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活页可加页,单独装订。
课题名称: 高考改革形势下非重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化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限3000字内) |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所研究的“非重点高校”是指除国家教育部直属211,985以外的一般普通本科学校,高职高专等高校。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对于动机的定义:Johnstone(1999)把动机看作是“指向目标的驱动力(a drive directed towards a goal)”。 文秋芳(1996)认为“英语学习动机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的”。 该课题主要运用的对于动机的分类及其定义:“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这种分法甚为经典,被众多的学者所采用,应用十分广泛。“工具型动机”就是把语言当成一种工具,来实现所欲达到的目标的动机。根据时间的远近又可将其划分为远景型动机和近景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是指了解和融入目的语和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动机:如了解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对英语的字母形状、单词词形、句子结构、语音语调、语言成份的组合规律、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本身感兴趣。这种动机来源于兴趣和乐趣。概括地讲,融入型动机是指“所好、所爱”,工具型动机是指“所需,所求”。 1.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动机的诸多因素的研究,如自我价值、自我效能、成功动机、竞争、合作、归因和期望价值等。对于动机的定义和归类在学术界尚无定论,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各有千秋。 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Gardner和Lanbert。他们自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对二语习得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学习动机理论模式。提出了出标准化工具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来测试语言学习态度和动机。他们的模式十分经典,影响很大,直到八十年末,都是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者们所使用的主导理论模式,其研究方法也得到广泛效法。而在此之后,他们的理论受到挑战,外语学习动的机研究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不再局限于从社会环境入手研究英语学习动机,而更多地研究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对动机的影响。 就定义而言,相当复杂。除了上文提及的文秋芳(1996)和Johnstone(1999)颇有影响的定义外,H. D. Brown(1987)给动机的定义: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因与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愿望及心理冲动。这种定义似乎忽视了外部力量。何兆熊和梅德明教授(1999)把语言学习的动机定义为“学习者总的目标或方向”。对动机的概念的研究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侧重内部原因的如H. D.Brown;二是强调外部原因的;三是内外兼备的。如Johnstone、文秋芳、何兆熊、梅德明等。笔者人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还是内外兼备为好。 对于动机在分类也是多种多样。Harter(1981)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Brown(1981)把动机归划分为三类:一、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指对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二、情景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不同情景有不同的动机;三、任务性动机(task motivation),指对具体任务的动机。Gardner & Lambert(1972)和Gardner(1985)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将其分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文秋芳(1996)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映理论将其划分为深层动机(deep motive)和表层动机(surface motive)。深层动机、融入型动机和内在动机是大体一致的范畴,表层动机、工具型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大体一致的范畴。同时概念之间又有重叠交叉的情况。上述划分反应了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优缺。 除了定义和分类的研究之外,就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动机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学术文献较多。 如国外的有Williams & Burdcn(1997),Dornyei(1998)。国内对文卫平(2001、秦晓晴和文秋芳(2002 )、陈红等(2005)、黄红安和文卫平(2005)、汤闻励(2005)、许谨(2008)、张庆宗(2008)、周晓玲(2011),分别从学习兴趣、热情和投入程度、归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自我效能、家庭背景、动机和元认知、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等诸多方面对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他们的高质量的论文都发在核心期刊上。 以上研究有理论的应用、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得详尽透彻,内容广泛,其结论也是非常令人信服,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对与广大师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对于推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几乎没有人把非重点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单独作为一个范畴加以研究。如果能够结合当前的高考改革对其研究,将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1.3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3.1 选题背景:高考改革,减少英语在高考中的分数比重,并且渐渐退出高考。因此有的学校已经减少了英语的课时,不仅中学是这样,不少高校也是这样,有的高校把一周的英语课由四节课调为三节课,甚至三节课调减为两节课。热了几十年的英语正在降温,许多人甚至认为高校的英语课将成为选修课,外国语学院将会消失,转型为其他名称的学院。这种形势将会对大学生,特别是非重点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外语界值得关注的,极有价值的课题。 1.3.1 研究价值:理论总是在实践中获得生机和丰富发展。如上所述,人们已经对动机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有着丰富的博大精深的动机理论成果,但是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动机体系特点,因此动机问题永远是一个研究不透,值得反复研究的课题。每一次研究,就被实践检验一次,丰富一次。关于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动机的因素的理论将会更加完善,各种不同群体不同背景下的动机体系特点的认知将会更加科学、系统、全面、深刻,在此基础上人们一定能够建构相应的更完美更丰富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 在高考新形势下,动态准确地、与时俱进地把握非重点高校英语学习动机体系特点,研究其强化机制,对于帮助本人及一些教育界同行正确应对,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校的配套管理,切实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必然大有裨益。 无疑这种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的结晶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 2.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2.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高考改革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体系的研究和动态地与时俱进地把握,找出行之有效的强化措施、促进高校英语学习和教管改革,提高四六级过级率和考研过关率。 2.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为国内外动机理论的相关文献,非重点高校学生的英语动机体系的特点和措施。 2.3 研究重点 研究已经出台和尚未出台的教育部,各省尤其是贵州省英语高考改革,改革对非重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新形势下强化英语学习动机的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措施。 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3.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先研究非重点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研究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研究动机理论的应用情况及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实证材料来研究非重点高校英语学习动机特点。最后研究课题的落脚点: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措施。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据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来进行研究。 3.2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关注国家,高校动向,先研究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动机研究的背景),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尤其关注动机理论的应用,找出理论研究中的不足,然后科学地设计表格和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实证资料,从中动态地准确地把握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受到的影响,及学校和教师所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
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000字内) |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 课题主持人及成员已经申请并完成了数个课题,发表核刊及普刊论文数十篇,其中一部分被若该次下载和引用,这些论文有助于促进教学和学术交流。社会评价良好。 主要参考文献: [1] C1ement, R. et al. 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 and group cohes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J].Language Learning, 1994. (44): 417-448. [2] Gardner, R. C.& P. D. Maclntyre.On the measurement of affective variables in second lanuage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1993b,(26):157-194. [3] Num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1. [4] Oxford,R. L. Anxiety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 New Insights[A].In J.Arnold(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5] 华惠芳. 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 外语界,1999,(3): 44- 47. [6] 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M]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7] 贾冠杰. 应用语言学高级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 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2002,(4):59-63. [9] 刘润清. 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习与研究,1990,(2): 36-42. [10] 王初明. 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课题主持人×××、副教授、已在北大核心及各种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篇,其中北大核心的两篇、学报数篇。超任务完成三个科研课题。主要从事英语语言理论及应用和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课题组成员×××、教授、英语语言学硕士,××××××主任,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术兴趣浓厚,科研能力强,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省级课题《以意图性为核心的“语篇性标准”研究》1个。 课题组成员×××、教授、应用语言学硕士,曾在核心和省级期刊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完成数个院级科研课题。主持省级课题2个,其中相关省级课题1个(课题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语境下第三语言认知规律问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都是青壮年,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名,讲师1名,大多数是资深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雄厚的科研实力。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研究资料:申请人已经在知网下载了大量的核心期刊论文、硕博论文和相关专著。课题组成员将继续在各种权威网络和各地图书馆查阅收集相关著作及期刊论文、作家文集和报刊杂志文章、中外硕博士论文、各种专著。 所在单位条件:单位专家和教授的指导,经验丰富的同事、同学、朋友等的鼎力支持。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单位可以免费使用电脑、网络、打印机等,并且有不少使用研究软件。 配套经费:如果课题申请成功,所得到的科研经费和系部的资金支持,将会给课题的完成提供保障条件。 研究时间:由于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前期准备充分。课题成员年富力强,功底深厚、经验丰富,有充分的把握用两年半左右提前完成课题。 由于资料准备充分,拥有牢靠的实践根基和理论基础,有专家教授的指导,课题组成员科研实力雄厚,功底扎实,而且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因此本课题如果申请成功,必然是切实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