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08:20
文档

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一、成乳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一)分群分群的原则:根据产奶量: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分群的意义: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二)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和适口性强(三)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保证日粮全价。饲喂草食动物的原则是以青粗饲料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部分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补充。原则的实质乃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不同体重母牛的粗料日喂量(风干物质计,单位:kg)体重给量30010400115001260013精料的喂量根据乳牛的营养需要而定一般是每产2.5-3乳给
推荐度:
导读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一、成乳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一)分群分群的原则:根据产奶量: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分群的意义: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二)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和适口性强(三)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保证日粮全价。饲喂草食动物的原则是以青粗饲料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部分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补充。原则的实质乃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不同体重母牛的粗料日喂量(风干物质计,单位:kg)体重给量30010400115001260013精料的喂量根据乳牛的营养需要而定一般是每产2.5-3乳给
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成乳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一)分群

分群的原则:根据产奶量: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

分群的意义: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率,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和适口性强

(三)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保证日粮全价。

      饲喂草食动物的原则是以青粗饲料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部分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补充。

      原则的实质乃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

不同体重母牛的粗料日喂量(风干物质计,单位:kg)

                体  重 给量 
30010
40011
50012
60013
   精料的喂量根据乳牛的营养需要而定

一般是每产2.5-3乳给1kg精料。如果青粗饲料品质优良时,可减少精料喂量。

奶牛日粮应具有轻泻作用:在以禾本科干草及秸秆为主的日粮中,应适当多用一些麸皮、糖蜜等略带轻泻性的饲料,以防便秘,特别是在产期前后更应注意。如日粮以青绿饲料、青贮等为主,则不必考虑。

                     精料的形态 

喂湿拌料比喂汤料的效果好,试验证明可使产奶量提高9.3个百分点。

粉料是不能用的,一是因为适口性差,二是容易呛气管。

常规的精粗饲料不能保证日粮的全价,还必须将其他微量成分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日粮中。

日粮营养成分和水平不仅影响生产潜力的发挥,还影响奶牛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例如:补充硒可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使抗体合成量增加。

            (四)饲喂次数和顺序

在我国乳牛传统饲养法:每天的饲喂次数,一般都与挤奶次数相一致,实行3次挤奶,3次饲喂。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高产乳牛、夏季饲养、泌乳盛期应增加饲喂次数。

饲喂的顺序,一般是“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的方法。不仅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先粗后精”对瘤胃发酵也有利,可以使瘤胃pH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传统饲养法中较先进的饲喂方式

          先添干草牛上槽,一次青贮一次料,二次青贮一次粥,三次青贮二次料,最后用粥收剩草。

          试验表明,粗饲料自由采食,精料多次饲喂,可降低奶牛酮血症、乳房炎、产后瘫痪等发病率;混合精料分8次饲喂,每次喂1.2-1.6千克,单产可提高1360千克。 

全价混合日粮(TMR)自由采食饲养法

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简化饲养程序,节约劳力,并可使每头牛得到廉价的平衡饲料。

泌乳曲线稳定,产后泌乳高峰期较长,全期泌乳量增加。同时产后体重恢复较早,减重较少。

另外,全混合日粮还可以充分利用廉价饲料资源,并提高适口性,少用精料,可降低饲养成本,并避免以往乳牛由于分别自由采食精、粗饲料而使精料吃得过多,粗料采食不足,以至造成瘤胃机能出现障碍,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和发生消化疾病等缺点。 

                      混合日粮简易法

       在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时,可先采用全混合日粮简易法:根据体重和产奶量确定全混合日粮中精、粗饲料的喂量,在饲喂前将精、粗饲料混拌均匀后饲喂。 

(五)饲喂技术-——统饲养法

“定时” “定量” “少给勤添” 

(六)饮水

   水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水对于乳牛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牛乳中含水88%左右。据实验,日产奶50kg的乳牛,每天需饮水100-150L,一般乳牛每天也需水50-70L。如饮水不足,就会直接影响产奶量。

最好在牛舍内装置自动饮水器,让乳牛随时都能充分饮水。 

注意饮水的温度和食盐的添加

冬季饮水时,要注意水不能太凉,且饮水不放食盐。

冬季饮水适宜温度:成母牛12-14℃,产奶与怀孕牛15-16℃。

而夏天则应让乳牛饮凉水,以减轻热应激造成的危害。夏季应在水中适量加盐。

(七)运动与光照

首先要保证有运动场,15平方米/头以上。

秋冬季补充光照达到16-17小时。

二、 泌  乳  规  律

在泌乳期中,乳牛的泌乳量、体重及干物质采食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构成乳牛泌乳规律。

        (一)泌乳量的变化

产犊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50天产乳量到达泌乳曲线最高峰。

泌乳高峰期有长有短,高产牛泌乳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而低产牛持续时间较短。

高峰期后,产乳量逐渐下降,高产牛下降幅度小,而低产牛下降幅度大 。

        (二)干物质采食量的变化

高产乳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后逐渐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较平缓,其高峰出现在产后90-100天,之后再缓慢平稳地下降。 

        (三)体重的变化

产后体重开始下降,产后2个月左右体重降到最低,最低体重出现的时间较高产乳牛泌乳高峰的出现稍迟些或同时发生,以后体重又渐增,至产后100天左右,体重可恢复到产后半个月时的水平。

一般来讲,高产乳牛在泌乳盛期失重35-45kg是比较普遍的,若超过此限,就会对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及母牛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上述可见,高产乳牛由于其干物质采食量高峰的出现比其泌乳高峰的出现迟6-8周,因而高产乳牛在泌乳盛期往往会陷入营养不足的困境,乳牛不得不分解体组织来满足产奶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 泌乳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一) 泌乳初期的饲养管理(0-15天)

    这个时期母牛刚刚分娩,机体较弱,消化机能减退,产道尚未复原,乳房水肿尚未完全消失,因此,此期应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不得过早催奶,否则大量挤奶极易引起产后疾病。此期属于围产后期,故放在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一起讲。

(二) 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体质已恢复,乳房软化,消化机能正常,乳腺机能日益旺盛,产乳量增加甚快,进入泌乳盛期。规定16-100天为泌乳盛期。若头产牛在15-21天内不催奶,逐步给予良好的营养水平,可使高峰期延长到120天。

泌乳盛期是整个泌乳期的黄金阶段,此阶段产奶量约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40%左右。如何使乳牛在泌乳盛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泌乳性能是夺取高产稳产的关键,此阶段也最能反映出饲养管理的效果。 

       乳牛泌乳规律告诉我们高产乳牛采食高峰要比泌乳高峰迟6-8周,这不可避免地在泌乳高峰期出现一个“营养空档”。

  此期把体重下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保证高产、稳产和正常繁殖及预防代谢疾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增加营养浓度,减小空档,可使体重的下降程度减轻,从而有可能将失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引导”(“挑战”)饲养法就是在泌乳盛期增加营养浓度。  

“阶段(群体)引导饲养法”

它包括“增三减一观察式”和“减二增一观察式”。

“增三减一观察式”的具体做法是:

         对正处入泌乳曲线上升期内的牛群,按饲养标准配给的或在原实施的日粮基础上,多付给2 % -5%的营养,然后观察牛群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反应。

         若生产性能有上升反应,则稳定数日后再递增2 % -5%的营养和观察反应。

三次递增后,宜作一次减料来测试其反应,这就叫做“增三减一观察式”。 若生产性能下降,则应快速增料;若反应平稳,则可延长数日观察,然后再进行“增三减一观察式” 。

期间只要保持精粗比在6:4以下即可,这样呈梯度以精料引导着产奶量逐步上升的做法,又称之为“料领着奶走”。

         当该牛群进入泌乳曲线顶峰之后,在饲养工艺技术良好的情况下,会进入泌乳曲线比较平坦的阶段(约为第3-5个泌乳月),保持日粮的相对稳定,对于稳产与胎次高产是很重要的。 

  泌乳高峰期日粮

品质优良的高能粗料,如良好的玉米青贮、优质干草等,其喂量至少占奶牛体重的1.3%-1.4%。要保证粗纤维在15%以上,有可能保持在17%以上就最理想。

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最好是添加保护性脂肪,增喂蛋白质饲料,最好是增加过瘤胃蛋白和保护性氨基酸。

高产乳牛产后对Ca、P需要量很大,但日粮中往往不能满足,所以Ca、P和其它矿物质呈负平衡状态。

(三) 泌乳中期的饲养管理

我国《高产乳牛饲养管理规范》中规定产后101-200天为泌乳中期。

本期内乳牛食欲最好,干物质采食量达到最高峰,高峰之后下降很平稳;产奶量逐月下降;体重也开始逐渐恢复。

由于进入本期时,干物质采食量已达到高峰而下降幅度又大大小于产奶量的下降幅度,因此,要调整日粮结构,减少精料,尽量使乳牛采食较多的粗饲料。

待奶量自然下降后调整日粮结构时也采用“阶段(群体)引导饲养法”,即待奶量自然下降后,减去2%-5%的营养,使之形成“料跟着奶走”的梯度逐步下降。

期间,需要有“减二增一”的测试,即依次减了二次料后,增一次料以观后果并决定之后的增减方案,这叫做“减二增一观察式”。

(四) 泌乳后期的饲养管理

我国《规范》中所讲的泌乳后期一般指产后第201天到干奶前。

本期内日粮除继续采用“减二增一观察式”--“料跟着奶走” 外,对于体况仍消瘦的母牛,还要增加营养,使母牛逐渐达到上次产犊时体重和膘情(应该是3.5分),即中上等体况。

本期内必须防止体况过肥,以免难产及导致其它一些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要在泌乳中后期恢复体况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在干乳期恢复呢?

首先,故泌乳后期恢复体况比干乳期要经济;

其次,泌乳后期恢复体况比干乳期恢复的产奶效果好、难产率低。

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

(一)干乳期的意义

1.干乳期是母牛的周期性休息时期

2.促使胎儿很好地生长发育

 (二)干乳期的长短

没有干乳期不行,干乳期太短也不行,而干乳期太长也会降低本胎次的产乳量,因而要正确确定干乳期的长短。

干乳期的长短依每头母牛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45-75天,平均为60天。

凡是初胎母牛及早期配种的母牛、体弱的成年母牛、老年母牛、高产母牛(年产乳6000-7000kg以上者)以及牧场饲料条件恶劣的母牛,需要较长的干乳期(60-75天);

而体质强壮产乳量较低和营养状况较好的母牛,干乳期可缩短到45-60天。

 (三)干乳方法

1.逐渐干乳法

         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对泌乳活动有利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饲管活动)来抑制其分泌活动。

2.一次停奶法  

          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乳房内高的压力来抑制分泌活动,完成停奶。

                一次停乳法的优点:

第一,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产奶潜力,一般可多产奶50kg左右。

第二,不影响母牛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一次停奶法可使胎儿初生重提高3kg左右。

干奶之前做好隐性乳房炎的检查

专用检出液;化学试纸;洗涤剂;(丹麦)在线乳房炎检测仪 

乳房处置:

乳池:由乳头管注射抗菌素油剂(消毒植物油40ml,青霉素、链霉素和长效磺胺)

乳头管:抗菌素油膏将乳头管封闭。

                (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

母牛在干乳后7-10天,乳房内乳汁已被乳房所吸收,乳房已萎缩时,就可达到妊娠干乳牛的饲养标准。

干乳期饲养管理的原则:在整个干乳期中,其饲养措施不能使母牛在此期过肥。

过肥的后果: 1.易导致难产; 2. 产奶量下降;

3.过肥的母牛大多数在产后会食欲下降,以致于造成奶牛大量利用体内脂肪,从而易引发酮血症。

对于已经恢复体况的干乳牛,可按每天产4-7kg乳(第一个月按照4千克奶;第二个月按7千克奶)所需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喂。日给5kg优质干草, 20kg品质优良的青贮料和2-3kg混合精料,混合精料的能量水平是2.3个NND,粗蛋白11 % -12%。

对体况仍不良的高产母牛,要进行较丰富的饲养,提高其营养水平,使它在产前具有中上等体况,即体重比泌乳盛期一般要提高10%-15%,一般可按每天产10-15kg乳所需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喂,粗饲料及青贮料不宜喂得过多,以免压迫胎儿,引起早产。

干乳母牛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干乳牛如缺少运动,则牛体容易过肥,引起分娩困难、便秘以及分娩后产乳量的降低。

母牛在妊娠期中,皮肤呼吸旺盛,易生皮垢。因此,每天应加强刷拭,促进代谢。

对于干乳牛每天要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房腺体组织的整顿更新和改组,以利分娩后的泌乳。一般可以在干乳后10天左右开始按摩,每天一次,产前出现水肿的牛应停止按摩。

       五、 围产期乳牛饲养管理

围产期乳牛是指分娩前后各15天以内的母牛。

根据乳牛阶段饲养理论和实践划分这一阶段对增进临产前母牛和胎儿,分娩后母牛以及新生犊牛的健康极为重要。

一方面,这个时期奶牛正处在特殊的生理期,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经历了干奶到泌乳的突然转变,致使体内的钙离子大量丢失,奶牛易患上产乳热,产乳热能够诱发其他疾病。 

据统计,成母牛死亡有 70 % -80%发生在这一时期。所以,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应以保健为中心。

(一)临产前母牛的饲养管理

临产前半个月的母牛,可酌情多喂些精料,其喂量也应逐渐增加,最大量不宜超过母牛体重的1%。这有助于母牛适应产后大量挤乳和采食的变化。但对产前乳房严重水肿的母牛,则不宜多喂精料。

临产前15天以内的母牛,除减喂食盐外,还应饲喂低钙日粮,钙在日粮干物质中的比例降至0.2%(大约为干乳期正常喂量的三分之一)。

产前高钙饲料会导致血钙增高,引起降钙素分泌增多,相对降低或抑制了甲状旁腺素的分泌。

围产期给奶牛饲喂阴离子盐能够在动物体内产生亚急性的代谢性酸中毒。

亚急性的酸中毒能够改变动物体内环境,激活钙的激素调节系统,加强骨骼中钙的动用及肠道内钙的重吸收,从而保证在围产期这一特定的生理阶段奶牛血液中钙浓度的较高水平。

降低产后疾病发病率,保证产后奶牛采食量尽快恢复,有助于提高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

研究还表明,产乳热的发病率与动物的生产水平有关。生产水平越高,患产乳热和其他疾病的几率也就越高。

   研究表明:

在高生产水平下,奶牛干奶期饲喂阴离子盐能够有效的控制产后疾病的发病率;而在低生产水平下,干奶期添加阴离子盐的效果不明显。

阴离子盐能够显著改变干奶牛体内酸碱平衡状况,使动物体产生暂时性亚临床酸中毒。

由于肠道酸性环境而引起甲状旁腺素等激素浓度相应变化,使钙消化吸收增强,促进骨的新陈代谢使总的趋势有利于钙、磷的吸收。

利用尿液pH可以有效地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状况。

当尿液pH在6.0左右时(5.5-6.5),动物体内酸碱状况容易激活血钙的调节机制,从而有效地预防产后疾病的发病率。

低血钙对代谢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由上表可见,产后瘫痪的奶牛,患其它分娩前后代谢疾病的比例,是正常奶牛的3-9倍。

低血钙因引起肌肉收缩力下降, 从而导致:

骨骼肌收缩无力——产后瘫痪;

瘤胃平滑肌收缩无力——采食量下降;

采食量下降——泌乳量下降;

采食量下降——能量负平衡;

能量负平衡——脂肪肝/酮病和蹄病;

瘤胃平滑肌收缩无力——真胃移位;

子宫平滑肌收缩无力——胎衣不下;

乳头括约肌收缩无力——乳头闭合不全——乳腺炎.

                   (二)母牛分娩期护理

卫生状况与产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关系极大。母牛分娩后必须把它的两肋、乳房、腹部、后躯和尾部等污脏部分,用温水洗净,用净的干草全部擦干,并把沾污垫草和粪便清除出去,地面消毒后铺以厚的干垫草。

母牛分娩应使其左侧躺卧,母牛分娩后应尽早驱使其站起,以减少出血和防止子宫外脱。母牛分娩后体力消耗很大,应使其安静休息,并饮喂温热麸皮盐钙汤10-20千克(麸皮500克,食盐50克,碳酸钙50克),以利母牛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

          为了防止胎衣不下,子宫炎及产后瘫痪,有些奶牛场产后注射好“三针”,即催产素、抗菌素和葡萄糖酸钙。

催产素的注射:母牛产后,立即肌注催产素100单位,或初次50单位,隔6-8小时再50单位。

研究指出分娩后3-6小时肌注雌二醇16-20毫克后,过5-10分钟肌注催产素100单位,半小时后,若胎衣不下再肌注催产素100单位,可有效地防止胎衣不下。

雌激素能激活催产素的靶器官,只有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才能提高子宫内膜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二者协同作用,刺激子宫收缩排出胎衣。

(三)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为了排净恶露和促进产后子宫早日复原,饮热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粉250g,水1500g,煎成水剂后,加红糖1kg,水3kg,温度以40-50℃为宜),每天一次,连服2-3天。

为减轻产后母牛乳腺的分泌活动并照顾母牛产后消化机能较弱的特点,母牛产后2-3天内应以优质干草为主,同时补喂少量精料,并适当增加钙在日粮中的水平和食盐的含量。

产后如母牛食欲良好、健康、粪便正常、乳房水肿消失,即可随其产乳量的增加,逐渐增加精料。此期多喂优质干草,对青绿多汁饲料和青贮喂量要控制。

饲养的重点应当以尽快促使母牛恢复健康为原则,切忌过早催奶。

产后不能将乳汁全部挤净,否则会引起高产乳牛的产后瘫痪。一般产后第1天每次只挤奶2kg左右,第2天挤乳量的1/3,第3天挤1/2,第4天后方可挤净。

产后一次挤净初乳所要采取的措施:

1.对体弱有病的牛只或3胎以上的大龄牛,应慎重对待。

2.牛只挤净初乳后,应立即进行预防性补钙和补液,根据情况补葡萄糖酸钙500-1500毫升。

3.产后3天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六、高温季节奶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高温给乳牛带来的危害

高温季节,牛体散热困难,当受高温应激时,必将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代谢发生障碍,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呈负平衡。

因此造成的后果便是,体重减轻,体况下降,产乳量及乳脂量同时下降,繁殖力下降,发病率增高,甚至死亡。

  (二)高温季节饲养管理的原则与措施

1.乳牛高温季节饲养管理的原则

饲养上:尽可能满足营养需要;

管理上:降温防暑,把高温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限度 .

   2.乳牛高温季节饲养管理的措施

提高营养浓度:增加精料,添加过瘤胃蛋白、氨基酸和过瘤胃脂肪;

添加阳离子盐;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

选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青粗饲料和多汁饲料;

延长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

将部分精料改为粥料 ;

通风、减少湿度 ,绿化、遮荫等。

七、挤  奶  技  术 

(一)关于排乳反射

刺激乳房感受器,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经血液流入到乳腺,引起腺泡和导管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迫使乳汁从腺泡进入导管,经乳池从乳头管排出。

排乳反射主要动因是催产素,它与肌上皮细胞的蛋白质受体有高度亲合力,两者结合,使肌上皮细胞引起乳汁从乳腺排出。 

排乳反射与大脑皮层有密切关系,排乳反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形成条件反射。这对于排乳活动是很有利的。

相反,如果给予异常的刺激,如喧扰、粗暴待牛、不熟练不正确的操作等都可抑制排乳反射,使产乳量下降。

其抑制途径为中枢性抑制与外周性抑制。

建立正常的操作规程与制度,如定时、定点、定人员、技术熟练、环境安静等是至关重要的。

(二)手工挤奶

1、准备: 

挤奶员;奶牛、牛床;乳房的擦洗、按摩;头二把奶的处理

2、挤乳方法 

挤乳时,挤奶员要坐在上板凳上;

位于牛的左侧后1/3-1/2处,与牛体纵轴呈50-60°的夹角,将奶桶夹于两大腿之间;

手工挤奶应采用拳握法,拇指和食指先压紧乳头基部,以免奶回流进乳池,然后用其余三指来挤压乳头,把奶挤出来。拳握法应使握拳的下端与乳头的游离端齐平,以免乳汁溅到手上或桶外,污染或浪费乳汁。 

此法优点是乳牛不会感到痛苦,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手和乳头的干燥,牛乳比较卫生,挤乳速度快,省劲而方便。

挤奶频率应与排乳反射的强度一致,每分钟80-120次,原则是母牛大量排乳时,就必须提高挤乳速度。

一般在开始挤奶的头一分钟内速度为80-90次/分钟,以后大量排乳时,速度为100-120次/分钟,后期排乳较少,速度又可降为80-90次/分钟。 

手工挤奶另一种方法是指挤法或称滑下法,即以拇指和食指捏住乳头基部向下滑动,将奶挤出。

此法初学者很易学会,但对乳牛危害极大,它能引起乳头皮肤破裂,乳头变长,乳头腔弯曲等严重变形。

此外,此法需用润滑剂来减轻手指与乳头皮肤的磨擦,乳汁当然是取之最方便的润滑剂,这样就增加了牛乳污染的机会。

除乳头特别短小者外,此法应禁止采用。

 三次按摩乳房: 

第一次:按摩面积大,用力小;

第二次:按摩面积较小,用力较大;

第三次:按摩面积最大,用力最大。

乳房药浴:

手工挤奶是一次,机挤是两次。

挤奶后的药浴结束后,应使牛保持站立半小时。

 注意事项

(1)擦洗、按摩乳房及挤奶动作都要迅速,全过程要在10分钟内完成 ;

(2)挤乳时精力集中,禁止喧哗、嘈杂和特殊音响等,勿让陌生人站在母牛附近;

(3)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并以一定次序进行作业,不可任意打乱或改变 ;

(4)遇有踢人恶癖的母牛,首先态度要温和,严禁拳打脚踢(影响排乳的条件反射)。不得己时,才用绳将两后腿拴起,然后进行挤乳。

(5)患乳房炎的牛应在最后挤乳,均勿与好乳混合。

(6)一切与牛乳接触的用具,在使用前后,均应洗净晾干,保持清洁。

(三)机械挤奶

  注意:机挤之前要药浴;机挤之后要结合手挤。

文档

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一、成乳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一)分群分群的原则:根据产奶量: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分群的意义: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二)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和适口性强(三)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保证日粮全价。饲喂草食动物的原则是以青粗饲料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部分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补充。原则的实质乃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不同体重母牛的粗料日喂量(风干物质计,单位:kg)体重给量30010400115001260013精料的喂量根据乳牛的营养需要而定一般是每产2.5-3乳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