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知识的培训,让全体从业人员了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知识和标准,提高了职工施工时的标准意识,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保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达标和安全生产
2、要求: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知识的培训,让全体从业人员了解到更多的企业的管理概念和制度,大大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在岗位操作上的安全
教学对象: 井下从业人员
教学重点:风险辨识
教学方法: 面授
教学用具:黑板、电脑等
教学地点: 区值班室
第一讲 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
第一节 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风险辨识的方法
风险辨识的方法是专家经验法,由各专业分管负责人和专业副总组织,抽调相关业务科室、区队的区科长、技术人员、有经验的老工人一同作为专家,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风险辨识检查表和专家的经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附件1:风险辨识检查表
对照风险辨识检查表,筛选出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风险种类,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方法
对需要评估的风险在风险评估表内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格雷厄姆-金尼法)进行风险评估。
附件2:风险评估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格雷厄姆-金尼法)
该方法较为简便易行,以下为这种评价方法的操作步骤:
1)选取评价对象并对操作进行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
2)该方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可以用下式来表达危险性,即危险分数(D)。危险性D=L×E×C
3)可能性因素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他们实际发生的数字概率有关。
下表列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数(L)按照预先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数汇总表进行取L值。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 分数值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 10 | 完全可以预料 |
| 6 | 相当可能 |
| 3 | 可能,但不经常 |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 0.5 |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
| 0.2 | 极不可能 |
| 0.1 | 实际不可能 |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也越大。下表列出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被指定的分值数(E)。按表内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对应的分数值取E值。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分数值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
| 10 | 连续暴露 |
| 6 |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
| 3 |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
| 2 | 每月一次暴露 |
| 1 | 每年几次暴露 |
| 0.5 | 非常罕见暴露 |
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其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列于下表,依据下表取相应的C值。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 分数值 |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
| 100 |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人以上死亡) |
| 40 | 灾难,数人死亡(3~9人死亡) |
| 15 | 非常严重,1~2人死亡 |
| 7 | 严重 |
| 3 | 重大,伤残 |
| 1 | 引人注意 |
可以用下式来表达危险性,即危险分数(D):危险性D=L×E×C按照上式,计算危险分数,其计算结果对照下表,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对应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得出危险程度。对危险分数(D)值大于320为矿重大安全风险,列入矿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附件3)。
注:有以下情形直接认定为重大风险: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为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表4 危险性
| D值 | 危险程度 | 风险级别 |
| 〉320 |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 重大风险(一级) |
| 160—320 |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 较大风险(二级) |
| 70-160 |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 一般风险(三级) |
| <70 | 一般或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以接受 | 低风险(四级) |
1、 采掘顶底板岩性
2017年大社矿回采工作面有:92619工作面、94604外工作面、十一盘区煤柱工作面,准备接替的工作面为92623工作面、94610外工作面、92606工作面;主要掘进地区有:东北翼、94624抽放巷、92623、92606、92702、94610、92609等掘进工作面。
(1)2#煤顶底板岩性
2#煤为可采煤层中最上部最厚一层,厚度为2.3~7.8m,平均5.4m,煤层分布稳定,结构复杂,含夹矸2~4层,第一层夹矸距顶板0.5m,厚度0。05m,夹矸岩性为粉砂岩,稳定,普遍存在;第二层夹矸距底板1。8~2。5m,厚0。04~0。6m,不稳定;第三层夹矸距底板0.8~1.8m,平均1.3m,厚0。15~0。2m,含炭质砂岩,较稳定,井田普遍存在;第四层夹矸,距底板0.5m,厚0。04~0。2m,夹矸岩性为泥炭质粉砂岩,常呈软泥状出现,不稳定。直接顶板为厚度4m~10m的深灰色粉砂岩或深灰色粉砂岩夹极薄细砂岩,局部无直接顶板,底板为厚12m的深灰色粉砂岩.间接顶板为厚0~20m的深灰色凝灰质砂岩,灰白色石英长石砂岩,局部存在厚0.5m左右的伪顶。
(2)4#煤顶底板岩性
4#煤上距3#煤4~7m,下距6#煤28~32m,最大厚度1。67m,最小厚度1.06m,平均厚度1。30m,在十盘区有0.5km2无煤带。煤层分布稳定,结构简单,局部含有夹矸,厚度0.1~0。5m。顶板为厚0。2~3.1m的石灰岩,裂隙发育,底板为3m的灰色中细粒砂岩。
工作面正常掘进摸2#煤、4#煤顶板掘进,工作面石门为穿层掘进.东北翼、94624抽放巷沿大煤底板砂岩掘进,层位稳定。
2、采掘顶板安全风险辨识
大社矿采掘顶板安全辨识由采掘矿长和采掘副总组织采区、开掘区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有经验的老工人成立专家组,按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程序,制定工作方案,对照《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专家组的经验、理论分析,对可能导致矿井顶板事故的危险因素全面进行辨识.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专家组的辨识,大社矿采掘顶板安全风险种类包括:
1)断层处片帮冒顶
2)过老巷时片帮冒顶
3)扩出口、两巷替棚子放顶顶板冒顶伤害
4)顶板破碎煤帮片帮
5)大面积悬顶造成顶板大面积来压跨落
6)未及时移架造成片帮冒顶
7)初采初放或结束收尾时顶板事故
8)两巷变形顶帮破碎冒顶
9)运输撞倒支架
10)架棚不迎山
11)巷道失修严重
12)巷道顶板开裂
13)支护材料强度不够
14)岔口支护质量差
15)空顶空帮
16)巷道顶板离层
17)临时支护、前探梁支护不符合要求
18)大压力区施工
19)放炮崩倒棚子
3、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评估
掘进工作面顶板安全风险评估
1)掘进工作面开口处支护质量不符合要求。
2)掘进工作面迎头支护不符合质量要求。
3)掘进工作面爆破没有按爆破说明书进行爆破,爆破时蹦倒支架,爆破后,没有进行及时支护。
4)掘进工作面后路运输,挂倒、撞倒支架等。
5)支护材料强度不够.
6)巷道失修严重。
7)上下山巷道架棚支护多数不迎山,空顶空帮。
第二讲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开掘工作面预防顶板事故措施
1)工程设计必须选择有足够强度的支护材料.
2)新掘巷道每100米用岩层探测记录仪,对顶板岩层进行可视化观测(特殊地点必须观测),观测点设在掘进一周以外的巷道,发现顶板离层或结构变化较快,要及时对巷道进行加固,并修正支护参数。
3)遇有特殊情况(沿断层掘进、沿老空掘进、顶板岩性变化、向背斜附近、过断层、巷道开口、透口、顶板倾角变化等),必须进行应力分析,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4)当锚杆或锚索受力达到其破断力80﹪时,必须制定措施对巷道进行加固,并及时修改支护参数。
5)新掘锚网索巷道,每隔10—20米在巷道中要打设一根监测信号点柱,点柱直径要求在14cm以上。
6)掘进工作面做好审帮问顶工作。
7)炮掘架棚巷道迎头,必须用好前探梁和符合要求的防倒器,支架要达到标准化要求。后路棚子应打齐撑木。
8)炮掘薄煤点柱支护的巷道,临时支护必须跟头,正规支护的距离符合规程规定,巷道要达到标准化要求,并按规定距离探明灰岩顶板的厚度,当顶板变薄或破碎时,必须及时改变支护方式。
9)机掘巷道迎头顶板较完整时,必须使用前探梁和符合要求的防倒器,再挖两帮柱窝。
10)锚网索钢带支护的煤巷,必须用好锚杆(锚索)前探梁,前探梁使用符合标准要求。
11)施工巷道后路辅助工程或整修棚子时,班队长负责将前头人员撤到后路施工地点外,岔口施工对铁抬棚必须使用联结器,保证施工安全。
12)锚喷巷道迎头围岩破碎时,锚杆必须跟头打齐,临时打齐、临时封闭前要找净活碴.
13)锚喷巷道,围岩破碎,压力较大地段的砼体,应有专人维护及时找掉开裂部分,进行复喷砼体,损坏严重时要及时进行一次锚喷成型。
14)锚喷巷道每班施工前必须由班队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审帮问顶,及时找掉开裂危岩,维护好后,方可进行正常工作。
15)凡开掘工作面揭露特殊地段前,必须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经主管矿领导、调度室、技术科、瓦斯科、安全管理部、通风区等有关人员审查同意,并向施工人员进行贯彻后方可施工。
16)放炮严格掌握炮眼角度、深度、装药量,一次放炮的最多眼数,以防崩倒棚子。
17)托顶煤锚网带掘进为防止正前片帮造成空顶距离较大而发生冒顶,首先掘进巷道上半段,进行顶板支护后,再掘进巷道下半段;若顶板破碎,过断层,压力大地段时,锚网带下加设辅助支护。
18)对回风巷道要经常检查,有腐朽、损坏、变形的支架要及时进行维修.
19)使用工字钢支护的巷道,必须使用好防滑保险卡。
20)巷道顶空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支护顶板,保证安全。
21)加强矿压观测,及时掌握顶板离层情况,做到提前预防,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22)掘进工作面要备有三天进度的巷道支护材料和足够的长板梁、长串杆、圆木、点柱等抢险材料.
23)禁止使用木架棚支护巷道。
24)掘进工作面如遇断层及特殊地质构造带时,要加强支护,严格施工质量。
25)掘进工作面整修冒顶、巷空、顶板破碎流砟时,注化学浆进行加固。
26)掘进地区施工时必须有顶板施工设计,设计内容包含设计支护形式及支护强度计算依据.
巷修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1)进行巷修工作时,坚持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找顶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并有专人监护。
2)加强软岩巷道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对不同种类的软岩巷道要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达到合理的支护强度。软岩、穿层、断层、破碎带等巷道,必须坚持前探梁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加强迎头的顶板控制。并编制符合实际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3)加强顶板控制.制定的循环方式和支护形式要适应现场条件,有利于顶板管理。永久支护要及时跟到迎头,按作业规程要求使用好撑木或拉杆,背实顶帮,防止倒棚造成冒顶。
4)修复、加固巷道时,严格执行从外向里、先支后回的原则,严禁空顶作业,确保退路畅通。
5、小结
2017年对矿井顶板风险辨识评估,共评价出12种安全风险,其中3种重大风险,6种较大风险,3种低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管控,针对其它风险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管理。
第二讲 事故案例
恒源煤矿“5。11"开拓工区挤伤右手事故
事故经过
5月11日早班,开拓二队在Ⅱ635机巷施工,班长张干安排把勾工方振合在Ⅱ63轨道上口负责把勾,14点20分左右运输区信号工兼电瓶车司机周鹏飞,用电瓶车将料车抵入上口车场内后用木楔楔住最后一张重车,离开Ⅱ632作业现场。但因抵入料车过多造成车场另一端车皮进入甩车场斜巷中,使上口甩车场的保险档被抵起留下安全隐患.上口绞车司机孙彪发现后,安排开拓二队把勾工方振合抓紧时间帮忙将重车往外倒出,同时自己也走到车场外口向大巷倒车,方振合拿掉楔车的木楔,重车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车场外口移动,当发现所有车皮均已进入平巷车场后,孙彪安排方振合抓紧掩住重车,此时,由于重车的下移,方振合在掩车过程中未及时拿开右手,导致右手食指指头被黄沙车挤伤.
事故原因
1、电瓶车司机周鹏飞在抵完料车后,未对放置料车现场进行安全确认,将后方保险档抵起留下安全隐患,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伤者方振合在作业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自保意识不强,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3、绞车司机孙彪互保意识不强,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4、运输区、开拓工区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防范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隐患排查力度,做到全覆盖,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日常作业中的安全自保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做到“三不伤害。
3、单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确认程序,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