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我县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步伐,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推动农家乐健康、蓬勃发展,推进蒿沟旅游度假区陕南山地旅游文化体验建设进程。广货街镇镇、蒿沟村村委会及陕西新流水实业有限公司组织村民共人于6月5日对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特别是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规划建设及农家乐的运营方式进行了为期一天考察学习。礼泉县的旅游发展思路、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创意、农家乐的运营方式对我们思想触动很大。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礼泉县,位于省境中部,关中平原腹地,咸阳市辖县。于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人口46万。距咸阳市区35公里。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东邻咸阳国际机场,312国道、福银高速、关中环线及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县有70万亩生态果园、万亩醴泉湖水面、九宗山、五风山、泾河峡谷等自然景观。有以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昭陵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礼泉县旅游产业坚持乡村旅游与文物旅游“两轮驱动”,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积极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全力打造陕西省乡村旅游特色县。已建成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花果氧吧——东坪村、龙眠福地——陵光村、湖边人家——徐家村、耕读传家——尧召村、传统民居——西洼村、桃乡客栈——榆村、时代新村——白村等8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农家乐接待户300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5000余人,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
袁家村位于礼泉县的东北部,距西安60公里,唐昭陵(唐太宗)脚下,昭陵博物馆旁。是陕西省首个万元村,犹如华西村闻名于世。全村户300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工业,当时在全国都晓有名气。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目前仅有300口人的袁家村的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年平均分配现金4500多元,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改革开放时期,全村决定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先后建有水泥厂、建材构件预制厂、运输队等村办企业。现在成立为袁家集团公司,涉足建筑、房地产、旅游、运输等领域。企业有水泥厂、制药厂、旅游景区开发、影视制作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如今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观念,该村又至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集中展示关中农村从明清至今的农村生活文化的演变。已成为陕西省内著名旅游、休闲景区。
二、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成果
发展乡村旅游给礼泉县带来巨大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1、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发展乡村农家旅游,农民收入有大幅提高,果园有了附加值,每户增加收入5000—10000元;农家乐收入丰厚,户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有效拉动了周边村庄的养殖、种植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使全县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基础设施迅速提升,农民知识技能提高,信息增多,致富渠道拓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治安得到扭转,人际关系和谐。
3、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群众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旅游推动了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不断衍生,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明显。
三、主要成功做法
1、提前规划。党政主导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和动力。高点定位,请专业团队编制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用规划定位景区特色,用规划明确重点村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发展旅游产业决定,把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放在抓民生、抓新农村建设、抓农民致富的重要位置。
2、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县级领导分包,部门乡镇联合狠抓项目落实是旅游开发的有力保证。农业、果业部门围绕发展生态旅游,抓好果业示范村;工业、乡企局围绕打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购物产品;交通部门围绕畅通旅游线路,架设旅游大桥,增设旅游路牌标识;城建围绕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改善旅游服务条件;林业围绕旅游重点景区绿化美化环境;宣传围绕提升旅游知名度在宣传媒体打造声势;部门围绕旅游抓平安创造平安和谐的旅游环境;工青妇群团组织围绕旅游促销,举办各类亲情连接活动。形成了发展旅游的强大合力。
3、扩大融资。扩大融资渠道,破解投资难题,集聚资金是旅游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主要采取投资、部门投资、争取性项目投资、激活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等五条措施完成旅游项目建设。
4、加强宣传。增强县域的对外影响力,提升人气指数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广借网媒促销,不断充实完善公众信息网,展示旅游资源,发布旅游工作动态。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宣传和旅游商品博览会,散发宣传品,拓展市场空间。积极举办节庆活动,想方设法提升知名度,推销旅游产品。
四、对比蒿沟旅游业发展的不足
通过对礼泉县袁家村乡村旅游产业的考察,结合我县广货街镇大蒿沟景区开发实际情况,我看到几点不足:
1、生态旅游开发力度不够。我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美妙多姿,奇异罕见,森林古朴秀美,秀罐三秦。漫沟景观没有被开发利用。蒿沟在招商引资方面成就突出,累计引进秦岭峡谷漂流、深山老林、冰晶顶、秦岭鹿苑、清泉居、养生谷、健康管理中心等10家旅游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蒿沟村在招商引资方面项目虽然多,然而只有秦岭鹿苑、秦岭峡谷漂流项目投入运营,其他具有规模的大型项目进程缓慢。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冰晶顶、深山老林工程,工程期限太长,有的达20年之久。同时,有些项目建设规划不够合理,建设中乱堆乱建现象严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不高。我镇虽然旅游景观较多,开办农家乐达130家。然而旅游文化内涵并不够高,人文元素缺乏。首先表现在自然景观中的人文元素较少。在开发出来的景观中,大多只有自然景观,与之相和谐的人文景观因素太少。其次表现在乡村文化旅游方式单一,开办的农家乐招待服务除了农家菜外,其他凸显陕南乡土文化气息的其他项目太少,且发展不规范。
3、旅游接待能力有限。一是投入运营的景区景点少,游、娱内容单一,满足不了游客需求,出现引客难,留客更难的现象。二是接待能力不强,资源配置失衡。我县休闲游、自驾游、短线游、周末游、假日游的特点突出,季节性明显。在旅游旺季特别是“五一”“十一”两个重大节日旅游接待能力严重不足。从十一月到次年四月游客又十分稀少,就是在五至十月的旅游旺季,周一至周四的游客也不多,旅游资源闲置时间长,利用率不高。第三旅馆和农家乐设施条件差,服务水平不高。一些旅馆存在室内陈旧、设施不全、缺东少西等问题。四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种少,在工艺品、纪念品方面还是空白。
4、乡村生态农家乐发展不规范。首先表现在农家乐经营状况不够规范,农家乐服务水平不高,饭菜分不开档次,环境卫生状况不够好,有乱搭乱建现象,没有形成“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有想“小富即安、坐等游客”的现象,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农家乐接待设施如住宿、停车场等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其次表现在旅游服务行业(旅馆、农家乐)组织化程度不高。有“农家乐”协会,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名存实亡。在经营方面各自为阵,没有整体观念,有的甚至为争客源明争暗斗。在服务内容的布局上,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在一个村内缺少各具特色的户,在一个户内缺少特色菜,形成你做什么菜,我也做什么菜,大家都一样。
5、组织宣传力度不够。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在镇的认真指导下,大蒿沟旅游度假村确定了打造秦岭生态旅游第一村的目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龙头、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绿色产业建设为基础、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陕南特色新村庄的整体发展思路。然而在组织宣传方面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表现在大蒿沟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没有正真打造成“秦岭生态旅游第一村”的旅游品牌。在知名度较高的大型新闻、媒体和网站上的宣传报告力度太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
五、对今后发展旅游的启示
1、选择性学习袁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一要学精神。袁家村人敢想敢为,不讲客观大胆实践, 20万元向社会征集发展“金点子”,确立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支柱的农家乐产业。紧接着硬化道路,买古槐、松树、草皮,安装路灯,建文化健身广场,成立养蜂、奶畜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协会,用两年时间建成了关中印象体验地。体验地内古朴典雅的茶楼、原生态牛拉石磨加工出的辣面子、榨菜油的作坊等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一大亮点,实现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干出一番事业的袁家人精神。二要学文化。民俗文化是一杆大旗,来到袁家村“炊烟,绿篱,槐树,大石磨;柴门,犬吠,鸡鸣,驴打滚”,仿佛使游客又回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农村,织布、榨油、吊挂面、碾辣子等传统工艺的现场制作文化在袁家村得到了延续,使游客达到了体验农家风情的目的。三要学经营理念。游客就是上帝,为游客提供一流服务,满足其各阶层的需求,是袁家人追求的理念。待客的桌椅仿过去八仙桌椅,碗筷干净整洁,饭菜可口,消费标准各阶层均有等,同时还能使游客亲身体验纺纱、织布、榨油、碾辣子等传统农事的制作。
2、不断加强招商引资管理力度。县、镇针对大蒿沟旅游开发的特殊性,切实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强对引进企业的规范管理,加强对项目引进的把关力度。注重合理的缩短工程期限,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利用开发名义,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把旅游开发真真切切从开发口号,转化为实际成果。真正培养出几个有典型代表的旅游项目,不断带动其他开发项目的开发,把“大蒿沟旅游开发区”真正打造成“秦岭生态旅游第一村”,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3、做好规划,增强旅游文化内涵。做好区域旅游开发,规划是重要前提。要针对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和地形地貌状况合理规划,合理开发大蒿沟景区,坚持“注重开发自然生态景观、凸显风俗文化”的原则,不断加强人文旅游元素,要注重开发民族风情文化如宁陕汉剧、各类特色农家文化菜肴和当地农耕文化体验游活动。不断加强山地体育运动项目建设如峡谷漂流、登山探险、野营项目、攀岩项目、狩猎项目、自行车运动项目。
4、注重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一是注重培养运营的景区景点,丰富游、娱内容,不断满足游客需求,让游客流连忘返,培养回头客。二是加强住宿接待能。不断加强乡村旅馆和农家乐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旅馆内的装饰装潢、增加设施加强环境卫生整治,让游客住的舒心放心。三是增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强在工艺品、纪念品方面的旅游商品种类,让游客来有所感,去有所念。
5、不断加强乡村生态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首先要规范农家乐经营管理,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分开农家乐饭菜档次,重点整治环境卫生状况,合理规划院落格局,不断培养“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加强农家乐接待设施如住宿、停车场等设施满足游客的需求。其次提高旅游服务行业(旅馆、农家乐)组织化程度。发挥有“农家乐”协会作用。统一经营规范,增强整体观念。在服务内容的布局上,注重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加强村内具特色的农家户的培养,不断加强农家特色菜的设置,形成户户有特色菜的新格局。第三注重加强农家乐培训工程,培养农家乐经营户的经营理念和业务素质,不断丰富农家乐娱乐项目,加强除餐饮以外的当地民俗动手体验活动和农耕森林文化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农家乐经营服务质量,使乡村生态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更加完善,切实带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5、加强组织宣传力度。注重加强组织宣传方面力度不断提高大蒿沟旅游景区知名度,正真打造成“秦岭生态旅游第一村”的旅游品牌。加强在知名度较高的大型新闻、媒体和网站上的宣传报告力,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真正把“大蒿沟旅游开发区”打造成“秦岭生态旅游第一村”的旅游品牌。