己的超常的努力。从中我们领悟到做事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直至成功;做人要谦逊低调,海纳百川,才能成就自我。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面小题。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3. 这首词的词牌是

A. 水龙吟

B. 苏幕遮

C. 鹧鸪天

D. 踏莎行

14. 下列对本诗歌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 本诗有序是有些景抒情,事、景、情有机融为一体。

B. 本诗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有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C. 本诗层次清晰,“去岁”“今年”“几时”前后照应周密。

D. 本诗语言华丽优美,充分表达了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

15.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划线句。

【答案】13. C    14. D    

15. 作者通过林鸦、残阳等意象,营造了一个萧瑟、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漂泊异乡的孤独,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这首词的词牌”,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的掌握。首先要了解何为“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一类词怎么写,包括句数,每一句的字数,以及每一句的标点。然后分析本词共有多少句,每一句的字数,再与记忆中格式相仿的词进行比较,由此可以联系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故应选C。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歌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本诗语言华丽优美”错误,“华丽优美”一说有误,从词中来看,这首词情真而意切、明白而如家常,如“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词中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这是因为去年的今天很快乐,也很难得——词人恰好赶在太太过生日的时候回到了家。何以知道它难得?因为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何以知道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因为他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今年相望“又”天涯。这个“又”字只是个极普通的虚字,却已把“去岁”之前若干年里“今辰”的“天涯”“相望”都隐涵在内了。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划线句”,这是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提示“从情景关系”角度,首先要明确“情”与“景”有几种关系,然后再分析划线句中的景和情。“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如下几种关系: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满林残照见归鸦”,此句写到“满林的残照”和“归鸦”,夕阳虽好,但毕竟是残照,营造了萧瑟凄清的氛围;而在残照之中竟又现出了点点“归鸦”,“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这是以物来衬人,是物人之间的“反衬法”,这与前面的“山接水,水明霞”的恬适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忧、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词人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抒发思乡之情,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②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③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老子》第八章

⑤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16. 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 

(1)仲尼亟称于水

(2)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7.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盈科而后进

B. 可立而待也

C.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D.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8. 翻译下面的句子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9. 第②则孟子所持的观点对我们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16. (1)屡次、多次;(2)实际(3)帮助    17. AC    

18. 江海能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的原因,是因为它善于处在百川下面的位置,所以能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19. 学习要务本求实,不要追求虚名;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或学习要务本求实,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追求虚名。

【解析】

...............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A项,“盈科而后进”意思是“注满洼地再往前流”,“而”是连词,表顺承,“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C项,“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意思是“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而”是连词,表顺承。故选AC。B项,“可立而待也”,“而”是连词,表修饰。D项,“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思是“但是攻克坚强之物的却没有能胜过它(水)的”,“而”是连词,表转折。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是考查“而”的用法,“而”作为虚词主要表示如下几种关系,如并列关系、顺承关系、修饰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为”,成为;“以”,因为;“善”,善于;“下”,方位名词做动词,处于……之下;“故”,所以。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第②则孟子所持的观点对我们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考生应先理解第②则的意思,然后再分析这种观点对我们学习的启示。“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意思是“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孟子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参考译文: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孟子▪尽心上》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老子》第八章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才使它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老子》第66章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老子》第78章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设鱼樵对

贝 琼

①客之京师,遇业渔者偕老樵休于道,意若有德者。因诘之曰:“渔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士如不及,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乎?”

②对曰:“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彼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吾何异彼哉!且彼大宫室,盛舆马,妇女不蚕而锦绣,子弟不田而粱肉,非民之钓饵、国之斧斤甲?民日削,国日坏,彼犹未已也。小覆家,大赤族,呜呼!”今吾薪給于爨 ,未始赭山而樵也;鱼给于食,未始绝河而渔也,视彼不已廉乎?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吾何易彼哉!”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

③曰:“又有大者焉。渤澥之东,其深无极,曰有珠焉,在大鲸之腹。吾渔而有之,可以光六合。邓林之西,其广万里,曰有材焉。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

④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遂录其对。

20. 在第②段划横线的甲处填入适当的一项是:

A. 也

B. 乎

C. 耳

D. 焉

21. 渔樵者说“吾何易彼哉”,联系第②段,简要分析渔樵者不愿与公卿大夫交换位置的原因。

22. 对第③段“又有大者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渔樵者境界极高,不求利己无害。

B. 渔樵者眼界甚宽,遍游江河湖海。

C. 渔樵者收获颇丰,官吏望尘莫及。

D. 渔樵者成就甚大,客者难以理解。

23. 客的问与答表现了客怎样的心理变化?

【答案】20. B    21. 公卿大夫贪求富贵,有害国家、百姓,也常常给自己及家族招来杀身之祸,他们的追求弊大于利而渔樵者自给自足,悠闲自在,没有破家灭族的忧患,所得利大于弊。因此,鱼樵者不愿交换。    22. C    

23. 通过客的对话来分析客的心理变化。 

“渔樵末事也”、“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乎?”开始表现出对渔樵生活的轻视和对自己入京师图富贵的自信。 

“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表现了客的惭愧和歉意,愿意与他们交游以听取教导。 

“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最后表现了对渔樵者的赞赏和钦佩,愿意为他们效力。

【解析】

2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在第②段划横线的甲处填入适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运用。考生应先分析设题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意来选取虚词。“妇女不蚕而锦绣,子弟不田而粱肉,非民之钓饵、国之斧斤……?”这是一个疑问句,意思是“妇女不养蚕却穿上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子弟不种田却吃着精美可口的膳食。不是引老百姓上钩的食物、砍伐国家的斧头吗”,“耳”作为虚词,意思是“罢了,啊”,一般放在陈述句或感叹句的末尾,故可以先排除;“焉”放在句末一般为代词、兼词和语气词,此处也可以排除;“乎”放在句末,一般表示疑问、反问、感叹与揣测,“也”一般放在陈述句的句末,如放在疑问句句末一般表示反诘,分析句子可以知道,前面说“非……”,后面与“乎”搭配更好。

2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渔樵者说‘吾何易彼哉’,联系第②段,简要分析渔樵者不愿与公卿大夫交换位置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并概括文意的能力。首先确定答题的区域,应在第②段,先分析渔樵所说的话,“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彼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吾何异彼哉”,公卿、大夫、齐民虽然身份贵贱不同类,但其道一样,他们从百姓获利,我从河水和山林获利,没有不同;“小覆家,大赤族”,公卿大夫及其妻室儿女,养尊处优,不劳而获,把国家和人民作为“渔”、“樵”的对象,结果“民日削,国日坏”,而他们自己也因此而坠入法网,弄到“覆家”、“灭族’的地步,小者会因犯罪而导致全家覆灭,大者会因犯罪而被诛灭全族,这是公卿大夫贪求富贵存在的隐患,而我们渔樵呢,“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我们自给自足,悠闲自在,没有破家灭族的忧患,所得利大于弊,这些就是渔樵不愿交换的原因。

2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第③段‘又有大者焉’理解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有大者焉。……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文中说“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意思是说这些都是我们渔樵的收获啊,“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意思是“哪里是那些贪求富贵的官吏所能比的呢”,由此可知,此处的“大”指的是渔樵的收获,故应选C。ABD三项的内容与“又有大者”的内容不合,故排除。

2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客的问与答表现了客怎样的心理变化”。考生应先找出客所说的话,然后分析。如第一段“渔樵末事也,……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乎”,客认为渔樵是不重要的事情,问他们为什么不舍弃渔樵而谋求富贵,从这一问话中可以看出客一开始对渔樵的生活应是轻视的,同时对于自己入京求取富贵是非常自信的;如第二段“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从“惭”“谢”可知客为自己的认知感到惭愧,并向渔樵表示歉意,“请从若游”,“游”意思是“交往”,表示想要和渔樵交往的意愿;如第四段“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大哉,夫子之志乎”是倒装句,主谓倒装,应为“夫子之志大”,表示对渔樵的赞赏和钦佩, “执御”,为人驾驭车马,引申为景仰追随, “愿终身执御焉”,愿意为他们效力。

写作

2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

请谈谈你对这句口号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答案】要做领先者

去一家企业参观,这家企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

其实,做领先者还是跟随者,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和矛盾。一个行业、一个领域,领先者毕竟只是少数。对无数领先者来说,大多经历过跟随者的过程。对那些后起者来说,做一个跟随者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跟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像三星公司,在通讯电子领域,多少年来把紧紧跟随领先者作为一大战略,积极学习领先者的技术、策略等。它追随过苹果公司的创意和设计,包括它的制造,但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既做全面的跟随者,又做局部的领先者,是三星、索尼等很多实施跟随战略者的成功之处和聪明之举。

但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合格的士兵,领先者毕竟代表着前进的方向。他们配置着最优和最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有时还是各种规则的制定者。早在几十年前,就曾有研究表明,几乎每个市场领导者都会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而在新业态下,领先者利益优势更加明显。据调查,在互联网效应显著行业,如电子商务,市场领先者往往会拥有超过90%的份额。

成为一个拥有绝对优势的领跑者,站在巅峰傲视天下,是无数跟随者的梦想。就像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争夺,由远及近,紧紧地咬住对方,当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具备了超越的强大能量,就毫不犹豫地超越,勇敢变为领先者。

正因如此,领先者并不代表永远的成功,若不时时警惕,戒除浮躁功利心态,始终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迟早有一天会被跟随者赶超。华为公司掌门人任正非就曾坦言: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可跟随的困境,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这是领先者的一种宝贵的忧患意识。而对于跟随者,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只是盲目跟随,也永远不会成为领先者。达尔文说过:“自然界生存下来的,既不是四肢最强壮的,也不是头脑最聪明的,而是有能力适应变化的物种。”

不管领先者还是跟随者,需要保持旺盛和持久的创造力,需要打破各种桎梏瓶颈,凤凰涅盘,再造一个新世界。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突破、思维突破、技术突破。需要另辟蹊径,拥抱,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最怕的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谁能在一次次大机会、大变革中,拥抱变化,奋发作为,谁就能成为真正的领先者,甚至是领导者。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审读所给材料,“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材料中给出“领先者”和“追随者”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不能简单从字面义来解释,必须紧扣材料内容及含意来理解。这两个概念是比较、相对的关系,“领先者”,处于前列的,开拓、革新、创新、探索的人;“跟随者”,处于后发的,效仿前人,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人。这家企业肯定的是领先者,即要开拓、革新,考生可以依从这家企业的观点,从认可“领先者”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肯定“追随者”的角度立意。然后分析写作要求部分,“谈谈你对这句口号的看法”,考生可以依从企业的口号,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还可以在选择中对二者进行比较,体现对这两者的权衡与思考,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合理性,还要注意这两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的关系,而是比较的关系。考生可以从领先者的角度,分析权衡、思考两者关系,体现对处于前列的,开拓、革新、探索的肯定,也可以从跟随者的角度,体现对效仿前人,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肯定。

参考立意:

欣赏领先者,不断创新进取,朝气勃发。

我欣赏追随者,勤勉学习,不断成长。

欣赏先做追随者,再做领先者的人。

模仿不是宗旨,超越才是目的。

欣赏既是追随者又是领先者的人。

懂得取长补短,不忘坚持自我。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应抓住“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中的关键词,如“追随者”“领先者”,分析二者的意思,然后选择其一或者综合二者表明自己的态度。

文档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________。(《诸子喻山水》)(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対故园的四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杜鹃声里斜阳暮(3).五月渔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