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章节 | 项目三 餐巾折花 | 授课日期 | 2013年12月26日上午第2节 | |||||||
授课题目 | 任务二 餐巾花的折叠 | 授课地点 | 2-309 | |||||||
授课类型 | 实操课 | 上课班级 | 12旅游3班 | 授课教师 | 王巧云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了解餐巾的作用与种类; 2)掌握餐巾折花的造型种类; 3)掌握松鹤延年和长颈花鹿的操作技巧 | ||||||||
能力目标 | 1)学生通过观看老师餐巾折花,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作风。 4)通过学生练习中的竞争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 |||||||||
情感目标 | 1)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意识; 2)通过学生练习培养同学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精神,从而取长补短。 3)通过学习明确餐巾折花的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改变错误的认识 | |||||||||
教学重点 | 餐巾折花的基本技法和要领 | |||||||||
教学难点 | 折花技法中的卷、捏两种手法 | |||||||||
教学资源 | 实物 餐巾布 直升杯 | |||||||||
教学方法 | 提问法、演示法、讲授法 | |||||||||
板书设计 | 任务二 餐巾花的折叠 一、餐巾作用 二、餐巾折花种类 1、按造型外观分为:植物造型、动物造型、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形态的实物造型。 2、按折叠方式和放置用具的不同分为:杯花、盘花和环花 三、餐巾折花基本手法:叠、折、卷、穿、翻、拉、捏七种手法。 四、课堂总结: | |||||||||
教学 过程 | 时间分配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目的 | ||||||
引入 | 2 分 钟 | 1.复习导入 2.教师展示成果,学生辨别 | 学生辨认出哪些是学习过的花型哪些是没有学习过的花型及各类杯花的名称。 | 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 | ||||||
新课 | 3 分钟 5 分钟 25 分钟 3 分钟 | 一、教师讲述餐巾的作用。 二、教师提问:在老师所折的餐巾花中,哪些是植物造型?哪些是动物造型?
教师讲述餐巾折花种类 1、按造型外观分为:植物造型、动物造型、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形态的实物造型。 2、按折叠方式和放置用具的不同分为:杯花、盘花和环花 三、教师讲述餐巾折花基本手法:叠、折、卷、翻、拉、捏、穿七种手法。 教师教授常用餐巾花实例的制作方法 1、动物头的操作手法学习, 2、松鹤延年 3、长颈花鹿 教师评价: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所学内容,重点掌握餐巾折花的七种基本技法:叠、折、卷、翻、拉、捏、穿。 | 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 学生认真听讲,认真观看杯花,认真做笔记。 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 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动手学习餐巾折花基本手法。 学生边听边看边动手学习常用餐巾花实例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餐巾折花的操作技巧,并推荐出该组的好的作品供大家观赏。 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 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认真观看,认真做笔记的好习惯。 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好习惯。 提高学生实作练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竞争力;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团队精神;从而做到取长补短,养成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巩固知识。 | ||||||
作业布置 | 2 分钟 | 1.认真学习课堂上教授的两种杯花,有不明白的问题,下次上课时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去千岛湖镇上的酒店学习一种杯花,下堂课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取票数最高的几种杯花一起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